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金史-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辈浮食,无益有损,不宜滋益也。”上曰:“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皆
贤君,其寿不永,虽曰偶然,似亦有因也。”对曰:“三君矫枉太过。今不毁除、
不崇奉,是为得中矣。”是岁,郊见上帝焉。
顷之,翰林修撰路铎论胥持国不可再用,因及董师中趋走持国及丞相襄之门,
上曰:“张暐父子必不如是也。”三年,为御史大夫,恳辞,不许。明年,坐奏
事不实,夺一官,解职。起为安武军节度使。致仕,例给半俸,久之,暐不复请,
遂止。
暐自妻卒后不复娶,亦无姬侍,斋居与子行简讲论古今,诸孙课诵其侧,至
夜分乃罢,以为常。历太常,礼部二十余年,最明古今礼学,家法为士族仪表。
子行简、行信,行信自有传。
行简字敬甫。颖悟力学,淹贯经史。大定十九年进士第一,除应奉翰林文字。
丁母忧,归葬益都,杜门读书,人莫见其面。服除,复任。章宗即位,转修撰,
进读陈言文字,摄太常博士。夏国遣使陈慰,欲致祭大行灵殿。行简曰:“彼陈
慰非专祭,不可。”廷议遣使横赐高丽,“比遣使报哀,彼以细故邀阻,且出嫚
言,俟移问还报,横赐未晚”。徒单克宁韪其言,深器重之。转翰林修撰,与路
伯达俱进读陈言文字,累迁礼部郎中。
司天台刘道用改进新历,诏学士院更定历名,行简奏乞复校测验,俟将来月
食无差,然后赐名。诏翰林侍讲学士党怀英等复校。怀英等校定道用新历:明昌
三年不置闰,即以闰月为三月;二年十二月十四日,金木星俱在危十三度,道用
历在十三日,差一日;三年四月十六日夜月食,时刻不同。道用不会考验古今所
记,比登事迹,辄以上进,不可用。道用当徒一年收赎,长行彭徽等四人各杖八
十罢去。
群臣屡请上尊号,章宗不从,将下诏以示四方,行简奏曰:“往年饥民弃子,
或丐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亦断与之。自
此以后,饥岁流离道路,人不肯收养,肆为捐瘠,饿死沟中。伏见近代御灾诏书,
皆曰‘以后不得复取’今乞依此施行。”上是其言,诏书中行之。久之,兼同修
国史。改礼部侍郎、提点司天台,直学士,同修史如故。
行简言:“唐制,仆射、宰相上日,百官通班致贺,降阶答拜。国朝皇太子
元正、生日,三师、三公、宰执以下须群官同班拜贺,皇太子立受再答拜。今尚
书省宰执上日,分六品以下别为一班揖贺,宰执坐答揖,左右司郎中五品官廷揖,
亦坐答之。臣谓身坐举手答揖,近于坐受也。宰执受贺,其礼乃重于皇太子,巩
于义未安。别嫌明微,礼之大节,伏请宰执上日令三品以下官同班贺,宰执起立,
依见三品官仪式通答揖。”上曰:“此事何不早辨正之,如都省擅行,卿论之是
矣。”行简对曰:“礼部盖尝参酌古今典礼,拟定仪式,省廷不从,辄改以奏。”
下尚书省议,遂用之。宰执上日,三品以下群官通班贺,起立答拜,自此始。
行简转对,因论典故之学,乞于太常博士之下置检阅官二员,通礼学资浅者
使为之,积资乃迁博士。又曰:“今虽有《国朝集礼》,至于食货、官职、兵刑
沿革,未有成书,乞定会要,以示无穷。”承安五年,迁侍讲学士,同修史、提
点司天如故。
泰和二年,为宋主生日副使。上召生日使完颜瑭戒之曰:“卿过界勿饮酒,
