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26之崛起-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雨农,致电吉鸿昌、梁冠英,任命吉鸿昌为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梁冠英为第二十五路军总指挥。”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中原大战不眠之夜(五)
蒋介石继续发布命令:
“蔚文,立刻向全国发表通电,宣布文戈已经率第四路军战场反正归顺中央,现已遵照中央命令,调集包括外蒙部队在内的五十万大军进军山西,并以占领绥远和山西太原等各大中城市,阎、冯等叛逆部队已经土崩瓦解,中央军正对叛军展开最后围剿。同时强调,通缉阎百川和冯焕章的命令继续有效,对西北军、晋绥军各部从逆将领概不追究。”
“致电张汉卿,中央扫灭叛乱军阀指曰可待,顺应时势正当其时,在明晨6时前,中央先前承诺仍然有效。北方四省久于战乱,民生凋敝,急需恢复,望吾弟汉卿当机立断,兵抚北方。”
“设立郑州行营,由敬之任行营主任,统一指挥协调中央军各部对叛军的进攻,并负责长江以北所有军政事务。”
蒋介石叮嘱道:“请敬之注意,如果张汉卿如约出兵,晋绥军和石友三等杂牌武装可由东北军进行收编,西北军各部力争全部由中央收编。并且……”
蒋介石狠狠地说道:“西北军不允许有统一指挥系统,只能分散收编。”
“还有”
蒋介石转头对林蔚说:“蔚文随敬之去河南,专司负责收编愿意归顺中央的各军阀部队。蔚文要牢牢记住一点,所有愿意归顺中央的将领,官职你尽可以封,而且还要尽量的大,不必事事请示,你和敬之商议后报我即可,可他们的兵员要尽可能的压缩……”
蒋介石果断地下达完一连串的命令后,林蔚和戴笠马上出去传达命令。
屋子里只剩下蒋介石和震惊无比的陈调元和何应钦。
陈调元震惊是因为他万万没想到,蒋介石竟然隐藏了这么多杀手锏,不声不响间已经有这么多的冯玉祥和那些杂牌军的部属,偷偷归顺了中央,不要说有宋哲武袭占山西,端了阎锡山的老巢,断了阎锡山的根基。就是没有宋哲武,仅以这么多归顺中央的部队在战场反正,反蒋联军就必败无疑。
陈调元疑惑地问:“委员长,有这么多的部队归顺中央,甚至冯玉祥的西北军主力吉鸿昌、梁冠英两部都归顺了中央,为什么我们不早些发动反攻?”
其实陈调元还想说,“为什么非要等宋哲武发动后才启动这些人。”只是他害怕再触了何应钦的霉头,才把后面的话硬生生的忍住没说。
因为这些策反的事情是绝对机密,陈调元这个暂编高参是不知道的,对于这时才启动这些“暗子”感到震惊是必然的。
蒋介石微微一笑,眼里流出得意的目光,对陈调元解释说:“雪暄,不要看这些人现在能归顺中央,那是因为他们知道文戈已经占领了山西,阎百川和冯焕章必败无疑,他们才会做出明确选择。如果没有文戈的压力,他们还是要看看风向的。不过,尽管如此,他们这个时候过来还不晚,我蒋中正是不会计较他们的。在促使他们反正这件事上,张伯英可是为党国立了大功了!”
张钫奉蒋介石之命策反西北军和那些杂牌军的事情,何应钦知道得很清楚,他在武汉时,蒋介石已经把这些都发给他这个黄埔二号人物了。何应钦的震惊和陈调元不同,他震惊的是,蒋介石所说的关于宋哲武和张学良的事情。
宋哲武为了取得阎锡山的信任,假意加入反蒋联军,明明是得到蒋介石同意的,可在蒋介石的口中说出来就变成了反正。如果这个通电一发,因为宋哲武的从逆行为,他在国人心中的形象可就要大打折扣了。
还有,先前蒋介石为了让张学良出兵,给张学良不仅开出了任命张学良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副总司令的价码,还把北方四省的管辖权也交给了张学良。那时,何应钦就对把北方四省交给张学良颇有微词。可是考虑到这场大战会有诸多不确定姓,至少他也不认为应该把宝都压在宋哲武身上,那样会很危险。蒋介石用这样巨大的诱饵拉拢张学良,就是怕张学良被阎锡山拉走,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当时他并没有反对。
可是现在因为宋哲武已经率兵杀进山西,阎锡山和冯玉祥已经必败无疑,再不用担心怀疑宋哲武对中央的忠诚了,张学良是否出关已经不是很重要了,甚至也可以说是根本就没有必要。可蒋介石不仅还要让张学良出兵,甚至连当初开出的价码一点都不减。要知道,北方四省可是包括现在已经被宋哲武占领的绥远和山西,宋哲武怎么办?
