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户安好-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风吹动着枣树的树叶哗啦啦的响,屋子里石舂落地的声音,大家的笑声似乎都没有传到这里来。大哥儿毫无目的的看着远处的山,脸上一点点笑容都没有。
“那大哥要好好努力呀,要做到嗯,力大如牛,百步穿杨,日行八百里!”丫丫拽着大哥儿的手臂一脸财迷模样的笑着说道。把大哥儿惊醒了,也逗笑了“嗯,大哥好好努力,若是能做到了这些,再上精兵营也不迟!”然后抱着丫丫大踏步的往茅屋里走去,嘴里和丫丫说着这芽糖除了舂还要放在锅里熬,想吃还要好久好久呢!
待到霜下了几层,大地开始冻起来的时候。穿着暖和棉衣的丫丫给要进城的阿爹说了好几次,要带落花生回来要带落花生回来。娘亲说今年要做酥糖,丫丫问过了,是拿芽糖和面粉做,若是加上花生,那不知道是有多好吃。
穿的暖的大郎抱一抱丫丫,呵呵的笑
“阿爹知道,一定给丫丫带回来!”说完就抗了两百斤的稻子和张鸿云张鸿朗一起进城。其实去镇上卖也是一样的,可张鸿云说只是多走几步路,城里的消息可是要灵通的多。
梨州城内将军府
带着毡帽穿着棉衣的瘦削男子面带愁色匆匆的往将军府里将军的书房赶去。偌大的将军府里仆人并不多,偶有老仆抬头见到来人也并未阻拦,侧身给这名男子让路。
一路急行的男子直到书房门口才止住脚步,躬身说道“周聊有要事禀报!”
里面穿了年轻男子的声音
“进来吧”
周聊这才推门而入,就看到书房里一名身着绛红常服的男子。拱手行礼后这才继续说道“将军,虽说这回向朝廷要得的军饷粮草都换成了银两得了朝廷所说的三分之二,比往常多了三分之一。但梨州境内难以买到这么多的军粮啊”
原来这名模样只有二十来岁的青年就是这威震边境的郎家军的将军——郎嘉佑。
“今年的秋收我军已拦住匈奴来犯之人,怎么会买不到?”郎嘉佑面无表情,冷冷的说道。
“可是那城中的粮米商们想蓄意屯粮抬高高粮价?”
周聊忍不住哆嗦了下,这屋子里明明是生了火炉的怎么会比那外面还要冷得多?
“启禀将军,城里的粮商们并未屯粮,只是,百姓们不卖粮啊”周聊心里暗地里加上一句,梨州城里谁人不知道郎将军是不讲礼的,直接上兵!还敢违抗命令?
“这又是为何?”郎嘉佑又问。屋子里温度总算是升高了些,周聊赶紧说道“将军,那匈奴人抢的村镇,都是种粮大户,可他们连年被杀被抢,想把粮食留着,不肯卖。怕来年又有匈奴人!”
书房里一阵沉默,郎嘉佑没有说话。周聊赶紧的向火炉边挪一挪,这屋子里越发的冷了。
“你没有做什么应对?”过了好一会儿,郎嘉佑才开口问道。这事情不好解决,原本是等朝廷送粮草,可惜每次送到的不及朝廷说的一半,加上沿途官员的克扣甚至只有三分之一。
这才想出的直接要饷银和购买粮草的银两,没想到其他地方官员因为没有好处可拿,尽让粮商不肯卖粮过来。原以为梨州城里的粮食已经足够。可百姓不卖他也无法,总不能去抢吧?
“只有让那刘副将去说上一说了”周聊无奈的说道。
梨州城进城要交入城费,每人三个铜板。肉疼的交了钱,大郎便带着同样背着粮食的张家兄弟去他往常来城里知道的粮米店所在的长街。
三人才走到闹市口,就听到前面有人在大声的说话。三人往过去走了走,见到那边也有不少人扛着粮食,在那边儿的排着队伍,前头坐着的是军爷。
正想开口问问,就听见站在高台上的军爷说“各位父老相亲们,我是郎家军里的刘副将,在这里是给向大家买军粮了,将士们在前方拼杀可连肚子都吃不饱……”见围观的众人越来越多,那位刘副将再接再厉的说道。
“大家伙儿们,将军是买粮,按市价买粮,请大家不要担忧来年那蛮子,郎家军保证,只要有一位将士还在,就不会让蛮子踏进村子一步!”
