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阀-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么按例,就由宣抚判官暂时主持政务,军务嘛,自然是令堂兄掌管。如果制置相公能镇住局面,统一号令。这坚守”陕就不在话下。反之,亦反。”马扩分析道。他这话说得在理,为什么西军不能在关中和金军举行大会战?首先当然是地利的问题,你拿步兵为主的西军,在平原地区和拥有骑兵优势的金军搞大兵团作战,当然行不通。其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西军自己不团结。到时候就算把部队集结起来,敌人一冲。哪路大帅先带头跑,紧接着就是全军大溃败。历史上的“富平之战”就是这样,环庆大帅先跑,其余几路跟着溃退,成就了金军以少胜多的威名。
现在宣抚司决定退守秦陇。假若李纲真的去职,那徐原就暂时是陕西最高军事长官。他如果能统一号令。把西军团结起来,那么不说恢复两河,把金军赶出陕西还是有可能的。
“这话说着容易,做着难。”徐卫苦笑。西军不团结,根源还是在朝了不让西军坐大,陕西这么块地方,愣给分面六个经略安抚司,而且互相之间不统属,你牵制我,我牵制你,时间一长,就形成传统了。
“哈哈,你不是常说事在人为么?”马扩笑道,说罢,举起酒碗。徐卫跟他碰了一个,只笑不说话。
两人喝得正起劲,便听得外头喧哗,马扩不以为意,军营嘛,都是热血汉子,哪能不吵闹。可徐卫却变了脸色,我中军大帐,谁敢聒噪?也是有客在场,他没有发作。放下酒碗后,走到帐边向外问道:“何事?”
杜飞虎上得前来,告罪道:“张统制执意要见大帅,卑职阻拦,因此惊扰。”
徐卫挥挥手,没怪他,向张宪大声道:“有事稍后再说,本帅正在宴请贵客。”他这当然是给马扩面子。戴顶高帽嘛。
张宪却好像很急,仿佛女真人打到面前一般,往前走几步,小声道:“大帅,从延安来人了。”
徐卫以为自己酒喝高了,产生了幻听,问道:“你说什么?延安?”
“回大帅,确是延安。”张宪十分肯定地回答道。
嘿,怪了啊,我这军营今天是嘉宾云集还是怎地?都往这儿闯?遂向张宪问道:“谁的人?姓宋还是姓金?”延安已经落入女真人手里,从延安来的,只怕多半是粘罕所派。
哪知张宪听到这问题却面露难色:“这”卑职不好说。”
更怪了,这宋就宋,金就金。泾渭分明,我不信还有骑墙的!但当他从张宪口中听到那个名字时,他终于明白了。
在陕华军大营外,有一群叫化子,约莫七八个人,都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这战乱一起,叫化子也就不稀奇了,本不该当回事。偏生这几个叫化子又好像有些派头,都直愣愣地杵在那儿,见了全副武装的士兵也不惧。
当看到几人从大营里快步出来时,这几个才迎上前去。
徐卫看到这群人的时候,不知道该哭该笑,目光在一张张抹得花里胡哨的脸上转了好久,也认不出来。当中有一人上前抱拳道;“徐经略。多时不见。”
徐卫上上下下,从头到脚将他打量一番,试探着问道:“刘总管?”
你道这人是谁?来头也不和徐卫一般,将门之后!他老子刘延庆,作过童贯手下的征辽都统制!正是大名鼎鼎的刘光世!
“惭愧,惭愧,家国不幸,出了奸贼”刘光世直摇头。他说的自然是张深,不过徐卫现在感兴趣的是,张深都投降了,他怎么在这里?而且对于他平安无事,徐卫不在意,在意的是张深手下的一个小军官。唤作刘骑的。
第三百四十二章 又一个秦桧
消卫将刘米世和刘蚜等人寻一个营帐安置。叫十卒弄此饭欺 池们。便自回中军帐。
他一走,马扩也就没再吃喝。见他回来也不多问。倒是徐卫自己主动提道:“有人从延安逃出来,兄长且猜上一猜,是谁?”
