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闺记事-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延韬就抬头,盯着她。
“……王爷这样听我话,若是我让他同意将护卫军做增援,粮草也从庐州赋税里出,岂不是替皇上解忧,让大伯宽心?”顾瑾之道。
顾延韬愣了愣。
笑意慢慢从他眼睛里透出来。
“这是你意思,还是你祖父跟你说了什么?”顾延韬终于笑了。
“是我意思!”顾瑾之道。
顾延韬却想,肯定是老爷子指点顾瑾之。
这么一番话,只怕连顾延臻都没这个能力想到,何况年纪小小顾瑾之?能想到这样,顾家除了顾延韬,就是老爷子了。
——*——*——
今天第一!我今天要发力!
、第242节同意
安南国这件事,对于很多人是场灾难。
比如兵部尚书、元平侯姜梁;和主帅有关系张家;还有当初举荐那位主帅其他武官。
他们都没有逃过皇帝责骂。
对于其他人,则是个机会,比如顾延韬。
顾延韬势力,一直无法渗透到兵部。没有兵力作为后盾,朝中再显赫也显得单薄。
伴君如伴虎,要是皇帝哪天过河拆桥,顾延韬连反抗余地都没有。
可他是书生出身,那些武官根本不搭理他,邀买不到人心。
而这次,是个好机会。
可是他没本事表现。
虽然他知道庐阳王有六万护卫军,却不敢利用。一来顾瑾之和庐阳王尚未大婚,顾家和庐阳王关系不是很牢靠;二来太后太过于重视庐阳王,一个不慎就得罪了太后。
一旦利用不好,就功亏一篑,连顾瑾之婚事也要搭进去,得不偿失。
皇帝是孝子,太后是万万不能得罪。
如今,顾瑾之居然主动来说这件事,不由叫顾延韬大喜过望。
他总觉得,三房因为跟老爷子亲近,对顾延韬和顾家,总保持一种隔岸观火态度,从来不想救急。
这次,老爷子居然大发善心。
顾延韬又想起上次大夫人说,老爷子安排了一出好戏,替他跟向梁讨了个保命符。
老爷子是不是人之将死,心也善了?
上次那件事,顾延韬还怀疑老爷子别有用意。
可加上顾瑾之今日来说这件事,就让顾延韬相信了。
“王府护卫军事,到底不能由咱们去跟皇上说……”顾延韬笑着对顾瑾之道,“还是要王爷自己去说才妥当。”
顾瑾之则想了想,道:“可王爷他懂什么?他去说了。皇上也知道是咱们家意思。还不如大伯去说。”
顾延韬啧了声:“到底这层窗户纸,别捅破了才好。皇上未必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只怕太后娘娘舍不得。让王爷去说,至少太后知道王爷是心甘情愿,皇上也不至于太后面前为难。我再敲敲边鼓……”
顾瑾之哦了声,忙道是。
顾延韬这才请她坐下,一点一滴教她如何行事。
如何让庐阳王进宫,把这个意思告诉给皇帝,又隐约带出顾家,却不至于把顾家全部牵扯进去。
顾延韬如意算盘是。将来有功,皇帝不至于忘了顾家这中间出谋划策;万一不慎惹祸,也不是顾家背骂名。还是庐阳王挡中间。
他见顾瑾之一脸赞同,心情极好。
他反复叮嘱了几句,才放顾瑾之离开。
从老宅出来,坐马车上,朱仲钧才问顾瑾之:“你大伯怎么说?”
“跟咱们预想一样。”顾瑾之道。“他知道这里头有甜头,就想也没想,答应了下来。咱们只需要依计行事……”
朱仲钧笑了笑。
“你放心,我忘不了你们顾家。将来只要我尚有一点势力,就不会让你们顾家吃亏。”朱仲钧道。
顾瑾之不免笑起来:“这么就许诺好处啊?”
朱仲钧表情一敛,瞪她。
他不过是忘情。跟她表白一番。到了她这里,却成了许诺好处,叫朱仲钧分外不爽。
好似没有感情掺杂。仅仅是利益一样……
“等事情办成了再说吧。”顾瑾之笑着道。
朱仲钧没再说什么。
他柔情蜜语,都能被顾瑾之误解,怪无趣,他也懒得再说了。
两人一路沉默,到了家里。
第二天。朱仲钧又和顾瑾之要进宫。
宋盼儿这回起疑了。
她严肃问顾瑾之:“是不是太后娘娘身子不好?还是咱们家娘娘?”
