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新秩序-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城。他放任荣哥长老继续驻守燕郡的另一个用意,还有防范契丹乌隗部的原因,大家都是契丹人,你乌隗部总不好意思来打我吧。

第三章辽西双城(三)

进入柳城的第五天,李诚中将城中形势稍微稳定了一些,便开始考虑战胜者福利的问题。没有办法啊,他手上实在缺钱,而自家欠账也多,可谓负债惊人。
在白狼山几次战斗中,他前下了大笔的战殁士兵家属安置费、受伤士兵抚恤费、立功士兵奖励费,这还不包括答允过士兵的田亩。当初大伙儿都在白狼山中窝着,李诚中没钱,大伙儿也心知肚明,如今杀出白狼山了,再要拖延可就说不过去了。
这笔开支数量之庞大,让李诚中十分头疼,他悄悄计算了一下,几次战斗下来,要派发出去的赏金和抚恤金总计达到两万三千贯!之所以会出现这么高的数字,是因为他的部下在几次大战中累积的军功太多,尤其是白狼山北麓和契丹品部主力的决战中,几乎所有队、伙都荣立功勋,同时战殁和受伤的士兵也不少。
其中还有许多士兵多次立功,能够拿到的赏钱加起来十分惊人。除了阵斩敌将等特例之外,李诚中所部是不按照斩首计算军功的,赏金的发放以作战单位立功次数来计算。
就以前营甲都左队第五伙伍长罗源安来说,榆关城下时他在钟四郎手下,战斗中钟四郎伙荣立集体功勋,罗源安为此获得赏钱一万,战斗中负伤,抚恤金五千。
白狼山军寨防守战中,罗源安随同钟四郎成功拖延契丹人进山的时间而再次立功,又是赏钱一万。
第一次突袭契丹品部营地之时罗源安继续立功,还是赏钱一万。
第二次突袭契丹营地暨白狼山北麓战役中又立大功,赏钱一万;亲手格毙契丹步军将领卜登,赏钱五千。
奔袭柳城之时,李诚中答允过随行百人每人赏钱五千,其中又有罗源安的份。
加起来,李诚中欠罗源安五万五千钱,即五十五贯。这笔钱还不包括月饷,若是加上月饷,将达到六十五贯。也就是说,罗源安拿上这笔钱以后,至少可以五年内生活无忧,如果奖励的田亩也兑现的话,他甚至可以光荣退役,从此享受快乐幸福的生活。
好吧,其中有一部分,尤其是月饷部分将由平州方面支付,赏金也可以向周知裕要一部分,但就算如此,李诚中也还不上如此巨债。
还债的事情另议,眼前马上就要征兵,征兵的费用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这事可不能耽搁。
因此,李诚中迫不及待的要享受战胜者福利。作为柳城的战胜者,李诚中不可能像别处那样烧杀劫掠,因为柳城是他规划中自己的地盘,杀鸡取卵的事情他做不出来,也不可能去做。而那些契丹品部长老,在目前的局势下是他倚重的助力,也不可能去抄家。他目前唯一寄予希望的,就是柳城府库中的钱财。
盼星星盼月亮的盼到冯道清点完账目,李诚中连忙询问府库中有多少钱,他眼中贪婪的光芒便如饿狼一般,令冯道打了一个激灵。
“什么?你说府库中没钱?”李诚中恶狠狠的盯着冯道,语气极为不善。
“再说一次,不是府库中没钱,而是柳城压根儿就没有府库!”冯道两手一摊,无奈道。
“那你这几天清点的都是什么?”李诚中追问。
“人丁的数目、田亩的数目、匠户的数目、商铺的营生凭契、城中各处街巷房舍的情况……林林总总,就是没有府库。这些册目很乱,清点起来很难……”
“那这些册目是谁做的?”李诚中又问。
冯道身后一个头裹青巾的文士闪了出来,趴伏在地上:“将军饶命,之前都是小人做的,小人也是被迫的,小人不是契丹人,小人是奚人,在柳城念过几年书,是契丹人逼迫小人为他们效力的,小人也没法子……”
进了柳城之后,李诚中经常遇到动不动就趴在地上跪拜的胡人,他很是不习惯,此刻更不耐烦,一把抓起那文士就问:“契丹人的府库在哪里?为什么没有账目?”
