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中枢一木匠-第4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一听这话,济尔哈朗明显有些紧张。
可随后,打南边又跑来一名méng古人,他也是大声叫道:“王爷,大事不好了,明军从南面杀来,我的人来不及上马,就被砍杀,根本抵挡不住。明军此刻,正奔中军帐这边冲来。”
听了这接二连三的禀报,济尔哈朗紧紧地握起拳头,说道:“跟我向西边撤,到浮桥那边,但谁也不许过桥,给我守住浮桥。阿塞吉,你现在马上过河,通知皇上,让他速速赶来增援,一旦浮桥被拆,他们就过不来了。”
阿塞吉是济尔哈朗的护卫头目,他当即领命,骑马朝西边赶去。济尔哈朗也是赶紧指挥人马,朝西边撤。
西边的行营,因为没有明军偷袭,所以没有损伤。这些士兵,听到喊杀声,纷纷出来查看,得知是明军偷袭,是纷纷提着兵器上马,做好战斗准备。很快,济尔哈朗带着一部分士兵赶了过来,指挥士兵,继续向西边撤,拱卫浮桥,背水一战。
他们向西边撤,李定国、司马乔禹、金蝉的三路人马也正向这边杀来,除了他们之外,在鞑子大营的树立之外,也是火光冲天,铺天盖地的明军,朝这边赶来。不过他们多是步兵,速度难免要差上许多。
这是后续的援军。
不仅路上有人,黄河之上,也有上百艘战船朝鞑子大营所在的方向开来。当先的旗舰,是一艘英吉利大海船,战船的瞭望塔上,站着两个人,一个是máo有见,另一个,正是岳肃。
岳肃今晚,头戴金盔,身穿金甲,外罩猩红sè的斗篷,显得是威风凛凛。旗舰速度很快,迎着河上的微风,斗篷在后飘扬。
偷袭的明军,在鞑子大营放火,火势越来越大,河面之上,自是看的清楚。岳肃望着火光冲天的敌营,脸sè尽是得意的笑容,他伸手指向鞑子军营,说道:“胆敢到我大明腹地烧杀抢掠,今天晚上,就是你们的祭日。本帅定叫你们,来得去不得。本仅仅是你们,还有尚未过来的皇太极,我一样要叫他血债血偿。”
“大帅用兵如神,鞑子骑兵虽然彪悍,但也不过是在关外横行,进了中原,便等于进了大帅的手掌心。即便有闹天宫的本事,也是飞不出去的。”máo有见在旁奉承地说道。
第四卷 第四十九章 望河兴叹
第四十九章 望河兴叹
岳肃率军在江岸之上之战,鞑子大营,到处都是火光,强弱之势,以很是明显。
岳大人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又为何如此巧妙地给鞑子设计了埋伏圈呢?
这也是仗着加急的文书的来得及时。三边总督在奏折上说,鞑子都快逼进长安了,其实那是夸张的说辞,那个时候,鞑子正在前往延安的路上,不过也是陕西境内,这种大事,自然要在第一时间奏知朝廷,当官的都是这样,事情说的越严重,朝廷派出援兵的速度也就最快。如果朝廷动作慢了,鞑子攻克延安,转而来攻长安,那可怎么办?如果长安有个好歹,自己的小命,怕是都得搭进去。
鞑子抵达延安的时候,岳大人便已出兵,行军的速度很快,不说是日夜兼程,也差不了多少。岳肃着实担心鞑子渡过黄河,如果那样,自己便要正面对抗鞑子,这是对自己很不利的,可若是扼守住黄河,形势就不会那么严峻,给自己准备的时间,也就会多上许多。鞑子在延安打了七天,才攻下城池,又在延安城里折腾了两天,这一来,便给了岳肃足够的时间,在他抵达黄河沿岸的大宁县时,鞑子还没从延安出发呢。
司马乔禹的兵马,要比岳肃的兵马早到,吴如梦的部队,和岳肃基本上是前后脚,而毛有见的船队,走的是水路,提前两天就赶到了。
派侦骑到对岸打探了一下情况,得知鞑子现在才发兵朝这边来,岳肃心中暗喜,决定将这股前锋部队给吃掉。让他们一个也别想回去。