看她样子,问不出结果是不肯放顾瑾之走。
顾瑾之只好把事情往德妃身上推。道:“……昨日走时候,娘娘说身子不太爽利。我替她把脉了,没看出什么,可是她不放心,叫我今日再去瞧瞧。”
宋盼儿见她回答得如此干脆,而刚刚明明是瞒着,有点不太相信。
既然是如此,刚才干嘛不说?
可又寻不到破绽。
瞧着女儿那水灵眸子,望着自己,宋盼儿心一软,没有再说什么,放手让顾瑾之和朱仲钧出门了。
太后接到了宫人通禀,同样惊讶不已。
她以为朱仲钧出事了,顿时就担心起来。
不成想,顾瑾之和朱仲钧是递了牌子见太后,却先去了乾清宫。
太后心里倏然不安,想是不是皇帝让他们来,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忙叫了坤宁宫大太监常顺去乾清宫打听情况:“……要是皇上说了王爷什么,你就传哀家话,让王爷到坤宁宫来。”
她怕是皇帝半路上把朱仲钧拦了去。
常顺忙道是,转身就往乾清宫来了。
乾清宫大殿,皇帝正和内阁人商讨安南国用兵之事。
听到朱仲钧来了,皇帝就想到昨天自己猜测,和方才顾延韬暗示,就知道是顾延韬暗中做了手脚,让朱仲钧来。
皇帝不动声色,把内阁五位阁老安排下去,偏殿见了朱仲钧。
“皇兄,我……我听说国有大难……庐州素来富足……我……想将护卫军,充作增援,派往安南国,早日安国定邦,解皇兄之忧。”朱仲钧一字一顿,结结巴巴说道。
他说得非常慢,像是背书。
而字里行间,又不是他习惯表达方式。
皇帝心知肚明。
“……小七和顾阁老都说,这样很好,我才敢来跟皇兄说。”朱仲钧又道,把顾家点明出来。
顾瑾之忙道:“陛下,民女不太懂这些。是王爷意思,请教了大伯父。大伯父说王爷仁心。我们才敢来说。”
顾瑾之先把自己摘出来。
皇帝一直沉默听着,此刻就哈哈笑了两声。
他对朱仲钧和顾瑾之道:“跪着做什么?都起来吧……”
然后还叫人端了椅子给他们坐。
“仲钧,你怎么突然想到把王府护卫军添作增援军?”皇帝一概这几日阴霾,笑着问朱仲钧。
朱仲钧忙道:“是小七教我!”
他一下子就把自己又摘清了……
皇帝失笑。
可见,这个问题他们没有对好答案。
而顾瑾之,又连忙跪下,磕磕绊绊解释说她也是道听途说。
不用猜,定是顾延韬主意,皇帝心想。
“准奏了!”皇帝高兴道,“仲钧为国为民。朕记心里。等安南国事情平息,朕要重重赏仲钧……”
朱仲钧一听有赏,立马大喜。眼巴巴望着皇帝。
他以为皇帝现就要赏他,弄得皇帝哭笑不得。
“二公主好玩,我也要孩子。”朱仲钧立马道,“可是母后说,我不能带出去玩。只有小七生孩子。我才能带回去玩儿。皇兄,你让小七给我生个孩子玩……”
他又趁机提到了他婚事。
顾瑾之不得不说,朱仲钧果然是个会见缝插针人。
皇帝这次没有露出不悦表情。
他想了想,道:“这件事,等过些日子再说,朕答应仲钧了!”
朱仲钧忙跪下磕头。道:“多谢皇兄!”
皇帝摆摆手,让他们下去。
他还要处理公务。
朱仲钧和顾瑾之就从乾清宫出来。
朱仲钧心情极好。
一出乾清宫,便遇到了坤宁宫太监常顺。
两人又跟着常顺。去了坤宁宫。
太后自然会问他们来做什么。
朱仲钧又把对皇帝话,说给了太后听。
他背诵痕迹很明显,一看就是别人教,太后顿时将目光转向了顾瑾之,眼神有点犀利。
顾瑾之尴尬。垂头不语。
太后想到顾瑾之往日里单纯,又想到顾延韬是个极度势力人。就把责任算到了顾延韬头上。
如今这么好机会,顾延韬岂会放过?