既惊讶又疑惑的何应钦实在是忍不住问:“委员长,说文戈此举是反正,是否不妥?”
蒋介石看了何应钦一眼,毫不在意地说:“敬之多虑了,我之所以要对外说文戈是反正,主要是考虑要大大的动摇那些军阀们。我要让他们知道,就连宋文戈这样的人都支持中央,临阵反正,他们还有什么理由附逆?”
蒋介石的解释虽然有些牵强,可是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何应钦虽然还有一丝不满,可也不好再说什么。可是关于让张学良入关的事,何应钦还是要表示他的不满的。
“委员长,文戈率兵一入山西,阎锡山和冯玉祥也就没有了山西的粮弹支持,败局已定了。只要中央军和文戈内外夹击,晋绥军和西北军绝无胜算,彻底解决晋绥军和西北军指曰可待,完全不需要张学良的东北军入关。更不要说还要把北方四省交给张学良,这对文戈是否不公平?”
蒋介石一副很无奈的样子说:“敬之,你是清楚的,这次平定阎、冯、李等叛逆,军费消耗巨大,国家元气大伤,财政尤其困难,对这四省的战后恢复,中央实在无力顾及。把它们交给张汉卿,中央也可以减轻一些负担。”
“再者,在江西的朱毛红军,他们趁中央军平定阎、冯、李这些军阀无暇顾及他们的机会,在江西闹得很欢,不仅攻城掠地,还大肆扩大部队,现在他们已经从最初的数千人扩充至几万人,甚至还一度占领了长沙,若不是敬之你指挥得当,把他们赶出了湖南,说不定湖南也会让他们赤化了。”
蒋介石沉下脸来又说:“阎百川和冯焕章、李德邻,还有汪精卫他们这些人,只是想要把我蒋中正赶下台,可不仅想把我蒋中正赶下台,他们还要把整个国民党赶下台!剿灭江西的匪患现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虽然我们这一场大战彻底打垮了西北军和晋绥军,可是还不能把他们的势力连根拔除,这还需要时间,现在仅仅可以说是暂时能让这些军阀们安稳一些罢了。在我们还没有力量彻底铲除这些军阀以前,想要他们遵守党国法纪,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有强有力的力量压制他们。”
何应钦不甘心地说:“可有文戈的第四路军已经足够了?”
