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告人的政策所直接导致的,但是英军不负责任的撤离却让该地区瞬间陷入了权力真空。
    伊拉克的情况也不妙。总理萨利赫?贾巴尔(?āli? Jabr)在1948年同意将英国对该国空军基地的使用年限延长25年。协议达成的消息引发了罢工和暴乱,最终,愤怒的人群将萨利赫赶下了台。一系列事件使得伊拉克人对英国的怒火由来已久,其中包括二战期间英国对巴格达的占领,以及英国在支持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过程中显而易见的失败,尤其是伦敦对永久保留在伊拉克的军事据点的企图。严重的农业歉收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和粮食短缺使得事态更加恶化。一位敏锐的观察家承认:“伊拉克的国内局势十分危险。”英国政府随即采取行动,“向伊拉克总理做出让步,以帮助后者平息民众的怒气”,包括共享哈巴尼亚空军基地。伦敦的政策制订者称:“伊拉克人应对这一最高级别的合作模式感到高兴”,因为英国人“不会向其他任何国家提出同样的建议”;获得“高于其他中东国家一等的待遇”的伊拉克人应该感到十分荣幸。
    与其他国家的情况一样,从本国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基本没有给伊拉克带来收益。1950年,该国大约90%的人口还是文盲。这些都要归结于英国人对伊拉克贪得无厌的榨取。例如,当英国打算贷款给伊拉克用于修建和扩建铁路系统时,曾要求伊拉克将财政收入抵押给英国作为担保。如果伊拉克未能偿还贷款,那么当地的油田就将由英国人接管——就像19世纪英国在攫取苏伊士运河这一关键贸易渠道时所做的那样。如今,英国人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他们已经花掉了全部的政治资本,而且没有人会再相信他们。人们对英国的戒心是如此严重,以至于像中东反蝗虫联盟(Middle East Anti…Locust Unit,MEALU)这样成立于战时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机构都被解散了,大批对消灭害虫和保障食物供应作出贡献的技术专家遭遇遣散。中东地区国家显示了它们的力量,并且站到了西方的对立面。
    与此同时,苏联也在复兴。打败德国之后,斯大林在战争初期曾经是希特勒的盟友这一污点迅速被人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胜利与成功的故事。1917年的革命未能实现马克思及其学说所预言的全球改造,然而在三十年后,似乎到了共产主义席卷全世界并统治亚洲的时候了,就像伊斯兰曾经在7世纪时那样。在中国,平等、公正以及最重要的土地改革使当地的共产党受到了人民的拥护,使他们打败了国民党的军队并最终将后者彻底赶出大陆。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其他地方,欧洲和美国的左翼政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力量。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使战争的恐怖达到顶峰,许多人接受了与原来截然相反的、更为和谐的理念,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曾经为原子弹计划工作的人。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欧洲国家之间相继爆发了两场大规模的战争,并给全世界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这一事实也使很多人幡然醒悟。
    在1946年春天的一次被全世界广泛报道的演说中,斯大林精明地进一步鼓动这些苗头。他断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现代垄断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全球经济和政治缺陷”导致的。该演说是一份声明:资本主义已经统治了这个世界太长时间,并且要为20世纪的战争所带来的痛苦、杀戮和仇恨负责;共产主义是取代这一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和危险的政治体系的合理选择。它是一个新的体系,更多地强调共识而非差异,并用平等取代阶级。换句话说,这不仅仅是一个诱人的想象,而且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不久前,丘吉尔曾想拿位于苏联西部边境国家的未来冒险。在雅尔塔就战后世界秩序进行协商之后,丘吉尔对一位年轻的幕僚说:“可怜的内维尔?张伯伦以为他能够信任希特勒,结果他错了。但是我不认为我看错了斯大林。”张伯伦确实是错了,但丘吉尔也错了,而且他很快就承认了。他在1946年3月5日密苏里州富尔顿学院发表演讲时说道:“没有人知道苏联将要做什么。”苏联的指导思想是扩张性的,而且是狂热的,这意味着对西方的威胁;“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Stettin)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Trieste),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