于是,岳肃命令大军在隰县、大宁县、永和县三处隐藏,鞑子兵马过河,安营扎寨之后,夜里各派三千轻骑,前来偷袭,主力大军,在后跟进。水师战船,全部退到下游,待到鞑子前锋渡河时候,夜里再来。
情况果如岳肃所料,济尔哈朗一路烧杀,今天终于赶到黄河,搭设浮桥,然后渡河扎营,等待皇太极的大军。这样一来,正好进入为他设计好的包围圈。济尔哈朗也就一万多人,岳肃的兵马是他的十几倍,若是白日里在平原作战,想要将他一举消灭,当然也不会特别容易,起码要经过一番苦战。可是眼下,夜间袭营,有备杀无备,更为要紧的是,半夜里,鞑子都来不及上马,就得仓促迎战,这还能有个好。
岳肃在瞭望塔上看的清楚,鞑子大营都好成为一片火海,胜利就在眼前。可这时,不少鞑子兵突然朝河岸这边跑来,但却没有登上浮桥,而是守在浮桥之前。紧跟着,明军的骑兵也追了过来,双方在岸边展开血战。
看到这一幕,岳肃微微一笑,说道:“有见,传令下去,击毁浮桥,然后向岸上开炮。”
“末将遵命。”
毛有见答应一声,立时下令,开炮。
区区浮桥算得了什么,哪怕是石头砌的大桥,有个几炮,也能给砸塌,这浮桥么,只要一炮打正,立时就毁了。虽说夜间发炮,打不了太准,可是架不住大炮多样,一排炮击下来,六座浮桥,全部毁掉。
黄河有船,鞑子其实已经看到,但即便看到,他们又能怎样,不过是眼瞧着浮桥被砸毁。而且,大炮的震耳轰鸣声,令鞑子兵的士气,倍受打击。此消彼长,明军一听炮声,就知道是自己的援兵来的,变得越发的勇猛。
“轰!”“轰!”“轰!”“轰!”……
大炮砸完浮桥之后,稍微往岸边移动一下,调好炮口,对准河岸边上的鞑子兵,几十多艘战船,围成一个椭圆,是一起朝岸上开炮。
要知道,这大战船的船舷之上,可是有二十门火炮的,一艘就二十门,五十艘加在一起,便是一千门。千门火炮,一起发射,这是何等声势。
炮声用惊天动地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
只一排火炮射过,岸上的惨叫之声,便响彻于夜。无数的鞑子,被炮弹集中,运气好的,直接被砸死,运气稍差的,基本上就是半死不活。当然,火炮也有射偏的,不小心射到岸上的自己人,不过只是极少数。毕竟靠在河边,打也是先打他们。
千门火炮只发射了一炮,岸上的鞑子,就躺下了一大面,活着的人,也被刚刚的那一炮,给打的彻底没有了斗志。
“杀呀!”“杀光鞑子!”“为父老乡亲们报仇!”……
反观明军,是更加骁勇,挥舞着战刀,对着鞑子是猛冲猛砍。经过刚刚的那一下,明军很快就对鞑子形成了彻底包围之势。只是如此一来,战船上火炮,就不太适合一起发射了,因为一炮下去,肯定要误伤自家人。
岳肃命令,让正对着鞑子的十几艘对岸上开炮,其他的战船,必须再开火了。
令旗一动,这十几艘战船,再一次开火。
“轰!”“轰!”“轰!”“轰!”……
又是一连串的炮击,二百多枚炮弹打下去,冲出无数的血胡同来,又给鞑子造成极为惨重的伤亡。鞑子见识过明军火炮的厉害,但那都是在攻城的时候,第一次在这种情况下遇到明军的大炮。正面是明军的骑兵,背面是明军的大炮,这种打法,纯粹就是凑到一起等炮弹来扫。
鞑子又倒下一大片,剩下的人,也就一千多人,面对数倍于己的明军,如何能够抵达,只有被屠杀的份。济尔哈朗也是员猛将,当年跟着努尔哈赤一起打仗的,看到如此局面,他知道,不能在留在这里了,一定要突围。
他一催胯下战马,是奋死向前,打算冲出包围圈。后面的士兵,跟着他是奋勇向前。可惜,这批明军也不是白给的,尤其是在这种优势极为明显的情况下,斗志高昂,哪能畏惧鞑子的最后挣扎。
济尔哈朗虽然勇猛,连杀数名明军士兵,可他很快遇到一个人——虎子。
“你这家伙,功夫不错呀,让老子来会会你!”
