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摆谱-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经处于半隐退状态的段永平立即成为媒体的焦点。有人查出,段永平目前的个人资产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
6。“装腔作势”:强者自有强者的气派(1)
[神态举止]速度较慢、幅度稍大、从容不迫,是权势人物走路的突出特点。
[语气腔调]强者有强者的表达方式,他(她)一开口,不管他(她)说的是什么,气势与腔调就与其他人不同,不知不觉地宣示着自己的统治地位。这是公众从生活中得到的结论,也是很多人对强者的期待。
[仪表打扮]那些老板、经理们很清楚,他们穿衣打扮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好看或者亲切,也不是让自己更舒服,而是展示出权威性,甚至保持与部下的距离。
上世纪30年代初,希特勒以火箭般的速度登上了德国权力的顶峰。他的法宝之一,就是他那富有蛊惑力的演讲和救世主般的举止神态。他展现给公众的有力的手势、坚毅的神情、铿锵的语调,以及不容置辩、舍我其谁的口气,强烈震撼了德国的普通民众和上层精英,让处于经济衰退中的德国人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人们说,这才像一个帝国的元首。举国上下狂热地崇拜他,有人见到他时,像“触了电一样浑身颤抖”。
以下是一些回忆录中对希特勒神态举止、演讲风格的描述:
“他走路总是步伐稳健,从容不迫。当他走向欢迎的人群时,他的步伐近乎是庄严的”;
“他在演讲前一定要沉默很长的时间,一直等到群众由闹到静,他才在惯用的低沉语调中开始演说……先是很低很低的声音,全场的人连呼吸都可听得见时,然后突然抬起头,挺直胸,瞪圆眼珠,有节奏地将每一个煽动性的词语呐喊出来”;
“他喜欢挥舞拳头,用拳头砸向掌心,或是用手指指向前方,或是将握紧的手掌伸开”;
“他的眼睛炯炯有神,目光坚定,常常放射出审视的目光。讲话时既能释放出热情,又能表达愤怒、冷淡和蔑视……”
这些动作、表情、语调,都是典型的领导者与强力人物的标志,释放出有关力量、权威、信心的强烈信号。
其实,早年的希特勒是个腼腆、沉默的人,在政治运动中经常手足无措,被上司评论为缺乏组织才能、不适合担任领导职务。后来人们所知的这些做派,都是他长时间严格训练的结果。他在纳粹党内崛起时,就已经开始在私下里练习他那著名的手势。
希特勒上台之后,第三帝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特地将歌剧演员保罗请来,作为希特勒的形象教练。他们预先把希特勒的各种手势拍照下来,选择出那些能够加强他高高在上的领袖形象的动作。对希特勒在公开场所的一举一动,包括如何走下汽车、如何与人握手、如何步入会场,以及在大小型庆祝活动中的问候方式等等,保罗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在参加重大演讲前,保罗和希特勒都要预先排练,有时直到深夜。
尽管在今天的人看来,希特勒的表现有些夸张——这种夸张迎合了当时环境下德国民众的情绪,不过如果除去夸张的成分,我们可以看到,希特勒的这些动作、表情、语调,也为古往今来的领袖、成功者、布道者、有钱人等强势人物广泛使用,是他们身上的共同特征。
这些特有的动作、表情、语调,以及衣着打扮、仪表姿势等,构成了强势人物的独特气质,在他们身上标示着不同的身份记号。人们根据生活的经验,形成了这样一种看法:领袖自有领袖的风度,为官者自有为官者的仪态,有钱人自有有钱人的派头。民间类似的说法有“官有官体”,“财大气粗”等等。“官体”、“气粗”就是一套符号系统,通过它们,普通百姓判断这个人物是否有权或有钱,上层阶级决定是否接纳他为其中一员。如果没有与身份相对应的仪态、气度,人们就会自然地产生怀疑;即使身份属实,也会抱着本能的排斥、轻视心理。
也就是说,这些仪态、气度不仅是人们用来识别成功者的标签,也是他们内心中对成功者的期待,不仅“是如此”,而且“应如此”。他们需要成功者有成功者的样子,领导者有领导者的样子。希特勒正是因为满足了当时的德国对元首形象的期待,顺利地爬上元首的宝座,并至死都牢牢地把持着政权。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6。“装腔作势”:强者自有强者的气派(2)
在现实中,大凡成功者都会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独特符号,向外界传递自己的强势身份信息。而那些希望自己跃上一个更高台阶,希望在谈判交易中获得强势地位的人,也会以相应的方式“装腔作势”、“装模作样”。当然表现过度将会遭致他人的反感,不过,如果有相应的资源作支撑,又没有伤害他人的自尊,人们将愿意以他显示出来的身份看待他、接纳他。