“好!”围观的众人一起喊道。只是喊过后大家还是犹犹豫豫的,没有带头的人去卖粮。
“军爷,我卖粮!”见到在场的人都没有说话,大郎高声说道。他与蛮子们躲躲藏藏的来了将近十年,每次看到家园被烧都心里恨不得冲上去拼了。可是还有这么大的一家子人要他照顾,他只能忍着。现如今前方的将士们在冲杀,赶跑了蛮子,若还吃不饱肚子更是难受。
若不是想到家中还有老有小,他差点儿就喊出了“捐粮”的话了。
“这位大哥,多谢了!”刘副将见状拱手道谢连忙说道。
“军爷,不敢当”大郎赶紧躲过半边身子。
这时一旁的城里看热闹的人就忍不住说道“这位兄弟,郎家军要买的可不是这么一点儿儿粮食,你这身上背的才百多斤吧”
“卖粮当然不是卖这么一点儿,我家里还有五千多斤粮食,只不过全家老小要吃饭,只能卖一半儿给军爷了”大郎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刘副将听到大郎的话真是心里转了几道岗,原本见他只背了这么百来斤粮食,也没说多大的指望。一听他说家里有五千斤顿时喜形于色啊,结果他又来一句一家老小要吃。心又沉了下去,等听到说卖一半又大喜,一半也有两千多斤呐。
赶紧从高台上走了下来,用力拍拍大郎的肩膀“这位大哥,真是多谢了啊!”
“不谢不谢,只是卖粮而已,要不是军爷们,这些粮食早被蛮子们抢了。再说地里也要接着种麦,明年五月就又有收成了,有军爷们再蛮子们不来了,粮食多着呢”大郎赶紧摆手,又不是什么大事。
顿时人群中就传来符合声
“是啊,冬麦都下地了,来年四月底就收麦,蛮子们不来,粮食多着哩!军爷,我们也卖!”
刘副将大声的应道
“多谢各位父老乡亲们了!”
这时候大郎又不好意思的开口
“军爷,就是有一个事儿,我家在五沟村,山路不好走,这么些粮食要运到城里可不好运”
刘副将听后哈哈一笑
“这好说,小郑,带上银两和一个小队,跟着这位大哥去,把粮食拖回来”
“是”一个军士高声应道,然后带领了一对军士走了出来。
这时人群中也有不少人附和,说卖的粮太多不好运。刘副将高兴的大手一挥,又派出了几个小队,每队负责一个方向,去村民家中买粮。
这回的卖粮大潮解决了郎家军的燃眉之急。并且因为有的村民卖的粮多,得的银钱也多,引起了有心之人的觊觎。报到官府,被偷窃的银两很快就被追回,甚至郎家军都说了,这些村民都是对郎家军有恩的。谁要是对这些银两图谋不轨,更是严惩,让大家都长舒了一口气,把心放回肚子里。
稻米的价格最贵,一斤要十文。但谷子就要便宜的多才六文,王大郎卖了三千斤,共得了银钱一十八两。这还是卖给军爷得的是真金白银,若是卖给粮店得的就是铜钱了。
卖粮的当天夜里,大家都是趴在大炕上看那银子。这是不少人头一回见到真银,都稀奇的很,丫丫看了看,这银子有一个大块儿的铸成了金元宝的形状。还有八个小块儿的,形状不规则,不过大小差不多。
阿爹把银钱交到祖母的手里。大家没得看了,也不恼,心里美滋滋的,家里有银钱了,这可是大喜事儿。
第二日阿爹和张家兄弟去了镇上。昨日只顾得着卖粮了,该买的日常杂货都还没买到。大郎还准备扯块布,娘亲,娘子,还有娃儿们都没正儿八经的做一回新衣。
这马上就要到冬月了,新衣做好,正好是新年穿。还有些油盐酱醋茶的都得买上,最后还抗罐油回来。带去的二两白银是用的分文不剩。不过扯布和油就花了一两五钱,余下的又割了二钱银子的肉。
这下丫丫不无聊了,祖母和娘亲还有二姐每日一得空就在屋子里做针线,说说话儿。她就在一边看着,还能吃吃娘亲熬的芽糖,别提多美了。