虎子一摆手中大刀,直奔济尔哈朗,济尔哈朗见虎子过来,也没放在眼里,可以说,明军的任何将领,在单打独斗的情况下,他都不会畏惧。他也一挺手中大刀,迎着虎子,冲了过去。
“小子,死去吧!”
济尔哈朗抬手一刀,朝虎子的顶门砍去。
“开!”
虎子大喝一声,来了个举火烧天,大刀向上迎去,只听“铛”地一声,济尔哈朗的手中的大刀,已然脱手飞出。不仅如此,济尔哈朗双手的虎口,也被全部震裂。
“啊……”
在这一刻,吓得是魂飞魄散,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纵横一世,今天竟然会栽在这里。不过,留给他用来害怕的时间,都不多了,虎子在震飞济尔哈朗的大刀之后,跟着反手一刀,向济尔哈朗砍去。
“咔”地一声,济尔哈朗被斜肩带背,劈成两截,尸体跌落马下。
鞑子兵看到济尔哈朗阵亡,登时就傻了,虎子却不怠慢,挥舞大刀上前继续砍杀。
这时,黄河西岸是人声鼎沸,不少鞑子骑兵是呼啸而来。这是皇太极的兵马,他的大军,驻扎在距离黄河不过三十里的地方,因为带着俘虏太多,所以走的很慢,只等明天赶来。阿塞吉快马前去求救,很快就赶到皇太极的大营,把事情一说,皇太极是即刻发兵增援。而且,还是亲自前来。
他率领大队人马,来到黄河西案,对岸的火光他看的清楚,就连喊杀声和惨叫声也听的清楚。可他,一点办法也没有,河上的浮桥,已经被毁掉,黄河之上,还有明军的战船,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望着对岸的自己人,被明军斩杀干净。
敌人援军赶来,岳肃也瞧在眼里,他不由得轻笑一声,说道:“这边战局已定,不必多管。有见,传令下去,战船靠西岸靠拢,瞅准时机,给我狠狠的打他们一顿,让他们尝尝,我这火炮的厉害。”
“末将遵命!”
旗语一打,战船立刻朝西岸靠拢,在进入范围之后,令旗再次一摆,是一起开炮,朝岸上的鞑子打去。
“轰!”“轰!”“轰!”“轰!”……
一连串的火炮,疾射而出,黄河岸上,再次响起震天价的炮声。
虽然皇太极在看到明军战船向自己这边靠拢时,已经意识到有些不对,可是已经晚了。上万骑兵,聚在一块,岂是说掉头逃跑,就能跑得了的。一顿大炮下来,轰死上千鞑子,索性皇太极命不该绝,有一枚炮弹,从他身边一尺处飞了过去,将边上的鞑子兵,砸的是稀巴烂,而且炮弹势道不衰,就顺势砸死好几个。
刚刚这一幕,令皇太极惊出一身冷汗,他再也不敢在这站着了,马上大喊,“快撤、快撤!”
