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金史-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汴,再入翰林。时丞相高琪擅威福柄,擢为左司都事,纯甫审其必败,以母老辞
去。既而高琪诛,复入翰林,连知贡举。正大末,坐取人逾新格,出倅坊州。未
赴,改京兆府判官。卒于汴,年四十七。
纯甫为人聪敏,少自负其材,谓功名可俯拾,作《矮柏赋》,以诸葛孔明、
王景略自期。由小官上万方书,援宋为证,甚切,当路者以迂阔见抑。中年,度
其道不行,益纵酒自放,无仕进意。得官未成考,旋即归隐。日与禅僧士子游,
以文酒为事,啸歌袒裼出礼法外,或饮数月不醒。人有酒见招,不择贵贱必往,
往辄醉,虽沉醉亦未尝废著书。然晚年喜佛,力探其奥义。自类其文,凡论性理
及关佛老二家者号“内稿”,其余应物文字为“外稿”。又解《楞严》、《金刚
经》、《老子》、《庄子》。又有《中庸集解》、《鸣道集解》,号“中国心学、
西方文教”。数十万言,以故为名教所贬云。
王郁,字飞伯,大兴人。仪状魁奇,目光如鹘。少居钓台,闭门读书,不接
人事。久之,为文法柳宗元,闳肆奇古,动辄数千言。歌诗俊逸,效李白。尝作
《王子小传》以自叙。天兴初元,汴京被围,上书言事,不报。四月,围稍解,
挺身突出,为兵士所得。其将遇之甚厚,郁经行无机防,为其下所忌,见杀。临
终,怀中出书曰:“是吾平生著述,可传付中州士大夫曰,王郁死矣。”年三十
余。同时以诗鸣者,雷琯、侯册、王元粹云。
宋九嘉,字飞卿,夏津人。为人刚直豪迈,少游太学,有能赋声。长从李纯
甫读书,为文有奇气,与雷渊、李经相伯仲。中至宁元年进士第。历蓝田、高陵、
扶风、三水四县令,咸以能称。入为翰林应奉。正大中,以疾去。没于癸巳之难。
庞铸,字才卿,辽东人。少擢第,仕有声。南渡后,为翰林待制,迁户部侍
郎。坐游贵戚家,出倅东平,改京兆路转运使,卒。博学能文,工诗,造语奇健
不凡,世多传之。
李献能,字钦叔,河中人。先世有为金吾卫上将军者,时号“李金吾家”。
迨献能昆弟皆以文学名,从兄献卿、献诚、从弟献甫相继擢第,故李氏有“四桂
堂”。
献能苦学博览,于文尤长于四六。贞祐三年,特赐词赋进士,廷试第一人,
宏词优等。授应奉翰林文字。在翰苑凡十年,出为鄜州观察判官。用荐者复为应
奉,俄迁修撰。正大末,以镇南军节度副使充河中帅府经历官。大元兵破河中,
奔陕州,行省以权左右司郎中,值赵三三军变遇害,年四十三。
献能为人眇小而黑色,颇有髯。善谈论,每敷说今古,声铿亮可听。作诗有
志于风雅,又刻意乐章。在翰院,应机敏捷号得体。赵秉文、李纯甫尝曰:“李
献能天生今世翰苑材。”故每荐之,不令出馆。家故饶财,尽于贞祐之乱,在京
师无以自资。其母素豪奢,厚于自奉,小不如意则必诃谴,人视之殆不堪忧,献
能处之自若也。时人以纯孝称之。尝谓人云:“吾幼梦官至五品,寿不至五十。”
后竟如其言。
王若虚,字从之,藁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
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
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州军州
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未几,召为左司
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
元兴元年,哀宗走归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
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若虚
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
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乃谓奕辈曰:“丞相功德碑当指
何事为言?”奕辈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曰;“学
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
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
辈赴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曰:“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
无让。”祁等固辞而别。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
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
