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湖奇情录-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惟肖。那刘二寨主笑道:“老汉夫妇俩常年行船在外,负责把山寨里的山货贩到成都城和各处贩卖,然后换回山寨里所需要的物品,因此老汉很少在山寨中,至于山寨中的情形老汉确实知道得甚少,前不久,老汉突然接到苗寨主的命令和这幅画像,要老汉暗中保护杨公子,老汉又知道杨公子落脚之处,因此杨公子你们两人刚出了酒楼,我们就一路尾追着在后面,后来见公子要雇船,我们的几只船正好停在江边,因此你们就正好雇中了我们山寨的船了。”杨聪和简长老听了,两人心中均吃惊不小,原己的一举一动竟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顿时简长老和杨聪两人心中疑惑不解,不知道这五毒仙子为什么要派人来保护杨聪呢?杨聪再三询问了几遍,那船家夫妇俩也无法说出个大概来,杨聪想了好久也不知道是谁要这五毒仙子派人来保护自己的,但他知道至少这五毒仙子对自己没有什么恶意,便也不再追问。船出了三峡,便出了大巴山,那武当山就遥遥在望了,那刘二寨主见杨聪和简长老已经脱离了蜀中唐门的范围,才率着船只返回,那翠儿姑娘站在船头望着两人上了岸,直到看不见了两人的影子,才回到船舱里,杨聪和简长老一路向武当山进发。

正文 第五十九章 武当机缘(上)

第五十九章武当机缘(上)第十九回武当山上遇机缘紫霞道观修灵根

这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境内房县和均县之间,北通泰岭,南接巴山,方圆四百多公里,号称“八百里武当”。武当山古时又叫太和山,是历代道教著名的名山,周朝的尹喜、汉朝的阴长生、晋代的谢允、唐代的吕纯阳、五代的陈拮、元代的张宋青等人均在此修身布道,其中最出名的是元末明初的张三丰在此开山立派,创立了江湖中著名的武当派而名扬四海。张三丰少年时叫张君宝,传说张三丰的母亲林氏在怀三丰之时,有一天夜里梦见一群丹顶鹤从远方飞来,落在她的屋顶之上,不一会儿,手执拂尘、身披羽纱的斗母元君也腾云驾雾赶到,他踩着祥云在半空中道:“此乃造化之地,必有得道成仙之人降生。”丹顶鹤便齐声鸣叫,林氏便惊醒了,没多久便生下了张三丰。张三丰小时侯家贫,五岁时不幸患眼疾双目失明。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叫张云庵的道士,他见张三丰天庭饱满,小小年纪便有一副仙风道骨的气象,便要求收张三丰为徒,并答应治好他的眼睛,林氏便答应了。半年之后,张云庵果然替张三丰治好了眼睛,张三丰跟着他学了七年的道才回到家中。张三丰年轻时曾经投身少林寺做了俗家弟子,拜著名的觉远大师为师,后来离开少林四处云游。当他云游四海到了华山之时,见华山天外三峰雄奇壮观,大为折服,于是便取名三峰,后改为三丰,最后他来到了武当山,便被这里秀美的山川所迷住,于是便在此地潜心结庐修炼,他有时日食数斗米,有时数日不食,能在雪地里安卧酣睡,不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终年只穿一袍一蓑,经过数十年的修炼,终于得道成仙,于是他广收门徒,开创了武当派,成为了一代武学宗师。晚年他隐居在武当山的山林中,不再露面,传说他后来得道成仙后便四处云游,行踪飘忽不定,游处无定。

这武当山原来叫太和山,传说是真武大帝修炼的地方,传说黄帝时期,玄武帝托胎于净乐国善胜皇后,从母亲的右肋生下,长大后高而威猛,但这位王子不愿意继承王位,于是入武当山修道炼丹,四十二年后功成,奉玉帝之命镇守北方,被尊为玄天上帝,玉帝则封他为“玄天真武上帝”。到了唐代贞观年间,均州太守姚简在此山为老百姓祈祷降雨,见五条龙从天而降,即在此修建五龙祠,道教也在此地开始传教布道,并得到朝廷的支持,大规模地修建了许多道观,道教敬奉玄天真武上帝,以“非真武不足以当之”为号,从此这太和山就称为武当山了,并创立了武当拳。后来经过宋元两代的战乱,道观被毁,众道士四处流散,武当拳也开始流入了民间。明朝开国后,天下太平,张三丰便在此山开山立派,广收门徒,不到两百年,竟形成了当今江湖中十大门派中仅次于少林派的第二大门派。