鞑子兵也看出那火炮厉害,哪里还敢逗留,纷纷调转马头,拼死逃命,可这一来,实在太过混乱,甚至造成追尾现象,令不少鞑子掉下马来,自相践踏。而明军的战船,又填装好炮弹,发射了一炮,削死不少鞑子。
西岸的鞑子,落荒而逃,相比之下,东岸的鞑子,就没这么好命了。
一场激战,又持续了能有一个时辰。鞑子兵几乎被斩杀殆尽,只剩下少许,还在负隅顽抗,但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一场大捷,就在眼前。
此一战,对明军来说,十分关键,不仅扼住黄河,还大大提升了士气,斩杀了鞑子的旗主王爷。不过,同样也有一个稀罕,这个遗憾就是,如果晚一点砸毁浮桥,等到皇太极的援兵赶到,渡过桥去,是不是还有可能将皇太极给包了饺子。当然,这只是假设,你皇太极现在的身份,打仗绝对不会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自有麾下将领,冒险亲自渡河的事,他是不会去做的。
再说皇太极,仓惶逃回大营,现下已是黎明,他立刻升帐,将所有王公将领,全部喊来议事。
待所有王公将领到齐,皇太极忍着沮丧和怒气,说道:“刚刚发生了一件很要紧的事,在座有的人知道,有的人还不知道,朕这里宣布一下。济尔哈朗死了,他的镶蓝旗全军覆没……”
听到这话,在场的不少人都傻了眼,甚至都不敢相信。白日里还得到济尔哈朗的军报,说已经搭好浮桥,渡过黄河,怎么才一晚上过去,就全军覆没了。太不可思议了。
“这件事是朕亲眼看到的,济尔哈朗遭到明军偷袭,派人紧急求援,朕亲自率军前去驰援,没有想到,黄河上的浮桥已经被明军的水师给毁了,朕的兵马过不去,济尔哈朗回不来,眼睁睁地看着他的镶蓝旗,就这么覆没。”说到最后,皇太极不仅无奈地摇了摇头。
济尔哈朗可是他的心腹,皇太极一直倚重,还让他接替了死去的阿敏成为镶蓝旗的旗主。这一次让他打前阵,没想到就这么死了。皇太极难免悲伤,眼泪也落了下来,虽说有的时候,君王的眼泪和鳄鱼的眼泪差不多,但是今天的眼泪,却是发自肺腑。
看到皇太极这般模样,女真的王公将领也都跟着落下眼泪,倒是那些蒙古的王公,连忙说道:“还请皇上节哀,以龙体为重。”
皇太极微微点头,说道:“朕知道。只是,济尔哈朗的死,不仅令朕难过,令我女真大受损失,更为要紧的是,让朕发现了前路的苦难。眼下的局势,很是明朗,明军水师,扼住黄河,我们想要东进山西,前往北京,简直不可能。”
“这……”
在座的所有人,一下子全都垂下了头。皇太极的意思,他们自然明白。
“好了,不说这些了,咱们还是研究一下,下一步的行动吧。渡过黄河,东进山西是不可能了,咱们只能另谋他图,你们认为,下一步我们该怎么走呢?”皇太极扫视了帐内众人一眼。
帐内众人默默无声,过了一会,才见多尔衮站起身来,躬身说道:“皇上,臣弟以为,咱们此次前来的目的,无非是多强些粮食、物资,以及奴隶,攻打北京,其实也不是咱们的目标。北京城,城高墙厚,防御森严,咱们想要攻下,也不太现实。既然现在,黄河被明军扼住,去不了北京,那就不去北京,改道去别的地方好了。反正在平原之上,明军不敢和我们正面交锋,咱们仍然是所向披靡,只要有陆地的地方,就是我们说的算。”
“睿王说的不错。”“睿王说的对,咱们在陆上行军,还不是想去哪,就去哪。”……
众人在多尔衮说完之后,是纷纷点头。他们认为,在黄河之上,肯定是打不过明朝的水师了,可若是在陆地上,明军来多少,就让你死多少。平原交战,还得属我们女真。
“朕也赞成多尔衮的说法,他说的,其实也是朕想的。起码现在,明军还是不敢和咱们正面交手的。但是,摆在咱们面前的路,却便的窄了一些,一是北上榆林,二十南下长安,大家觉得,应该先怎么走呀?”皇太极又说道。
“皇上,臣认为,应该先北上榆林,榆林是明廷的九边重镇之一,如果能够拿下榆林,咱们在撤退的时候,也会方便许多,少走不少冤枉路。而且,一旦拿下榆林,咱们渡黄河的渠道,也就相对多了一些。可以令明军水师更加分散,难以应对。现在明廷正在和日本交战,大量战船,投放在那里,所剩战船不多,拿下榆林,对我们的好处,实在太大了。”这一次说话的是莽古尔泰。
皇太极听了,没有表态,看样子,还想听听其他的人怎么说。
“皇上……”多尔衮连忙说道:“莽古尔泰之言不妥,臣弟以为,榆林比邻黄河,明军水师想要增援十分容易,而且现在的榆林,应该早已有了防备,他们坚守城关,咱们难以攻下。去攻打那里,只是徒劳,既浪费时间,又损耗兵力。”
“多尔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