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史-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之。入奏,进右丞。四年,宋人请和,师还,保衡朝京师。初,宫女称心纵火

十六位,延烧诸殿,上以方用兵,国用不足,不复营缮。及宋和,诏保衡监护役

事,遣少府监张仲愈取南京宫殿图本。上闻之,谓保衡曰:“追仲愈还。民间将

谓朕效正隆华侈也。”

六年冬,有疾,求致仕,不许。遣敬嗣晖传诏曰:“卿以忠直擢居执政,齿

发未衰,遽以小疾求退。善加摄养,以俟疾间视事。”未几,薨,年五十五。世

宗将放鹰近郊,闻之乃还,为辍朝,赙赠,命有司致祭。

翟永固,字仲坚,中都良乡人。太祖与宋约攻辽,事成以燕归宋。宋人以经

义兼策取士,永固中第一,授开德府仪曹参军。金破宋,永固北归。中天会六年

词赋科,授怀安丞,迁望云令,补枢密院令史,辟左副元帅宗翰府掾。永固家贫,

求外补,宗翰爱其能,不许,以钱三千贯周之,荐于朝,摄左司郎中。除定武军

节度副使,历同知清州防御使,入为工部员外郎。以母忧去官,起复礼部郎中,

迁翰林直学士。

海陵篡立,宋国贺正旦使至广宁,海陵使使以废立事谕宋使,遣还之。以侍

卫亲军都指挥使完颜思恭为报谕宋使,永固为副,且令永固伺察宋人动静。使还,

改礼部侍郎。久之,分护燕京宫室役事,永固请写《无逸图》于殿壁,不纳。俄

迁太常卿,考试贞元二年进士,出《尊祖配天赋》题,海陵以为猜度己意,召永

固问曰:“赋题不称朕意。我祖在位时祭天拜乎?”对曰:“拜。”海陵曰:

“岂有生则致拜,死而同体配食者乎?”对曰:“古有之,载在典礼。”海陵曰:

“若桀、纣曾行,亦欲我行之乎?”于是永固、张景仁皆杖二十。而进士张汝霖

赋第八韵有曰:“方今将行郊祀。”海陵诘之曰:“汝安知我郊祀乎?”亦杖之

三十。顷之,永固迁礼部尚书,赐笏头球文金带。改永定军节度使。正隆二年,

例降二品以上官爵,永固阶光禄大夫不降,以宠异之。迁翰林学士承旨,与直学

士韩汝嘉俱召至内殿,问以将亲伐宋事,永固对曰:“宋人事本朝无衅隙,伐之

无名。纵使可伐,亦无烦亲征,遣将帅可也。”由是大忤海陵意,永固即请致仕。

正隆四年正月丁巳,海陵朝永寿宫,四品以上官赐宴,永固至殿门外,海陵即以

致仕宣命授之,永固归卧于家。大定二年,起拜尚书左丞,请依旧制廉察官吏,

革正隆守令之污,从之。明年,表乞致仕,诏不许。罢为真定尹,赐通犀带。尚

书省奏,永固自执政为真定尹,其伞盖当用何制度,上曰:“用执政制度。”遂

著为令。五年,恳乞致仕,许之。六年,薨。

魏子平,字仲均,弘州人。登进士第,调五台主簿,累除为尚书省令史,除

大理丞,历左司都事,同知中都转运使事,太府监。正隆三年,为贺宋主生日副

使。是时,海陵谋伐宋,子平使还,入见,海陵问江左事,且曰:“苏州与大名

孰优?”子平对曰:“江、湖地卑湿,夏服蕉葛,犹不堪暑,安得与大名比也。”

海陵不悦。世宗即位,除户部侍郎。大定二年,丞相仆散忠义伐宋,置元帅府于

南京,子平掌馈运,给金牌一、银牌六,粮道给办。进户部尚书。六年,复为贺

宋主生日使,上曰:“使宋无再往者,卿昔年供河南军储有劳,用此优卿耳。”

久之,拜参知政事。上问子平曰:“古者税什一而民足,今百一而民不足,

何也?”子平对曰:“什一取其公田之入,今无公田而税其私田,为法不同。古

有一易再易之田,中田一年荒而不种,下田二年荒而不种。今乃一切与上田均税

之,此民所以困也。”上又问曰:“戍卒逋亡物故,今按物力高者补之,可乎?”