那文士哆嗦道:“将军,契丹人是没有府库的,他们也用不着啊。所有的财货都由各位契丹贵人……小人该死,都由契丹各位首领瓜分了。”
“那他们打仗的时候,军饷怎么出?”李诚中不解。
“没有什么军饷一说啊,契丹士兵都分属各家长老,长老一声号召,契丹人就集中到一起,兵刃战马都是自家的,打完仗以后抢到的东西直接分下去……”
李诚中彻底无语了,果然是落后的野蛮啊,连点念想都不给自己留,那该怎么办呢?
收税吗?——远水解不了近渴。
抄家吗?——眼前还要借助契丹长老的力量来控制柳城,因此同样不行。
不过可以想象的是,占据柳城好几年的各位品部长老应当富裕到了什么程度,不让他们吐点血,李诚中实在是不甘心的。只不过这就要讲究点方法了,既要敲出一笔横财来,又不能突破那些长老们的底线,他打算慢慢来,温水煮青蛙,让那些长老们一口一口将财货吐出来。
想了片刻,他已经有了主意,便吩咐人去后堂将自家那个便宜儿子兀里找来,他打算让兀里出面,成立一个筹款委员会,自己则躲在后面,品部长老们的怒火,就让兀里去承受吧。子为父分忧,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兀里正在后堂“奉命”读书。
这个时候的契丹还没有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当然也没有后世的所谓契丹文。契丹人也好、奚人也罢,甚至已经创造了渤海文字的靺鞨人,其实骨子里都是中原文化的忠实粉丝,部族的上层贵族们都以会说汉话、会写汉字为荣。
兀里也不例外,他本身就是部落的小郎君,母亲又是述律家的贵人,自小便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
来到前堂,兀里深深弯腰,行了一个躬身礼:“不知大人唤儿前来,有何事吩咐?”这几天,在李诚中的教导下,兀里已经不再趴伏在李诚中脚下亲吻他的脚踝了,而是按照汉人的礼节开始言行举止,似乎把自己当做了一个真正的汉人。用兀里自己的话来说,既然是汉人的儿子,就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那些蛮夷的习俗和陋规都应当统统改掉。
看着越来越谦谦如君子的兀里,李诚中忍不住好笑,伸过手摸了摸兀里的头,一如穿越前抚摸宠物犬。兀里连忙又矮了矮身子,好让李诚中摸起来更加方便。
听李诚中讲完用意后,兀里忙道:“大人的想法是很好的,儿马上筹办这个筹款委员会,必定让大人宽心……只是,儿还有一个想头,可以为大人立刻解忧……”
李诚中马上来了兴致:“快说!”
兀里道:“大人是知道的,图利和儿是死对头,如今他虽然已经身死,但之前一直顽抗咱们汉人的天威,难道死后就可以一了百了?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如今他的死忠大都被咱们汉人大军格毙在了白狼水畔,拿他的家人开刀,一点问题都没有。”
李诚中一拍自己额头,还真是,自己这几天忙晕了,连这事竟然都没想到,可是……他又问:“拿他开刀,各位长老会不会生起……那什么……兔死狐悲之感?”
