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官商风流-第4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却能看出来;这小语馨长大了一定是个美人坯子;谁让人家的基因好呢;有宋宛如这样一个美女妈妈;他就算想肆无忌惮的发展也不行啊。
“你们在这坐;我去做饭;小昱晚上就别走了;在这吃吧;如果晚了的话就在这住下来。”郑淑娴笑着说道;说完走向厨房。
”哎呀;怎么敢劳烦伯母你亲自下厨呢;今天伯母你歇着;我来做饭。”唐昱把小语馨放了下来;挽起袖子;走向厨房。
唐昱和沈家一家人的辈份还真够乱的;小语馨管唐昱叫唐昱哥哥;而唐昱管沈睿鸿叫沈伯伯;而小语馨却是沈睿鸿的孙女;总之所有人的辈份乱糟糟的;刚开始的时候唐昱也打算叫沈睿鸿爷爷的;可却被他拒绝了;用沈睿鸿当时的话说;我本来就很老了;你再这么一叫;我感觉我已经七老八十了一样;咱们别计较那些世俗的规矩;各叫各的;怎么叫舒服怎么来。
“哦对了;小昱你不说我还忘了呢;你可是做的一手好菜啊;你这么长时间不来这;我都忘了;妈啊;今天您就歇着;給小昱一个发挥的机会;我帮他打下手。”宋宛如走上前;将郑淑娴拉了回来;“妈;你在这陪语馨玩;晚饭就交给我们俩了。”
唐昱以前来沈家的时候;做饭都是他的活;他靠着前世练就出来的一手好厨艺;征服了沈家一家人的胃;同时也拉近了唐昱与沈家人的距离;直到唐昱创办黑水国际;因为太忙腾不出来时间;来沈家的次数自然就少了;就更别说是给他们做饭了。
看着唐昱和宋宛如在厨房中忙碌的身影;郑淑娴开怀的笑了起来;“这俩孩子啊。”
( 创 客 小 说 网)
第六百一十七章 想当大明星
“对了妈;我爸什么时候回来啊?”厨房中給唐昱打下手的宋宛如问道。
郑淑娴抬头看了一眼挂在墙上的石英钟;“快了;快回来了;一会儿不止你爸回来;就连沈芸那小丫头也快回来。”
郑淑娴的话音刚落;房门便被打开;一个倩影从外面走了进来;“妈;做好饭没;我都饿了;今天学校排练大合唱;站了一天;可把我累坏了。”
沈芸一边埋怨一边走了进来;进入大厅便闻到厨房中传来的隐隐菜香;“好香啊;妈;今天你做什么好吃的啊。”说着;往厨房看去;“呀;嫂子回来了。”
“小姑;抱抱。”小语馨小跑到沈芸身前;张开双臂。
“语馨啊;今天小姑可抱不动你了;今天小姑可累坏了。”转身走向沙发;“呀;妈?”看到郑淑娴坐在傻放上看着自己;沈芸一愣;刚刚看到厨房里有两个身影;她还以为一个是郑淑娴一个是宋宛如呢;现在郑淑娴在这;那另一个身影是……想着;不由得再次转过头看去;很快;便从那另外一到身影上捕捉到了一分熟悉感。
“你不是一直埋怨我做饭没有小昱做的好吃吗;正好;今天小昱过来;正在厨房忙活呢;今天你可要多吃点。”
“妈;谁啊?”在厨房中的宋宛如也听到了外面的动静;问了一句。
“一回家就要吃的;还能有谁;芸丫头呗;每天回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吃饭;真不知道她中午在学校吃的饭难道都在她的肚子里蒸发掉了?”郑淑娴笑着看着沈芸。
“妈;你可别提学校的饭了;难吃死了;我每天中午就吃一点点;还是强咽下去的。”听到郑淑娴提起午饭;沈芸就满脸的苦色;学校的大锅饭他还真吃不惯。
“难吃?别的学生怎么就不觉得难吃了;你啊;你这张嘴都是以前让小昱给养叼的。”郑淑娴笑骂了一句。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郑淑娴这无心的的一句;却让沈芸想入非非;嘴里不由自主的嘀咕了一句;“才不是他养的呢……”
“你说什么?”郑淑娴隐约听到了沈芸说话;却没听到他说了什么。
“哦;没什么没什么;我是说我今天一定要多吃点;那臭小子好不容易来一回;这样的机会我可不会错过。”沈芸慌忙的掩饰了一句后;便抛向了卫生间。
“呵呵;这丫头啊;怎么也毛毛躁躁的了。”郑淑娴摇了摇头。
“沈芸那坏丫头回来了;呵呵;我还真有短时间没见着她了。”正在做糖醋排骨的唐昱听到外面的声音;笑着说道。
“那小丫头可是总叨念这你呢。”宋宛如很有深意的看了唐昱一眼;那种戏谑的眼神让唐昱心中不禁一颤;正在往锅里倒盐的手也跟着抖了一下;原本准备到一勺的量;随着这一抖;一勺半已经倒进去了。
唐昱赶紧收敛心神;“她叨念我干什么;估计是想我做的好吃的了吧。”
很快;一桌子的菜便做完了;一样样的被端上了饭桌。
沈芸立刻跑到餐桌旁;秀气的小鼻子如同小狗一样;闻着香味;“哇;好香啊;我等不及了;我先尝尝啊。”说着;沈芸甚至都没用筷子;直接用两根纤纤玉指夹起了一块排骨;不顾上面的热度;咬了下去。
“嗯;还可以;不过就是有点咸了;臭小子;厨艺下降了啊。哼哼;我要吃佛跳墙;你能做出来吗?哼哼;就知道你不行。”沈芸的味觉很敏感;一下子就挑出了菜中的瑕疵。
听了沈芸的话;宋宛如暧昧的看了唐昱一眼;刚刚唐昱倒盐的时候;她自然注意到了;盐放多的原因她也再清楚不过了。
在宋宛如暧昧的目光下;唐昱略带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他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看把你急的;想谁跟你抢一样。”郑淑娴看着沈芸不顾满手油腻吃排骨的样子;不禁笑骂了一句;说完;看向唐昱和宋宛如;“来;一起吃吧。”郑淑娴招呼着大家。
“伯母;不等沈伯伯了么?”唐昱问道。
“不用等了;老沈这段时间太忙;最近阴雨绵绵;全省已经有多处河流的水位上涨到警戒线以上了;他最近在忙着调度呢;咱们先吃;别等他了;等他的话;恐怕这菜就凉了。”郑淑娴笑着解释道。
郑淑娴的话猛然间让唐昱脑海中灵光一闪;现在是九八年;在九八年中;中国经历了一次特大的灾难;只要是从那一年过来的人;恐怕都不会忘记那一年所发生的事情。
九八年特大洪水。
从九八年六月份一直持续到九月的特大洪涝灾害;给中国人民特别是长江两岸的人民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算算时间;恐怕距离现在还不到半个月;这洪灾就要爆发了;对于全中国来说;那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儿啊。