马扩听了这话,好象颇感兴趣。不过他的兴趣不在于谁从延安逃出来。而怎么逃出来的。待徐九落座之后,问道:“你倒说说是谁?”
“刘光世,还有前熙河大帅之子刘铸等人。”徐卫笑道。
马扩闻言哑然失笑:“张深投敌叛国,其部下总算有不愿同流者。也必被裹胁。刘光世不战而放弃榔州。为人所不齿,他居然逃出来。倒叫人意外得紧。只是,不管刘光世战绩如何,名气总还是有的。女真人居然能让他脱逃?”
徐卫闻弦歌而知雅意,疑问道:“子充兄的意思是说”
马扩淡然一笑:“稍后你去问话自然见分晓,反正我是不信刘光世能从女真人手里安然逃出来。”
徐卫脑子里转了转,也觉得蹊跷。金军十几万都在延安,你刘光世肯定是在城里跟张深一道投的降吧?你怎么逃出来的?别告诉我说扮咋。叫化子就安然出城?心中一动。别又是个秦栓吧?转念一想,不至于,幕擒虽然世代遭人唾骂,但你不能否认,他还是有手段的。把个刘光世放回来玩无间?这不太可能。
又说片刻,马扩拍拍腿站起身来:“酒足饭饱,差事也办了,你军中事务也忙,我就不打扰了。”
“哎,反正延安也丢了,部队也撤了,能有什么要紧的事?兄长不如就在我营中多盘祖几日,等我调集部队后一同回长安如何?”徐卫挽留道,他跟马扩现在难得见上一面。很想和他多探讨一下局势,学习学习。让徐九佩服的人其实不多,马扩算是让他真正觉得见识在自己之上的。
马扩叹了口气,苦笑道:“你不忙。我忙。一旦开始转移,我虽只是个参议,总不能白拿俸禄不干事吧?哈哈,告辞,保重。”语毕,便投帐外而去,当真是洒脱。徐卫亲自送出去,一直送到营门口。再三嘱咐一路小心,对方的马队都跑出两里地了,他还在那儿站着。旁边的张宪看不过去,嘀咕道:“大帅如今贵为一路经略安抚使。何必如此曲意待他?我看此人心高气傲,对着大帅竟然直呼表字!”
徐卫哈哈大笑,拍着他肩膀道:“历来但凡有真才实学之人,都有些脾气,不足为奇。宗本你也该傲一点嘛。”
张宪躬身一揖:“卑职不敢。”
徐卫也不多说,直投安置刘光世等人的营帐而去。吴阶想是收到消息,知道有人从延安逃出来了,也匆匆赶来,正遇上徐九。两人到那帐外时,便听到里头传来猪吃绀水一般的声音,对视一眼,心说这是几天没吃饭了?
士卒掀帐帘,映入眼中的一幕让这两位陕华帅司高级将领见识到除了打仗之外,吃饭也可以用风卷残云,摧枯拉朽来形容。这军中的伙食讲究个扎实,管饱,好看不好看没人在乎。所以通常都是用箩筐来盛饼肉等食物。
眼下这帐中,有人站着,有人蹲着,有人坐着,但都不离那个箩筐半步。几乎每一个人都是一手抓饼,一手抓肉,连汤都不就一口,吃得“啪挞啪挞”直响。
看到徐卫进来,只有一个人立即停止进食,并一口吞下口中的食物。垂手肃立,这咋。人就叫刘铸。其他的,最多只是站直身子,口中仍旧拼命咀嚼。刘光世还坐在地上,吃得极欢。
左右也不是自己的部下,徐卫并不计较,反而挥手安抚道:“不必拘礼,吃。
”语毕,自和吴阶两人寻个地儿站着,等他们吃完。
这看人吃饭是件挺让人不自在的事情,尤其是看一群衣衫蓝缕的汉子抢食,更没有什么乐趣可言。可徐吴两个看得很专心,心里还念叨。这模样还真是有几顿没吃了。难道真是逃出来的?