这天一冻住,地里的活计就少了大半。种麦也只能种三亩地的,余下的十亩沤肥等来年种稻米。而且今年不同往日,大家都有了棉衣,甚至于即将有新衣,都在外面儿玩儿。连大哥儿也同张鸿朗一起带着剩下的娃们去山上拾柴玩儿。
第十一章 闺阁女儿要好好上课
这如今天寒地冻的,连大郎都是一早起来做了些挑水,挑茅坑沤肥的事情后,就回到茅草屋内烤火。可大哥儿却不同,他先是在四沟这两道大山上跑上几圈儿,然后再拿那石头练准头,争取百步能打中,然后能砸坑,最后能把树砸出个洞。当然他离目标还很远。最后是把四沟靠北边儿的那道岗上的巨石抱起来举一举,练练力气。
每日都不间断,回来的时候都是浑身冒热气的。
地里该挖的菜都挖了,事情少了不少,王氏就和着老王氏一起在家做新衫子。全家可是有十多口人呢,新衫子做起来辛苦的很。
阿爹扯了三块料子,祖母的那块是暗红,若是再绣上花肯定漂亮。娘亲还有丫头们的是一块鹅黄的料子,至于阿爹还有哥儿们则是玄蓝。虽说都不是好料子,可在祖母们的巧手下,做出来的衣裳可真是漂亮。余下的一些边角料还让娘亲拿浆糊糊了做鞋底。
这腊月才过了一半,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老王氏和王氏那儿了。这可是做新衣!要是能赶在正月前穿上就好了。
今年过年的吃食就多上不少,且不说那磨的豆腐,那外头冻住的猪肉。阿爹打的野味,挂在屋檐上的冻得晶莹的鱼。还有茅草屋里堆的高高的白菘,脆脆的白萝卜。
娘亲还摘了好多好多的韭菜,说是要包饺子吃。阿爹还打了壶藏起来不让人看见的酒。
不过大家最高兴的还是娘亲说的要做酥糖的事情,由于去年吃了太久的番薯,所以番薯角没人愿意吃。炸了的米泡弄成的麻哥儿不够甜。虽然张大哥家买的麻糖最好吃,可是祖母说过,别人的东西最好吃也不能欠!
于是这号称最好吃的酥糖就给寄予了大家的厚望。
小麦粉加麦芽糖,还有被丫丫强烈要求的加进去的落花生。王氏在炒的时候周围围了一圈儿的人,压根儿就不用担心风吹火烟的问题,都围得密不透风了。
王氏原打算是就第一锅加上花生的,毕竟加花生这个做法她并没有见过。也不知道结果如何,家里的孩子多,第一锅定是会被吃完的,也不担心浪费粮食。
张鸿朗手里拎着小袋麻糖到隔壁的王家去,这麻糖的味道好,可是也贵。王家定是不会买的,可王家的孩子教的特别守规矩,他就是趁着带大家玩儿的时候分给他们,也没有人要。
大哥和他说干脆送过去一些。于是他就过来了,老远就闻到一股香味,走到王家门口一看,一个人也没有。他知道砖屋里祖母肯定是在的。但是也不敢过去打扰,王祖母那可是相当的严厉。
顺着香味绕过茅屋,好家伙所有的人都在,围着那个只搭了个架子挡风的火灶边儿。
“王武,你们在做什么呢?”王武是大哥儿的名字,全家的娃也就他有大名,毕竟他已经有十五岁了。
大哥儿从人群里挤出来,嘴里还在吃着手里却是拿了一捧白色的片状物走了过来。
“张鸿朗,你的腿可真长,这家里才做点儿好吃的,你就来了,来尝尝”
张鸿朗好奇的拿了一块,还有些烫。放进嘴里,非常的香甜,里面还有花生,味道特别的好。
“大哥儿,说什么呢,鸿朗啊,放开肚皮吃,吃完了再装些回去”王氏的声音从人群最里了面穿了出来。听到王氏的声音,张鸿朗顾不上自己嘴里还有吃的。大声应道“诶!”把王氏逗的笑出声来,大哥儿站在一边也笑呵呵的。
张鸿朗正吃着,就看到那个长的不像是梨州人的丫丫抱着个小碗从火灶那边出来。她的皮肤比自己头回见到的还要白,像是莹白的珍珠一般。只是依旧是不胖瘦瘦小小的。这时候头上一根鹅黄色的发带绕过头顶后面还是编者个小辫子。身上穿着的也是洗的白灰的长褂儿,一直到脚膝,蹬着双小靴子。再加上腰间的系着腰带,愣是把这个圆滚滚的可爱年纪弄出了几分甜美来。
