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末世预见-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啊,就先给他们家送去,剩下的小公鸡,给姚木匠送两只。”
吃了饭锦溪和姜宸去大门口挖坑把那两株山葡萄种了,这种山葡萄锦溪家旁边的东山也有,他们俩十二三岁的时候还一起去山里摘过,味道不如街里买的葡萄好吃,不过弄一些回家,用纱布抱着把里边的汁挤出来加点水,再加点糖味道就好了。当然这次将山葡萄弄回来也不是为了吃,锦溪只是想知道这两株山葡萄最后能长成什么样。
地冻的实,得用镐刨开,力气活都是姜宸干的,锦溪只是将他刨开的土用锹弄出来,然后敲碎,和上从林子里弄来的腐土,还有东山上弄来的灰料。当初去捡炭,他们也弄了不少这东西,给家里地增加肥料。
姜宸把山葡萄扶好,锦溪用脚踩实,“我看在它根部弄些雪,总觉着这些雪起到保护作用。”锦溪想了想说。
“好像是这样。”姜宸想想锦溪说的对。
两人之后又弄了不少雪,又把枝条缠到旁边的墙上正好顺着两边墙往旁边树林子缠。
第二天姜宸就拉着驴车去了他们前趟街姚木匠家拉东西,姚木匠是叶硕三姐的男人,叶程的姑父,一手老木匠活,村里谁家打点啥都找他,他做活都是老手艺,不用钉子的那种,这些年村里的小年轻结婚爱用新式家具找他的少了,不过老人都知道姚木匠做的柜子啥的用上几十年都不带坏的。
锦溪家因为进了凶徒把他们家东屋窗户给砸了,之后他们也没修,直接钉了木板,又加了厚被子遮挡,他们家原本的窗户是新样子的,锦溪他爹从城里学来的,一整扇大窗户,这边天冷,房屋盖得也比较厚实,锦溪家房子的墙壁就差不多有半米多厚,窗户里边还有个大窗台,窗台上放两盆花什么的看着很利索漂亮,不过现在不行了,之前袭击的时候他们家窗户被人一砸人直接就跳进来了,太危险了。为了这英子嫂子晚上都睡不好觉,生怕再有人从窗户进来。
不光是这里,锦溪家还准备把整个房子都翻修一下,一个是增加房子的结实度,另外一个就是保暖了,去年冬天太冷了,他们家天天火不断,屋子也不暖和,尤其东西屋,墙上都上霜了。
一想到修房子换窗户,老爷子就想起姚木匠来了,别管他做的是不是老式,有一点好,结实,这就够了。而且说实话姚木匠的老手艺现在看来还挺艺术的。
这次拉回来的是全部的窗户还有备用的物件,说起来锦溪还真不懂这东西都是安在哪的,反正看的出来姚木匠还是挺上心的,窗户上还弄了些雕刻花纹什么的。这窗户他看的懂,是那种老式的支摘窗,下边是封死的,可能怕窗户开的大了,再有人砸窗户进来,大窗户里还有一圈冰裂纹的木格子,中间长方形的窗户最多让虎子那么大的孩子爬进来。锦溪用手摸了摸冰裂纹的木条,都是实木的十分结实,轻易不能让人砍坏。
上面一层是能打开的格子窗,夏天通风用,关死了,轻易也无法打开。锦溪看着就觉着以前古老的一些东西还是很好的,就像这窗户,绝对是好看又结实。唯一的缺点就是采光差点。这一点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他正翻看其它的东西,就听见外面有人说话声,挺耳熟,走出去一看,是叶科。他依然不怎么喜欢叶科,不过这小子也不知道怎么的,现在特崇拜姜宸,姜宸也挺愿意用他,锦溪也不想闹别扭。所以看到他的时候还是露了一个笑容,可惜太假。
叶科翻了个白眼“你看着我要不愿意笑就别笑,看着怪渗人的。”
锦溪也跟着翻了个白眼冷着脸。
姜宸笑笑将手搭在锦溪肩膀上“城里那帮人过来跟咱们换东西呢,你去看看不?”
锦溪听了转过头“换东西?都有什么?”
