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新秩序-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诚中将剩下来的牛筋、牛胶扔给张老匠,让他制作弓箭,他对于目前的箭矢射程还不是很满意,所以寄希望于增加弓手的配置,或者说让每一个前营士兵都配上弓箭,尽量增加远距离无接触的杀伤力。可他缴获自契丹人手中的骑弓射程不够,真正能够远射的还是自家从平州带来的长弓,仅仅六十具而已。因此,他要求张老匠在春天来临之时,为每一个前营士兵都配上弓箭。
听完李诚中的要求,张老匠和手下几个徒弟相互对视了片刻,然后无奈的干笑道:“宣节说笑了,无论如何是完成不了的。”
李诚中道:“是材料不够么?我再宰杀一些牧牛给你们。至于木材,这座山里有很多榆木,我知道榆木是制弓的好材料,你们可以去砍伐榆木,人手不够我可以给你们调配。”
张老匠叹了口气道:“和材料无关,关键是周期。制弓讲究取六材必以其时,所谓冬天剖干,春天治角,夏天治筋,秋天合材,寒冬定型,严冬治表。冬天剖木制干,可使弓干平滑细密;春天治角,可使弓角润泽和柔;夏天治筋,可使弓弦不会纠结;秋天合拢诸材,可以使弓身紧密;寒冬定弓体,拉弓就不会变形;到了严冬极寒时上胶、涂漆,可以使胶漆完全干固。到了第二年春天装上弓弦,再藏置一年,方可使用。”
李诚中听得眉头紧皱,有些不敢相信的道:“你的意思是,做一把弓要耗费两年光景?”
“不错,老汉每年都要抽派徒弟加入官坊,上千人一齐做活,各项工序交错来做,才能保证每年都有一批做好的弓箭交付官府。”
李诚中一脸黑线的详细询问了各道工序,想了想,道:“不要这么做,太复杂了,咱直接砍伐榆木,拉出弓型来上弦呢?我看那些百姓中的猎户就能自制弓箭的。”
张老匠欲言又止,在李诚中的催促下带领几个弟子去制作这种简易弓箭去了。李诚中不知道的是,他的这种偷工减料的想法,等于恢复到了千年前单体弓的制作水平,张老匠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又见李诚中似乎心情不好,便只能无奈的去赶工,指望以事实告诉这位李宣节,凡事是不能急于求成的。
仅仅半天工夫,张老匠就带着制作而成的简陋弓箭回来了。李诚中自己试了试,却发现不是很趁手,似乎无法控制箭矢的准头的距离,便找来善射的孟徐兴,让他试验。孟徐兴对自家宣节递来这张粗陋木弓的意图搞不太清楚,却不好多问,便按照李诚中的要求尽力射了一箭。箭矢的效果可想而知,才五六十步而已,和骑弓的射程也差不太多。
李诚中又问张老匠:“怎样才能加大这张弓的射程?”
张老匠考虑了一会儿,便给李诚中做了解释,但这种解释有点专业,李诚中听了一会儿,只大概明白,重点是要加大弓身的长度,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需要改变。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去办,李诚中只是要求尽量增大射程,便让张老匠再去捣鼓。
为了达到李诚中所要求的直射一百五十步、抛射两百步的射距,张老匠反复制作了几次,于是,一张与李诚中等量身高的巨大单体弓呈现在了他的面前。这张弓射出去的箭矢完全满足了李诚中的要求,直射可达一百八十步、抛射在两百三十步左右。而且箭矢的力道很强,在百步之内,可穿三层皮甲!
