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好雨知时节-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难道不应该吗?好歹是一家子,现在他们的侄女儿有难,他们不应该救吗?不然最后还不是大家一起丢脸,要是别人都知道他们家有个被押送回京的侄女儿,那也是低人一头啊。
作者有话要说:李妈威武!文文里可以惩恶扬善,现实中反而是那些人活的更好呢,呵呵,俺愤世嫉俗啦!淡定淡定!


、一家之主的责任

“我是宁可被别人骂我们是冷血,是见死不救;也不会让让我的家人落到那种衣食不保的境地的;甚至是被发配到更远,所以;我们没有那个本事救人;你找错了人了!
当初谁让你把你女儿送到姜家的,你直接找她们去,我们都不欠你的,也没有对不起你的,如果你因为这个事儿;怨上我们;那我们也不会在意的;人活在世上,哪里不被人埋怨,真正做到十全十美的人一个也没有。你走吧,我今天不把那些破事说出来,是给你面子,如果你还要在这里表演,那就别怪我了!”
李思雨觉得自家的娘真是太棒了,这话说的简直是让她要喝彩了!
可不就是这个理儿?什么面子,什么名声,这些哪里有自己家人过的好重要?何况这慧姐儿如今成了这个样子,完全是自找的,他们自己都还是军户呢,哪里能帮着人?绝对不会因为这好听的名声,就把自己一家子给搭进去了。
要说他们家什么都没有做,那也是不可能的,从来到县城,李思雨的爹李存安就四处去打点,看看能不能让慧姐儿不押送到京城,可是现在对姜家的事是从严办理,任何一个人都逃不了,何况这李思慧也不是安分的,进入了姜家,暗地里也让人收过别人拖着办事的银钱,就是赵氏本人,也暗地里做过几件这样的事儿,只是赵氏到底不是姜家的人,一个姨奶奶的娘根本也不算亲戚,也得亏这样,赵氏只是被抓进去了几天就被放了出来,而李存严是打了而是板子,然后也关了大半个月才给弄了出来。
而李思雨可是入了姜家的户了,身契都在姜家呢,是如何也逃脱不掉的,李存安自己花了银子打点,都不管用,做这些事儿,也没有告诉别人,不是求着让别人感激的,就是最后成了把人给放出来了,他们也不希望这以及阿紫知道。
只是做他们应该做的。可是呢,现在赵氏这么一跪,连他们人都没有回家,就跪上了,可不就是想抢先让别人看到了,可怜可怜她吗?这么做实在是恶心人。
他们都不屑于说以前刚过来的时候,还上下打点了的,就是说了,这赵氏也不会相信的,只要没有把人给救回来,那就是做的太多,也觉得你没有尽力,既然这样,何必办了事还不讨好呢,前头自愿做的,不过是李存安为了最后一点儿血脉所做的事儿,如今他们还真是什么都不必做了,良心上他们对得起任何人。
“你再不走,别怪我那大扫帚赶你!别以为我做不出来!”胡氏彪悍的说道。
这女人是不给她狠的,她就觉得你好欺负,都什么人那。别的废话她都懒得说了。
“都散了吧,散了吧,有什么可看的?吃完饭了,你们肚子不饿?”把看热闹的街坊给三走了,赵氏早灰溜溜的离开了。
这一天过的,临了竟然被赵氏给独在了家门口。看来赵氏是知道自家爹得了这个文书的事儿,所以就找上门来了。只是她也不想一想,这文书连个品级都没有,也就是个打杂的,根本就不起什么作用,就是陈副千户,也不会因为姜家的事儿,给他这个面子的,何况陈副千户也做不得主。
人做了什么事儿,出了什么结果,都得自己受着,不然都要说老天都不公了。坏人作恶事,不受惩罚,那还怎么惩恶扬善?
