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金史-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之会自有宾主礼。”桢曰:“汝他日为省吏当何如?”砺曰:“当官而行,亦
何所避。”桢壮其言,改谢之。
改同知深州军州事,加朝奉大夫。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守
愧服,郡事一委于砺。州管五县,例置弓手百余,少者犹六七十人,岁征民钱五
千余万为顾直。其人皆市井无赖,以迹盗为名,所至扰民。砺知其弊,悉罢去。
继而有飞语曰:“某日贼发,将杀通守。”或请为备,砺曰:“盗所利者财耳,
吾贫如此,何备为。”是夕,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再补翰林修撰,迁礼部郎中,一时典礼多所裁定。海陵拜平章政事,百官贺
于庙堂,砺独不跪。海陵问其故,砺以令对,且曰:“朝服而跪,见君父礼也。”
海陵深器重之。天德初,再迁侍讲学士,同修国史。以母忧去官。起复为宋国岁
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使,海陵谓砺曰:“彦恭官在卿下,以其旧劳,故使
卿副之。”迁翰林学士,改刑部尚书。扈从至汴得疾,海陵数遣使临问,卒,深
悼惜之。年五十五。
王竞,字无竞,彰德人。警敏好学。年十七以荫补官。宋宣和中,太学两试
合格,调屯留主簿。入国朝,除大宁令,历宝胜盐官,转河内令。时岁饥盗起,
竞设方略以购贼,不数月尽得之。夏秋之交,沁水泛溢,岁发民筑堤,豪民猾吏
因缘为奸,竞核实之,减费几半,县民为之谚曰:“西山至河岸,县官两人半。”
盖以前政韩希甫与竞相继治县,皆有干能,绛州正平令张元亦有治绩而差不及,
故云然。
天眷元年,转固安令。皇统初,参政韩昉荐之,召权应奉翰林文字,兼太常
博士。诏作《金源郡王完颜娄室墓碑》,竞以行状尽其实,乃请国史刑正之,时
人以为法。二年,试馆阁,竞文居最,遂为真。
迁尚书礼部员外郎。时海陵当国,政由己出,欲令百官避堂讳,竞言人臣无
公讳,遂止。萧仲恭以太傅领三省事封王,欲援辽故事,亲王用紫罗伞。事下礼
部,竞与郎中翟永固明言其非是,事竟不行,海陵由是重之。天德初,转翰林待
制,迁翰林直学士,改礼部侍郎,迁翰林侍讲学士,改太常卿,同修国史,擢礼
部尚书,同修国史如故。大定二年春,从太傅张浩朝京师,诏复为礼部尚书。是
岁,奉迁睿宗山陵,仪注不应典礼,竞削官两阶。诏改创五龙车,兼翰林学士承
旨,修国史。四年,卒官。
竞博学而能文,善草隶书,工大字,两都宫殿榜题,皆竞所书,士林推为第
一云。
杨伯仁,字安道,伯雄之弟也。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
第,事亲不求调。天德二年,除应奉翰林文字。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
名。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
伯仁献《获乌诗》以讽。丁父忧,起复,赐金带袭衣,及赐白金以奉母。改左拾
遗。进士吕忠翰廷试已在第一,未唱名,海陵以忠翰程文示伯仁,问其优劣,伯
仁对曰:“当在优等。”海陵曰:“此今试状元也。”伯仁自以知忠翰姓名在第
一,遂宿谏省,俟唱名乃出,海陵嘉其慎密。转翰林修撰。孟宗献发解第一,伯
仁读其程文,称之“此人当成大名”。是岁,宗献府试、省试、廷试皆第一,号