庐州这六万护卫军,只怕再也不会属于王府了!
太后心里一阵抽搐疼。
不过,短暂愤怒与不舍之后,太后倏然觉得,这样也好……
太后狠心想,皇帝不变性格话,如今还是念点亲情。只要仲钧没有危害,没有军队,皇帝是很放心他,仲钧也安全。
仲钧这么傻,那么多护卫军王府里,总归是祸害。就算有宁席帮衬着,太后也不放心。
宁席到底不是太后亲生。
权势会让人生变,宁席难保一直忠心耿耿,不欺负仲钧……
想到这些,太后犀利目光慢慢变得和软。
只要仲钧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于是,她收敛了锋锐,笑着对朱仲钧道:“好孩子。你和皇上是亲兄弟,这个时候就该相互帮衬。你做得很好,母后很高兴。”
朱仲钧得到了夸奖,就笑着往太后怀里钻。
顾瑾之也暗暗松了口气。
这件事,比他们计划得还要顺利。
很多预料会出现难题,都没有出现,一路绿灯到现……
接下来,就是宁席和孙柯谁任主帅问题了。
这件事,需要孙柯出马……
顾瑾之和朱仲钧从宫里出来,朱仲钧又把孙柯叫到了跟前,反复叮嘱他如何行事,才能让宁席自己把增援主帅位置让给他。
孙柯认真听着。
——*——*——
第二了。已经是后一天了,此刻不发力,等待何时?
、第243节完美
皇帝自从登基以来,减免过两次赋税。
第一次是登基第一年,长江以南布政司,免征税收;到了前年,轮到了长江以北布政司。
这么一免征,百姓自然感恩戴德。
可是国库就不那么充盈了。
去年出兵,湖北湖南就增税过一次……
如今又要打仗,自然又需要增税。而江浙等地州县,因为去年长江以北减税,赋税无形中重了几分。
现战争征税,赋税重,这不是逼得百姓走投无路吗?
早知道如此,就不该免税了。
免税人人称道,可一旦加重,立马就民怨沸腾,甚至造成动乱。
安南国平乱军和西北用兵,几乎掏空了去年国库盈余……
如今,是不可能再去搜刮百姓,否则内政不稳。
难道要想封地王爷们借钱借粮?
关键是,能不能借到,还两说呢……
皇帝如此暴怒,除了安南国平乱军无能,也是因为这些事。
如今,朱仲钧主动将他护卫军献给朝廷,又将庐州这些年府库做粮草,这就给其他封地诸王做了表率。
庐阳王都如此慷慨了,其他王爷敢不借钱借兵吗?
这样,不仅仅消除了藩地王爷势力,还不至于国家动荡,皇帝如何能不高兴呢?
其实,他这两天已经打朱仲钧和南昌王仲林主意了。
他只是没想到,顾延韬能跟他想到一块儿去,还主动去说服了朱仲钧和顾瑾之,这点让皇帝很满意。
他对顾延韬又有了种认识。
朱仲钧将庐州王府护卫军和府库历年库存全部捐献出来,很就传开了。
那批增援军,谁任主帅。是宁席关心事。
自己应该怎么办,是南昌王和其他藩王操心事。
——*——*——
南昌王接到了消息,立马到顾家找朱仲钧,确认消息是否属实。
朱仲钧傻傻,哪里懂其中厉害,立马跟他说这是真。南昌王当时就心底发凉。
惨了,他护卫军不保!
甚至他府库也不保了!
平乱是朝廷事,怎么到了现,朝廷不用出力。反而搜刮他们这些藩王?可朱仲钧开了头,南昌王敢不紧随其后,只怕他这辈子也不能离开京师了。
皇帝把他圈禁京城,不就是忌惮他兵力?