果立也。
金亡,微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
游曰:“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乃
令子忠先归,遣子恕前行视夷险,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
著文章号《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王元节,字子元,弘州人也。祖山甫,辽户部侍郎。父诩,海陵朝,左司员
外郎。元节幼颖悟,虽家世贵显,而从学甚谨。浑源刘捴爱其才俊,以女妻之,
遂传其赋学,登天德三年词赋进士第。雅尚气节,不能随时俯仰,故仕不显。及
迁密州观察判官,既罢,即逍遥乡里,以诗酒自娱,号曰“遁齐”。年五十余卒。
有诗集行于世。
弟元德,亦第进士。有能名于时,终南京路提刑使。
孙国纲,字正之。业儒术,尤长吏事。为人端重乐易,或有忤者,略不与校,
亦未尝形于怒色。大安三年,试补尚书吏部掾,未几,转御史台令史。宣宗闻其
材干,兴定三年特召为近侍,奉职承应,甚见宠遇,勒留凡三考,出为同知申州
事。无何,召为笔砚直长,擢监察御史,秩满,敕留再任,盖知其材器故也。开
兴元年,关陕完颜总帅屯河中府,与大元军战败绩,哀宗遣国纲乘上厩马,径诣
河中问败军之由,还至中途,值大兵见杀,时年四十四。
麻九畴,字知几,易州人。三岁识字。七岁能草书,作大字有及数尺者,一
时目为神童。章宗召见,问:“汝入宫殿中,亦惧怯否?”对曰:“君臣,父子
也。子宁惧父耶?”上大奇之。弱冠入太学,有文名。南渡后,寓居郾、蔡间,
入遂平西山,始以古学自力。博通《五经》,于《易》、《春秋》为尤长。兴定
末,试开封府,词赋第二,经义第一。再试南省,复然。声誉大振,虽妇人小儿
皆知其名。及廷试,以误绌,士论惜之。已而隐居不为科举计。正大初,门人王
说、王采苓俱中第,上以其年幼,怪而问之。乃知尝师九畴。平章政事侯挚、翰
林学士赵秉文连章荐之,特赐卢亚榜进士第。以病,未拜官告归。再授太常寺太
祝,权博士,俄迁应奉翰林文字。九畴性资野逸,高蹇自便,与人交,一语不相
入则迳去不返顾。自度终不能与世合,顷之,复谢病去。居郾城,天兴元年,大
元兵入河南,挈家走确山,为兵士所得,驱至广平,病死,年五十。
九畴初因经义学《易》,后喜邵尧夫《皇极书》,因学算数,又喜卜筮、射
覆之术。晚更喜医,与名医张子和游,尽传其学,且为润色其所著书。为文精密
奇健,诗尤工致。后以避谤忌,持戒不作。明昌以来,称神童者五人,太原常添
寿四岁能作诗,刘滋、刘微、张汉臣后皆无称,独知几能自树立,耆旧如赵秉文,
以征君目之而不名。
李汾,字长源,太原平晋人。为人尚气,跌宕不羁。性褊躁,触之辄怒,以
是多为人所恶。喜读史。工诗,雄健有法。避乱入关,京兆尹子容爱其材,招致
门下。留二年去,之泾州,竭左丞张行信,一见即以上客礼之。元光间,游大梁,
举进士不中,用荐为史馆书写。书写,特抄书小史耳,凡编修官得日录,纂述即
定,以稿授书写,书写录洁本呈翰长。汾既为之,殊不自聊。时赵秉文为学士,
雷渊、李献能皆在院,刊修之际,汾在旁正襟危坐,读太史公、左丘明一篇,或
数百言,音吐洪畅,旁若无人。既毕,顾四坐漫为一语云“看”。秉笔诸人积不
平,而雷、李尤切齿,乃以嫚骂官长讼于有司,然时论亦有不直雷、李者。寻罢
入关。明年来京师,上书言时事,不合,去客唐、邓间。恒山公武仙署行尚书省
讲议官。既而仙与参知政事完颜思烈相异同,颇谋自安,惧汾言论,欲除之。汾
觉,遁泌阳,仙令总帅王德追获之,锁养马平,绝食而死,年未四十。
汾平生诗甚多,不自收集,世所传者十二三而已。
元德明,系出拓拔魏,太原秀容人。自幼嗜读书,口不言世俗鄙事,乐易无
畦畛,布衣蔬食处之自若,家人不敢以生理累之。累举不第,放浪山水间,余酒
赋诗以自适。年四十八卒。有《东岩集》三卷。子好问,最知名。
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淹贯经传
百家,六年而业成。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礼部赵秉文
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中兴定五年第,历内乡令。正大中,
为南阳令。天兴初,擢尚书省掾,顷之,除左司都事,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
金亡,不仕。
为文有绳尺,备众体。其诗奇崛而绝雕刿,巧缛而谢绮丽。五言高古沈郁。
七言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歌谣慷慨,挟幽、并之气。其长短句,揄扬新声,
以写恩怨者又数百篇。兵后,故老皆尽,好问蔚为一代宗工,四方碑板铭志,尽
趋其门。其所著文章诗若干卷、《杜诗学》一卷、《东坡诗雅》三卷、《锦禨》
一卷、《诗文自警》十卷。