“什么都有,多着呢。”叶科没好气的说了一句。
锦溪也不看他,“是用粮食换吧。”
姜宸点点头,“嗯。他们现在就缺粮食。”
“那一起去看看。”锦溪说着就要往外走。
“等等,换件棉袄,要不穿上马甲,都在外面还冷呢。”姜宸赶紧拉住他。
锦溪低头一看,这时候穿的还是在屋里穿的薄棉袄,再看看姜宸已经穿上了毛衣,外面就套一个夹克,心里一阵郁闷,不过还是老实的回去套了件带帽子的马甲。灰色的不起眼,里边让奶奶缝了层软毛,为的就是锦溪进出套棉袄穿。
他衣服不少,当初张诚给他的,后来姜宸从外边回来也弄来很多,尤其毛皮大衣羽绒服等冬装,也是重要物资,他们从那个帮派里弄来好多,足够他们穿的。姜宸给他挑了一些拿回来,剩下的还存在飞机里,不过锦溪还是愿意穿奶奶做的棉袄什么的,舒服不说,不扎眼,而且锦溪也不知道是不是噩梦做的多了,有点守财奴的架势,什么好东西都要放起来留着以后用,危机感十足。
这会他穿的十分土气,裤子是一条稍微有点肥的背带裤,这是为了上炕坐着舒服,太紧的裤子里面套棉裤上炕下炕有些板,上边的棉袄没有外套,直接露着是灰绿色竹叶织金缎子面的棉袄,原本棉袄是挺好看的,带有一种古香古色的气息,锦溪都不不知道这缎子是张忠他们给的还是奶奶收的,反正给他做了棉袄了。他在家里不愿意穿外套,又怕弄脏了,就带了个暗红色的套袖,好像还是他妈用过的。
加上灰马甲有些旧的布棉鞋,一身土气迎面扑来,姜宸看了都觉着这身衣服趁着锦溪捂了一冬天才捂白的君脸带着一种特别的喜感。
三人走到东边大墙,大门是开着的,从门里就能看到外面有一些摆摊子的。村里不少人在挑选东西。
“好像不光是过来种地的人。”锦溪觉着这些人比之前听说的要多。
“嗯,应该有专门过来买东西的,你看。”姜宸说着抬了抬头示意锦溪看另一头。
锦溪一看,“不会是城里的某些势力吧。”
“应该是。”姜宸心里暗地打量,只他看到的就应该有三处势力团伙,开车来的应该还是有些资本的。不过他们得小心点了。谁知道这些人什么心思。
其实这些过来种地的城里人也不是一点吃的也没有,市里还是给他们发了粮食,按照每户人口一个月发一次。锦溪看着这些人到也没饿怎么样,他们这里毕竟是产粮大省,存粮还是很多的,至少跟他噩梦中的情景差不少。
来这里摆摊的,一般都是日常用品,不然还有些灾难钱价格高普通人买不起的奢侈品,不过这些东西现在都成了滞销货。有些会过的人就用大米白面换苞米面,锦溪问了一家一斤换两斤。或者一斤换三斤,这得看玉米面磨的怎么样。
最让锦溪惊呀的是这里竟然有人拿着刀具来换粮,看到那个摊主拿着刀具比划着给人介绍,还有旁边摊主根本不觉着有异,他心里明白,现在的世道真的不一样了。
离开那个摊子,锦溪去了一处人最多的地方,走过去,看到是用小猪换粮食的,那是一车十几只小猪,估计刚断奶,村里人对这个最感兴趣,不过价格不便宜,一只小猪要换五十斤苞米面。这些小猪也就七八公斤,差不多三倍的差。
这个价格不算高,五十斤苞米面村里人还是拿的出来的,只是这猪可不好养,现在家家户户可没饲料养它们。所以大家只是看着没有人买。
等了一会叶碁和他兄弟叶碑过来了,两人身上都背着粮食,“一共二百斤换四头。”叶碁说着将粮食放下来。
“好啊,总算是开张了,这猪羔子就在这,你们自己挑。”卖家一看粮食脸上都笑开了花。
叶碁和叶碑俩人走过去,村里人也帮着参谋,“这只大。”
“这只精神。”
没一会两人就挑好了,直接放到麻袋里装着,准备拎回去。叶碁一回身,就看到锦溪双手插兜,在一边看热闹。
“锦溪也过来了。没给你们家抓一只。”
锦溪笑笑“这我可做不了主,等会我爷可能来,再说吧。八叔明个去家里。”
叶碁一听乐了“出来了?”