兀里谄笑道:“大人无需担忧,这事儿出面来做,儿和他争夺品部之主的事情,整个草原都知道,按照契丹人的规矩,他既然争位失败,他的一切也就是儿的,儿去收取自己的东西,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谁也说不上什么。儿的一切,当然也就是大人的……”
图利的部族居住在城东的一片宅院内,这片宅院占据了整整一条街巷。
当天午后,兀里带领着解里所率的前营“狼军”百骑,冲入了这片宅院。由于图利部族的男丁大都战死在了白狼水畔,这里剩下的都是妇孺老幼,面对恶狠狠的“狼军”,丝毫没有反抗之力。
自从大郎君图利战死、柳城被平州军攻占的消息传来后,图利的部族早已知道自家的命运,他们在惶恐不安中等待了几天,当兀里带领“狼军”冲进来的时候,许多人甚至松了口气,无论怎么处置,有了结果总比胆战心惊的等待要强。
“狼军”冲入后宅的十多间府库中时,都被眼前看到的一切惊呆了。一个个大木箱子堆积在库房中,打开之后全是铜钱;一排排木架之上,各种金银器具、各色玉石珠宝码放得整整齐齐;还有一间库房内存放着甲胄和兵刃,大多光鲜明亮。此外,搜出来的账册之上,柳城之外还有数处牧场。
这里面有很多是从兀里手中抢来的,更多的则是从燕郡缴获而得,尤其是那些甲胄兵刃,因为图利领军南下得比较早,他率兵出发后,这些东西才从燕郡押送到柳城,因此一直放在库房中没有动用,全都便宜了李诚中。
当最终的统计数字报到李诚中和冯道面前的时候,两人面面相觑,半天都说不出话来:钱二十八万三千七百四十三贯;其中一半是唐钱,有“建中通宝”,有“大历元宝”,还有很多年份更早的“开元通宝”;另一半则是渤海钱,正反分别刻印着汉文和渤海文,上书“咸和通宝”;金器、银器、玉器、珠宝等八百九十二件;金锞子三百另九个,计三千另九十两;上等皮甲百副、明光甲三副、细鳞甲七副、锁子甲十三副;上等横刀一百五十七把、漆枪十七杆、陌刀二十柄、重斧十柄、手弩十六具;牛千头、羊一万八千只、战马七百余匹;……
李诚中咽了咽口水,半晌后又将兀里叫到面前,亲切的摸了摸他的头,温言道:“不错,你干得很好……对了,我记得在白狼山北麓的战斗中,有两个追随图利的部族长老也当场战死,按照契丹人的规矩,他们算不算图利的死忠分子?”

第四章辽西双城(四)

这天一早,柳城内许多地方都张贴了官府告示,每一处告示下都有一个汉人和一个契丹人,他们会轮流用汉话和契丹话大声念诵早已背熟的文告内容。
汉话和契丹话基本上算是如今关外的主流用语了,无论身属哪个民族,多少都能听懂一些。汉人先说一遍,然后契丹人又说一遍,反反复复大声念诵,惹来街坊中四邻和路人的围观。自柳城被前营占据之后,这座城市头一次显得那么热闹。
文告的内容很长,其实说的就是一件事情:平州军前营征兵。之所以显得很长,主要在于介绍从军入伍的好处。按照文告所示,一旦考验合格,成为前营士兵之后,将享受如下待遇:一次性发放安家费三贯;一日三餐管饱,天天见肉;一年发放两身衣服、两双皮靴;
月饷一贯,立功升迁后月饷随职级翻倍;从军者无须自备兵刃,兵刃由前营发放;……
除以上列明的待遇外,文告中还专门举例,尤其是以平州军前营甲都左队第五伙伍长罗源安为例,一一说明他从军半年之后的收入情况。可怜的罗源安便在这种情形下被剥夺了个人隐私权,恐怕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财产公示文告了。
这份公告非常具有诱惑力,许多人忍不住上前询问,主要集中在身份问题之上,即什么人能够从军,比如契丹人可以吗?奚人可以吗?室韦人可以吗?
