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为善良小人物唱一支赞歌-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欢迎,大家都管她叫“善良、手巧、万人爱”的知心良友、活雷锋。
作者有话要说:  

  ☆、第十一章 搬家中撑起了半边天

  老家来信说:小庙庄所在的河湾地,公社要修建水库,必须尽快回去搬家。正好赶上放寒假,经过向学校请示,弓长文可以把寒假延长一些时候,等房子建得差不多了再回校。
  原来,公社决定:把小庙庄整个小庄由河湾搬到北垴头上,与北庄村紧紧挨在一起,合并为一个大村。每户可以自选与老宅大致相同面积的地皮,作为新的宅基地。老宅子原有几间房子,公社统一以每间房子五十元钱、十个劳动日标准给予补助。劳动力自行聘用,而对方每给你劳动一天,大队负责给他记一个整劳动日的工分——十分。长文家,原有房子七间,核算下来,应补助人民币三百五十元,劳动日七十个。
  假期有限,为了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搬家的任务,全家进行了严格而科学的分工:云凤为后勤总管,长文为施工总指挥,母亲专管照顾三岁的女儿。根据分工,云凤首先与北庄的秦晓家借了两个大房子,作为临时住处。母亲住北屋,长文、云凤与女儿住东屋。并联系好和房东秦晓家倒替着伙用一个灶房,为盖房人员做饭。这里有很复杂的人际关系要处理,云凤凭着她那优秀的交际能力,都办理得合合适适、妥妥当当,关系处理得融融恰恰。在亲友的帮助下,先把家里的被褥等一切生活用品全都搬到秦晓家,腾空了旧房子,为下一步工作提前做好了准备。
  长文第一步先自选了一块新房基地,它在全村的最东头儿,向东冲着一个山口,这是华北大平原经曹家镇来我们村乃至整个西山区的前大门,将来房子建成之后这就是全村第一个迎接太阳的首户人家。而门前就是通向山区的一条去年新修的大公路,交通条件也最好。长文和云凤等全家人一商量,都认为这个地点很不错,于是就定了下来。
  为了走在时间的前面,长文同云凤采取了全面开花的策略。首先组织一班人负责把旧房子拆掉。第二班人的责任是把旧家拆下来的砖瓦、石头、椽子、檩条等建材用小车拉到新房基地去,因为盖新房子还要用呢。还有一班人则负责在新房基处按设计好的方案开始挖地基,准备垒新墙。最后一班的任务就是,建房的材料光从旧房拆下来的还远远不够,还需准备做房檐的石板、垒墙的石头、砖、土坯等等材料,这一工作就由他们完成。这样一来,每天请来帮忙的人至少要三十几个,为这三十几个人做饭就是云凤一个人的事了。常言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好喝好才能更好地干活,后勤保障工作,是尽快建好房子首当其冲的第一件事。
  今天是农历的正月十八。别人家还没有大动干戈的声息,可能还在品尝春节元宵节的温馨余韵吧,而长文家却一过正月十五,从正月十六就已经开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现在正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四方人马都回到借住的房院里。三十多个小伙子挤在了一个农家小院里,好不热闹。云凤早已把饭菜摆了开来。东墙根儿长石条上放着一大笸箩雪白的大馒头,南墙根儿大锅里有熬好的米汤,北墙根儿大盆儿里盛满了豆腐粉条肉荤菜。大家自己动手,各取所需,吃的吃,喝的喝,个个兴高采烈,喜气洋洋。
  一个矮个子的小伙儿凑到云凤跟前儿,带几分俏皮地请求说:“嫂子,別人家做的饭太难吃了,你心眼儿好,人实诚,手又巧,蒸的馒头是纯白面的,雪白雪白的,味道又香又甜,真好吃。咱们说定了,今后你家要用人,必须把我算成第一个,我谁家也不给他们干了。”云凤连连点头儿,满口答应:“好好好,咱们说话算数,一言为定。”一边说一遍拿了两个大个儿的馒头,端着一碗肉菜,给房东老大爷送去,他家因为让云凤先做饭,现在才刚刚着手做。
  一个高挑个儿的瘦小伙子马上端着一碗菜跑过来追着云凤也斩钉截铁地声明:“这肉烩菜,肉多料好,太香了,象过大年的中午饭,我吃也吃不够。今后只要你家用人,我决不去别人家。”
  一个墩墩实实的年轻人把碗里的米汤举得高高的,大声地对着云凤走去的背影大声地嚷着,只怕云凤走远了听不见:“瞧这米汤,熬得真是盖了帽儿了,不仅有香味儿,还甜甜的呢,我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好喝的米汤。”
  一个戴副眼镜儿,有几分知识分子模样的中年人,用权威的口气面向众人宣布:“长文家的媳妇儿真是咱们村最能干、最会做饭的人。现在,要蒸三十多人吃的馒头,一次得和二十来斤面,再揉好、蒸好,这是多么大的劳动量啊!还要做这一大锅荤菜,得切多少肉,多少菜,多少豆腐粉条,还得精心地炒好,真是了不得。而熬这一大锅米汤也得费好大的劲儿哪。这一切,除了曹云凤,谁能干得下来?”