等箩筐里的食物不见了一半后,这些人终于消停了,刘光世呸巴着嘴。又灌了半碗肉汤,才打着饱嗝对徐卫道:“让徐经略见笑了,这一路南来,弟兄们实是艰难呐”
徐卫转头对吴阶道:“你领信叔等人出去转转,我跟刘总管说几句话。”
刘镐见徐卫还记得他的表字,心下感动,一肚子话想跟徐卫报告。但也只能暂时忍住,与其他人一道随吴阶步出帐去,只留下徐卫与刘光世两介,
要说这两人,还真有共同点,都是将门之子,又同为官家有意栽培的军中青壮一派。不过徐卫跟刘光世没什么交情,当初在长安城里,喝过一次酒,徐九对光世也没什么特别的印象,就感觉这人说话挺慷慨激昂的。及至听闻刘光世不战不放弃廊州,徐卫还讶异,不至于就这么一货吧?
此时,徐卫已经是一路帅守,刘光世却受过处分,被降三官,所以徐九理所当然算他的长官。因此不等徐卫去问,刘光世已经主动交待道:“徐经略,此番可得劳大帅替卑职作个主。”
这个事可不能轻易往自己身上揽。投敌叛国,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谁沾上都没好下场。徐卫因此道:“刘总管客气了,这延安之事到底如何?”
刘光世又挥了个饱嗝,嘴唇一动,话没说出来却先长叹一声,抚腕道:“人心隔肚皮啊。”说罢。见徐九不接话,又继续道“那张大帅。张逆!原是我的长官,此人虽有种种不是,但卑职一直认为,他于大节总是无亏的。谁曾想,这厮居然是个毫无廉耻,暗藏祸心之徒!延安东城失陷以后,他就有意投降金贼!我察觉到事情不对,几次三番劝诫他,以忠义感召他。可张逆非但不听,好几次甚至想绑了我!在他投降之前,曾经来问过我的意见。我自然是抵死不从!光世一门,历代皆受国恩,金贼南寇,我既为将家子。惟愿战死沙场,报效社稷而已,岂能屈膝投降?”
徐卫越听越不着调,心说那你怎么还好端端地站在这儿?我看你毛也没少一根啊!
“但张逆叛国之心愈坚,卑职说他不动。只能虚与委蛇,忍辱含垢。个中屈辱实非一言能尽。
张逆开城投降之后,不知羞耻的接受了女真人委派的差遣,还要我等也接受委任。卑职与刘铸等人密谋出逃,但卑职知道,此时,长安方面定然谣言满天,说卑职叛国云云。因此,不得不请徐经略替卑职作主!”刘光世说得言真意切。尤其是“虚与委蛇,忍辱含垢”一语,其痛心疾首的模样让人动容。
可徐卫岂是三岁孩童?这只是你一面之词,我怎么敢轻易相信?因此一时不作回应。
刘光世见状,一捋脸上乱发。又抱拳道三“经略相公,卑职在延安时就探知金军下一步准备攻取关中。逃出之后,又见金军各路兵马都
说了这么久,只有这段话引起了徐卫的注意。思量一阵,便道:“这样,你且去歇息,至于后头如何处理,改日再谈。”
刘光世不免有些失望,我好歹在军中资历比你老了十几年,口口声声大帅相公地叫着,你怎么就不卖我个脸面?这般滑头?不过想想,此事非同小可,任谁也不敢轻易包揽,遂道:“那就拜托徐大帅了。”
刘光世走后,徐卫又唤来刘骑。再三询问,得到的答复与刘光世基本一致。这刘骑在历史上虽然也是一员名将,但其为人如何。徐卫并不知道,因此对他的话也不全信。思之再三,索性派人把他们押到长安去,让李宣抚定夺,自己懒得淌这浑水。
“晋卿有什么看法?”中军帐内,徐卫将问话的结果告诉了吴阶。询问他的意见。
吴阶摇了摇头:“刘光世哪怕是表面上顺从了女真人,也不可能从延安脱逃出来。嘟延一路的武臣中,自张深以下,数得着的也就是他了。金贼必定严加看守,岂容他逃逸?除非是故意放他回来。”
徐卫冉道:“故意放他回来?有何企图?”
