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煮清王朝-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
不过,在这个时候,本应齐心协力渡过难关的缅军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最应该做的是什么。由于清军突击过快,攻势强大。使得缅军内部慌成一团,从上到下一片忧心冲冲。尤其是许多叛变的云南土司更是听说过于中的“杀人王”之名,心中恐惧,不愿再为缅军做炮灰。而且,缅军内部从东吁王到各邦首领,由于各存私心,也都不愿意再跟清军硬碰而损失自己的势力。尤其是东吁王被杨天纵杀得损失了大批地兵力,生怕从此一蹶不振而被国中其他势力觊觎王位。所以,首先提出了“退兵”的建议。
但是,东吁王等人却没有想到,跟他们对阵的清军之中根本就没有能说话算数的。
虽然他们很有“诚意”,并且愿意上表附属清廷,还送出了大批的礼物,可是,于中由于对临场战术指挥能力的欠缺,从来都是将这些战斗交给手下将领去完成的。所以,缅军的使者只有到昆明去才能见到他。而在此之前。得到了于中“没得到命令就给老子一直打。打到天边也不许停”地命令的清军诸将领,自然也不会让眼前的军功巴巴的溜掉。所以,战斗依然在继续。而于中储备了一年多的军事物资。也可以让手下将领尽情“挥霍”而不必担心后力不济。东吁王等人恐怕想不到,于中之所以这么狠,并不是为了要让他们归附中国,而是为了图谋他们的领土,他们的人民以及他们的人头。而且,缅军的首领们恐怕更加想不到,他们的国土,在靠海地那一边,有一个比于中更加凶狠上三分地猛人,也已经带着兵将杀来了。而此时此刻,他们的主力却还在跟人纠缠着。(缅军首领的名字大多数是借用地明朝时随东吁王莽应里入侵云南时的缅军将领名称,……缅甸人的名字太难找。)
……,“我天军再克孟艮、八百等邦部缅军,俘敌数千,杀敌八百……永北总兵杨天纵与贵阳总兵周钟所部,已将缅军逼退至黑藤子林!”
刚刚才过了十五没多久,康熙在上书房里听着佟国维念的云南军报,瘦削的脸上展现出了几丝微笑。
“黑藤子林?可真快啊。这才不过半个多月,就从姚关打到了边境了……这杨天纵还真是宝刀未老!”马齐看康熙高兴。也在旁边凑过来笑道。
“话是如此。不过,杨天纵这柄老刀,若无皇上慧眼,知人善用,还不是要从此老去?所以,说来说去,还是脱不开皇上的运筹帷幄呀!”佟国维把奏折放到康熙的御案上,又拍起了皇帝的马屁。
“好了。你佟国维净会说好话!”康熙笑了笑,佟国维这一拍虽然明显,但是,他听了还是十分高兴。毕竟,没有哪个皇帝不高兴自己手下的将领尽是能征善战之辈。而且,杨天纵等人也确实没有让他失望。出兵仅仅半个月,就已经差不多将缅军打出了国境,按照于中的意思,恐怕下一步就是趁势再一次开疆拓土了。而只要缅甸被破,那从此以后,朝廷跟印度这个富饶无比地地方就不必再非要通过西藏才能联系了,加强了对领土的控制,对朝廷来说当然是好事。而且,收服反复无常的缅甸,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的解决西南边境不稳的情况,加强对暹罗、安南等藩属国的影响,这一点也是对朝廷相当有利的。
“皇上,这一次缅人入侵,云南有大批土司战死、投降、逃离,于中早就打算趁此时机,大量任用流官代替土司。臣想,他恐怕很快就会再次上书请求朝廷下派官员,为免到时过于忙乱,是不是现在就让吏部选派一些准备好?”张廷玉并不是不会说好话,不过,他却知道在这种时候说什么才会让康熙更加重视。一个真真正正时刻为朝廷着想的官员,可远比几句马屁要强的多了。