杨聪和简长老辞别了苗家寨的众人,两人一路向武当山进发,行了三四个时辰,这武当山便遥遥在望了。这武当山共有大大小小七十二座山峰,素有“七十二峰朝金顶”之说法,山峰拔地刺天,直耸云霄,其中以天柱峰最高,这天柱峰即称为金顶,海拔高1612米,如鹤立鸡群一般,又如一把锋利的利剑直刺云霄,因此又有“一柱擎天”之美称,其它山峰微微向天柱峰倾斜,好像俯首朝拜天柱峰一般,故有“七十二峰朝金顶”之说法。武当山群峰均峰高云密,大有“气吞秦华银河近”之气势,群山之中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几十处道观,其中以太和、南岩、紫霄、五龙、遇真、玉虚、六宫、复真八大宫观和天柱峰顶端上的金顶大殿最著名。武当山上共建有二观、八宫、十祠、三十二庵等建筑,占地面积达160多平方米,共有大小殿宇两万余间,多数是明成祖时下令修建的,传说明成祖朱棣举兵夺皇位之时,曾经梦中得到真武大帝的扶佐,因为武当山上供奉着真武帝君,后来明成祖登基后,先后征发了30万军夫在武当山上大兴土木,规模宏大,当时是“五里一庵十里一宫,丹墙翠瓦望玲珑”,道观延绵数十里。杨聪和简长老两人远远望去,只见山上绿树掩映到处是红墙绿瓦,檐角飞扬,杨聪和简长老要去的地方是紫霄殿。这紫霄殿位于武当山的展旗峰,是武当派历代掌门人居住的地方,宫殿鳞次栉比,殿内供奉着真武大帝及金童玉女和水、火二将,以及玉皇大帝、灵官诸位神仙,紫霄殿的殿堂楼宇依山而建,层层楼阁重叠而上,均是翠瓦丹墙,坐落在高台之上,显得气派雄伟,巍峨壮观。殿前平台宽阔,雕栏重绕,杨聪与简长老到了武当山脚下,投递了帖子,便有一个道士引着两人一路向紫霄殿而去,这上山的路上不远处便有几道士持剑把守,两人随那道士行了半个时辰,便远远望见了那紫霄殿。只见那紫霄殿面朝南,共由五间宫殿组成,均是重檐歇山屋顶,檐角起翘,出檐深远,额枋、斗拱、天花遍施彩画,藻井浮雕二龙戏珠,形态生动,栩栩如生,整个装饰气派豪华,飞金流碧,富丽辉煌。而紫霄殿四周山壑雄奇秀美,浮苍叠翠,环境幽雅。