“刘光世不是说金军攻打关中在即么?这恐怕就是女真人放他回来的目的。”吴阶低声道。
按常理说,打关中比打嘟延容易,因为关中平原,谓河平原都对金军有利。关中之所以叫关中,是因为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南有武关。但金军是从河东进兵,而关中东面的函谷关地处陕州,因此一旦金军渡河,四处险关对他们来说也就没什么作用了。
但金军这次不走寻常路,明知关中最易取而不去,反而攻打廊延。一是不愿意一开战就跟徐家兄弟的精锐去硬碰。二是延安被马五攻了一次,这回再去攻克的可能性较前次要大。三是刺探到西军内部不团结。估计打延安没人来救。
第三百四十三章 群情激愤
航,二兵!道,讲究虚虚实实只徐卫自从带后,必。引,也见识过了各种战略战术,但都远没有文学影视中形容的那么神奇。可这一回,他真觉得摸不准乙按道理说,金军既然渡过了黄河;那关中就是最好打的,可粘罕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去打了廊延。现在廊延落到他关中更容易了,是个人都会猜测金军下一步肯定是直扑长安。
偏生这个时候,刘光世等人诡异地逃回来,且声称金军正集结部队准备进取关中。如果刘光世他们真是女真人有意放回来的,那就更没有道理了。你既然要打关中。又何必放几个人回来到处嚷嚷你们的进兵路线?惟恐我们准备不充分?
可耍说粘罕这是声东击西。好像也说不过去,他不打关中还能打哪里?环庆么?大桥山子午岭就横在廊延环庆之间,那好几百里都是绵延起伏的山峰,而且曲端也不是善与之辈。手里几万兵马,只要粘罕还有正常人的智力,他就不应该去触这个霉头。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依卑职之见,粘罕放这么多迷雾,其目的归根结底,还是欲图关中!”吴阶断定道。
八百里秦川沃野,天府之国小谁不想要?金军现在已经占据河中府、同州,丹州,廊州、延安等地,关中平原三去其一啊。徐卫摇了摇头,对吴阶道:“传令给吴磷,务必坚守坊州和同官,有任何消息立即报来富平。”坊州和同官,大概刻,是后世的陕西黄陵县。宜君县。铜川市一带,这一地区山多,金军想要快速攻进来基本不可能。
只耍吴磷能守住这一地区,就能给关中转移争取时间。
吴阶领命。沉默片刻后,忽地叹道:“宣抚相公决定退守秦陇。当真是为人所不敢为,着实令人钦佩啊。”
徐卫淡淡一笑。点了点头,李宣抚这种人真的叫高风亮节,置咋,人荣辱于度外。不难想象。下这个决定,他担了多大的风险。甚至可以说是赌上了自己的前程。他才五十多岁,按大宋的制度。只要你命长,干到七十岁不成问题,也就是说他把自己后十几二十年豁出去了。
退守秦陇。受益最大的是谁?当然是徐卫。他的防区河中府、同州、华州、定戎军、陕州大部分都处在关中平原。李纲之所以下这咋决定,一方面是从大局出发小另一方面也是不希望把徐卫拼得太惨。
虽然一众武臣异口同声称不能在关中平原打大会战,但没有哪一咋。说如果开打就必败无疑。只是考虑到曲端引军回环庆,要他再到关中来集结。恐非易事。徐原虽然嘴上说“世受国恩。效死以报”但第二天就表示出了想回泾原去的意思,他的理由是,金军有可能会打环庆泾原。李纲就是再不懂军事,也知道环庆泾原两路所处的个置。那都是群山峻岭之中,一座大桥山。直接拦嘟延西面,金军怎么过去?
陕西六路里,张深投降了。曲端不会来。徐原又想走,熙河王倚远水不救近火,还有个秦凤赵点兵马又不多,数来数去,就剩下徐卫了。
见大帅不说话,吴阶欲言又止。他追随徐卫多年。对这个年轻长官的脾气多少有些了解。往前推几年,大帅只有八个字能形容,“奋不顾己,勇赴国难。”哪次金军来攻,我们虎捷不是冲在最前头?要晓,得。那几年咱们可是领着厢军减半的待遇,可弟兄们一来肩负国仇家恨,二来受大帅感召。愿死战以报。因此。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打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