  “刷锅洗碗也是她一个人。晚饭还是她一个人做!”不知是那个快嘴子又在人群里补充说。
  是的,众人的眼睛就是称,正因为有了云风这样一个得力的炊事员,人们都由衷地踊跃参加,干起来也最实心,最卖力。长文家的房子,在乡亲们惊奇而又羡慕的目光中,由挖、建地基开始,随后沿着垒墙、竖柱、架梁、上檁、铺椽、盖顶等等程序,以神奇的速度,最佳的质量,拔地而起,突飞猛进地节节长高,最后,终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第一个骄傲地矗立于这一在建新庄儿的高高的东垴头上。共建起一明两暗的正房五大间:中间一间设有大门,进去是客厅;东西两头儿各两间,各设带小门儿隔墙一个,与客厅分开,分别为可住人卧室一个。还有厨房一大间,茅房带猪圈一套,鸡窝一个,冬天储藏红薯及各种蔬菜的地窖一个。一个老百姓可安心过日子的家,就算正式建成了。向借住房子的房东家致谢、告别之后,全家高高兴兴地搬进了自己亲手建起的新家。母亲住西卧室,长文及云凤、孩子住东卧室。
  在搬家、建新房的过程中,云凤的确是为全家撑起了半边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有话要说:  

  ☆、第十二章 回家给婆婆养老去

  新房提前落成,长文告别云凤回到学校。本来云凤留下来的任务,是再把收尾的工程完成。可云凤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现在就把户口开到北庄(小庙庄已和北庄合并,故这样称呼了),与婆婆住在一起,切实承担起给他老人家养老的任务。侄媳妇好心地劝她:“你也不和长文商量,就这样冒冒失地擅自行动,婆媳关系可是最不好处理的。再说去那样一个穷村子,太苦了。”云凤理直气壮地说:“嫁到北庄,就是北庄人,苦也要去,人家那里的人不是也一样地活嘛!长文娘是个老实人,我有一颗滚烫的心,就是一块冷石头也一定能把她暖热。长文家只有这一个男孩子,有一个妹妹也出嫁了,我和长文不给她养老谁给她养老?这是我们应该完成的任务,应尽的职责,早晚都得去!”
