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还我河山之中华军神-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敌人也很困难!”山下大将厉声斥责道。他认为疲劳的将士停止攻击后会更加疲劳,因而坚决反对,在日军的连续进攻下,英军终于支持不住,布基贴马高地终被日军占领,英军狮城统帅西瓦尔亲自举着白旗向日军投降,狮城沦入日军之手。
日本军队控制了马六甲水道之后,南洋地区已经没有了可以和日本人相抗衡的力量了。此时的日本海军骄横不可一世,接连击垮了米国和英国这两个新老帝国的海军,让他们觉得自己已没了对手。
然而此时我亲自制定的针对日本海军的袭击计划正开始实施了。
五十八年四月十四日傍晚,由共和国海军的六航空母舰和两艘快速战列舰三艘重巡洋舰六艘轻巡洋舰和十六艘驱逐舰组成的庞大的海军特混舰队悄悄地驶出了钦州港,向着茫茫的南海驶去。
而在两天以前,由十二艘QZF7B型汉级潜艇和十艘JYF3A型唐级潜艇组成的潜艇编队早已悄悄向目的地出发了。
我军的目标是位于山达港的日本海军第二太平洋舰队,现在那里停泊着由日本海军的两艘航母和八艘战列舰组成的庞大联合舰队的数十艘军舰。我的计划是由潜艇部队首先对对方的大型军舰进行偷袭,然后,我军的航母编队在对其进行二次打击。
南洋舰队司令官梁承启上将面无表情背对着手下众多的副官与参谋人员默默地站在旗舰“南昌”号快速战列舰的舰桥上。由于实行了无线电静默,各舰之间的联系只能依靠灯语进行联络。
这已经是整个舰队出海的第二天夜晚了,明天凌晨,自己所率领的这支庞大的中国舰队将会开始进行中国海军的第一次海上作战,对此,他深感责任重大。
“司令,这是刚收到的总部电文,军情局在加来曼岛的情报人员发回情报,由于山达港内有多艘英国沉船,日本海军共有五十一艘军舰停泊在山达港,大部分日舰都停泊在港外的浅水区一带。另外日军只有两艘驱逐舰在执行巡逻任务!”这时一个年青的作战参谋来到他身旁轻声说道。
“嗯,知道了!”梁承启低声应了一句,轻轻舒了一口气,一切都照计划进行。
我这一个晚上也没睡好,大部分时间都站在地图前估算着我军舰队可能到达的方向。这毕竟是中华海军真正地同这个海上的霸主打的第一仗。陆地上我倒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经过这两场大战,我军完全有能力击败在华的日军,现在就看海上的了。
现在国内只能依靠通向波斯湾的中亚铁路维系着与世界之间的微弱联系,说什么在一年之内,我们也要必须打通亚欧间的海路联系。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回我要用日本人的方法去教训一下它们,任何狂妄和轻敌都是要受到惩罚的!
抗日战争篇 五九、突袭的条件
(各位大大,你们再不投推荐票我就要被拉进宫里去侍候太皇太后去了,救命呀!!!)