这会儿黑葡萄似的眼睛没瞅自己一眼,小跑的去一旁的砖屋。到了门口居然还敲门,等里面的人应了这才进去,弄的张鸿朗是好笑又赞叹,这么小的孩子呵。
丫丫可不愿意理这个张二哥,就是他上回还想撺掇大哥去参军呢!幸好自己及时发现,可没过多久大哥和他关系又好的如胶似漆的,天天都一起出去干活儿。
至于张鸿朗装过来的麻糖则被王氏收着,等三十儿的晚上凑一凑装上一盘。
大哥儿虚岁已是十五,已经取了大名叫王武,二丫也有十三岁了。这亲事虽因邻近之处都没有村子而搁置了,之前家里也拿不出五两银子的嫁妆。但也是要避避嫌,要养在家中做浅闺的打算。
对此丫丫可是高兴了,这下祖母教的就不知她一人,有伴儿了。对于美人祖母,丫丫真是佩服,不知道那些个繁复的规矩是从哪里来的。而且瞅着美人祖母的模样,难道以前是大户人家的女儿?肯定是的,不然这走路,说话,吃饭,动作都这么讲究。
只是二姐一来,祖母讲的东西就变了许多。都是些男女大防,但对丈夫却是要身心一把抓。由于这个离自己实在是太遥远,丫丫在一旁听的心不在焉儿的。
“二丫,再过两年你也要及笄了,这对男子也要知晓些事情”美人祖母,一边指导着二丫做鞋底,一边说道。
“是祖母”二丫连忙点头。
丫丫在一边看着那做的丑丑的布鞋,没了兴趣。其实祖母穿的鞋虽说要好看些,可是也是软塌塌的,然后是从中缝开出来,不好看。
“你日后出嫁,要记着一点,伺候婆婆虽然重要,但抓住丈夫的心才是重中之重”祖母沉默了下又说道。
“……”二丫没有说话,她疑惑了。祖母在对他们的教育上一直都是说的,要孝顺要关心兄长照顾弟妹,这婆婆是长辈。
连丫丫都震惊了,原本她就觉得美人祖母知道的已经是够多了。就差百科全书的级别了,没想到,思想上也是如此的超前,难道是同类?可是之前的种种试探都无效果,祖母明明就是本土人士啊。
“儿子都是母亲的心头肉,做儿媳的就是和做老娘的抢这块肉,不论儿媳做的是有多孝顺。老娘心里都有疙瘩,说对儿媳的疼爱,到底是不全的”老王氏语重心长。
“是,祖母”二丫想了一会儿,点头应道。
“女子嫁进婆家,在婆家就是孤身一人,要懂得为自己谋算,记住,是为你自己,不是为娘家!”祖母叮嘱着。
这个二丫点头,嫁进婆家就是婆家的人。若是总为娘家是要被打发回来的。
“若是连丈夫都不心疼你,苦的就是一辈子”
老王氏见二丫懵懵懂懂的,心里暗叹。自家里个个在性格上都是好的,屋子里和睦虽说对孩子们的长大有好处,可是也有坏处。这年头,吃人的地方比比皆是!
除了最开始的这些话,祖母后来教的就都是些法子。怎么让丈夫心疼,怎么尽最大的心去讨好婆婆,怎么应对婆家的叔侄姑嫂。
这些丫丫越听越没劲,于是便趁着祖母忙于对二丫的教导的时候。缠着要跟着阿爹,娘亲到地里去玩。听说阿爹和张大哥他们从沟底流经的小河引出了活水。在自家田地的附近挖出了个池塘,这小河到池塘中间是条浅浅的小溪。她老早就想过去玩儿了。
五哥儿说里面有好多小鱼小虾,要是捞回来拿油煎一煎不知道有多好吃。
稻秧还在抽中,地里这时候田也肥的差不多了,并不甚忙。恰好大哥儿回来拿些东西,丫丫就央求他带去玩。王家上下除了美人祖母谁能抵住丫丫湿漉漉的眼睛这么巴巴的求着?
大哥儿很没骨气的立马就投降,洗了手就要抱丫丫过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