    世界中心地区的命运悬而未决。伊朗是其中的关键。美国的战略家们相信,苏联想要完全控制伊朗,一方面是因为伊朗的石油,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海军基地以及其处于国际航空网络中心的地理位置。为了让伊朗政府将北部油田的特许开采权交给美国,美国大使保证,假如苏联对该授权协议表示强烈抗议并派出军队进入伊朗,在必要情况下美国将为伊朗提供军事援助。
    1946年夏天,伊朗全境爆发罢工,局势升级。德黑兰街头充斥着传播各种谣言和反谣言的小道消息,伊朗的未来岌岌可危。尽管英国拼命要保护它的资产,但是它痛苦地意识到它对一些关键的事务已经无能为力。情报机关沮丧地指出,苏联对伊朗和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迫在眉睫;报告还描述了详细的侵略计划,其中包括了关于强大的、作为进攻核心力量的苏联装甲和摩托化部队的资料。据该报告还称,苏联总参谋部对占领摩苏尔信心十足,并且准备在伊朗国王被推翻后组建一个“伊朗人民政府”。英国人判断,旧政权的领导层将被贴上“卖国贼和通敌者”的标签并遭到清算。苏联伞兵已经准备好被投放到德黑兰附近,并发起速战速决的攻击。
    华盛顿感到了切实的威胁。1942年12月,首批2万人的部队抵达波斯湾的霍拉姆沙赫尔港(Khoramshahr),帮助伊朗改进交通体系。自那以后,美国人就一直密切地关注着伊朗的局势。为了监督后勤工作,美国人还在德黑兰建立了一个大型的营地,后来成为美军在波斯湾的指挥总部。英国和苏联也把首要目标放在了伊朗,因此双方在避免战争的同时,都在不断地削弱这个国家。帕特里克?赫尔利(Patrick Hurley)将军向罗斯福总统报告说,伊朗正在处于被四分五裂的危险境地。
    被派到伊朗去支援和监督战争期间补给线的美国人首次经历了某种程度上的文化差异。克拉伦斯?里德雷(Clarence Ridley)少将发现,伊朗军队训练不足、物资短缺,基本可以说是毫无用处。如果要抵御恶邻们的进攻,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培养新一代的军官以及购买优良的装备。这对新任伊朗国王来说是个好消息,他正渴望在伊朗现代化的道路中打上自己的烙印。但他的预算顾问(美国人)坦白地告诉他,问题在于伊朗不可能按照西方的标准打造出一支军队。他被告知,如果将资金用于军事开支,那就“就几乎没有钱可以投入农业、教育和公共医疗了”。
    斯大林的姿态和行动让美国人感到严重不安,而准备不足、组织涣散、力量薄弱的伊朗人又似乎没有什么机会能把苏联人赶走。一些听过斯大林演讲的人确信这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檄文”。美国驻莫斯科临时代办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曾亲眼目睹过斯大林的大清洗,他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并在1946年初对即将出现的全球竞争提出警告。他写道:“苏联对待世界事务神经质般的做法,是出于俄罗斯人传统的、本能的不安全感。”他认为,苏联人对直接与美国展开竞争表现得非常狂热,他们的目标是“破坏我们国内的稳定,打乱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让我们在国际上颜面扫地”。
    伊朗在政治和战略上的重要性将它推到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前线。美国按照既定计划给予该国援助。1949年,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开始用波斯语向当地人广播。在第一档节目中,杜鲁门总统就以“伊朗与美国之间历史性的友谊纽带”为题发表了评论,并承诺帮助伊朗人建立一个没有压迫的、“繁荣和平的世界”。随着一年后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开始向伊朗提供更多的直接援助。国务院的一份简报指出,趁伊朗经济衰退“还没有到糟糕的地步”,应该立即给予强有力的援助,否则该国将有“经济彻底崩溃并很快加入苏联阵营”的危险。杜鲁门本人也完全同意,他说:“如果我们置之不理,苏联将进入伊朗,然后掌管整个中东。”
    广播节目的内容开始越来越尖锐,伊朗人被告知:“自由国家必须团结一致”“美国的安全与其他国家的安全息息相关”,“自由世界的力量”正不断加强。此外还有一些强调苏联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的报道:“共产党头目的目标是在全世界压制人类的自由。”甚至还宣称:“苏联教师把家安在废弃的、不能再运牲口的货车车厢里”,缺少取暖和基本的医疗设施,以及清洁的用水。
    援助资金开始大量涌入伊朗,在三年里差不多翻了5倍,从1950年的1180万美元增加到1953年的5250万美元。援助的目标是促进伊朗的经济发展,稳定伊朗的政治文化并奠定其改革的基础,同时也为伊朗的自我防卫提供军事和技术支持。这是美国在中东打造附属国的开端。
    美国人之所以愿意做这些事情,部分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英国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扶植这些中东政权,部分是因为需要对苏联的扩张作出反应。然而,这些都不是美国密切关注伊朗的主要理由。例如,1943年在德黑兰举行的同盟国重要会议上,无论是温斯顿?丘吉尔还是罗斯福总统,都觉得与国王见面是件麻烦事。换句话说,这二位都不愿意为此浪费时间。同样地,在第二年,因为其重要性有限,美国将沙特阿拉伯拒之门外。“那里对我们来说有点儿远。”罗斯福轻易地回绝了该国的经济援助请求。他还说,沙特最好还是去求助于英国,而不是美国。但在战争结束后,事情完全不一样了。“对于美国外交事务来说”,沙特阿拉伯一个国家就“比其他任何小国都重要”——原因就在于石油。