其实,现在航母的作战一直都受到天气的极大影响,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航母的舰载机根本无法起飞,若是此时遇上了敌人的别说是战列舰了,就是有几艘轻巡洋舰都能轻易将它击沉,所以一次成功的航母突袭必须有着良好的天气作保证。
海军的这次袭击计划能否顺利实施还取决于很多因素,除了选择一条比较隐蔽的航线,克服在港口地区浅滩地带空中施放鱼雷水深不够的难度,隐藏自己舰队的动机,其实还取决于一些运气的成份。比如说不会被海上巡逻的军舰或飞机所发现,在我军发起攻击时敌人的军舰都还停留在锚地,并没有做好战斗的准备。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天气了,在我军发动攻击时,必须保证有着良好的天气,
否刚,当我们的舰队进入攻击地点后,却发现由于天气的原因,飞机无法起飞,那只好放弃这次攻击了。要知道,那么一支庞大的舰队很长时间呆在一个地方等待天气转好而不被发现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军情局在加来曼岛上的谍报人员都是一些华侨,很难知道日本军队的详细情况,所能提供的情报只能是山达港的一些表面能看到的一些情报,这些东西远远无法满足作战计划所需要的情况。
但是,还是我方的情报人员还是准确地将日军的舰险情况和几个重要的机场给报告了出来,大本营随即将一些首批需要轰炸的重点目标又逐一用电报发给了联合舰队。
现在已进入关键时候,我实际上一直守在钦州的海军指挥中心的楼内,隔着两个门就是作战指挥大厅,海军的那些参谋们一直在忙碌着。从我军设在南海一带的渔船上发回的情况来看,这两天天气一直都很正常,这让我放下心来。
我担心的第二件事是怕在途中遇到别国的舰只,从而使舰队的行动功亏一篑。可是由于日军正与英军在马六甲一带激战,所有的商船都已停止运营,而日本的船队却都忙于从吕宋向其前方运送军用物资。舰队在半路上只遇到了一艘渔船,那还是我军派出的一艘伪装侦察船。在特混舰队派出的一艘驱逐舰准备扣留这艘渔轮时,这才确认了对方的身份。
现在只差第三个问题了,即四月十六日日本舰队的主力舰只是否集中停泊在山达港。这个问题到四月十五日晚间,由潜伏在加来曼岛的谍报人员解决了。这一天次他们向国内发回了最后一份情报:“十五日进港两艘航空母舰、五艘重型巡洋舰和十艘驱逐舰,另外下午三时左右有一艘战列舰“榛名”号和一艘重巡洋舰及三艘巡洋舰离港,去向不明。十五日傍晚停泊在山达港的舰艇如下: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7艘、重巡洋舰9艘,轻巡洋舰13艘(另有4艘已入港内船坞)、驱逐舰27艘(另有2艘已入船坞)、潜艇领舰5艘,其他船只许多。舰队航空队没有进行航空侦察的征兆。”
日本人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还会受到攻击,连航空巡逻都省略了,两艘执行巡逻任务的驱逐舰在三点左右也回到了锚地,这里的英国军舰不是被消灭就是跑到了奥塔莱去了。敌人都不知在什么地方,舰队司令小泽一郎命令舰队放假三天,而自己则受到山下奉运大将的邀请,亲自前往狮城去参加庆功会去了。
下午离港的“榛名“号战列舰等五艘军舰就是随他一起去宣扬”皇威去的,这一次他十分幸运地逃过了一劫。
一切顺利的特混舰队于四月十六日凌晨进入日本飞机的侦察范围之内。为应付难以预料的事情的出现,舰上所有人员都换好了服装作好了临阵准备。
梁承启上将自知身上的担子有多重,这一整夜都没有合眼,静静地看着四周已经列队做好了准备攻击的航母编队一眼,又意味深长地看了看站在他身旁的参谋长潘景辉一下。一切都还顺利,攻击马上就会开始了。
“司令员,大本营电!”
“念!”梁承启轻声说道,此时自己好象就要解脱了似的。
“梁、潘:狼已到了洞口,一小时二十分后骑马赶到!”作战参谋轻声念道。
“好,命令全体,准备起飞!”梁承启开始下过命令。