“嗯,不过还是让婶子去吧,你别再挑差了。”
“呵呵,好,让你八婶去。”
锦溪笑着看着八叔他们离开,又看了看猪,估计不会再有人来了,叶碁他们家开着村里唯一的榨油房,他们家兄弟五个,青壮年多,在灾难过后就把油坊给重新支起来了,虽然只是周围几个村子过来榨油,可是他们家还是能留一些豆饼什么的。不过他们家这一养猪锦溪家以后就不能从他们家买豆饼了。
好在植物已经长出来了,不缺羊驴的食物,至于冬天的饲料今年要多储存点。
锦溪爷爷果然也过来看热闹,还在卖猪的地方看了好一会,不过最后也没买,现在养猪绝对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这个交换粮食的小集市,一直开了三天,之后大多数人就离开了,剩下的就是来到这边扎根准备种田的人。
锦溪趁着大家交换的时候观察了一下,那些人住在帐篷里,是那种军绿色的军用帐篷,比上次他们出去用的帐篷还大些,充气的,足够住上一家人。在没有搭建好房屋的时候这些人就要住在帐篷里。
这些人看着没有他想的那样落魄,也许没有灾难前吃的好,可是一个个还很健康,只不过防备心比较重,眼睛中总是带着警惕的目光,锦溪甚至看到有些人随身带着刀子一类的武器。
集市结束了,村里的警戒更严了,集市那天来了太多的外人,他们不得不防备。而且只看集市形成的那么突然就可以知道,这样的集市恐怕在其他地方也有。他们控制在一些势力的手中。村子里的力量不够强大,他们必须强大起来,时刻警惕着。
☆、第32章
第三十二章
雪一下就化了;不像往年那样有个过程,今年的天气好像一下子就暖和了;人们从穿着棉袄的时期好像一下就跳跃到穿衬衫的时候。
老爷子起得早;出门感觉到外面吹过的暖风;一下反应过来,跑到旁边院子里低下头把手深入泥土里,整个人差点跳起来。
“快,起来吃了饭咱们下地。”这会才五点。老爷子说完,拿着盆子跑出院子,使劲的敲;边敲边喊,“雪化了。”声音中带着一种期盼已久光明;又有一种急切。几乎与他同时,六叔爷也挨家挨户的叫,老人们脸上都露出笑容。
很快整个村子都动了起来。
六点钟左右锦溪一家还有张忠他们就都在田里了,今天他们要翻地,种地的事早就说好了,他们一起种,张忠他们有力气却不会干活,需要人指导,说起来曹二仙以前整日出去给人看手相风水,田地早就租出去了,自己几乎没种过几回地。
家里的两头驴都派上了用场,雪刚化地里正湿润,正是翻地的时候,现在人们已经不知道天气该怎么看了,现在种地都晚了,只想早点把种子撒到地里。
天气很快热了起来,自从去年那场陨石降落,天空就没有晴朗过,那是地面的烟尘飘到天空造成的,烟尘夹杂在空气中,有的地方降雪带下来一些,可是地方太多了,最后弄得天空跟雾霾天气似的,不过雪化后的第三天早上,太阳出来了,天空晴朗一片,蓝蓝的天似乎又恢复了原样,天气一下子热了起来,好像到了初夏。
狠狠劳动半个月,他们把地种上,靠着他们家的四亩地种了两亩地瓜种了两亩土豆,这四块地很重要,因为天气的不同,就算村里种地最好的老人也说不出之后情况怎么样,所以他们要做好最坏打算,万一真的不好,他们至少保住这四亩地。
大田里种了一半的玉米和黄豆,剩下一半除了种地瓜土豆,还剩下七亩种了荞麦。