对这个问题,负责讲解文告内容的汉人和契丹人分别以两种语言进行了解答。无论什么身份,什么族群,只要愿意加入平州军,愿意为平州军作战,都可以前往应募。对于人们的疑问,他们进一步详细答复,在答复中重点强调平州军的唐军身份,宣传大唐威加四海的影响,强调大唐是天下共主,无论汉人、契丹人、奚人、室韦人还是靺鞨人,都是大唐的一份子。大家生于大唐、长于大唐、保护大唐、捍卫大唐,凡是与大唐作对,企图分裂天下者,妄图残害大唐子民者,都是唐军的打击对象。
这样的解释和理念,其形成的最初原因,是为了扩大兵员的来源基础,巩固平州军前营在柳城乃至营州的地位。营州毕竟先后被关外各族占据了许多年,人群的分布虽然仍是汉人居多,但各族包括杂胡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比例。在冯道的丁口清点中,柳城的汉人约占五成多,其他各族占了四成多,若是单纯以汉人为征兵来源,不仅对地方民政的治理不利,而且直接影响到征兵数额。
为此,打出大唐的旗号便成为了李诚中和冯道的变通政策。大唐虽然已经山河残破,但数百年的底蕴仍在,在关外胡人的心中仍旧占据着大义名分。这个理念的提出不仅解决了兵员问题,还解决了作战对象问题,更解决了为什么而战、为谁而战的问题。
在这个理念的背后,就连李诚中和冯道都没有意识到的是,其中潜藏着一层更为深刻的含义,即近、现代国家理念的雏形。
古代国家即为神权性质的国家,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军队的存在是为了保护神权的代表——天子而战。而近现代国家则是国民的国家,国家属于国民,军队的存在是为了保护民众。
在李诚中和冯道提出来的这项征兵政策中,虽然初衷是为了扩大兵源,但效果上却给各族丁口全部打上了“大唐子民”的标签,保护“大唐子民”不受残害,成为了平州军——目前代表着唐军的作战目的。
这项政策是相当霸道的,它的霸道在于:无论你承认与否,我们都将你认同为“大唐子民”。但其虽然霸道,在这个时代又是合乎情理且有凭有据的。因为不管是哪个部族,都接受过大唐天子的册封,就连契丹人,别看你现在不停骚扰和劫掠边关,五十多年前,你们的部落联盟可汗屈戍就接受了大唐“云麾将军”的册封。
不承认么?那好吧,请把当年赐给你们的“奉国契丹之印”还回来,缺少了这件信物,看你们下次柴册大会之时,怎么推选新的联盟可汗!
在这项政策和理念的解释之下,只需对新兵稍加教育,好吧,其实是“洗脑”,在解决了兵源的同时,就可以从思想上解决作战动机的问题:你是契丹人?好吧,其实按照现在的称呼,你是大唐子民。对面的敌人也是契丹人?你们不能同族残杀?好吧,其实你的看法完全错误。对面也是大唐子民,但是他们想要分裂大唐,他们还想骑到大唐其他子民的头上作威作福。这样的人是咱们大唐子民中的败类和祸害,他们不好好劳动和生产,不好好过日子,成天就想抢咱们的东西,对于这样的坏分子,你们能忍受吗?不能?那就拿起刀枪和他们干吧!
要不说理论是实践的巨大支撑和推动力呢?在文告解说者的口沫横飞中,经过初步思想启蒙的听众们终于明白了如今占据柳城的是什么样的军队,于是听者呼啸而去,应募者云集,其中不乏心怀天下希望拯救苍生的热血男儿,更多的人则渴望得到文告中描绘的那块大饼——从军后的巨大利益。
禁闭了许多天的柳城南门终于开启,人们来到南门外的临时大营处报名应募。经过一些简单的测试后,许多人如愿以偿被平州军录取,拿到了第一笔安家费,还有些人则沮丧的回到自己家中,开始匆忙练习起诸如举石锁、慢跑等考验科目。征兵将进行七日,一切还来得及。
高明博来自燕郡,他是地地道道的靺鞨人,更是渤海国大门阀高氏子弟。渤海国慕唐风,一切文化均因循唐制,高明博生下来就接受了大唐式的正规教育,也同样对大唐中原文化充满了崇敬之情。但和许多悲惨凄凉的故事一样,高明博属于高氏旁支,且还是庶出,因此自打成年之后便被家族发配至燕郡,照看一家绸衣店铺。
这对高明博的内心造成了重大打击,他自幼便幻想着一身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如今成了行商,梦想便算就此夭折。
其后燕郡被契丹人占领,高明博仗着脑子机灵,避过了契丹人的屠城,然后在燕郡城外的乡村间飘荡了两个多月,有一顿没一顿的过着颠沛乞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