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己
所当任。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沮而
止。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
“野史”。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摭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
余万言。今所传者有《中州集》及《壬辰杂编》若干卷。年六十八卒。纂修《金
史》,多本其所著云。
赞曰:韩昉、吴激,楚材而晋用之,亦足为一代之文矣。蔡珪、马定国之该
博,胡砺、杨伯仁之敏赡,郑子聃、麻九畴之英俊,王郁、宋九嘉之迈往。三李
卓荦,纯甫知道,汾任气,献能尤以纯孝见称。王庭筠、党怀英、元好问自足知
名异代。王竞、刘从益、王若虚之吏治,文不掩其所长。蔡松年在文艺中,爵位
之最重者,道金人言利,兴党狱,杀田珏,文不能掩其所短者欤?事继母有至行,
其死家无余赀,有足取云。
卷一百二十七 列传第六十五
◎孝友
○温迪罕斡鲁补陈颜刘瑜孟兴王震刘政
孝友者,人之至行也,而恒性存焉。有子者欲其孝,有弟者欲其友,岂非人
之恒情乎?为子而孝,为弟而友,又岂非人之恒性乎?以人之恒情责人之恒性,
而不副所欲者恒有焉。有竭力于是,岂非难乎。天生五谷以养人,五谷之有恒性
也。服田力穑以望有秋,农夫之有恒情也。五谷熟,人民育,岂异事乎。然以唐、
虞之世,“黎民阻饥”不免以命稷,“百姓不亲、五品不逊”不免以命契,以是
知顺成之不可必,犹孝友之不易得也。是故“有年”、“大有年”以异书于圣人
之经,孝友以至行传于历代之史,劝农兴孝之教不废于历代之政,孝弟力田自汉
以来有其科。章宗尝曰:“孝义之人,素行已备,虽有希觊,犹不失为行善。”
庶几帝王之善训矣。夫金世孝友见于旌表、载于史册者仅六人焉。作《孝友传》。
温迪罕斡鲁补,西北路宋葛斜斯浑猛安人。年十五,居父丧,不饮酒食肉,
庐于墓侧。母疾,刲股肉疗之,疾愈。诏以为护卫。
陈颜,卫州汲县人。世业农。父光,宋季擢武举第,调寿阳尉,未赴。值金
兵取汴,光病,围城中。颜间关渡河,往省其父,因扶疾北归。光家奴谋良不可,
诬告光与贼杀人。光系狱,榜掠不胜,因自诬服。颜诣郡请代父死,太守徐某哀
之,不敢决,适帅臣至郡,以其状白,帅曰:“此真孝子也。”遂并释之。天会
七年,诏旌表其门闾。
刘瑜,棣州人。家贫甚,母丧不能具葬,乃质其子以给丧事。明昌三年,诏
赐粟帛,复其终身。
孟兴,蚤丧父,事母孝谨,母没,丧葬尽礼。事兄如事其父。明昌三年,诏
赐帛十匹、粟二十石。
王震,宁海州文登县人。为进士学。母患风疾,刲股肉杂饮食中,疾遂愈。
母没,哀泣过礼,目生翳。服除,目不疗而愈,皆以为孝感所致。特赐同进士出
身,诏尚书省拟注职任。
刘政,洺州人。性笃孝,母老丧明,政每以舌舐母目,逾旬母能视物。母疾,
昼夜侍侧,衣不解带,刲股肉啖之者再三。母死,负土起坟,乡邻欲佐其劳,政
谢之。葬之日,飞鸟哀鸣,翔集丘木间。庐于墓侧者三年。防御使以闻,除太子
掌饮丞。
◎隐逸
褚承亮王去非赵质杜时升郝天挺薛继元高仲振张潜王汝梅
宋可辛愿王予可
孔子称逸民伯夷、叔齐、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其立心造行之异同,
各有所称谓,而柳下惠则又尝仕于当世者也。长沮、桀溺之徒,则无所取焉。后
世,凡隐遁之士,其名皆列于史传,何欤?盖古之仕者,其志将以行道,其为贫
而仕下列者,犹必先事而后食焉。后世干禄者多,其先人尚人之志与叹老嗟卑之
心,能去是者鲜矣。故君子于士之远引高蹈者特称述之,庶闻其风犹足以立懦廉
顽也。作《隐逸传》。
褚承亮,字茂先,真定人。宋苏轼自定武谪官过真定,承亮以文谒之,大为
称赏。宣和五年秋,应乡试,同试者八百人,承亮为第一。明年,登第。调易州
户曹,未赴,会金兵南下。天会六年,斡离不既破真定,拘籍境内进士试安国寺,
承亮名亦在籍中,匿而不出。军中知其才,严令押赴,与诸生对策。策问“上皇
无道、少帝失信。”举人承风旨,极口诋毁。承亮诣主文刘侍中曰:“君父之罪,
岂臣子所得言耶?”长揖而出。刘为之动容。余悉放第,凡七十二人,遂号七十
二贤榜。状元许必仕为郎官,一日出左掖门,堕马,首中阃石死,余皆无显者。
刘多承亮之谊,荐知藁城县。漫应之,即弃去。年七十终,门人私谥曰“玄贞先
生。”
子席珍,正隆二年进士,官州县有声。
王去非,字广道,平阴人。尝就举,不得意即屏去,督妻孥耕织以给伏腊。
家居教授,束修有余辄分惠人。弟子班帎贫不能朝夕,一女及笄,去非为办资
装嫁之。北邻有丧忌东出,西与北皆人居,南则去非家,去非坏蚕室使丧南出,
遂得葬焉。大定二十四年卒,年八十四。
赵质,字景道,辽相思温之裔。大定末,举进士不第,隐居燕城南,教授为
业。明昌间,章宗游春水过焉,闻弦诵声,幸其斋舍,见壁间所题诗,讽咏久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