对曰:“富家子弟騃懦不可用,守戍岁时求索无厌,家产随坏。若按物力多寡赋

之,募材勇骑射之士,不足则调兵家子弟补之,庶几官收实用,人无失职之患。”

上从之。

海州捕贼八十余人,贼首海州人,其兄今为宋之军官。上闻之,谓宰相曰:

“宋之和好,恐不能久,其宿、泗间汉军,以女直军代之。”子平曰:“誓书称

沿边州城,除自来合设置射粮军数并巡尉外,更不得屯军守戍。”上曰:“此更

代之,非增戍也。”

上曰:“前日令内任官六品以上,外任五品以上,并举所知。未闻有举之者,

岂无其才,盖知而不举也。”子平曰:“请令当举之官,每任须举一人。”泽州

刺史刘德裕、祁州刺史斜哥、沧州同知讹里也、易州同知讹里剌、楚丘县令刘春

哥以赃污抵罪,上欲诏示中外,丞相守道以为不可,上以问子平曰:“卿意何如?”

子平曰:“臣闻惩一戒百,陛下固宜行之。”上曰:“然。”遂降诏焉。

宋人于襄阳汉江上造舟为浮梁三,南京统军司闻而奏之,上问宰臣曰:“卿

等度之,以为何如?”子平曰:“臣闻襄阳薪刍,皆于江北取之,殆为此也。”

上曰:“朕与卿等治天下,当治其未然。及其有事,然后治之,则亦晚矣。”河

南统军使宗叙求入见奏边事,上使修起居注粘割斡特剌就问状。宗叙言:“得边

报及宋来归者言,宋国调兵募民,运粮饷,完城郭,造战船浮桥,兵马移屯江北。

自和议后即罢制置司,今复置矣。商、虢、海州皆有奸人出没,此不可不备。尝

报枢密院,彼视以为文移,故欲入见言之。”斡特剌召凡言边事者诘问,皆无实

状,行至境上,问知襄阳浮桥乃樵采之路,如子平策。还奏。诏凡妄说边关兵事

者徒二年,告人得实,赏钱五百贯。

上问宰臣曰:“祭宗庙用牛。牛尽力稼穑有功于人,杀之何如?”子平对曰:

“惟天地宗庙用之,所以异大祀之礼也。”