虽然他们话说的是很斩钉截铁,不过李存安也暗地里给那押解的官差送了些钱,让他们在押解的路上照顾照顾一下李思慧,当然,这种事儿,他们是谁都不会告诉的,做这些,也只是凭着自己的心,不求别人表扬和感激。
对这个时候的人来说,血缘关系是怎么也割舍不掉的,李思慧甭管怎么说,也都是李存安的侄女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照顾一下,也是李存安觉得应该做的,尽管这李思慧以前一直瞧不起他们。
现在的李思慧已经得到了她的恶果,以后的日子还不知道是什么样。
李存安也不是那种不顾自家死活,非要落得个好名声的人,做事儿在能力范围内,对的起自己的良心就成。
这要他拼尽全力连自己个的家都不顾而去救李思慧,他自认为做不到。因为李思慧这个侄女儿绝对没有他的妻儿重要。
赵氏上次过来下跪,事后也有人各处打听,就知道了这赵氏是何许人也。也不能怪他们,赵氏和周氏两家子搬到县城来,因为有姜副千户的关系,所以竟然没有住在这得胜街,而是住在姜家的一个四合院里,这可是当初说好的李思慧进入姜家门的一个条件,姜家也不在乎这样一个院子,
让他们两家住进去了。
于是这得胜街的均虎门不认识这赵氏,那就是合情合理了。
大家都有自己打探消息的渠道,有些事儿连打探加猜测,也知道了个大概齐。
“啧啧,这谁要是有这么些亲戚,可不是睡觉都睡不安稳?还是京里过来的呢,能做出这些事儿,也算是德行了!难怪这什么侯府败的快!”子孙不成器,可不就是守不住家业?
“我听那押解那边的差人说,李文书还给他们打了招呼,让他们暗地里照顾照顾那姜家的姨奶奶,你说人家是不讲情面吧,可是人家也做了事了,还没有到处嚷嚷的恨不得谁都知道。这立文书的人品真的不错!”
“可不是,听说这被流放到这里,也是因为无辜被牵连,就因为姓了李,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听说那姨奶奶还上门羞辱立文书的女儿了的,这真是,立文书已经仁至义尽了。”
“那那回上门的女人是怎么回事儿?恨不得大家都来看,搞什么名堂?”
“这还不知道?就是人多了,大家都同情着她,让立文书不得不答应下来呗。”
“也真是会想啊,这样的人我心里最清楚了,你要是稍微没有办好,不如他的意了,那她就会怨恨上你!这样的人,谁还会帮啊。”
当然也有人背地里说李存安一家子心狠,连自家亲戚都不帮忙,眼睁睁的看着自家亲戚倒霉。
话都是人说的,谁能管得住所有人说什么话?即使明面上管住了,那心里还不定把人给骂个狗血淋头呢。所以不要太在意,不然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到了县城后的半个月,天气就冷了下来,不烧炕就不成了。也得亏他们一过来就买好了柴火,李存安在千户所的同僚们也被李存安请到这个小院子里吃了一顿饭,这些人可是真能喝酒,好几坛子的酒,都给喝的一点儿也不剩。
打好同僚关系,也是立足的一个重要步骤。
涂大叔架着牛车过来了,还把敏哥儿给送了过来。
贤哥儿一见到敏哥儿高兴的不行,把自己手里的东西都给敏哥儿玩。
最后胡氏把敏哥儿留下来住几天,这小孩子留在县城也不算违了规矩,这边得胜街住的人,都没有和贤哥儿这般大小的伙伴,贤哥儿除了看书写字,平时也很无聊。
李思雨倒是想着,这县城里不知道能不能让贤哥儿这种身份的人进去学堂读书,不说学本事,好歹是同龄的万般多,也不至于寂寞。
看敏哥儿也过来了,就想着,不如让敏哥儿也一起过来读书算了。
他们家的条件比起朱氏家里,算是要好的了,帮着照顾敏哥儿也是应该的。