每事听于行简。”谓行简曰:“宋人行礼,好事末节,苟有非是,皆须正之,旧
例所有,不可不至。”上复曰:“颇闻前奉使者过淮,每至中流,即以分界争渡
船,此殊非礼。卿自戒舟人,且语宋使曰:‘两国和好久矣,不宜争细故伤大体。’
丁宁谕之,使悉此意也。”四年,诏曰:“每奏事之际,须令张行简常在左右。”
五年,群臣复请上尊号,上不许,诏行简作批答,因问行简宋范祖禹作《唐
鉴》论尊号事。行简对曰:“司马光亦尝谏尊号事,不若祖禹之词深至,以谓臣
子生谥君父,颇似惨切。”上曰:“卿用祖禹意答之,仍曰太祖虽有尊号,太宗
未尝受也。”行简乞不拘对偶,引祖禹以微见其意。从之。其文深雅,甚得代言
之体。
改顺天军节度使。上谓行简曰:“卿未更治民,今至保州,民之情伪,卒难
臆度,如何治之则可?”对曰:“臣奉行法令,不敢违失,狱讼之事,以情察之,
钤制公吏,禁抑豪猾,以镇静为务,庶几万分之一。”上曰:“在任半岁或一年,
所得利害上之。”行简到保州,上书曰:“比者括官田给军,既一定矣,有告欲
别给者,辄从其告,至今未已。名曰官田,实取之民以与之,夺彼与此,徒启争
端。臣所管已拨深泽县地三百余顷,复告水占沙碱者三分之二,若悉从之,何时
可定。臣谓当限以月日,不许再告为便。”下尚书省议,奏请:“如实有水占河
塌,不可耕种,本路及运司佐官按视,尚书省下按察司复同,然后改拨。若沙碱
瘠薄,当准已拨为定。”制曰:“可。”
六年,召为礼部尚书,兼侍讲、同修国史。秘书监进《太一新历》,诏行简
校之。七年,上遣中使冯贤童以实封御紥赐行简曰:“朕念镐、郑二王误干天常,
自贻伊戚。藁葬郊野,多历年所,朕甚悼焉。欲追复前爵,备礼改葬,卿可详阅
唐贞观追赠隐、巢,并前代故事,密封以闻。”又曰:“欲使石古乃于威州择地
营葬,岁时祭奠,兼命卫王诸子中立一人为郑王后,谨其祭祀。此事既行,理须
降诏,卿草诏文大意,一就封进。”行简乃具汉淮南厉王长、楚王英、唐隐太子
建成、巢剌王元吉、谯王重福故事为奏,并进诏草,遂施行焉。累迁太子太保、
翰林学士承旨,尚书、修史如故。
贞祐初,转太子太傅,上书论议和事,其略曰:“东海郡候尝遣约和,较计
细故,迁延不决。今都城危急,岂可拒绝。臣愿更留圣虑,包荒含垢,以救生灵。
或如辽、宋相为敌国,岁奉币帛,或二三年以继。选忠实辨捷之人,往与议之,
庶几有成,可以纾患。”是时,百官议者,虽有异同,大概以和亲为主焉。庄献
太子葬后,不置宫师官,升承旨为二品,以宠行简,兼职如故。
三年七月,朝廷备防秋兵械,令内外职官不以丁忧致仕,皆纳弓箭。行简上
书曰:“弓箭非通有之物,其清贫之家及中下监当,丁忧致仕,安有所谓如法军
器。今绳以军期,补弊修坏,以求应命而已,与仓猝制造何以异哉。若于随州郡
及猛安谋克人户拘括,择其佳者买之,不足则令职输所买之价,庶不扰而事可办。”
左丞相仆散端、平章政事高琪、尽忠、右丞贾益谦皆曰:“丁忧致仕者可以免
此。”权参政乌古论德升曰:“职官久享爵禄,军兴以来,曾无寸补,况事已行
而复改,天下何所取信。”是议也,丁忧致仕官竟得免。是岁,卒,赠银青荣禄
大夫,谥文正。
行简端悫慎密,为人主所知。自初入翰林,至太常、礼部,典贡举终身,缙
绅以为荣。与弟行信同居数十年,人无间言。所著文章十五卷,《礼例纂》一百
二十卷,会同、朝献、禘佩、丧葬,皆有记录,及《清台》,《皇华》、《戒严》、
《为善》、《自公》等记,藏于家。
赞曰:张暐、行简世为礼官,世习礼学。其为礼也,行於家庭,讲於朝廷,