村里不光他们这么选择,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么种的,荞麦是不耐高温也不耐寒的植物,粗养的,但是这东西有个好处就是长得快,生长期短,就在他们种植玉米的时候气温就已经达到了荞麦发芽的条件,所以村里才决定种植荞麦,这样他们有更多时间去收拾别的田地,他们也害怕九月份再降温,大豆和玉米不成熟。荞麦要是收了就能提前整地种白菜萝卜。
荞麦他们以前是种过的,只不过后来都改种大豆和玉米,荞麦就很少种了。最多自家种一亩吃个新鲜,谁让它产量太低了呢。
荞麦的种子还是他们去市里换回来的,现在各个势力很重视春耕,有专门换种子的地方,城市里下来的这些人不说了,他们的种子都是上边给提供的,不过等秋收以后还要还回来,锦溪他们这样的农村也可以去领取,不过领过之后秋收要收一定比例的粮食,不然就要用粮食去换。
谁也不愿意用粮食换,他们的粮食已经吃了一年了,有的地少的剩的也不是很多,但是没办法,谁让他们没这种种子呢,也有一些人白拿种子等秋收再给粮食。也说不出哪个好那个坏。
大田里种好了,一家人可以歇一天了。这段日子太累了,起早贪黑的晚上躺炕上就睡着了。
歇了一天,还有活做,院子也要收拾出来开始种菜,锦溪对菜园子很重视,他们家一冬天可就靠干菜了,干菜里的营养损失很多,不过多少能补充一些。尤其去年做的西红柿酱,拿出来昨个西红柿鸡蛋汤,跟新鲜的西红柿鸡蛋汤没啥区别,又或者跟其他菜一起炖,味道也是顶顶好的,锦溪今年准备多做些。
还要下一缸大酱,早就做好的酱块子,赶着阴历带八的日子下到缸里,天热,最好发了。大缸里的咸菜还剩了许多,不过今年还要下,之前姚木匠给做工除了要了些粮食锦溪他们还给了一坛子咸菜,说起来还没几家腌的咸菜比他们家多,这咸菜都可以低粮食了,硬通货。
就在锦溪家菜园子菜种好的第二天,下了一场雨,淅淅沥沥下了一天,老爷子站在门口往外看,脸上一直露着笑容,这样的雨最好,不大不会把种子冲出来,下的时间长,能把地下透。雨过天晴,太阳十足,老爷子去了一趟地里,回来高兴地说“荞麦发芽了。”
“怎么这么快?”
“天热呗,那东西野性,够了温度就发芽。”
看到这种情况大家都挺高兴的。不过这股高兴劲没维持多长时间,因为地里的种子发芽率太低了。
“爷到底咋回事?种子坏了?”锦溪跟着老爷子一起蹲在地头看着田里稀稀楞楞的芽子犯愁。
老爷子摇了摇头,“不是。咱们的种子都是好的。”说着进入田中将没发芽的种子扣了出来,有的苗出了一半。有的干脆就没发芽。要说是种子的事,也不光他们一家这样,村子里家家户户如此。而且看着那边长出一扎长的荞麦,荞麦种的时候是散撒的种子,所以出芽的时候没发觉,现在细看也是稀稀楞楞的。
检查了所有的田地,地瓜和土豆都是育苗后移栽到地里的,现在地面上的苗看着还不错,至于长势怎么样还要看以后,荞麦陆陆续续的出芽,一亩地能有以前一半产量就不错了。苞米和黄豆出芽率最低。锦溪他们又忙活补种,只是结果不怎么好。就连种田好手都弄不明白了明明天好水好温度足,怎么就不发芽了呢。
去了东山那边的城里人这些日子也往他们这里跑,问问情况怎么就不出芽了呢,他们种地是外行,还不如村里这边,一亩地能出四分之一就算是好的了。就按着这个出芽率,收获前没灾没难的,打下来的粮食也就够他们吃明年开春的。这样怎么行呢。
锦溪负责的菜园子也不怎么好,种下的菜发芽也少,给他上火的,嘴上都起了几个燎泡。
“你也是,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