这张弓的效果很好,但另一个问题却摆在了李诚中面前,除了孟徐兴、焦成桥之外,整个前营没有几个人能射这张弓。
李诚中算是前营中身量拔尖的了,能和他的身高相提并论的,在整个前营中不足十人,所以身高问题导致大多数前营士兵都无法使用这张弓。此外,单单举弓这一动作就很难完成,因为这张弓太沉了,对于臂力的要求过高,没有一定的力道,根本无法保证持弓时的稳定性。更难的问题还在于,弓的操作性不是很好,相对于平州出产的弓箭来说,单体弓上缺乏很多平衡弓身的设计,这些附着射击只有复合弓才有。因此没有娴熟的技巧和多年的经验,想要射准目标是一件高难度的活计。
总结起来,这种弓制作成本低廉、制作周期极短、射程较远、箭矢穿透力极强。但缺点也很明显,对于弓手的要求很高,李诚中想要组建一支这样的弓手部队,是很难的事情。
李诚中所不知道的是,他捣鼓出来的这张弓,在中世纪欧洲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英格兰长弓。能够使用这种弓箭,得益于欧洲人特有的高大身材,以及英格兰全民练弓的浓厚弓箭文化氛围。以英格兰长弓为主要作战兵器而组建的英格兰长弓手部队,在欧洲是一股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
眼见李诚中在一边皱眉深思,张老汉壮着胆子上来提醒他,其实本朝鼎盛之时所用的弓箭,射程和硬度不在这张巨弓之下,而且弓身更短、更轻,对于士兵的射箭技巧要求也不高,当年的大唐军卒,几乎每人都配备得起。之所以现在使用的弓箭射程达不到当年之时,乃是因为目下国力衰弱、工艺不到的缘故,所用材料及制作器具达不到要求。张老匠还拍着胸脯保证,只要给他所需的材料和人力,他有把握在三年之内,将本朝鼎盛时所用的弓箭制作出来。
对于张老汉“三年”之约,李诚中直接无视了,他继续苦思着目前这张巨弓的利弊,终于下了决心。他让张老匠将弓身缩短,弓身上多余的装饰尽量削减,以减轻巨弓的身段和重量。当弓身削减到与李诚中齐鼻的高度时,射程缩短为直射一百三十步、抛射一百八十步的距离,这个射程比目前所使用的步弓稍远。所幸北人身材普遍高大,缩减后的弓身高度也使得前营士兵几乎都能使用,当然,相对于南方而生的兵卒,这把巨弓还是显得有些太高了。缺点依然存在:弓身过重、不利于携带,以及单体弓共有的最大毛病——操控不易。
尽管如此,但低廉的成本和简单的工序仍然使这种巨弓有着存在的价值。李诚中打算为每一个前营士兵配发一张巨弓,作战时存放在木车之上,至于操控和准头问题,李诚中的要求很低,他打算对前营士兵的弓箭训练进行更改。
更改在于两个方面:即加大臂膀的力量训练,进行区域性覆盖射击练习。
臂膀的力量训练方式有很多,李诚中重点选择两项:俯卧撑和引体向上。每天清晨,他都要集合全营将士进行俯卧撑练习,从每人一百个开始,逐渐增加到三百个。于此同时,他还让张老匠在校场边竖立起一排木架,就形状而言其实是后世的单杠,训练要求从每人十个引体向上开始,逐渐增加到五十个。所有士兵必须完成当天任务,否则施以各种惩处。为了鼓励士兵练习,他甚至每隔五天进行一次全营比试,对获胜者给予各种奖励。
区域性覆盖射击很好理解,前营士兵们已经在之前的作战中实践过。这种射击不要求准头,只要求将箭矢发射出去,抵达一片指定的区域即可。练习的关键是形成各都、各队士兵射击秩序的良好配合,以保证形成远距离箭幕的不间断覆盖。
在李诚中未来的作战理念中,他将阵列之前的区域划为两个区间。在远距离时,敌军将首先遭到全营巨弓的不间断箭幕打击,到了近距离,枪兵和刀盾兵抛弃巨弓,手持近战兵刃严阵以待,弓手则更换唐军标准弓箭,以尽量精准的平射来抵御敌军的冲击。
当然,这样的战术配置,也预示着在今后的作战中,前营士兵将离不开辎重大车的随身待命。
第七十二章仁恕之道(五)