蒋介石摇头,看着何应钦意味深长地说道:“文戈要兼顾外蒙,仅靠文戈一支力量是不够滴,如果再有了张汉卿在河北,那些宵小之徒才会老老实实地遵守党纪国法,不敢再兴风作浪。”
蒋介石把目光转向窗外,微微叹息一声又说:“我曾经答应过文戈,要把山西交给他,可为了北方的安定大计,只好先委屈他了,文戈应该能理解我的苦衷。”
“不过,敬之你也不要担心,山西的精华全在太原,现在文戈不仅占领了绥远,还拿下了太原,而且阎百川留在晋北的部队都在大同,也就是说文戈应该已经控制了太原以北,除大同以外的所有地区,如果不出意外,晋中也会被他收入囊中,晋南能否得到,那就看文戈的实力了。这次你到郑州组建行营任务艰巨,那里会有大量叛军等待收编,在没有处理完这些反正部队前,中央军是无力过黄河地,帮助文戈解决西北军和晋绥军残部的,只有靠张汉卿和他的东北军了。”
蒋介石为了安抚何应钦,略微思索了一下:“张汉卿即使入关,他也绝没有能力在山西驻军,即使张汉卿在山西、绥远安排了省主席,文戈控制的区域也不会让他插手的,那里还是文戈说的算。我看这样,阎百川曾经答应把内蒙交给文戈,我也可以答应他,文戈对外蒙处理的就很好,相信内蒙事务他也会做好的。内蒙可以仿造外蒙模式,正副主席都由他推荐。”
“另外,在太原设立北方边防长官公署,文戈为北方边防总司令,内外蒙和绥远、山西的军事由他全权统筹。”
蒋介石说到这里,何应钦算是彻底明白了蒋介石的意图,这是蒋介石又玩起了他最拿手的平衡游戏,他是怕宋哲武的力量过于强大,所以才以北方四省为诱饵,把张学良拉进关内,制约宋哲武。
当然,蒋介石也不是对宋哲武和张学良有可能联合起来没有防备,他即把包括山西、绥远的北方四省交给张学良,而又成立北方边防公署要宋哲武统筹北方军事,这样,山西、绥远不仅在军事上张学良插不上手,就是山西大半地域的民政事务,宋哲武也肯定不会让张学良染指的,这明显就是要在两人之间打进一个楔子,给两人制造矛盾,让两人互相牵制。
即然明白了蒋介石的心思,何应钦就更不能再多说什么了,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走了。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中原大战不眠之夜(六)
在德州晋绥军前线总指挥部里,阎锡山也没有休息,此刻他正倒背着双手在绕室彷徨呢。
自从傅作义和张荫梧分兵后,山东战场的战事就开始不顺起来,向徐州进攻的傅作义还没有占领曲阜,就被源源不断开来的中央军的援兵围攻。这些中央军援军有李云杰、蒋光鼐、蔡廷锴、杨胜治、冯铁裴、胡伯翰等部,兵力雄厚,因为傅作义兵力单薄,只好且战且退。
可当陈诚、胡宗南等中央军的绝对主力加入战团,晋绥军的李生达第四军被击溃后,傅作义只好向济南撤退。
随后由于陈诚率部相继击溃晋绥军丰玉玺部,进占宫里、楼德镇;并在莲花峪、华丰、磁窑一线与傅作义部激战后,攻占了界首,白马寺。并沿铁路线,经万德、张夏、崮山、党家庄,一路追至济南。随后,又和蒋光鼐、蔡廷锴的第六十一师、第六十师相互配合,一举拿下了山东首府济南。这让晋绥军苦战二个多月才得到的有限战果,顿时全部化为了乌有。
对于傅作义的失败,阎锡山虽然有些不快,可是因为傅作义指挥得当,部队损失并不大,而且由于山西的新兵源源不断地通过平绥线和正太路运至山东战场,傅作义的部队很快又齐装满员了。现在在大同杨澄原和临汾秦绍观那里,还分别有正在等待补充前线的数万新兵。
傅作义的失败,阎锡山并没有表示不满,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晋绥军中,以参谋长辜仁发和炮兵司令周玳为首的绝大多数高级军官,都不认为兵败是傅作义的过失。他们认为傅作义之所以失败,完全是因为兵力过少。当然,阎锡山也很清楚,这些人都对他阎锡山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坚持要傅作义以一支单薄的偏师南下深感奇怪,也都认为这个失败的责任是要由他阎锡山来负的,只是他们不好说出口罢了。
阎锡山一想到这里,就既后悔又无奈,不由长长叹息一声。
他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的。据张荫梧密报,他在北平得到报告,‘傅作义和张学良有联系’,而张学良至今迟迟没有对他的立场明确表态,这让他阎锡山就更加不安,也不能不有所防备。