“孟四元”,时论以为知文。故事,状元官从七品,阶承务郎,世宗以宗献独异
等,与从六品,阶授奉直大夫。
改著作郎。居母丧,服除,调镇西节度副使。入为起居注兼左拾遗,上书论
时务六事。改大名少尹。郡中豪民横恣甚,莫可制,民受其害,伯仁穷竟渠党,
四境帖然。谳馆陶大辟,得其冤状,馆陶人为立祠。府尹荆王文坐赃削封,降德
州防御使,同知裴满子宁及伯仁、判官谢奴皆以不能匡正解职。伯仁降南京留守
判官,改同知安化军节度使,到官三日,召为太子右谕德、兼侍御史,改翰林待
制,复兼右谕德。
除滨州刺史。郡俗有遣奴出亡,捕之以规赏者,伯仁至,责其主而杖杀其奴,
如是者数辈,其弊遂止。入为左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翰林直学士。故事,谏
官词臣入直禁中,上闵其劳,特免入直。改吏部侍郎,直学士如故。郑子聃卒,
宰相举伯仁代之,乃迁待讲兼礼部侍郎。
伯仁久在翰林,文词典丽,上曰:“自韩昉、张钧后,则有翟永固,近日则
张景仁、郑子聃,今则伯仁而已,其次未见能文者。吕忠翰草《降海陵庶人诏》,
点窜再四,终不能尽朕意,状元虽以词赋甲天下,至于辞命,未必皆能。凡进士
可令补外,考其能文者召用之。”不数月,兼左谏议大夫,俄兼太常卿。大臣举
可修起居注者数人,上以伯仁领之。从幸上京,伯仁多病,至临潢,地寒因感疾,
还中都。明年,上还幸中都,遣使劳问,赐以丹剂。是岁,卒。
郑子聃,字景纯,大定府人。父宏,辽金源令,二子子京、子聃。杨丘行尝
谓人曰:“金源二子,凤毛也。小者尤特达,后必名世。”子聃及冠,有能赋声。
天德三年,丘行为太子左卫率府率,廷试明日,海陵以子聃程文示丘行,对曰:
“可入甲乙。”及拆卷,果中第一甲第三人。调翼城丞,迁赞皇令,召为书画直
长。
子聃颇以才望自负,常慊不得为第一甲第一人。正隆二年会试毕,海陵以第
一人程文问子聃,子聃少之。海陵问作赋何如,对曰:“甚易。”因自矜,且谓
他人莫己若也。海陵不悦,乃使子聃与翰林修撰綦戩、杨伯仁、宣徽判官张汝霖、
应奉翰林文字李希颜同进士杂试。七月癸未,海陵御宝昌门临轩观试,以“不贵
异物民乃足”为赋题,“忠臣犹孝子”为诗题,“忧国如饥渴”为论题。上谓读
卷官翟永固曰:“朕出赋题,能言之或能行之,未可知也。诗、论题,庶戒臣
下。”丁亥,御便殿亲览试卷,中第者七十三人,子聃果第一,海陵奇之。有顷,
进官三阶,除翰林修撰。改侍御史。
京畿旱,诏子聃决囚,遂澍雨,人以比颜真卿。迁待制,兼吏部郎中,改秘
书少监。迁翰林直学士,兼太子左谕德,显宗深器重之。以疾求补外,遂为沂州
防御使,皇太子币赆甚厚,命以安舆之官。召还,为左谏议大夫、兼直学士。改
吏部侍郎、同修国史,直学士如故。迁侍讲、兼修国史,上曰:“修《海陵实录》,
知其详无如子聃者。”盖以史事专责之也。二十年,卒,年五十五。子聃英俊有
直气,其为文亦然。平生所著诗文二千余篇。
党怀英,字世杰,故宋太尉进十一代孙,冯翊人。父纯睦,泰安军录事参军,
卒官,妻子不能归,因家焉。应举不得意,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
晏如也。大定十年,中进士第,调莒州军事判官,累除汝阴县令、国史院编修官、
应奉翰林文字、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
怀英能属文,工篆籀,当时称为第一,学者宗之。大定二十九年,与凤翔府
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移剌益、赵沨等七人为编修官。凡