  云凤一旦决定的事,就是有八匹高头大马你也休想把她拉回来。她请了个本家木匠,先把娘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家具重新油了一遍,然后把这次庙庄搬家刨下来的一棵槐树,做了一张鲜红的大方桌。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云凤又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这一天,她动员了自己的。亲戚、好友,抬的抬,背的背,扛的扛,先后把一张精美的大方桌、一对太师椅、一张长条桌、一双小杌凳、还有当地时兴的大宝盖柜一个,摆成了一流长蛇阵。这些刚刚刷新油漆的一整套家具,一个个一双双,红艳艳的,金光闪闪,可以说是红满了一整条街,远远近近的邻居乡亲,都轰动了起来,排满了大街的两旁。有的是来送行的,有的是来看热闹的。沸沸扬扬,喧声盈天。有的直夸:“像云风这样的好儿媳妇,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呀,目前,有好多儿媳妇是躲着婆婆走,把婆婆扔到一边不管,连男人给娘点钱还要打架生气,甚至闹离婚。云凤是不等丈夫说,就主动到婆婆家住,给老人家养老,太难得了,太难得了!”更有人公开地喊:“老天爷太偏心了,什么好事都叫长文摊上了。当初云凤出嫁一分钱不要,现在又自带这么多好家具,这样真心过日子的好妻子,咱怎么就碰不上呢!”……
  长文家房子是新盖的,一下子又添了这么多的新家具,这种双喜临门的大好事,像长了翅膀,在十里八乡迅速传开了。长文和云凤便成了闻名遐迩的新闻人物。尤其是曹云凤这个闪闪发光的名字,无论谁提起来,都会把大拇指竖得高高的。
  秋天来了,秋粮该收获了,地里的红薯、萝卜也该刨了。生产队里经常把收获的粮食、蔬菜就在地里一户户分开,然后各自担回自己家。这使云风有点感到为难。过去在曹家镇,地离家近,路又是平平的,一般都是用车载,再说还有哥哥包揽着。现在不同了,地远,路都是沟沟坎坎的,又没有车子,全靠人来挑,也没有别人帮忙。可云凤硬是咬着牙,把属于自家的粮食、蔬菜,全都从地里担回了家。至今她还清楚地记得,有一天天快黑了,队里偏要分红薯,她一个人跑到五里路远的一块号称狼窝沟的山地里,担着一担红薯往回走,先后爬了大小五六个陡坡,后来又来到一条羊肠小道上。里面是几丈高的土崖,直直的;外边是几十丈深的悬崖,看着实在是有点头晕。这时,又恰遇一阵风吹来,几乎将自己刮下大沟,真是危险啊!但她紧紧地咬住牙,沉着地定了定神,用尽了力气,稳住一双腿脚。然后紧靠住里墙根儿,一手扶墙,一手紧紧握住扁担,一步步地向前迈,最后终于闯了过去。到天全黑了,才拖着千斤般重的双腿回到家里。这对于一个从小长在镇子里,从来没有爬过山路的女子,该是多大的一个考验哪。而我们的云凤最终还是经住了这一考验!
  云凤有一个好习惯,特别爱干净。他到了这个家后,从来都是把屋里、院里的地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炕上的被褥叠得整整齐齐。婆婆的习惯却和云凤正好相反,非常不讲究。她给洗一次锅碗,不仅锅碗洗不净,还把锅台弄得脏兮兮的。再说,婆婆有一个老习惯,没事歇着时,不管地上满是土,就到处乱坐;有时还找一个柴火窝 ,躺下就睡觉。经常是一身土、一身柴草就要上炕睡觉。无奈之下,云凤便定时给婆婆换洗衣服,让她每天都是穿得整整洁洁。为了防止婆婆把家弄脏,什么活儿也不让她干。还多次说服和要求婆婆:从现在起,再不能乱坐土地,乱睡柴草窝,不要再一身土和柴草就上炕了。并专门儿让小女儿随时给奶奶提着一个小蒲团,让奶奶坐在蒲团上去和乡亲们聊天儿去。以至于街坊邻居都祝福婆婆找了个好儿媳,老来得福了。婆婆当面答应得很好,可多年的旧习惯,哪能一下子就改掉。有一天,云凤看到婆婆又带着一身土和柴草,就匆匆忙忙地一边打着哈欠一遍爬到炕上,衣服、鞋也不脱,就准备睡觉。她就一个箭步上去,先把她的两只鞋飞快地脱掉,又一下子把婆婆从炕上抱下来,抱到外间屋,让她站在一个垫子上,给她全身上下扫了个干干净净,再把她抱回炕上,说:“现在行了,睡觉去吧!”。婆婆没法儿,只是笑着骂了一句“死妮子”,就乖乖地躺下,睡了。这就是现在这婆媳两个特殊而有趣的关系。