十一年,罢为南京留守,未几致仕。十五年,起为平阳尹,复致仕。二十六

年,薨于家。

孟浩,字浩然,泺州人。辽末年登进士第。天会三年,为枢密院令史,除平

州观察判官。天眷初,选入元帅府备任使,承制除归德少尹,充行台吏、礼部郎

中,入为户部员外郎、郎中。韩企先为相,拔擢一时贤能,皆置机要,浩与田珏

皆在尚书省,珏为吏部侍郎,浩为左司员外郎。既典选,善铨量人物,分别贤否,

所引用皆君子。而蔡松年、曹望之、许霖皆小人,求与珏相结,珏薄其为人拒之。

松年,蔡靖子。靖将兵不能守燕山,终败宋国,珏颇以此讥斥松年,松年初事宗

弼于行台省,以微巧得宗弼意,宗弼当国,引为刑部员外郎。望之为尚书省都事,

霖为省令史。皆怨珏等,时时毁短之于宗弼,凡与珏善者皆指以为朋党。韩企先

疾病,宗弼往问之,是日,珏在企先所,闻宗弼至,知其恶己,乃自屏以避。宗

弼曰:“丞相年老且疾病,谁可继丞相者?”企先举珏,而宗弼先入松年谮言,

谓企先曰:“此辈可诛。”珏闻流汗浃背。企先薨,珏出为横海军节度使。选人

龚夷鉴除名,值赦,赴吏部铨,得预覃恩。珏已除横海,部吏以夷鉴白珏,珏乃

倒用月日署之。许霖在省典覃恩,行台省工部员外郎张子周素与珏有怨,以事至

京师,微知夷鉴覃恩事,嗾许霖发之,樉以专擅朝政。诏狱鞫之,拟珏与奚毅、

邢具瞻、王植、高凤庭、王效、赵益兴、龚夷鉴死,其妻子及所往来孟浩等三十

四人皆徙海上,仍不以赦原。天下冤之。世宗在熙宗时,知田珏党事皆松年等构

成之。而浩等三十二人遇天德赦令还乡里,多物故,惟浩与珏兄谷、王补、冯煦、

王中安在。大定二年,召见,复官爵。浩为侍御史,谷为大理丞,补为工部员外

郎,煦为兵部主事,中安知火山军事,而浩寻复为右司员外郎。

浩笃实,遇事辄言,无所隐。上嘉其忠,每对大臣称之。有疾,求外补,除

祁州刺史,致仕,归。七年,起为御史中丞,而浩已年老,世宗以不次用之,再

阅月,拜参知政事。故事,无自中丞拜执政者,浩辞曰:“不次之恩,非臣所敢

当。”上曰:“卿自刺史致仕,除中丞,国家用人,岂拘阶次?卿公正忠勤,虽

年高犹可宣力数年,朕思之久矣。”浩顿首谢。

世宗敕有司东宫凉楼增建殿位,浩谏曰:“皇太子义兼臣子,若所居与至尊

宫室相侔,恐制度未宜,固宜示以俭德。”上曰:“善。”遂罢其役,因谓太子

曰:“朕思汉文纯俭,心常慕之,汝亦可以为则也。”未几,皇太子生日,上宴

群臣于东宫,以大玉杓、黄金五百两赐丞相志宁,顾谓群臣曰:“卿等能立功,

朕亦褒赏如此。”又曰:“参政孟浩公正敢言,自中丞为执政。卿等能如是,朕

亦不次用之。”世宗尝曰:“女直本尚纯朴,今之风俗,日薄一日,朕甚悯焉。”

浩对曰:“臣四十年前在会宁,当时风俗与今日不同,诚如圣训。”上曰:“卿

旧人,固知之。”上谓宰臣曰:“宋前废帝呼其叔湘东王为‘猪王’,食之以牢,

纳之泥中,以为戏笑。书于史策,所以劝善而惩恶也。海陵以近习掌记注,记注

不明,当时行事,实录不载,众人共知之者求访书之。”浩对曰:“良史直笔,

君举必书。帝王不自观史,记注之臣乃得尽其直笔。”浩复奏曰:“历古以来,

不明赏罚而能治者,未之闻也。国家赏善罚恶,盖亦多矣,而天下莫能知。乞自

今凡赏功罚罪,皆具事状颁告之,使君子知劝以迁善,小人知惧以自警。”从之。

进尚书右丞,兼太子少傅。罢为真定尹,上曰:“卿年虽老,精神不衰,善治军

民,毋遽言退。”以通犀带赐之。十三年,薨。

田谷自大理丞累官同知中京留守,终于利涉军节度使。

二十九年,章宗诏尚书省曰:“故吏部侍郎田珏等皆中正之士,小人以朋党

陷之,由是得罪。世宗用孟浩为右丞,当时在者俱已用之,亡者未加追复,其议

以闻。”张汝霖奏曰:“珏专权树党,先朝已正罪名,莫不称当。今追赠官爵,

恐无惩劝。”汝霖先朝大臣,尝与顾命,上初即位,不肯辄逆其意,谓之曰:

“卿既以为不可,姑置之。”盖张浩与蔡松年友善,故汝霖犹挤之也。汝霖死后,

章宗复诏尚书省曰:“盖自田珏党事之后,有官者以为戒,惟务苟且,习以成风。

先帝知珏等无罪,录用生存之人,有擢至宰执者,其次有为节度、防御、刺史者。

其死者犹未追复,子孙犹在编户,朕甚悯焉。惟旌贤显善,无间存没,宜推先帝

所以褒录忠直之意,并加恩恤,以励风俗。据田珏一起人除已叙用外,但未经任

用身死,并与复旧官爵。其子孙当时已有官职,以父祖坐党因而削除者,亦与追

复。应合追复爵位人等子孙不及荫叙者,亦皆量与恩例。”