施用於邻国,无不中度。古者官有世掌,学有专门,金诸儒臣,唯张氏父子庶几
无愧于古乎。
贾益谦,字彦亨,沃州人也,本名守谦,避哀宗讳改焉。大定十年词赋进士,
历仕州郡,以能称。明昌间,入为尚书省令史,累迁左司郎中。章宗谕之曰:
“汝自知除至居是职,左司事不为不练,凡百官行止、资历固宜照勘,勿使差缪。
若武库署直长移刺郝自平定州军事判官召为典舆副辖,在职才五月,降授门山县
簿尉。朕比阅贴黄,行止乃俱书作一十三月,行止尚如此失实,其如选法何?盖
是汝不用心致然尔。今姑杖知除掾,汝勿复犯之。”
五年,为右谏议大夫,上言:“提刑司官不须遣监察体访,宜据其任内行事,
考其能否而升黜之。”上曰:“卿之言其有所见乎?”守谦对曰:“提刑官若不
称职,众所共知,且其职与监察等,臣是故言之。”上嘉纳焉。是年夏,上将幸
景明宫清暑,守谦连上疏,极谏之。上御后阁,召守谦入对,称旨。进兼尚书吏
部侍郎。时镐王以疑忌下狱,上怒甚,朝臣无敢言者。守谦上章论其不可,言极
恳切。上谕之曰:“汝言诸王皆有觊心,而游其门者不无横议。此何等语,固当
罪汝。以汝前言事亦有当处,故免。”既而以议镐王事有违上意,解职,削官二
阶。承安元年七月,降为宁化州刺史。五年八月,改为山东路按察使,转河北西
路转运使。泰和三年四月,召为御史中丞。四年三月,出为定武军节度使。
八年六月,复为御史中丞。八月,改吏部尚书。九月,诏守谦等一十三员分
诣诸路,与本路按察司官一员同推排民户物力。上召见于香阁,谕之曰:“朕选
卿等随路推排,除推收外,其新强、销乏户,虽集众推唱,然销乏者勿销不尽,
如一户元物力三百贯,今蠲减二百五十贯,犹有不能当。新强者勿添尽,量存气
力,如一户添三百贯而止添二百贯之类。卿等宜各用心。百姓应当赋役,十年之
间,利害非细。苟不称所委,治罪当不轻也。”寻出知济南府,移镇河中。大安
末,拜参知政事。贞祐二年二月,改河东南路安抚使,俄知彰德府。
三年,召为尚书省右丞。会宣宗始迁汴梁,益谦乃建言:“汴之形势,惟恃
大河。今河朔受兵,群盗并起,宜严河禁以备不虞,凡自北来而无公凭者,勿听
渡。”是时,河北民迁避河南者甚众。侍御史刘无规上言:“侨户宜与土民均应
差役。”上留中,而自以其意问宰臣。丞相端、平章尽忠以为便。益谦曰:“侨
户应役,甚非计也。盖河北人户本避兵而来,兵稍息即归矣。今旅寓仓皇之际,
无以为生,若又与地著者并应供忆,必骚动不能安居矣。岂主上矜恤流亡之意乎。”
上甚嘉赏,曰:“此非朕意也。”因出元规章示之。三年八月,进拜尚书左丞。
四年正月,致仕,居郑州。
兴定五年正月,尚书省奏:“《章宗实录》已进呈,卫王事迹亦宜依《海陵
庶人实录》,纂集成书,以示后世。”制可。初,胡沙虎弑卫王,立宣宗,一时
朝臣皆谓卫王失道,天命绝之,虎实无罪,且有推戴之功,独张行信抗章言之,
不报,举朝遂以为讳。及是,史官谓益谦尝事卫王,宜知其事,乃遣编修一人就
郑访之。益谦知其旨,谓之曰:“知卫王莫如我。然我闻海陵被弑而世宗立,大
定三十年,禁近能暴海陵蛰恶者,辄得美仕,故当时史官修实录多所附会。卫王
为人勤俭,慎惜名器,较其行事,中材不及者多矣。吾知此而已,设欲饰吾言以
实其罪,吾亦何惜余年。”朝议伟之。正大三年,年八十,薨。三子:贤卿、颐
卿、翔卿,皆以门资入仕。
赞曰:贾益谦于卫绍王,可谓尽事君之义矣。海陵之事,君子不无憾焉。夫
正隆之为恶,暴其大者斯亦足矣。中綍之丑,史不绝书,诚如益谦所言,则史亦
可为取富贵之道乎?嘻,其甚矣。《传》曰:“不有废者,其何以兴!”