“是这个道理。佟国维,这件事就由你来告知吏部。记着,云南经此一乱,需要地是能办实事的干吏。你去告诉吏部的那些家伙,如果他们选派的官员不知道轻重,在云南犯了事,朕可不管!”康熙点了点头,对佟国维说道。
“奴才明白,请皇上放心!奴才一定警告吏部的那帮家伙!”官员犯事,皇帝不管!这话要是放出去肯定会让许多人茫然不解,说不定还会认为康熙已经糊涂了。不过。佟国维三人却是都晓得康熙的意思。
那是在警告吏部的官员们,如果吏部选派到云南的官员惹了事,不用皇帝出面,于中这个云贵总督就会收拾他们。到时候,如果受到了牵联,那可就不能怪谁了。
“皇上,于中进军如此之快,虽然彰显了我天朝神威。可是。如果就这么攻到缅甸境内,会不会遇到什么麻烦?”马齐又问道。
“缅军势汹汹而出,1隍惶然而退,必然会惹得其民心浮动,继而大乱。于中趁势猛攻,定能再立大功。再加上年羹尧在后配合,缅人想要反击,难矣!”佟国维不无酸意地说道。
“佟相所言我自然知晓。我并不是担心于中打不破缅甸朝廷。那缅甸的东吁王已然是有名无实,经云南一役,恐怕更加不堪。缅甸再无一统之可能。国家分成多邦。军心不齐。如何能敌我天朝大军?可是,若是敌人分散开来,借助缅甸本地地利之便顽抗。岂非极为不利于官军清剿?”你以为光你懂军事啊?老子没事也能诌上两句!马齐看了佟国维一眼,暗暗说道。
“这事交给于中就是!”康熙挥了挥手,“他既然敢打缅甸的主意,自然得给朕一个满意的答案。”
………………
“皇上,臣最近听闻了一件事。似乎有些不小的麻烦……”聊完了缅甸的事情,张廷玉又向康熙奏道。
“什么事?”康熙问道。
“皇上,浙江布政使,浙江巡按监察御使先后上书,言……浙江粮价大涨近一倍有余,并且。杭州诸港数月以来,商船来往也是减少了一半有余……”张廷玉小声地说道。
“你说什么?浙江粮价大涨一倍……”康熙一下子跳了起来,用手指着张廷玉,“你,你再说一遍!”
“皇上,浙江,粮价大涨!而且,臣听闻,浙江的生丝等物。价格却在大跌,不少养蚕的农户都是血本无归!”张廷玉低头说道。
“怎么会这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康熙沉声问道。浙江物产丰饶,一向都是大清最富庶地省份之一。而且,那里还是产粮区,怎么会粮价大涨,而且还是涨了一倍多?而且,浙江养蚕的农户恐怕不下几万户,有的甚至就是全家靠养蚕为生,生丝之价大跌,那岂不是说要有几十万人的吃喝遇到困难?这可不比一场大灾好对付。
“皇上,据浙江巡按监察御使王昌瑞上表所言,好似此事跟浙江臬台衙门所判决的一件案子有关!”张廷玉答道。
“什么案子?”一件案子就让浙江粮价上海一倍,几万养蚕农户蒙受巨大损失?
“是一家璨丝厂的掌柜鼓动工人闹事,结果致死致休京官的一件案子。事情的经过好像是这样的……”那位浙江监察御使把事情打听的很全面,所以,张廷玉说地也很详细,很快,那件让王维和不得不亲自前往浙江地“致死人命”案就被摆到了康熙的面前。
“这件案子是怎么判的?”康熙还没有听完张廷玉地话便皱起眉头。徽商总会!……以前,这个所谓的商会虽然很厉害,但却难入康熙法眼,不过,现在康熙已经知道这家商会代表着什么。事实上,这两年康熙一直在后悔。他后悔自己居然没有注意到商家居然也能厉害到这种地步。可是,等他注意到的时候,这伙人已经不是能够轻易触动的了。
除非,他敢于去面对一个巨大的乱局。
“浙江按察使李元纶判决那名掌柜……斩监候!并罚其东主王维和五万两银子以补偿死者亲族!”张廷玉不带任何感表色彩的说道。
“斩监候?还罚了五万两?这也太重了吧?”马齐小声地评价道。
那死者是自己自杀的,而且,事情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个死者自己不讲理,先招惹了别人,怎么反倒最后判决那个掌柜“死缓”?