1998年夏季;中国南方罕见的多雨。持续不断的大雨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地压向长江;使长江无须臾喘息之机地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加上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泛滥;中国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长江洪水泛滥是长江流域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带来的直接后果。长江两岸有4亿人口居住;50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四川省193个县中;森林覆盖面积超过30以上的仅有12个县;一些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还不到3。为此;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0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24亿吨;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5亿吨以上的土砂顺着长江流入了东海。
由于年复一年的土砂淤积;长江的河床从多年前开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为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条“悬河”。长江的“碧水”早已荡然无存;其“浑黄”程度可以和黄河“媲美”。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着;洞庭湖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2145平方公里;鄱阳湖在40年间缩小了15;还有数百个中玄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这一切都是长江洪水泛滥的原因。
除此之外;这次的洪魔肆虐和1997年爆发的百年来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也有密切的关联。厄尔尼诺的强大暖湿空气带来了强降水;造成长江流域洪峰不断。紧随着厄尔尼诺来的拉尼娜现象又使应当按期北移的副热带高压突然杀了个“回马枪”;使一度相对缓解的长江干流汛情再度紧张起来;以致长江全线告急。长江洪水泛滥和地球温暖化之间的密切关联使专家们不无担心——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话;地球上的降水量将增加3—15;大雨和洪水的增加与地球温暖化状况是并行进展的。
1998年的长江洪水无疑在向人们示警: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危机四伏;它随时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巨大灾难。
实际;在1998年那年;国内的气候是很异常的。主汛期;长江流域降雨频繁、强度大、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松花江流域雨季提前;降雨量明显偏多。事后;有关部门的专家们专门分析了一下;总结出来气候异常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厄尔尼诺事件(即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水温异常升高现象)。1997年5月;发生了本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当年年底达到盛期;到1998年6月基本结束。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每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第二年;我国夏季多出现南北两条多雨带;一条位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另一条位于北方地区。这次异常偏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造成1998年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多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高原积雪偏多。根据气候规律分析;冬春欧亚和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偏多时;东亚季风一般要推迟;夏季季风偏弱;主要雨带位置偏南;长江流域多雨。1997年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偏多;是影响1998年夏季长江及江南地区降雨偏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还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异常。副高是影响我国降雨带位置和强度的重要因素。1998年68月;副高异常强大;脊线位置持续维持偏南、偏西;并且呈稳定的东北一西南走向。这一现象是近40年来罕见的。6月中下旬;副高位置尚属正常;降雨带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底至7月上旬;副高短暂北抬;从7月中旬开始;副高反常地突然南退;位置异常偏南偏西;并持续稳定了一个多月;使长江上中游地区一直处于西南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处;暴雨天气频繁出现;导致长江上中游洪峰迭起;中下游江湖水位不断攀升。
然后亚洲中纬度环流异常;阻塞高压活动频繁。1998年68月;在亚洲中高纬度的乌拉尔山、贝加尔湖西侧和鄂霍茨克海三个地区多次出现阻塞高压形势;尤其是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稳定少动;亚洲西风带经向环流占绝对优势;促使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频繁南下影响我国;这是长江流域持续多雨的冷空气条件。