执行此次计划的总指挥官是海军第二航空队的航空参谋江中云上校,他也是这一计划的最初制定者,当初我在巡视“广东”号第一次见到他时,就发现作为航母上的航空参谋,江中云对航母作战这种新式的作战方式有着超忽常人的领悟能力和对战局敏锐的洞察能力,他成了第一批能和我一同平等交流航母作战的人才之一。
我们俩后来几乎能象一个朋友一样互相交流彼此的见解,大部分时候还是他从我这得到灵感和启发,不过,这家伙对一些专业性的知识的熟悉程度连一些航空专家们都自叹不如。我也从江中云那有时听到一些特别独特的见解。
比如,在准确的天气预报情况下,选择恶劣天气用战列舰或重巡洋舰去攻击对方的航母编队等等。
这次的作战计划是在我的提议下,由江中云亲自起草的。当然,后来在细节方面又经过了仔细的改动。本来这次计划最初的目的是偷袭日本位于那霸的日本太平洋第二舰队基地的。后来由于战局的变化,第二舰队大部驶到了吕宋一线。
就在十一日,我才最终将目标定在了山达港,不过,部队一直按着这个计划整整进行了三个多月的训练了。
特混舰队的攻击计划在当时可说是声势空前浩大的飞机空袭,其中还伴随着潜艇偷袭。此次攻击的飞机总数达460架,分两个攻击波次。第一攻击波由韦清上校指挥,率领水平轰炸机队2个中队、鱼雷轰炸机队4个中队、俯冲轰炸机队4个中队、护航战斗机2个中队,计249架。第二攻击梁欢中校指挥,率领轰炸机队2队、俯冲轰炸机队4队、战斗机制空队4队,计211架,以日本战舰、空中和地面的飞机、各岛屿的飞机基地设施等为主要攻击目标。
第一波攻击主要是日军航空母舰、机场和大型军舰为主。第二波攻击则以攻击其它舰船和港口设施为主。
特混舰队现在距山达港约一百七十多海里,飞机飞抵山达上空约要一个小时的时间,第一波的攻击飞机必须在潜艇发起攻击的十分钟内对港口发起空袭。
现在是凌晨四点半钟,天空刚刚有点亮色,能见度还很低。
坐进架舱的韦清对着江中云作了一个胜利的手势,随后发动了飞机。
抗日战争篇 六十、勇士们,起飞
率领第一波攻击队攻击的韦清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有多重。这次攻击方式是采取偷袭,还是强攻,必须在飞临山达港上空时才能决定,但要在刹那间当机立断向全军下达攻击命令,这对一个指挥员来说是很艰巨的。
若是采用偷袭方式,就要首先以鱼雷机攻击排成两列的日本舰队的外侧军舰,接着以水平轰炸机轰炸内侧军舰,这两次攻击之间是丝毫不能有偏差的。受到鱼雷攻击的军舰,燃烧时必会冒出黑烟,如果动作稍缓,水平轰炸的目标就会被黑烟所笼罩,根本看不清目标,从而影响到投弹的命中精度。
在这两次攻击之后,这才轮到攻击机开始上场,及时攻击巡洋艇和地面上的防空设施、飞机以及机场。如此才能保证第二波攻击的顺利进行。
然而,如果被日方提前发现攻击意图时,飞临上空的攻击队就只有采取强攻了。到那时可能已经有大批的日本战斗机已经开始升空拦截了。编队只能先由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迎击前来拦截的敌机,然后再行鱼雷攻击和高空轰炸。
可是究竟采取哪种战法,却要等到在看到山达港上空的一瞬间才能决定。怀着对战斗的期待和不安,韦清和所有的飞行员一样度过了十五日晚上的难眠之夜。
十六日三点四十分,第一批攻击队员开始整队准备出发。此时的南中国海上,天还是黑漆漆的一片,海平线还看不见,庞大的舰只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笨重地朝前移动,在墨黑的水面上划出一道雪白的水迹。
首先起飞的是两架侦察机,如此作法虽然有些冒险,但为了给后续的攻击机群提供更可靠的情报,这么做也是必须的。
整个航母编队开始迎风高速行驶,海面上的风浪很大,舰船在不停地左右摆动着,有时倾斜的角度都超出了允许起飞的最大范围,可是现在早已顾不上那么多了。
“出发!”韦清拉上机舱门,开始加大油门,当飞机发动机转速到达了高速时,他轻轻松开了刹车,他架驶的飞机第一个冲在了跑道上。