    有一位叫作埃弗瑞特?李?戴高礼(Everette Lee DeGolyer)的勇敢的石油商人,他曾在俄克拉何马州学习了地质学,然后在美国石油业中赚到了第一桶金。战争期间,他来到中东对该地区现有的油田进行评估,对该地区的长期资源潜力和重要性提出意见,同时将其与墨西哥湾、委内瑞拉和美国本土的资源进行比较。尽管是保守估计而且附有说明,他的报告仍然令人震惊:“世界石油生产的中心正在从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地区向中东和波斯湾地区转移,而且这一转移将会一直持续,直到后者完全超越前者。”和他同行的一些人发回给国务院的报告更为坦率:“这一地区的石油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得到的最大馈赠。”
    英国人也知道这一点,他们非常嫉妒在中东地区前景光明的美国。一位举足轻重的实业家告诉丘吉尔:美国人应该被告知离开中东,并且尊重英国业已取得的有利地位,“石油是我们在战后保留下来的最大的财富。我们应该拒绝同美国人分享我们这些剩下的资产”。英国驻华盛顿大使哈利法克斯勋爵(Lord Halifax)同样言辞强烈,他对试图回避他的美国国务院官员感到非常生气。英国政策制订者们对未来感到担忧:“美国意图夺取我们在中东的石油资产。”连首相本人都直接介入,他在给罗斯福总统的电报中说道:“我对协商的进展表示担心。您知道,我只希望这不会影响贵我两国之间的公平。”
    于是,英国和美国就如何瓜分这一世界上的重要地区取得了共识。哈利法克斯与罗斯福总统的会谈解决了这一问题:“波斯的石油是英国的,巴林和沙特阿拉伯是美国的,而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石油则由两国共同分享。”这就像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以及盟国领导人在二战期间及战后马上达成的那些协议一样,干净利落地把世界分成了两份。
    不过,美国人和英国人对于瓜分世界的方式截然不同。在美国看来,关键的问题在于石油价格在1945年至1948年间涨了一倍。而在此期间,美国的汽车数量增加了一半以上,机动车厂家的销售额涨了七倍。最初,美国对这一局面的反应被认为是比较开明的:那些拥有自然资源并且受到各方追捧的国家一定会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重新商议石油特许开采权的授权条件,并且是以体面的方式而非强迫威逼。
    实行油田国有化的传言和威胁甚嚣尘上,这反映出世界的新秩序。一些石油国开始获得越来越多慷慨的、具有竞争性的新待遇。例如,美国石油富豪约翰?保罗?盖蒂(J。 Paul Getty)为沙特与科威特之间中立地区的开采权支付的费用,几乎是其他中东地区的两倍,这引发了那些受制于早期协议的国家的抗议。这不仅使得它们对资源被征用的方式感到不满,而且促使它们提出了国有化的要求,并变得更易受到共产主义花言巧语以及莫斯科示好行动的影响。
    随着美国放低贸易姿态并重新商定了一些交易草案,美国和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比出现了明显的转变。例如,1949年美国财政部从西方石油公司财团阿美石油公司(Aramco)获得了4300万美元的税金,而沙特阿拉伯的收入是3900万美元;两年后,随着税收减免机制的修改帮助企业能够冲抵开支,企业交给美国政府的税金为600万美元,而给沙特的则是1。1亿万美元。这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沙特、科威特和伊拉克等国都重新制定了特许开采条款,这些新的条款更有利于当地的统治者和政府。
    一些历史学家将这次资金流的重新分配与伦敦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进行的权力转移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它的影响更像是发现美洲大陆以及随后的全球财富再分配。控制着特许开采权并且主要供应欧洲和美国的西方企业开始向中东输入资金,并因此开启了世界重心转移的过程。蜘蛛网般纵横交错的输油管道连接着东方和西方,标志着该地区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此时,在全球流动的不再是香料或丝绸、奴隶或白银,而是石油。
    然而,英国人却没有像他们的美国盟友一样认清形势,他们有着别的想法。在伊朗,英伊石油公司成了抨击的焦点。原因很简单,缴纳给英国财政部的税金和支付给伊朗的授权费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尽管本地区的其他国家同样在抱怨从石油行业获得的利润太少,但是伊朗的分配失衡使得该国陷入了更为糟糕的局面。1950年,尽管阿巴丹是此时世界上最大炼油厂的所在地,但是这座城市自身的电力供应量仅仅相当于伦敦的一条街道;由于缺少学校,25000名学龄儿童中只有十分之一能够上学。
    像在其他地方一样,英国进退两难、走投无路。头脑精明而且人脉广阔的美国国务卿迪恩?艾奇逊(Dean Acheson)认为,让英国人重新商定特许权条款几乎是不可能的。英伊石油公司由英国政府控股,自然被视为是英国及其外交政策的延伸。像东印度公司一样,英伊石油公司的企业利益和英国政府利益之间界限模糊。它的权力巨大,实际上就是一个“国中之国”,它的力量“就是英国的力量”。艾奇逊指出,如果英伊石油公司最终屈从让步并给予伊朗更好的条件,这必将“粉碎人们对英国力量和英镑最后的信心”。他预言,如果这种情况发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