李思雨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胡氏,胡氏想了想说道:“这事儿我是同意的,只是不知道能不能让贤哥儿他们进去。”
毕竟是那个身份,李思雨已经打听好了,“胡娘子家的小子就去读过两年书,既然他都可以,贤哥儿也可以。”
其实呢,胡娘子的丈夫也是读过几年书,认识几个字的,而且李思雨还打听到胡娘子对他们家有意见,原因就是自家的爹无意间抢了胡娘子丈夫的职位,这是胡娘子自己认为的。
李思雨是给康大嫂家里送发出来的豆芽的时候,康大嫂告诉李思雨的,让李思雨以后小心着胡娘子他们。
“他们就是给人送了钱,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呢,就觉得那文书的差事板上钉钉是她家的了,这可真是笑话!现在他们的钱打水漂了,你爹又填上了那个差事,我估摸着,他们肯定心里对你们有气,你自己平时注意着些,别为了这种人自己不舒坦了。”
这李家的人为人大方,有了好东西,会给大家送一些,虽然不多,但是也是一种态度,所以基本上大家都是喜欢的,有些李思雨他们不知道的事儿,都会私底下告诉他们。
李思雨觉得这东西送的挺值的,最开始也绝对不可能就来了一个对你掏心掏肺的邻居,真要是有,那你就得注意了,所以感情都是慢慢培养出来的,不像爱情还有什么一见钟情那种盲目的感情。
“娘可以和四婶四叔商量商量,就怕他们舍不得敏哥儿。”朱氏他们就一个孩子。离开他们身边肯定是难受的。
胡氏却说道:“当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好,你就放心吧,你四叔四婶肯定会同意的。”
就像当初爹娘要让自己跟着去姑母家里吗?想着敏哥儿,唉,自己想多了,这县城离百户所也不算远,到时候也可以送敏哥儿回去呢,四叔四婶有空了,也可以上县城来看他嘛。
果然李存旭和朱氏听了这个提议后,也答应了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又见二更君,外面刮着大风,尘起飞扬啊


、学堂

“三哥三嫂,我们都不知道说什么话好了!”让敏哥儿去读书;肯定是要沾三哥三嫂的光了;不说这学费,就是吃住;都是要在这边的。
“那就什么也别说;都是李家的子孙,让他们多读点书,以后对他们都有好处。明白事理就好。”
李存安现在因为有了差事,也不去给陈二郎教书了,县城里的学堂多;陈副千户就把人送到学堂去了。
贤哥儿知道敏哥儿要留下来;还要跟他一起读书;别提多高兴了,敏哥儿也兴奋,虽然是离开父母远了,可是也知道父母会来看自己,且隔自己不远,就没有那种忧愁。
可见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呢,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而李存旭那边也得跟新来的百户说明情况,毕竟敏哥儿是他唯一的儿子,以后说不定就要继承他的军户的身份,随便放出去,也不妥当。
好在小孩子都小呢,这事儿一说一个准,于是敏哥儿就在李思雨家住下来了,和贤哥儿在一个炕头。
找了这附近的一个学堂,李存安是不求他们多有出息,只是从书里明白事理就成。
李思雨在他们进学堂钱,给他们一人缝了一个斜跨的书包,里面可以装笔和研讨还有墨,至于书呢,据说到了学堂会给发的,鉴于这两个小家伙都是识字的,所以李存安最开始带着两人去拜见先生,那先生还真是觉得捡到了两个宝,只不过呢,最后知道了这两个小家伙的身份,就不由的可惜,看来这先生最开始是想把两人当成重点培养对象,可是因为以后他们的身份是军户,那就没有资格去参加什么科考了,所以能不失望吗?