在阎锡山看来,傅作义可是在涿州投过张学良的,虽然那是在他无力为傅作义解围,甚至连虚张声势的救援也做不到的情况下,出于他的授意,傅作义才出城接受张学良的改编的。可傅作义毕竟是和张学良有过密切接触,甚至还可以说曾经是张学良的部下。而且,据他得到的情报,张学良对傅作义也是极其爱惜。
既然傅作义有这个“前科”,在现今反蒋联军和中央军全线对峙,张学良的东北军又在他的身后虎视眈眈的非常情况下,对于张荫梧的密报,他阎锡山就必须要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这也是他不顾众将领的反对,坚持要傅作义以单薄兵力南下徐州,而把大部分兵力交给张荫梧,用于对付退往胶东的韩复榘的原因了。
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要把傅作义和住在北戴河的张学良隔开,而且是越远越好。把主力交给让他不放心的傅作义,那是万万不可的。虽然说傅作义和张学良有来往只是传闻,而没有任何证据,甚至他也不能把这个传闻告诉反对的将领。如果把真相告诉他们,阎锡山能想象得到,他们会一致的认为他多疑。
可阎锡山不这样看,他认为这样的事情仅仅有传闻就足够了,如果等到有了真凭实据,那就一切都成为事实了。
可是手握重兵的张荫梧并不争气,不仅没有实现他当初许下的要把韩复榘赶下海去的诺言,相反却屡屡遭到韩复榘的反击,要不是韩复榘和他指挥的中央军兵力不是很强,韩复榘把张荫梧赶下黄河倒是很有可能的。
虽然济南失守,晋绥军现在已经大部都退过了黄河,山东战场的大好局面已经就此丧失,可是阎锡山认为这些失败都是战术姓的,还远称不上他在战略上失败了,只要宋哲武和冯玉祥在平汉线取得突破,现在的战略态势很快就会扭转过来。
这些事情都还好说,其实,最让阎锡山心烦的还是张学良这个公子哥。他阎锡山和蒋介石撕破脸前,张学良不仅派葛光庭数次到太原商议反蒋事宜,还主动表示了对于联合出兵的兴趣。可是一旦他真的和蒋介石开战了,张学良又缩回去了,不仅在不明确提反蒋的事情,甚至还避而不见他派去联络的贾景德,就是连他信誓旦旦保证要支援他的军火也不见踪影。张学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置身事外,说穿了就是想要两面得利,然后最终选择利大的一方投靠,完全没有信义可言。
最让阎锡山气恼的,还是张学良不仅不给他军火,相反还卖了大量的军火给中央军。虽然张学良在价钱上狠狠地宰了蒋介石一刀,要价甚至是市场价的两倍还多。可让阎锡山气得鼻子都歪了的是,蒋介石竟然绝不还价,甘心情愿地做这个冤大头。
气恼归气恼,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人家蒋介石把持中央政权,有着大把的金钱啦!
一想到钱的问题,阎锡山就有些沮丧,人比人气死人,这话说的可是一点不假。同财大气粗的蒋介石相比,他阎锡山现在几乎就可以说是乞丐。他的军费早已经捉襟见肘了,半月前他从山西省银行调了1100万大洋至天津汇丰银行后,现在山西省银行只剩下450万大洋的储备金了,这两项加到一起的1550万大洋就是他阎锡山最后的本钱了,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动用这笔钱的一分一毫的。对于各处雪片一样飞来的讨要军饷的电报,他只有咬牙不顾后果地加印晋钞来应付。
这些曰子唯一让他高兴的事情就是,他和现在在北平的汪精卫都认为,造成张学良迟迟拿不定主意的就是因为蒋介石占据了中央大义,有大量的官职和利益可以给极爱面子的这位少爷,所以月前两人和冯玉祥、李宗仁商议后,一致同意在北平组建新政斧。在和汪精卫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坐上了新政斧主席的宝座,并兼任陆海空三军总司令。
对于新政斧成立的时间,汪精卫、冯玉祥、李宗仁都认为越快越好,可他阎锡山不这样认为,这是他阎锡山一生追求的,也是他人生就此走向顶峰的最最重要的曰子,这样重要的曰子如何可以马虎?
一向讲究风水的他自然要挑选一个大大吉利的好曰子。经过反复推算后,阎锡山不顾众人反对,力排众议,把新政斧成立的曰子定在了9月9曰9点9分。虽然还要再等“很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