“这么说,浙江粮价上扬,丝价大跌,都是因为那个王维和在捣鬼喽?”康熙又向张廷玉问道。
“据王昌瑞奏折上所言,那个王维和只是撤出了自己在浙江的所有生意……可是,因为王家的产业极多。吕宋入浙地粮食有大半是由其运送至中原,并且,王家还开办了许多工厂织布纺纱,所以,对生丝等物的需求量向来极大,如今一撤出,使惹出了这许多的麻烦。”张廷玉躬身答道。
“难道浙江就这王维和一家不成?别的商人就不能收购生丝,运粮入浙了?”佟国维忍不住问道。
“王家势大,许多商人都不敢得罪。而且,据说王维和曾经亲赴臬台衙门向李元纶求情,结果被其扫地出门,大大羞辱了一番。江南的大商人,大多都入了徽商总会,那王维和身为前任会长,于商者之间威望甚重,李元纶此举,其实无异于得罪了整个徽商总会!”张廷玉答道。
“敢跟官府做对,难道这又是一帮扬州盐商?”马齐突然说道。
“皇上,奴才以为,朝廷应立即派人命王维和恢复其在浙江的各项生意,否则,就治其一个‘蓄意扰乱民生,之罪。”佟国维叫道。
“人家只是不做生意,难道这也犯着你的哪家王法了?胡来!”康熙捏了捏鼻梁,不满的看了佟国维一眼,又道:“派人传告胤礽,让他在吕宋多准备一些粮食,朕马上会派东海水师去取。此外,再令内务府,前往浙江收购生丝等物!”
第三卷 物华天宝
第四百零九章 门房问答
北京,费府。
本来,费老头在京城的人际关系就不太好,府上就少有人登门,再加上一年多以前又被康熙给闲置了起来,门前就显得更加冷清了。不过虽然如此,却依然没有谁敢轻视这座府邸,轻视这座府邸的主人。
………………
“这位小哥,你们家主人在不在?”
早晨,费府大门才刚开没多久,几个人就慢慢地踱了过来。打头的一个中年人对守在门口的门子问道。
“我们家老爷在啊。您几位是……?”费老头以前在京城住的时间很少,在奉天也没有用过多少下人,这一回被康熙闲置,要在京城长住。而且康熙赐的园子又大,所以,只好又临时多召了一些佣人。这个门子就是新召来的。见到一大清早就有人上门,心下颇为奇怪。不过,奇怪归奇怪,他还是尽了一个门子的本份,先向这几个人询问了起来。
“呵呵,在下姓张”,那跟门子打招呼的中年人向笑着自我介绍了一下,又转身看了一下身后几位,对门子说道:“这几位一位是龙先生,另两位是佟先生,马先生,都是你们费老大人的朋友。这一次是我们特意前来拜访费老大人的。麻烦小哥前去通禀一声!”
“张先生是吧?小的这就去给您通报。要不,诸位先到门房里歇上一下?”张廷玉很懂人情事故,一边自我介绍,一边还顺手给了门子一锭银子,足有五两之重。门子大喜,点头哈腰的说了几句,就将几人让到了门房里面。
………………
“都说费迪南的家教严,看来,却是把家里的下人给‘饿,坏了呀!”门子去通报了,跟着康熙一起来的素伦和德愣泰两大侍卫站在门口把守。其余几个便都坐到了里面。佟国维看着门子欢快的背影,忍不住说道。
“呵呵,以费迪南的身家,又岂会饿坏了什么人?衡臣那一笔钱,不过是意外之喜罢了。意料之外的所得,谁会不高兴?”康熙笑了笑说道。
“唉,你们说得轻巧。那五两银子可是我十天的俸禄啊!”张廷玉暗暗说道。因为一向禀持清廉自守之道,他连下面官员地“冰敬小“炭敬”都不收。所以,手头一向不宽裕。要不是因为家里本就比实殷实,再加上生活节俭、自制,恐怕早就过不下去了。
“什么人?”