那道士引两人到了大殿后,便由一个青衣小童子引两人入了大殿里,杨聪只见这大殿里的真武大帝塑像神态安详,庄严肃穆,旁边的诸位神仙或垂拱端坐,或勇武庄严。在神像面前,一位鹤发童颜的老道士端坐在塑像前打坐,那老道士双目垂闭,形如青松,貌似古月,须发苍白如雪,脸色红润如童,鹤发童颜,头簪白玉如意,头顶上梳着三个髻子,高高耸立,那老道士身穿紫色的八卦道袍,手持一把拂尘,神态安详,大约有七十多岁年纪了。那小道童朝那老道士稽首道:“禀告掌门,丐帮的简长老求见。”杨聪听了,知道这老道士就是江湖中赫赫有名的武当派掌门青松道长,只见那青松道长微微睁开了眼睛,朝两人打量了一眼,杨聪只见这青松道长双目炯炯有神,眼神之中含有一股威严,但那股威严只是在他的眼神里瞬间即过,只见他朝简长老笑道:“贵客光临,有失远迎,罪过!罪过!简长老快请坐!快请坐!”简长老上前朝他行了礼后才敢坐下,杨聪也跟着行了礼,那青松道长只是朝杨聪点了点头,示意两人坐下,那童子便送上了清茶来。那青松道长朝简长老问道:“贵帮帮主身体可好?”简长老朝他抱拳行礼道:“托道长的洪福,段帮主他老人家身体安康。”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青松道长道:“这是敝帮帮主托再下呈给青松掌门的信。”说着恭敬地呈了过去,那青松道长接过信,示意简长老坐下,然后慢慢拆开了信认真地看了一遍,这才朝杨聪看了看,道:“这位就是杨施主吧。”杨聪听了,连忙上前跪下重新行礼道:“晚辈见过青松掌门。”那青松道长手一拂,道:“请起!”他手一拂,便有一股柔和的内力把杨聪托起,杨聪不敢造次,便站了起来。那青松道长朝他点头道:“杨施主,从今天起,你便正式成为我们武当派的俗家弟子了,你要遵守我们武当派的门规,要尊敬师兄弟们,听从师尊的教导,知道吗?”杨聪规规矩矩地上前磕了三个头,心想:我只道师父是送我来武当山避难,没想到他竟然叫我在这武当山之上学做道士,这日子可就惨了。他心里虽然有些不悦,却也不敢说出来,段二虽然是丐帮的帮主,但他本来出身武当派,而杨聪还没有加入丐帮,因此他叫杨聪投身武当派,并不算是改投别的门派,那青松道长朝简长老笑道:“烦长老转告贵帮帮主,老道一定尽力而为。”那青松道长然后对刚才那个小道童道:“明月,你带这位新来的师兄到遇真宫青云师叔那里去,叫他给这位新来的师兄安排个住处。”那小道童听了,便朝青松道长告退,转身朝杨聪鞠了躬个道:“杨师兄请!”杨聪听了那青松道长的话,便起身与他和简长老告辞,跟着那小道童出了紫霄殿。

杨聪跟那小道童走了半个时辰,便到了遇真宫,这遇真宫在武当山的北麓,离玄岳门仅一公里远,是为了纪念武当派的开山祖师爷张三丰而修建的,这“遇真宫”三个字由明成祖朱棣亲笔题写,殿内供奉着张三丰的坐像,整座大殿共有房子300多间,气势雄伟。杨聪跟那小道童进了大殿,只见殿内有几个道士在打坐,一个年纪约五十多岁的老道士端坐在张三丰的塑像前,杨聪见那老道士黑发苍须,黑脸膛,身穿青色道袍,,那小道士上前向那老道士恭敬地鞠了躬,朝他单掌行礼,然后低声对那老道士说了几句话,便转身离开了。杨聪知道这个老道士便是青云道长了,便很不情愿地上前恭敬地朝他鞠了一个躬,道:“弟子杨聪,见过青云道长。”那青云道长朝他点点头,然后威严地道:“你现在既然奉师命正式加入了我武当派为俗家弟子,就要服从本派的门规,服从本派师兄的命令,不得以武功恃强凌弱,惹事生非,否则以门规处理,知道吗?”杨聪点点头应了声,那青云道长便把武当派的门规一一说了一遍,然后要杨聪一一背了出来,然后朝旁边一个中年道士叫道:“松鹤,你过来!”杨聪便见一个道士恭敬地走到青云道长的面前,杨聪见那道士面皮白净,大约有四十岁年纪,那青云道长对那中年道士道:“松鹤,这位新来的杨师弟为师就交给你管了,你每天都要督促他起来打扫落叶,分配他做担水、劈柴、烧饭等活,如果他有什么偷懒或者违反门规之事,你就向为师禀报,知道吗?”那个叫松鹤的道士躬身应了几声,那青云道长又朝杨聪道:“你现在刚入我武当派,按我们武当派的规定,你必须先做一年的杂活,才能练习我们武当派的武功,你日后与众师兄弟每天一起打扫大殿,在后院劈柴担水,服从松鹤师兄的命令,听明白了吗?”杨聪听他训了半天了,也只好不住地应和,心里却老大的不服气。