有了这个借口,估计他兵力也要悉数上交朝廷了。
既然消息确实。就应该争取主动。
南昌王立马进宫:“臣弟听说仲钧将王府护卫军全部捐献出来,助皇兄一臂之力。臣弟也愿意将王府护卫军捐献出来,助皇兄平乱。只是臣弟封地素来贫瘠,只怕粮草……”
军队和钱财,他如今只能保一样了。
能保住一样就不错。
皇帝龙颜大悦,立马道:“仲林有这个心,朕甚欣慰。粮草话。朕问其他人借,仲林出兵力即可。”
一句客气话也没有,就接纳了南昌王护卫军。
整整六万精兵,乃是南昌王精心栽培。
就这样送出去。他心都疼得滴血。
其实他心里也明白,这是早晚事。否则皇帝是不可能放他离京。京里这些日子,南昌王也渐渐想明白了。
皇帝想收拾他,有千万种法子。哪怕他有六万精兵。
所以,六万精兵。并不能给他一丝一毫安全感。
皇帝要怀疑他、收拾他,他只有承受份。如此一想,那六万精兵,也变得不那么难以割舍。
况且仲钧不是既赔钱又折兵吗?
和朱仲钧一比,他至少保住了自己府库……
有了比自己惨人,南昌王也不觉得自己多悲惨,就回了家。
一夜之间,皇帝所担心事,都解决了。
南昌府那让他日夜忧心六万精兵,也无形中被收上来了。
皇帝心情前所未有好,连安南国平乱军失利,也让他生气不起来。接下来,就是借这个机会,搜刮其他叔叔们和兄弟们,让他们捐钱,削弱藩地势力。
和军队相比,那些叔叔和弟弟们应该加愿意捐钱。
他们都只有一万多护卫军,不足为害。
整个九月,各路诸王都奉诏回京。
他们来时候,大概都知道此行目。一到京里就纷纷哭穷,称自己没钱,封地收成不好等等。
皇帝冷眼旁观。
要么给钱,没钱就出兵。
他们有多少护卫军,皇帝是一清二楚,这个赖不掉。
后,皇帝从各路诸王那里,得到了大量捐献。
这笔钱,足够十二万增援军一年粮草。
安排好征粮部队之后,就开始考虑增援军将领问题了。
兵部尚书姜梁这次大出丑,被皇帝屡次朝堂责骂,心里就存了口气,他主动请缨,要出任主帅。
皇帝没有拒绝。
接下来,就是两路先锋。
一个自然是从南昌王府出,一个是从庐阳王府出,这个算是明面上东西,代表军队还是属于两个王府,只是暂时征用。
南昌王知道这只是形式。
等这支军队回来,他派出去先锋,不一定能回来。反正捐献都捐献了,南昌王也懒得再挣扎,没有派他指挥使,而是随便派了个将领。
而庐阳王这边,痛苦人,非宁席莫属。
——*——*——
当得知庐阳王将王府六万护卫军捐献给朝廷,充当安南平乱增援军时候,宁席就大发了通脾气。
他壮志凌云,都寄托这支军队上。
结果,朝廷没收了。
每个王府可能见护卫军,这是祖制。宁席想不到朝廷能用什么法子。不遵循祖制,没收王府军队。
结果,那个傻傻庐阳王,自己给皇帝出了个主意,把自己给赔进去了。
和其他人一样,宁席肯定这是顾家捣鬼。
除了顾延韬,谁还这么损人不利己?
事情已经无法回转,宁席除了气得心口疼,还真没有旁法子。
兵部人通知他回庐州。让他出任先锋,又让宁席狠狠气了一回。
这个先锋,除非能立大功,否则能不能回来还两说,宁席才不想去!他一夜之间。从堂堂正正六万精兵指挥使,变成了光杆将军,这如何不叫人气恼?
“大人,要不我去吧?”身边下属对宁席道,“总得有人出人先锋。大人自然不能去。将来王爷回庐州,还是要按祖制建护卫军,还需得大人出力……”
再建护卫军。能有六千人就是上限了,否则皇帝不会同意。
当初能建六万人护卫军,那是先帝特许,让庐州作为寿城后备。
每个王府只能见三支护卫军。每支护卫军是两千到两万不等人数。虽然说不等。可超过两千人数,皇帝就会留中不发。
六千人,有什么用啊?
宁席满腹大志,一下子就化为乌有。
这让他愤怒又迷茫。
“让孙柯去吧。”宁席终狠狠道。“那小子定是王爷身边,说了什么坏话。也许这次事。也有他出主意!”
很,宁席就将孙柯名字报上去。
皇帝犹豫了下。
他知道朱仲钧很喜欢孙柯,整日带着孙柯玩。
他找了朱仲钧,问他意见。
朱仲钧则道:“好啊好啊。孙柯出去玩,回来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