虽然失望,不过能收两个省心的学生也比那些调皮什么都不会的要好多了,学堂的先生几乎没有怎么考虑,就接收了两个小家伙。
当然束修是肯定要收的,不贵也不便宜,一个人一年要一两银子,另外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也要给先生们送点礼品之类的,这都是规矩,大家都懂,就像以前李思雨的爹李存安教陈二郎的时候,逢年过节也会给他们家送些东西过来。
要是最开始来这里安定的时候,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没有这个想法的,余钱也都得留着,以防万一,现在既然有了这个条件,孩子们读书那是至关重要的。
贤哥儿和敏哥儿上学的学堂离这得胜街也不远,就在不远处的另一条街上,出门不过一刻钟就到了,所以安全问题不用怕。
“爹、伯父,我们上学去了!”贤哥儿和敏哥儿脆声说道。
“去吧,不要调皮!”李存安听着这声音就喜欢,他们家这日子是朝着越过越好的势头去的。
上次李存旭过来,他们两家也说到了李存海和李存严这两家人。
除了李思慧作为姜家人被带回京里去了外,李存严挨了板子,赵氏关了几天,这县城是住不下去了,直接有给选了很远的百户所给发配下去了。
李存海一家子就比较严重了,直接是押解到卫所那边去了,因为姜副千户的很多事儿都和他的一个小妾有关,而那小妾就是周氏和李存海送去的,虽然都是一些琐碎的事儿,但是加起来就是不大不小的事儿了,京城里只管姜家的事儿,所以李存海一家子就直接归到卫指挥使林大人手里去了。
李存安和李存旭不由得想起了他们最开始来的那天,卫指挥使大人让人打人的情景,不由的都是有些哆嗦。
这李存海一家子落到为指挥使大人手里,和去京城,不知道到底哪个更轻一些呢。
那林大人可是让人背地里称为活阎王的。
可是周氏他们是自作孽不可活,现在这样也是他们自己作的,怪不到别人头上去。
“三哥也别觉得他们可怜,要说可怜,大家谁不可怜?我们原来还在京城里过的好好的呢,这不一下子就成了现在这样?我们能怨恨谁?他们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真怪不了别人!”既然做了那么多事,现在这样的结果也是可以想象的,如果姜副千户不倒台,更是有多少人被他们弄得更凄惨?他们也是害人的人呢,同情他们干什么?
李存安道:“我倒是没有觉得他们可怜,他们家的事儿,我一点儿也不搀和的,该是怎样就是怎样。”
李存旭知道自己这位三哥除了李思慧那个晚辈侄女儿做了些安排外,其他的都没有搭理。
就是李思慧那边也不过是使了些以前,让人照顾照顾,这都算是仁至义尽了。换做是他,也会这么做的,虽然这个侄女儿有些拎不清。
不过养不过父之过,当父母的没有当好,他们的责任更大一些,如果从小就把性子给养好了,也不至于后来会这样。
就他自己来说,在流放的途中,也是希望有人暗地里照顾的,可是他知道,这种雪中送炭的人太少了,基本上没有。那慧姐儿就是知道了三哥暗地里托人照顾照顾她,估计也不会觉得三哥是个好的,肯定跟她娘一样,觉得既然能做到这一步,为什么不再多做一些,把她给捞出来?所以,干什么要让她知道这事儿?
他们这些人,李存旭从来都不指望他们能感恩,就是李存安,做了这事儿,也不是让这慧姐儿感恩的。
“还是一句话,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成,我也不是什么大善人,慧姐儿是生是死就看她自己的造化了。”如果还是以前的那个脾气,那么就是李存安托人照顾了,也是不管用的,在最开始流放的时候,她有父母照顾着,所以能到了这里,可是进京呢,她那脾气不改,绝对没有人让着她的。
“我记得四弟以前对马有些门路,你是不是也能养马?”李存安问道。
李存旭说道:“那就是以前瞎玩,三哥你也知道,我就是喜欢好马,所以才知道那么一些,我娘也为了这个说我了好几次,后来成亲了,就渐渐的少接触了。”毕竟成亲了,就是大人了,如果还整天跟马为伍,就不好了。
况且好歹是个爷,那样做也不像话。
不过他这个不像话的事儿,说不定能给他一次机会。以前是千户所没有人,现在有了李存安,这打听事情就方便多了。
“这边千户所养马的地方还差一个人,如果你懂一些,我倒是可以说说话,只是那边比较脏,不知道四弟你习惯不习惯。”
李存旭说道:“三哥,我都这样了,还什么脏不脏的?能到千户所这边,养马我也乐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