梁肃,字孟容,奉圣州人。自幼勤学,夏夜读书,往往达旦,母葛氏常灭烛

止之。天眷二年,擢进士第,调平遥县主簿,迁望都、绛县令。以廉,入为尚书

省令史。除定海军节度副使,改中都警巡使,迁山东西路转运副使。营治汴宫,

肃分护役事。摄大名少尹。正隆末,境内盗起,驱百姓平人陷贼中不能自辨者数

千人,皆系大名狱。肃到官,考验得其情谳,出者十八九。大定二年,宛平赵植

上书曰:“顷者,正隆任用阉寺,少府少监兼上林署令胡守忠因缘巧幸,规取民

利。前蓟州刺史完颜守道、前中都警巡使梁肃,勤恪清廉,愿加进擢。”于是守

忠落少监,守道自滨州刺史召为谏议大夫,肃中都转运副使改大兴少尹。

肃上疏言:“方今用度不足,非但边兵耗费而已。吏部以常调除漕司僚佐,

皆年老资高者为之,类不称职。臣谓凡军功、进士诸科、门荫人,知钱谷利害,

能使国用饶足而不伤民者,许上书自言。就择其可用,授以职事。每五年委吏部

通校有无水旱屯兵,视其增耗而黜陟之。自汉武帝用桑弘羊始立榷酤法,民间粟

麦岁为酒所耗者十常二三。宜禁天下酒曲,自京师及州郡官务,仍旧不得酤贩出

城。其县镇乡村,权行停止。”不报。

三年,坐捕蝗不如期,贬川州刺史,削官一阶,解职。上御便殿,召左谏议

大夫奚吁、翰林待制刘仲诲,秘书少监移剌子敬,访问古今事。少间,吁从容请

曰:“梁肃材可惜,解职太重。”上曰:“卿言是也。”乃除河北东路转运副使。

是时,窝斡乱后,兵食不足,诏肃措置沿边兵食。移牒肇州、北京、广宁盐场,

许民以米易盐,兵民皆得其利。四年,通检东平、大名两路户籍物力,称其平允。

他使者所至皆以苛刻增益为功,百姓诉苦之。朝廷敕诸路以东平、大名通检为准,

于是始定。

七年,父忧去官。起复都水监。河决李固,诏肃视之,还奏:“决河水六分,

旧河水四分。今障塞决河,复故道为一,再决而南则南京忧,再决而北则山东、

河北皆可忧。不若止于李固南筑堤,使两河分流,以杀水势便。”上从之。

改大理卿。尚辇局本把石抹阿里哥与钉铰匠陈外儿共盗宫中造车银钉叶,肃

以阿里哥监临,当首坐。他寺官以陈外儿为首,抵死。上曰:“罪疑惟轻,各免

死,徒五年,除名。”于时,东京久不治,上自择肃为同知东京留守事。迁中都

都转运使,转吏部尚书。上疏论台谏,其大旨谓:“台官自大夫至监察,谏官自

大夫至拾遗,陛下宜亲择,不可委之宰相,恐树私恩,塞言路也。”上嘉纳之。

复请奴婢不得服罗,上曰:“近已禁奴婢服明金矣,可渐行之。”肃举同安主簿

高旭,除平阳酒使,肃奏曰:“明君用人,必器使之。旭儒士,优于治民,若使

坐列肆,榷酒酤,非所能也。臣愚以为诸道盐铁使依旧文武参注,其酒税使副以

右选三差俱最者为之。”上曰:“善。”改刑部尚书。

宋主屡请免立受国书之仪,世宗不从。及大兴尹璋为十四年正旦使,宋主使

人就馆夺其书,而重赂之。璋还,杖一百五十,除名。以肃为宋国详问使,其书

略曰:“盟书所载,止于帝加皇字,免奉表称臣称名再拜,量减岁币,便用旧仪,

亲接国书。兹礼一定,于今十年。今知岁元国信使到彼,不依礼例引见,辄令迫

取于馆,侄国礼体当如是耶?往问其详,宜以诚报。”肃至宋,宋主一一如约,

立接国书。肃还,附书谢,其略曰:“侄宋皇帝谨再拜,致书于叔大金应天兴祚

钦文广武仁德圣孝皇帝阙下。惟十载遵盟之久,无一毫成约之违,独顾礼文,宜

存折衷。矧辱函封之贶,尚循躬受之仪,既俯迫于舆情,尝屡伸于诚请,因岁元

之来使,遂商榷以从权。敢劳将命之还,先布鄙悰之恳,自余专使肃控请祈。”

肃还至泗州,先遣都管赵王府长史驼满蒲马入奏。世宗大喜,欲以肃为执政,左

丞相良弼曰:“梁肃可相,但使宋还即为之,宋人自此轻我矣。”上乃止。

久之,为济南尹,上疏曰:“刑罚世轻世重,自汉文除肉刑,罪至徒者带鐐

居役,岁满释之,家无兼丁者,加杖准徒。今取辽季之法,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