  这一天,婆婆不知道什么原因,先是有点肚子疼,她没当一回事。第二天早上,五点多钟,就上吐下泻起来。云凤先是赶快拿了一个尿盆儿接住,才没有都吐在被窝里,吐出来的饭菜臭极了。紧接着又要拉稀,云凤又赶快把尿盆递过去,在炕上拉起了屎,又有一股怪臭味儿弥漫开来。云凤屏住气,打开大门,倒了吐、拉的脏东西,刷了盆儿,透了好一会儿气,再把吐到枕头上的脏东西擦掉,折腾了好半天,才又睡下了。没想到还没躺实,孩子又醒了,又哄了半天孩子,一个早上真是忙了个不亦乐呼。
  早饭后,云凤到村卫生所,匆匆忙忙找来了赤脚医生,说是老太太在大秋天乱吃了不卫生的东西,得了急性肠炎。结果是有点误诊,实际上是中毒性痢疾,一直也好不利索。云凤每天又是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又是到处找医生给看病,婆婆炕上吃炕上喝,炕上拉炕上尿,整躺了三个月,才慢慢好起来。云凤在炕上伺候婆婆三个月的事迹,又一次成了当地孝顺儿媳妇的典型,被广泛传扬开来。
  山区的医疗条件真是太差了,婆婆好了,又传染给了云凤自己。大概一方面无人好好照顾,又因为没有好医好药,使云凤的中毒性痢疾,严重到了吃什么拉什么的地步,一下子瘦了三十斤。无奈之下,云凤只好让来看他的哥哥给长文打了个电报。
  长文回家后,找来了妹妹、妹夫,商量的结果是,依照母亲的意愿,妹妹、妹夫也同意,和结婚以前一样,先把母亲靠给妹妹、妹夫照看,长文把云凤先接到单位,治好了病再说。云凤决定:每月将长文工资三分之一寄回来,供婆婆生活用
作者有话要说:  

  ☆、第十三章 同事住院,应该慰问

  回到单位,长文就带云凤到矿务局医院就诊,很快云凤的病就奇迹般地痊愈了。云凤按临来时的应诺,从长文每月五十一元的工资里,拿出十五元寄给妹妹。此时,全国的生活水平还很低,长文是大学毕业,工资五十一元就算不低的了,最低的还有十几元的。每月寄十五元,几乎相当于低工资人的一个月的工资了。在哪个连供销社都没有的小山村,市场上一毛八分钱一斤小麦面、几分钱一斤小米、几毛钱一尺布的时代里,这些钱做母亲一个月的生活费当然绰绰有余,每月至少还要节余个十元八元的。明知如此,云凤还是这样去做了。平时,云凤就有这样一个处事原则——待人要宽,对己要严,更何况这是在孝敬老人,当然得更为宽一些了。妹妹代表妹夫来信说;母亲由我们照看一切很好,请哥哥、嫂子放心。母亲的意思是,以后嫂子就长期住在矿务局,好好过日子吧,不要来回跑了,省得白花路费,孩子大人还都受罪。最重要的一点是,争取尽快地给她老人家生一个大胖孙子。自此,云风的心才相对地安定了下来,;郑重其事地过起了相夫教子的小日子。
  按常理说,在那吃粮靠供应、买粮要粮本的困难年代,她家应该是很困难的,其实不然。前面我们已介绍过,大家都知道云凤和孩子没有本地户口和粮本儿,得吃高价粮、高价油。便都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今天东家給一小袋白面,明天西家给一小袋小米;打两天某毕业学生从河南给捎买回一大袋麦子,又过两天,某司机老乡又从江浙给捎来了鸳鸯大米。学校谁都知道,他们本该最困难的家庭,却过的是虽不为最好、但却还比较宽裕的生活。这一切皆因为云凤是一个很有本事的好媳妇。实际上,这也算不上什么本事。之所以能够如此,只不过来源于云凤有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她经常自觉、主动地帮助别人,才赢得了广泛的热爱,众人的支持——正所谓好人必有好报。这完全的是因为她的人格的魅力所致,而不是靠别的什么本事。眼下,云凤就又在做一件看似平凡,实际上很不平凡的事情。
  昨天,分管后勤的副校长来找云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