有些精英人物为了培养自己下一代的领袖气质,在孩子很小时就带着他们参加各种高层会晤,让他们耳濡目染,现场学习上层人士的行为举止。在李泽钜和李泽楷###岁时,李嘉诚便为他们专设小椅子,让他们列席公司的董事会。现在的李泽楷讲英语时带着极夸张的腔调,很像富贵圈中骄纵的小公子,穿着上则钟情于双襟西装及吊带,显得非常洋化;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少年时期,他的父亲连震东经常带着他出入名门,参加名流聚会,养成了他的公子做派;河北巨力集团总裁杨子在他14岁时,也遵照父亲的要求穿着小西装,挂着胸牌,和长辈们一起参加公司高层会议。
西方有句名言:“你可以先装扮成‘那个样子’,直到你成为‘那个样子’。”这在竞选过程中是绝对的真理。参选人首先要把自己当成领导者,然后选民才可能相信他能够作为领导者,并愿意投票给他。也就是说,只有先“处其位”,而后才可能“谋其政”。这是一个提前上位的过程。不管是否当选,每个参选人在心理上都已经担任了一段时间的领导职务。
形象设计师英格丽·张告诫人们,像领导那样举止,像领导那样说话,那么,你就是领导。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神态举止(1)
我们对别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在他开口说话之前就已获得。眼神(表情)、步伐、手势、站与坐的姿态等等,都在无声地、随时随地地发射着他的个人信息,给别人制造相应的印象。与口头语言相比,这些被称为“肢体语言”的东西泄露出来的内容,往往更让人可信,传播速度也更快。
成功者、强势人物大都非常善于控制自己的肢体语言(即使面临困难也是如此),在他人面前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无不体现出一股与平头百姓不同的风采,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有来头的人物,尊敬之意也油然而生。有的人通过专门的学习与锻炼,着意释放比实际身份更强大的信号,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在人的诸种神态举止中,眼神具有最强大的、近乎神秘的力量。平和、沉稳的目光显示出从容和自信,瞳孔适当放大、面孔舒张表明意气风发、稳操胜券,眼睛一眨也不眨表明坚强与决心,眯缝着眼睛(或者用余光扫视)显现出一种轻蔑,死盯着别人不放则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威慑力——老板对其部下经常会使用这种眼神。这些都是权威人物、强势者经常使用的眼神。精通这套目光语言的人,会在不同的情境运用不同的眼神。当他面对比自己更强势的人物或者自己有所求的对象时,他会盯着对方看,显示自己的自信;当他自己处于明显的高位或者被别人乞求时,就有意不看着对方说话,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地位。
在传统社会,权势者的表情以严肃、庄重为主,让别人从畏惧中产生敬重;到了现代社会,在平等观念和自由选择权的冲击下,权势者的表情发展为以微笑为主,微笑成为胜利、强势的主要符号。萨达姆·侯赛因在法官宣布休庭或者被强制带离法庭时,都会微笑着面对电视镜头,以表明他的反抗取得了胜利。企业老总们为杂志提供照片,大都会选择带着微笑表情的。虽然大笑可能更有感染力和亲和力,深沉可能看起来更“酷”、更有内涵,但似乎只有微笑,才是成功与信心的最好表示。
1988年,当比尔·盖茨着手开发视窗系统的时候,既是伙伴、又是对手的苹果公司向美国联邦政府提起诉讼,称微软在其最新的视窗系统中窃取了他们的图形显示方法。让比尔·盖茨不可思议的是,就在苹果公司提起诉讼的前一天,他还与苹果公司的总裁约翰·斯考共同参加了一次商务会谈,会上约翰·斯考还频频向比尔传递微笑。想到这一点,比尔·盖茨的肺都快被气炸了:这无异是向我宣战,是在公共关系上的重大突袭!约翰·斯考的微笑是强者的信号,它似乎在以稳操胜券的姿态对比尔说:“嘿嘿,你蹦跶不了几天了!”
俄国石油大亨、尤科斯石油公司前CEO霍多尔科夫斯基在铁笼中的微笑,堪称人类史上最摄人心魂的强者的微笑。2003年10月,霍多尔科夫斯基被俄国当局逮捕。在电视画面上,人们一次次看到关在铁笼中的他露出平和的、甚至灿烂的微笑。通过这种仅有的与公众沟通的方式,霍多尔科夫斯基不仅要告诉人们,他是一个懂礼仪、有修养的绅士(而不是抢劫财富的强盗),还试图表明,他在与俄政府的对抗中是胜利者。胜利有两重含义:一,他终将无罪获释;二,即使不能获释,他也具有道义上的优势,他只是###中的牺牲品。很显然,这种微笑不是俄罗斯官方希望看到的,但对他的支持者却是莫大的鼓舞。
手势是另一种经常被使用的符号。人体行为学家惊奇地发现,西方的领导人在公开讲演时,会不约而同地使用极其相似的手势——手掌在胸前相对,仿佛中间有一个箱子,或者整个手臂都朝下砍下。这种被称为“箱式”的手势,自约翰·肯尼迪在电视上展现以来,频频在人们眼前闪现,似乎成了政治家的专利。在某一天的电视节目上,英国首相布莱尔和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不同会议上,居然用着同样的动作演讲,看电视的人不由得猜测,他们一定参加了同一个演讲培训班。