在袭击品部过冬营地的时候,前营士兵俘获了六十九个契丹人,其中老弱妇孺占了一半,剩下的三十六人则为青壮。在草原上,青壮的意思就是士兵,所有成年男子,包括未成年但已拿得动兵刃的男子,都是士兵。如何处理这些俘虏,是一件颇为挠头的事情。
对于那些老弱妇孺来说,只要将她们纳入冯道的管辖之下,按规矩劳作即可,这倒是没有什么疑虑。草原上的部落之间经常相互征伐,战败者成为获胜方的奴隶,为获胜方畜牧牛羊、甚至生儿育女,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这些契丹女人和孩子完全不用担心,她们有着天然的劳动自觉性和服从性。
而对于那些契丹士兵的处理方式,大体意见相同。冯道的观点代表着中原文人的主流观点,即行王道、施仁政,将这些士兵予以教化。张兴重和周砍刀的意见则近乎武人,杀掉其中的桀骜之徒,其余则强迫从军。这二种意见其实都等同于将这些契丹人完全归入军中效力,因为所谓的“桀骜之徒”,早已在战斗中被前营士兵格杀,能够活着成为俘虏的,几乎都是自愿放下兵刃者,也就是常说的“识时务”者。
李诚中对于这些契丹降兵也很垂涎,但他还考虑到一个问题,即契丹人和汉人百姓能否相融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被解救出来的三百多汉人对契丹人的积怨,李诚中亲自看望了这些百姓,和他们亲切的谈话,询问他们的诉求,倾听他们的愿望。令他惊讶的是,这些百姓对李诚中和前营士兵的感激直接掩盖了他们对契丹人的仇恨,对于能够从契丹人的营地中解脱出来已经感到十分庆幸了,丝毫没有奢望过应该如何报复契丹人。当李诚中隐约透露出想招揽契丹人为己所用的意图之时,百姓们完全没有二话可言,用他们的原话来说:“将军是某等的救命恩人,将军想要怎生做,某等怎敢轻言。能逃脱出来已经是万幸了,哪里还敢奢望其余……”
面对这个时代百姓对上位者的盲从,或者说对于自身命运的麻木,李诚中惊讶之余,不知是应该感到庆幸还是悲哀。
好吧,李诚中不是那种指天发誓要解救天下百姓的傻缺,他目前的想法仅仅限**速增强自己的力量,打败契丹品部对白狼山的封锁,更远一些,是恢复关外的土地,重新将营州纳入卢龙军的管辖之内——说白了,就是纳入他的治下,让他能够真正有一块安身立命的地盘。因此,他很快抛开了这些负面情绪,开始着手处理契丹降人的事宜。
方法很简单,为了让契丹人真正为自己效力,他打算重新做一次之前对教官解里所做的事情——劳教,或者说是“劳动改造”。这个办法已经有过前车之鉴,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所以李诚中很快就让契丹降人投入到了劳动之中。就像之前所说,愿意放下兵刃投降的基本上都不是桀骜之徒,对于以劳动换取工分、以工分换取食物的要求显得十分顺从,于是,契丹士兵们用拿惯了刀枪的双手接过了劳动的工具。
在教官解里的改造过程中,白狼山军寨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和规律,因此,以李诚中牵头、冯道为副,成员包括姜苗、胖子王二、三名村老所组成的“白狼山战俘改造委员会”经过多次碰头磋商,将某些证明是极为有效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改造这批契丹战俘中,逐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除了劳动换取工分外,这些经验还包括:让契丹战俘适当参与需要多人协调完成的集体劳作——以培养他们的融入感;通过一些小技巧让契丹战俘认识到懂汉话和识汉字的重要性——以引诱和劝导他们自觉自愿参加文化课程;帮助契丹战俘结识一些汉人百姓——以让他们能够认识到过去的劫掠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巨大伤害;让教官解里现身说法——以让他们能够看到未来生活的希望;……