那叫松鹤的道士等青云道长训完了话,便领着杨聪转到了后面的厢房里,安排他与几个道士住下,又发了一套道袍给他穿上,也把他的头发用髻子扎了起来,于是杨聪便正式成为了武当派弟子。第二天,天才刚刚蒙蒙亮,那叫松鹤的道士便来到杨聪的房间,大声吆喝着逼杨聪起床,然后发给他一把扫帚,要他去扫院子,杨聪起身时见其他几个道士均已经不见了,只好来到院子里,只见院子和大殿、山门外等地已经有十几个道士在那里扫地了,也只好拿着扫帚跟着一起扫,他见这些道士一个个一声不吭,扫得极其认真,那松鹤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见杨聪没有偷懒的样子才离去。杨聪本来在南京的西蜀钱庄里做过伙计,做的就是这些粗活,也习以为常了,便也认认真真地扫地,众人直扫了一个多时辰,才把大殿、斋堂、真仙殿等三百多间房子的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杨聪刚回到房间歇了一会儿,便听到大殿里传来了钟声,那松鹤又来叫杨聪跟着他一起去做早课,于是杨聪跟着众人来到大殿里,那些道士早已到了大殿,规规矩矩地盘膝坐在地上,足有两百多人,杨聪也跟着坐在那里。不久,那青云道长便来到了殿里,先是率众人给张三丰的塑像行了礼,才坐下清了清嗓子,道:“天地所以能长久,就因为其自然而然。人也应该无欲无求,不生是非,与世无争,万事顺乎自然……故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给众人讲的是一篇《道德经》中的养生之法,这早课足足上了一个时辰,讲的尽是些养气养生之道,只听得杨聪心烦意乱,好不容易才听他讲完。

于是众人陆续散去,众道士又来到大殿前的平台上或山门外的空地上开始练剑,由那个叫松鹤的道士监督和带领,杨聪因为还没有资格习武,便在一旁观看,杨聪见那些道士的剑法一般,也没放在心上,这武当派的七绝剑法段二已经传授与他,教与不教已经没多大的区别,他见这些道士的剑法如走江湖卖艺的一般,好看却不中用,没有一点力道,还不如自己,便也乐得个清闲。这样又过了两个时辰,众道士才开始吃早餐。吃了早餐后,那些道士就各自做事去了,那松鹤却命令杨聪与几个道士到山下担水,这遇真宫在山上,而只有山下的小溪里才有水,而这遇真宫的道士又多,每天要用足足十大缸水,杨聪开始担几担水时还没觉得什么,可担到七八担水时,只感到肩膀火辣辣地疼痛,走上那长长的石阶,只感到头昏脑涨,眼前直冒金星,呼吸困难,好像要晕倒似的,甚至觉得心都要蹦跳了出来。但他见那叫松鹤的道士一直在山上看着自己,又见那几个与他一起挑水的道士走在山路的石阶上,奔走如飞,步履矫健,似乎丝毫也不见累的样子,他也不甘示弱,只好紧跟在他们后面,等那水缸满时,杨聪早已累得连骨头也快要散了架,可到了下午,杨聪还得在后院里劈柴,这一天下来,直累得他筋疲力尽,从来没觉得这样辛苦过,他一吃晚饭就早早睡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那松鹤又逼杨聪早早起床扫地,这一天下来又是扫地、早课、挑水、劈柴的工,周而复始,这样过了半个月,杨聪渐渐习惯了这种繁重而枯燥的生活,他只觉得自己是在过囚徒一样的生活,心里好生失望,每天吃的尽是青菜豆腐等素菜,可做的却是挑水劈柴的重活,那股滋味真是苦不堪言,他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是尽头,心里多盼望段二能尽早叫他下山去。这样渐渐过了一个月,杨聪后来才渐渐发现,那些道士都是轮流着挑水扫地,可自己却是天天要做这些粗活,便知道是那青云道长故意刁难自己,心中渐渐生了怨恨,心里虽然对他恨之入骨,却不敢不做这些粗活,因为那松鹤每天都监督得很严厉,稍有一点懒惰便大声喝斥,杨聪对那松鹤也开始恨起来了。转眼杨聪在武当山呆了两个月,每天除了扫地、早课、挑水、劈柴或砍柴这些活之外,那松鹤和青云道长也不理会他,好像他根本就不存在一样,但杨聪渐渐与其他道士混熟了起来,他从其他道士那里才知道,这松鹤在武当派已经二十多年了,很得那青云道长的青睐,杨聪发现早课大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