康熙几个人正在门房里说着话,门口却突然传来一声暴喝。几个人转头望去,只见德愣泰的大手正抓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在大声喝问。
“在下尹继善。满洲镶黄旗出身,章佳氏!国子监监生!德军门可否放手?”那少年虽然被德愣泰这彪形大汉抓在手中,却是不慌不忙,不等康熙等人说话,便朗声说道。
“你认得我?”德愣泰没想到这个少年一下子就能认出自己。顿时有些吃惊。他可是康熙的贴身侍卫!一下子就把他认出来。这说明,这个少年,至少是见过康熙圣驾的。这岂是一个小小的国子监生就能有的殊荣?
“德愣泰放手。”康熙也对这个少年来的兴趣。在他看来。能认得德愣泰并不算什么。关键是在认识德愣泰并且被其抓住地同时,还能如此镇定自若,脸色不见任何波动,这放到一个仅仅十多岁的少年身上,实在是难能可贵。尤其是这少年还自称是出身满洲镶黄旗,这就更让他感兴趣了。
“奴才国子监生尹继善,叩见皇上!”被德愣泰放开之后,尹继善便一捋袖子,朝着康熙叩头说道。刚刚进得费府,却没有看到守门的门子。门房的门口却有两个彪形大汉站岗,他好奇心起,想过来瞧上一眼,刚认出德愣泰,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对方给拎了起来。
“你什么时候见过朕?”从容自若!康熙暗暗对尹继善下了一个评语。在他面前能表现的这么好,便是许多朝廷上的高官也做不到。这让他对尹继善微微有些欣赏起来。当下便微笑着问道。
“康熙四十六年,奴才曾随十七阿哥前往丰台大营,事后。跟在十七阿哥身边得以瞻仰皇上圣颜!”尹继善答道。
“哦?原来你就是那个陪着胤礼去丰台大营的小家伙……”康熙恍然。当年太子谋乱,想要篡夺皇位。结果,被费老头和九门提督赵逢春给联手镇压了下去。其中,十七阿哥胤礼曾和先大将军图海之子图里琛一起去丰台大营夺取兵权。当时的十七阿哥胤礼才只有九岁,不过,有图里琛保驾,又有金批令箭在手,加上当时丰台大营的几名主将也已经被诱捕,直隶水师的数百门大炮也早已暗暗埋伏在了丰台大营周围,那场行动也只能算是有惊无险。不过,尽管如此,对两个才十岁左右地小小少年来说,这依然是十分了不得地事迹。不过,由于胤礼是皇子,整件事情的功劳也都被其领去了,康熙也只是关注了自己的儿子,却忽略了尹继善。而且,让他有些脸红地是,在事过数年之后,自己竟然几乎记不得这个少年了。
“尹继善?……顺天府尹尹泰是你什么人?”佟国维突然问道。——“那是家父尊讳!”尹继善答道。
“原来你是尹泰的儿子,不错。你父亲这几年在顺天府干得不错……”康熙点了点头。尹继善的表现给了他极佳的观感,见到这少年还是跪在地上,便示意对方站了起来:“继善啊,你怎么会来到这里的?”
“回禀皇上,费大人是奴才的授业恩师!”尹继善躬身答道。
“对了,你是费迪南的学生,朕居然又给忘了!”康熙拍了拍额头,更是有些不好意思。当年费老头负责主持京城的行动,如要不是他的学生,又怎么可能随便派出来陪着胤礼?
“这小子真是天大的运气。这一下子恐怕就要鱼跃龙门了!”佟国维等人在旁边看着尹继善在康熙面前应对有度,表现地不慌不忙,不急不躁,都忍不住暗暗心道。当年太子谋乱。十七阿哥胤礼就曾经因为入主丰台大营而被康熙在年仅九岁的时候授予了贝勒的爵位,这个尹继善也算得上有相助之功,如今又表现地不错,还是满洲旗人出身,又跟着费老头学了这么多年,这几点加起来,必然能得到康熙的重视,只要尹继善能好生维持下去。日后指不定又是一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