正是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有了98年中国的特大洪灾;当然;也和国内的滥砍滥发以及豆腐渣工程脱不了干系。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面平均降雨量为670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183毫米;偏多37。5;仅比1954年同期少36毫米;为本世纪第二位。汛期;长江流域的雨带出现明显的南北拉锯及上下游摆动现象;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6月1227日;江南北部和华南西部出现了入汛以来第一次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过程;总降雨量达250500毫米南方诸多省市的降雨量达6009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9成至2倍。
第二阶段为6月28日至7月20日;降雨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汉江上游和淮河上游;降雨强度较第一阶段为弱。
第三阶段为7月2131日;降雨主要集中在江南北部和长江中游地区;雨量一般为90300毫米;其中湖南西北部和南部、湖北东南部、江西北部等地降雨量达300550毫米;局部超过8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5倍。
第四阶段为8月127日;降雨主要在长江上游、清江、澧水、汉江流域;其中嘉陵江、三峡区间和清江、汉江流域的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7成至2倍。
松花江上游的嫩江流域;6月上旬至下旬出现持续性降雨过程;部分地区降了暴雨。7月上旬降雨仍然偏多;下旬又出现持续性强降雨过程。8月上中旬再次出现强降雨过程;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暴雨;局部地区半个月的雨量接近常年全年的雨量。嫩江流域68月面平均降雨量577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255毫米;偏多79。2。松花江干流地区68月面平均降雨量492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103毫米;偏多26。5。
6月1227日;受暴雨影响;鄱阳湖水系暴发洪水;抚河、信江、昌江水位先后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洞庭湖水系的资水、沅江和湘江也发生了洪水。两湖洪水汇入长江;致使长江中下游干流监利以下水位迅速上涨;从6月24日起相继超过警戒水位。
6月28日至7月20日;主要雨区移至长江上游。7月2日宜昌出现第一次洪峰;流量为54500立方米每秒。监利、武穴、九江等水文站水位于7月4日超过历史最高水位。7月18日宜昌出现第二次洪峰;流量为55900立方米每秒。在此期间;由于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的来水不大;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一度回落。
7月2131日;长江中游地区再度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7月2123日;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连降特大暴雨;7月24日;洞庭湖水系的沅江和澧水发生大洪水;其中澧水石门水文站洪峰流量19900立方米每秒;为本世纪第二位大洪水。与此同时;鄱阳湖水系的信江、乐安河也发生大洪水;7月24日宜昌出现第三次洪峰;流量为51700立方米每秒。长江中下游水位迅速回涨;7月26日之后;石首、监利、莲花塘、螺山、城陵机、湖口等水文站水位再次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8月份;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水位居高不下;长江上游又接连出现5次洪峰;其中8月717日的10天内;连续出现3次洪峰;致使中游水位不断升高。8月7日宜昌出现第四次洪峰;流量为63200立方米每秒。8月8日4时沙市水位达到44。95米;超过1954年分洪水位0。2日宜昌出现第六次洪峰;流量63300立方米每秒;为1998年的最大洪峰。这次洪峰在向中下游推进过程中;与清江、洞庭湖以及汉江的洪水遭遇;中游各水文站于8月中旬相继达到最高水位。干流沙市、监利、莲花塘、螺山等水文站洪峰水位分别为45。22米、38。31米、35。80米和34。95米;分别超过历史实测量高水位0。55米、1。25米、0。79米和0。77米;汉口水文站20日出现了1998年最高水位29。43米;为历史实测记录的第二位;比1954年水位仅低0。30米。随后宜昌出现的第七次和第八次洪峰均小于第六次洪峰。
洪水量级
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是衡量洪水量级大小的主要指标。长江中下游防洪特点是:城陵肌以上长江干流河段防洪主要以洪峰流量控制;城陵机以下河段由于有洞庭湖、鄱阳湖等通江湖泊的调节作用;防洪主要以洪量控制。
1998年长江上游洪水总量大;但洪峰流量小于1954年;宜昌洪峰流量相当于68年一遇。长江中下游主要水文站洪峰流量与1954年、1931年比较;1998年螺山、汉口、大通等站洪峰流量均小于1954年;汉口洪峰流量大于1931年
98年长江中下游洪水情况与1954年不同。1954年长江中下游堤防多处溃口和分洪;分蓄洪水总量高达1023亿立方米;1998年主要是洲滩民垸溃决;仅分蓄洪水100余亿立方米。如果都将溃口和分洪的水量还原到河道中去;再进行对比;汉口1998年最大30天洪量比1954年少297亿立方米;比1931年少37亿立方米;洪水重现期约为30年;最大60天洪量比1954年少294亿立方米;比1931年多234亿立方米;洪水重现期约为50年。大通站最大30天洪量比1954年少383亿立方米;最大60天洪量比1954年少726亿立方米。如果不考虑溃口和分洪的水量还原;汉口实测最大30天和60天洪量分别比1954年多24亿立方米和145亿立方米;大通站分别比1954年少167亿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