民间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忆辽旧事,悉上送官。是时,章宗初即位,
好尚文辞,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谓宰臣曰:“翰林阙人如之何?”张汝霖奏
曰:“郝俣能属文,宦业亦佳。”上曰:“近日制诏惟党怀英最善。”移剌履进
曰:“进士擢第后止习吏事,更不复读书,近日始知为学矣。”上曰:“今时进
士甚灭裂,《唐书》中事亦多不知,朕殊不喜。”上谓宰臣曰:“郝俣赋诗颇佳,
旧时刘迎能之,李晏不及也。”
明昌元年,怀英再迁国子祭酒。二年,迁侍讲学士。明年,议开边防濠堑,
怀英等十六人请罢其役,诏从之。迁翰林学士。七年,有事于南郊,摄中书侍郎
读祝册,上曰:“读册至朕名,声微下,虽曰尊君,然在郊庙,礼非所宜,当平
读之。”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明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泰和元
年,增修《辽史》编修官三员,诏分纪、志、列传刊修官,有改除者以书自随。
久之,致仕。大安三年卒,年七十八,谥文献。怀英致仕后,章宗诏直学士陈大
任继成《辽史》云。
卷一百二十六 列传第六十四
◎文艺下
○赵沨周昂王庭筠刘昂李经刘从益吕中孚(张建附)李纯
甫王郁宋九嘉庞铸李献能王若虚王元节麻九畴李汾元德明
(子好问)
赵沨,字文孺,东平人。大定二十二年进士,仕至礼部郎中。性冲淡,学
道有所得。尤工书,自号“黄山”。赵秉文云:“沨之正书体兼颜、苏,行草
备诸家体,其超放又似杨凝式,当处苏、黄伯仲间。”党怀英小篆,李阳冰以来
鲜有及者,时人以沨配之,号曰“党赵”。有《黄山集》行于世。
周昂,字德卿,真定人。父伯禄字天锡,大定进士,仕至同知沁南军节度使。
昂年二十四擢第。调南和簿,有异政。迁良乡令,入拜监察御史。路铎以言事被
斥,昂送以诗,语涉谤讪,坐停铨。久之,起为隆州都军,以边功复召为三司官。
大安兵兴,权行六部员外郎。
其甥王若虚尝学于昂,昂教之曰:“文章工于外而拙于内者,可以惊四筵而
不可以适独坐,可以取口称而不可以得首肯。”又云:“文章以意为主,以言语
为役,主强而役弱则无令不从。今人往往骄其所役,至跋扈难制,甚者反役其主,
虽极辞语之工,而岂文之正哉。”
昂孝友,喜名节,学术醇正,文笔高雅,诸儒皆师尊之。既历台省,为人所
挤,竟坐诗得罪,谪东海上十数年。始入翰林,言事愈切。出佐三司非所好,从
宗室承裕军。承裕失利,跳走上谷,众欲径归,昂独不从,城陷,与其从子嗣明
同死于难。嗣明字晦之。
王庭筠,字子端,辽东人。生未期,视书识十七字。七岁学诗,十一岁赋全
题。稍长,涿郡王翛一见,期以国士。登大定十六年进士第。调恩州军事判官,
临政即有声。郡民邹四者谋为不轨,事觉,逮捕千余人,而邹四窜匿不能得。朝
廷遣大理司直王仲轲治其狱,庭筠以计获邹四,分别诖误,坐预谋者十二人而已。
再调馆陶主簿。
明昌元年三月,章宗谕旨学士院曰:“王庭筠所试文,句太长,朕不喜此,
亦恐四方效之。”又谓平章张汝霖曰:“王庭筠文艺颇佳,然语句不健,其人才
高,亦不难改也。”四月,召庭筠试馆职,中选。御史台言庭筠在馆陶尝犯赃罪,
不当以馆阁处之,遂罢。乃卜居彰德,买田隆虑,读书黄华山寺,因以自号。是
年十二月,上因语及学士,叹其乏材,参政守贞曰:“王庭筠其人也。”三年,
召为应奉翰林文字,命与秘书郎张汝方品第法书、名画,遂分入品者为五百五十
卷。
五年八月,上顾谓宰执曰:“应奉王庭筠,朕欲以诏诰委之,其人才亦岂易
得。近党怀英作《长白山册文》,殊不工。闻文士多妒庭筠者,不论其文,顾以