。 想看书来
神态举止(2)
行走、坐或站的姿势,也无声地透露出当事人的身份信息。速度较慢、幅度稍大、从容不迫,是权势人物走路的突出特点。在美国,有人开设了一个叫“如何像亿万富翁那样走路”的讲习班,要求受训者“挺胸、抬头、腹部向前略倾,目光略为垂视,双脚略为八字,双手永远不要放在身体前”。据称,来参加这个讲座的人成千上万。有的年轻人表示,他们是为了用这种泰然自若的帝王气派的走步方式吸引女性。
在站立的姿态方面,英国查尔斯王子是权贵人物的榜样。他在公共场所的标准站姿是,双手自然地背在背后,身体挺直,视线凝视远方,仿佛在巡视自家的花园,又隐约包含着一股帝王雄视四方的气概。
权势人物或信心良好的人,在就座时也有共同的特点:一般会坐在整个椅面上(而不会坐在椅子的一角或边缘),上身略微倾斜地靠在椅背上(不会缩着脖子或者向上挺直,那分别是卑屈的与“受训”的姿势),双腿自然分开或交叉着向前方伸展(不是紧紧并拢),两臂向外张开(不是夹着身子或规矩地并放在膝盖上),尽可能地占领空间。这种稳定地占据座位的姿态,显示出他对坐到这个位子上的充分信心,不是被“赐坐”和“靠边坐”的角色。这一做法是人从动物时代继承下来的本能,为的是让自己看起来更伟大。
在整体形象上,强势者给人们的感觉,或是神采奕奕气宇轩昂,或是威风八面霸气十足。不过也有一些特例。在很多国家,弱不禁风、病恹恹的样子都曾经是上层阶级的标志。因为贵族不需要像穷人那样每天在太阳底下劳作,衣食住行都有人伺候,身体自然孱弱。这种病弱样子也成了一种值得荣耀的形象。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中说,中国的旧文人“愿秋天的薄暮,吐半口血,两个侍儿扶着,恹恹的到阶前去看秋海棠”,这自是一种风流。现在,病弱状态有时被技术精英们当成一种职业标志,有的公职人员则以它作为自己为公务操劳的证据。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语气腔调(1)
强者有强者的表达方式,他(她)一开口,不管他(她)说的是什么,气势与腔调就与其他人不同,不知不觉地宣示着自己的统治地位。这是公众从生活中得到的结论,也是很多人对强者的期待。如果你属于偶像性或者领袖性人物,似乎更应该如此,因为很多人从你身上寻找信心和力量。如果你站在强者之列,却没有强者说话的口气,人们将会感到怀疑、失望和沮丧。
语言是一个人传达自我的最重要媒介,也是别人了解他的最重要渠道。“说什么”很重要,“怎样说”同样重要。说话的口气、腔调、用语中,都透露出你的现实状况与内心想法。从事“猎头”工作的人事经理,在确定候选目标之后常常要先和候选人在电话里交谈几分钟,从对方说话的语调里,就能大致感受到他的能力与性格特征。
从说话的基本姿态上,强势人物大都表现出自信、坚定、不含糊、“口气大”的特点。1993年初,冯仑专程到深圳拜访王石。王石在他的书中回忆了他们的最初会面:“学者型的冯仑,谈起话来洋洋洒洒饶有风趣:‘早就听说深圳有几个年轻人捣鼓股份制筹集资金,提出规范化,影响很正面,做得聪明,特来学习交流。我介绍一下万通的情况:几个秀才下海成立万通,赚了钱,但秀才赚钱不为财,为理想,将来还要报效社会;第二层意思:目前赚钱机会很好,企业要像酵母菌一样膨胀扩张;第三层意思:同万科合作发展业务。’”紓紞矠
冯仑的这番表述,带着明显的机关味道,还有一股子居高临下的架势。在中国推行市场经济的最初年代,“下海”者大都从体制内出来,这样的表达方式与大腹便便的肚子一样,都显示出谈话者“高贵”出身(而非“泥腿子洗脚上岸”式的草根阶层),属于有来头的,因而在当时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在技术层面,强势者说话具有这样一些共同特征:
1. 共产党语速偏慢,从容不迫,体现沉着、稳重和坦然。除非年轻的领导人为了显示朝气和活力,速度可以稍快一点之外,大部分时候,成功人士都愿意采用和缓的速度谈话,越是在危机关头,越是如此。这是一种“举重若轻、处变不惊”的境界。
2. 声音洪亮有力,但音调低沉而浑厚,以显示自己无可置疑的权力与威严。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美国《进化和人类行为》杂志2006年7月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男人的声音越低,其他男人就会认为他的体格优势越大,而女性更喜欢声音低的男性;当男人面对弱者时,他们会降低音调,但碰到强者时,他们会提高音调。这次研究的负责人匹兹堡大学的戴维·帕茨说,男人无意中会提高自己的音调以表示对比自己更强者的顺从或尊重,但有时也会有意减低音调以掩饰自己的心虚。
深沉、浑厚、富有磁性的声音,让人感觉到对方的沉稳、权威、可信;而高频率的、尖利的声音,让人感到紧张和担心。领导人物大都有着浑厚的音质。这种宽厚、低沉的声音并不单纯依靠喉咙发音,还需要腹腔的支持。人们通过腹腔发声的练习,可以很大地改变原有的音质。事实上,有意识进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