指挥所发出的绿色信号灯,在黑暗中划了个大圆弧,各母舰上的一号飞机脱掉楔形轮档,向在甲板上跪拜的机械师抛出夹带汽油味的强劲气流,迅速离舰腾空。由于飞机负载过重,飞机离开甲板后不能直接升高,有个下沉的过程,像是要坠入海中似的。驾驶员咬紧牙关,瞪大眼睛,紧握操纵杆,尽全力操纵,才使飞机逐渐升起。
甲板上,人们的眼泪顺着浸透着汗水的面庞流淌,他们挥舞着帽子,目送一架架飞机离开母舰,并都在心中默默地祝福着。
六艘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一架接一架以最快的速度起飞。二十分钟后,除了三架因起飞前发生故障,一架失事而外,二百四十五架飞机全部升空,其中包括46架NN105G“雷电”战斗机、47架NC207B“空中坦克”水平轰炸机、85架NC205E“海鹞”俯冲轰炸机和65架“旗鱼”7型鱼雷轰炸机。
这是我国海军有史以来最快的一次飞机起飞,在以后的15分钟里,所有飞机都大弧度地绕航空母舰飞行,完成编队。然后掠过“广东”号和“云南”号之间,向加来曼岛方向飞去。
四时二十五分,所有的航空母舰再次转头向东,做第二次逆风加速行驶。十分钟后,第二波攻击飞机开始升空,战斗机再次率先起飞。“广西”号上的梁欢中校是第二波攻击队的指挥官。这一波群中数量最大的是92架“海鹞”俯冲轰炸机,它们的主要目标是停泊在山达港内的一些沿未被摧毁的军舰们。
凌晨四点五十分,特混舰队的第二波攻击飞机编队也朝着加来曼岛方向飞去。
直到这个时候,梁承启的心里这才觉得轻松了一下,自己下面能作的,只是等待前面传回的消息了。
由四百四十三架飞机组成的一支强大攻击力量,现在正朝着目标飞去。
此时,东方的海面上刚刚泛起一丝红色的光芒,天就要亮了。然而,山达港一带的日军将迎来了一个噩梦般的早晨。
由于日军在进攻港口时早已将设在加来曼岛上的两座雷达站摧毁,日军在这一地区根本没有什么探测仪器,对我军的进攻竟然毫无察觉。
此时,由于放假,舰船上的日本兵大多都上岸上休整和玩乐去了,许多水兵晚上竟没有回到军舰上来。
在我军第一波飞行编队进入离山达港不到五十海里的距离时,担任警备的日本防空巡洋舰“依笠”号上值班的军曹倒是发现了雷达屏幕上出现的无数白点,他倒是连忙叫醒了值班的山下少佐,同时汇报了这一情况。
不幸的是,这位山下少佐知道今天将有一批在西贡起飞的陆军第23航空队的飞机将要赶来,迷迷糊糊中,他将这批飞机认为是第23航空队的“自己人”,根本没有在意。
由于山达港内沉没着十几艘英国军舰,日本太平洋第二舰队的军舰大部分泊在了港外的浅水地带,然而现在距这些军舰不足一千五百米的地方,竟然潜进了十二艘中国潜艇。
邹容上校现在是这个潜艇舰队的指挥官,他抬起手腕看了一下时间,现在是四点五十分,再过十分钟,攻击就要开始了。
在进入港口之前,首批进攻的潜艇都被分配了目标,现在各艇都已进入了预定的以射位置。邹容所在的潜艇目标是“青叶”号重巡洋舰,现在潜艇早已将鱼雷发射管对准了这艘九千六百吨的巨大的舰体的侧舷。
天色渐渐变白,山达港外一艘艘的日本军舰如一座座小山似的静静停泊在水面上,如此安静的水面下,危险已到了他们的面前。
“好,准备,发射!”时间五点整,邹容下达了攻击命令,这艘舷号为509的中国潜艇瞬时将艇首的四枚鱼雷先后发射了出去。
这四枚鱼雷几乎是并行着向“青叶”号驶去,渐渐地鱼雷后部带起了四条白色的水线,向着停泊着的日本军舰飞快地延伸着。
几乎同时,十二艘中国潜艇就发起了第一波攻击,随后,各艇开始全速后退,撤离战场。
大约两分钟后,在外面不远处的观察潜艇看到了从各个日本军舰旁不断升起高大的白色水柱,随即开启了无线电,“一路顺风,OK!”它向总部报告了第一份情报。
五分钟后,韦清率领的轰炸机群也到达了山达港上空。
抗日战争篇 六一、奇袭
位于钦州的海军部此时大家都显得格外紧张,我干脆也早早地跑进作战室里,现在就陪着陆军总参谋长纪云岚(哦,就是纪先生)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