行止为訾。大抵读书人多口颊,或相党。昔东汉之士与宦官分朋,固无足怪。如
唐牛僧孺、李德裕,宋司马光、王安石,均为儒者,而互相排毁何耶。”遂迁庭
筠为翰林修撰。
承安元年正月,坐赵秉文上书事,削一官,杖六十,解职,语在秉文传。二
年,降授郑州防御判官。四年,起为应奉翰林文字。泰和元年,复为翰林修撰,
扈从秋山,应制赋诗三十余首,上甚嘉之。明年,卒,年四十有七。上素知其贫,
诏有司赙钱八十万以给丧事,求生平诗文藏之秘阁。又以御制诗赐其家,其引云:
“王遵古,朕之故人也。乃子庭筠,复以才选直禁林者首尾十年,今兹云亡,玉
堂、东观,无复斯人矣。”
庭筠仪观秀伟,善谈笑,外若简贵,人初不敢与接。既见,和气溢于颜间,
殷勤慰藉如恐不及,少有可取极口称道,他日虽百负不恨也。从游者如韩温甫,
路元亨、张进卿,李公度,其荐引者如赵秉文、冯璧、李纯甫,皆一时名士,世
以知人许之。为文能道所欲言,暮年诗律深严,七言长篇尤工险韵。有《{艹聚}
辨》十卷,文集四十卷。书法学米元章,与赵沨、赵秉文俱以名家,庭筠尤善
山水墨竹云。
子曼庆,亦能诗并书,仕至行省右司郎中,自号“淡游”云。
刘昂,字之昂,兴州人。大定十九年进士。曾、高而下七世登科。昂天资警
悟,律赋自成一家,作诗得晚唐体,尤工绝句。李纯甫《故人外传》云,昂早得
仕,年三十三为尚书省掾,调平凉路转运副使。时术士有言昂官止五品,昂不信。
俄以母忧去职,连蹇十年,卜居洛阳,有终焉之志。有荐其才于章宗者,泰和初,
自国子司业擢为左司郎中。会掌书大中与贾铉漏言除授事,为言者所劾,狱辞连
昂。章宗震怒。一时闻人如史肃、李著、王宇、宗室从郁皆谴逐之,铉寻亦罢政。
昂降上京留守判官,道卒,竟如术者之言。
李经,字天英,锦州人。作诗极刻苦,喜出奇语,不蹈袭前人。李纯甫见其
诗曰:“真今世太白也。”由是名大震。再举不第,拂衣去。南渡后,其乡帅有
表至朝廷,士大夫识之曰:“此天英笔也。”朝议以武功就命倅其州,后不知所
终。
刘从益,字云卿,浑源人。其高祖捴,天会元年词赋进士,子孙多由科第入
仕。从益登大安元年进士第,累官监察御史,坐与当路辨曲直,得罪去。久之,
起为叶县令,修学励俗,有古良吏风。叶自兵兴,户减三之一,田不毛者万七千
亩有奇,其岁入七万石如故。从益请于大司农,为减一万,民甚赖之,流亡归者
四千余家。未几,被召,百姓诣尚书省乞留,不听。入授应奉翰林文字,逾月以
疾卒,年四十四。叶人闻之,以端午罢酒为位而哭,且立石颂德,以致哀思。
从益博学强记,精于经学。为文章长于诗,五言尤工,有《蓬门集》。
子祁字京叔。为太学生。甚有文名。值金末丧乱,作《归潜志》以纪金事,
修《金史》多采用焉。
吕中孚,字信臣,冀州南宫人。张建字吉甫,蒲城人。皆有诗名。中孚有
《清漳集》。建明昌初授绛州教官,召为宫教、应奉翰林文字。以老请致仕,章
宗爱其纯素,不欲令去,授同知华州防御使,仍赐诗以宠之。自号“兰泉”,有
集行于世。
李纯甫,字之纯,弘州襄阴人。祖安上,尝魁西京进士。父采,卒于益都府
治中。纯甫幼颖悟异常,初业词赋,及读《左氏春秋》,大爱之,遂更为经义学。
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为文法庄周、列御寇、左氏、《战国策》,后进多宗之。
又喜谈兵,慨然有经世心。章宗南征,两上疏策其胜负,上奇之,给送军中,后
多如所料。宰执爱其文,荐入翰林。及大元兵起,又上疏论时事,不报。宣宗迁
汴,再入翰林。时丞相高琪擅威福柄,擢为左司都事,纯甫审其必败,以母老辞
去。既而高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