刘炳,葛城人。每读书,见前古忠臣烈士为国家画策虑万世安,辄叹息景慕。
贞祐三年,中进士第,即日上书条便宜十事:
其一曰,任诸王以镇社稷。臣观往岁,王师屡战屡衄,率皆自败。承平日久,
人不知兵,将帅非才,既无靖难之谋,又无效死之节,外托持重之名,而内为自
安之计,择骁果以自随,委疲懦以临阵,阵势稍动,望尘先奔,士卒从而大溃。
朝廷不加诘问,辄为益兵。是以法度日紊,仓庾日虚,闾井日凋,土地日蹙。自
大驾南巡,远近相望,益无固志。吏任河北者以为不幸,逡巡退避,莫之敢前。
昔唐天宝之末,洛阳、潼关相次失守,皇舆夜出,向非太子回趋灵武,率先诸将,
则西行之士当终老於剑南矣。臣愿陛下择诸王之英明者,总监天下之兵,北驻重
镇,移檄远近,戒以军政。则四方闻风者皆将自奋,前死不避。折冲厌难,无大
于此。夫人情可以气激不可以力使,一卒先登,则万夫齐奋,此古人所以先身教
而后威令也。
二曰,结人心以固基本。天子惠人,不在施予,在于除其同患,因所利而利
之。今艰危之后,易于为惠,因其欲安而慰抚之,则忠诚亲上之心,当益加于前
日。臣愿宽其赋役,信其号令,凡事不便者一切停罢。时遣重臣按行郡县,延见
耆老,问其疾苦,选廉正,黜贪残,拯贫穷,恤孤独,劳来还定,则效忠徇义,
无有二志矣。故曰安民可与行义,危民易与为乱,惟陛下留神。
三曰,广收人材以备国用。备岁寒者必求貂狐,适长途者必畜骐骥。河南、
陕西,车驾临幸,当有以大慰士民之心。其有操行为民望者,稍擢用之,平居可
以励风俗,缓急可以备驱策。昭示新恩,易民观听,阴系天下之心也。
四曰,选守令以安百姓。郡守、县令,天子所恃以为治,百姓所依以为命者
也。今众庶已弊,官吏庸暗,无安利之才,贪暴昏乱,与奸为市,公有斗粟之赋,
私有万钱之求,远近嚣嚣,无所控告。自今非才器过人,政迹卓异者,不可使在
此职。亲勋故旧,虽望隆资高,不可使为长吏。则贤者喜於殊用,益尽其能,不
肖者愧慕而思自励矣。
五曰,褒忠义以励臣节。忠义之士,奋身效命,力尽城破而不少屈。事定之
后,有司略不加省,弃职者顾以恩贷,死事者反不见录,天下何所慕惮,而不为
自安之计邪?使为臣者皆知杀身之无益,临难可以苟免,甚非国家之利也。
六曰,务农力本以广蓄积。此最强兵富民之要术,当今之急务也。
七曰,崇节俭以省财用。今海内虚耗,田畴荒芜,废奢从俭以纾生民之急,
无先于此者。
八曰,去冗食以助军费。兵革之后,人物凋丧者十四五,郡县官吏署置如故,
甚非审权救弊之道。
九曰,修军政以习守战。自古名将料敌制胜,训练士卒,故可使赴汤蹈火,
百战不殆。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
与敌也。卒不服习,以其将与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与敌也。主不择将,以其
国与敌也。”可不慎哉。
十曰,修城池以备守御。保障国家,惟都城与附近数郡耳。北地不守,是无
河朔矣,黄河岂足恃哉。
书奏,宣宗异焉。复试之曰:“河北城邑,何术可保?兵民杂居,何道可和?
钞法如何而通?物价如何而平?”炳对大略以审择守将则城邑固,兵不侵民则兵
民和,敛散相权则钞法通,劝农薄赋则物价平。宣宗虽异其言,而不能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