李诚中前世是个球迷,在部队中参加得最多的体育赛事就是篮球和足球。自从抢劫了契丹品部的冬季营地后,他自家也着实是饱吃了一阵子羊肉和牛肉,浑身精力无处发泄,除了训练士兵以外,不免有点小富即安的心思,便趁着空暇时搞起了球类活动。
以白狼山军寨的校场大小而论,李诚中最初想搞个篮球玩玩,但事实证明,目前的技术条件达不到这个程度。他找来几个女红比较好的百姓,指点她们将鱼肠、羊肠等物吹满气后系紧,将这些灌满空气的肠管塞入事先用牛皮缝制的空球内,空隙处塞满羊毛,最后把外皮缝上,一个篮球便做了出来。但篮球的弹跳效果不好,达不到李诚中的要求,于是李诚中退而求其次,将球体稍微收缩,做成足球大小的样子,勉强能够满足踢球的需要。
自己玩肯定没啥意思,于是李诚中将周小郎率领的亲卫队拉了进来。
“宣节也喜好蹴鞠?”周小郎见李诚中在掂球卖弄脚法,不由见猎心喜,接过李诚中踢来的皮球,一个鹞子翻身,稳稳将球停在脖颈之上。
周小郎这一手却比李诚中漂亮太多,李诚中有些赧然,随之大度的夸奖了周小郎几句。周小郎却说他的蹴鞠不算好,周砍刀的技艺要比他强很多,边说边比划着让手下亲卫分成两拨,要陪自家宣节玩一玩。
既然很多人都会点蹴鞠的基本功,那就好办多了,只要把规则讲清楚就可以直接开踢。李诚中小学历史课上就知道这个时代的蹴鞠和后世的足球有着巨大的区别,便让张老匠去赶制球门,趁着空暇的机会详细讲述了后世足球的踢法和规则。后世足球的踢法比蹴鞠要简单得多,亲卫们一听就明白了,等球门做好之后,李诚中带领一队、周小郎带领一队,便开始在校场内飞奔。
场面上一度十分混乱,基本上球滚到哪里,十个人便跑到哪里,最糟糕的时候人群甚至挤做一团,球都踢不出来。李诚中叫了暂停,回过头来严厉批评了本队的五名球员,现场分配了各人的站守区域,将后卫、中场、前锋区分出来,并以军法相威胁,要求各司其责,不得随意跑动。
等到重新开场,周小郎就傻眼了,他的队员跟在皮球后面不停奔跑,经常连球都摸不到,不到半个时辰,便被李诚中的球队连灌十四球。当周小郎的队员一个个累得倒地不起时,李诚中的队员还在活蹦乱跳,不停倒脚,牢牢控制着皮球的来去。
作为整个白狼山军寨的一把手,李诚中组织的“新式蹴鞠”自然引起了整个军寨的关注。现代足球的冲击力、爆发力令所有前营士兵都热血不止,于是“新式蹴鞠”开始风靡白狼山。一个个足球被摆上了仓库的格板上,标价达到了五个工分,却仍然供不应求。
场地是有限的,喜爱“新式蹴鞠”的热情是无限的,前营士兵自发以伙为球队,在校场内相约踢球,导致场上凌乱不堪。数支球队共用一片球场,数个门将同守一个球门的事情频频发生,于是各伙开始了私下的自发串联和协调,对于踢球的时间进行沟通。当沟通不成的时候,便相约以比赛来争夺球场的使用权。有些伙长在相约比赛时爆发口角争执,为了泄愤,提出附加关扑的条件,关扑的彩头则是工分。还有一些脾气爆裂的伙长在比分不利的情况下以极为野蛮的冲撞式方法踢球,便会引发两伙之间的冲突。当这种冲突越演越烈的时候,一场足球赛往往会演变成一场后世橄榄球赛,整个场内人仰马翻、乌烟瘴气。
于是李诚中不得不详细制定了足球比赛的规则,规则基本照搬后世,只不过对于冲撞和身体接触方面要求比较宽松。这套规则的颁布,是李诚中亲自集合全营士兵进行的,他在检阅台上逐条宣布,士兵们则在校场上竖着耳朵逐条倾听,认真的程度甚至超过《前营士兵通行条令》颁布之时。士兵们对《足球比赛规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逐渐超过《前营士兵通行条令》,这是让李诚中始料不及的事情。
为了规范白狼山足球比赛的秩序,李诚中苦心琢磨之下,制定了联赛制度。鉴于前营士兵几乎人人参与的现状,李诚中将联赛设定为三个等级,即甲级、乙级、丙级。前营目前共有四十个伙,这是吸纳新解救百姓中的青壮后的成果。刨除亲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