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郭小川文集-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旋乱转。人们的脸上、臂膀上那如雨的汗水,充分地显示出这场战斗的紧张和劳动
的艰辛。脚下的沙地像烙铁一样滚烫。据说,不习惯赤脚行走的人,只要走上几百
米,就可能把脚底烫肿。
在河边仅有的席棚入口处,我们见到指挥这场战斗的龙海县委书记刘秉仁同
志和副县长杨松山同志。他们刚刚还在参加一个青年突击队的劳动,是指挥部的
同志把他们唤回来的。刘秉仁同志昨天中了暑,今天仍然坚持与群众共同劳动。他
们的脸上大汗如雨,腿上沾满泥浆。从他们黑红黑红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已久经
劳动的锻炼了。刘秉仁同志劈头就说:“群众的干劲太大了,每一班都要指挥部下
命令才肯休息。中午太热,可是这一班非要坚持干到下午三点不可。这怎么行!沙
洲大队本该夜里三点半上班,他们两点半就来了……。
提到沙洲大队,同志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告诉我:这个大队恰恰是以后唯一受
损失的大队。他们的稻田处于大坝的脚下,大坝一起,他们将有2000亩稻田绝水受
旱。为着了解他们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我们马上到了沙洲大队的操作地点跟大队
长见了面。我发现这位身材细高的大队长身上,没有任何不快的表情,他神采焕发
地用流利的闽南话说道:“这个大坝修起来,恰好扼住了我们的喉咙。”他用手指
指他自己的喉咙。可是群众说:“要顾全大局,丢两千,保七万。我们受灾时,别
的大队也用这种态度支援我们。1960年我们被大水围困的时候,国家还派飞机给我
们丢馒头……”
这是怎样的风格啊!我沉浸在难以克制的思索中,半响不想开口。我的同伴大
的觉察出我的激动心情,于是说:“这是真正的共产主义风格!到现在为止,体现
这种风格的例子,已经难以数计了。从2月以后的抗旱斗争中,我们全区大大小小
的封江堵河工程,就有5200处之多。凡是封江堵河的地方,难免出现全体得益、局
部受灾的情况。这种情况一经出现,受害单位的干部和群众差不多都立即表示态度:
牺牲局部利益,维护整体利益。在这次抗旱斗争中,最早、最有名的范例是这一带
的榜山公社。你知道,在九龙江、在漳州平原上,我们已经搞了三个较大的堵江工
程和一个渡槽工程,工程较小的是堵南溪,较大的是堵西溪和现在的堵北溪,又修
建了长190米、高10米的渡槽,横跨南溪之上。把西溪的水南调到南溪以东的三万
亩稻田中。这四大工程,总共灌溉了23万亩稻田(约占全区早稻种植面积的六分之
一强)。在今年2月施工的西溪堵江工程中,榜山公社最先表现了这种高尚的风格,
这也就是在我们这里已经家喻户晓的‘榜山风格’。此后它就在全区发展开来了。”
在这位同志的启示下,第二天,我便跟专署抗旱办公室的一位同志到了榜山公
社的洋西大队附近。在那里,我得以看到西溪堵江工程的全貌,也得以亲历其境地
了解到“榜山风格”的由来。
详情是这样的。今年二月初,龙海县的莲花、东泗、石码、东园等公社已经100
多天没有下雨,秧苗插不下,形势逼人。县委及时地提出了一个新颖有力的口号。、
“九龙江有水不算旱!”因为九龙江的三条支流横跨龙海县境,口号正是启发全县
人民在九龙江上打主意。在这口号下由县委召集的。以讨论在九龙江西溪堵江筑堤
为内容的“舟中会议”(在现场的一只小船上)举行了。参加这个会议的;除了上
述四个公社的代表以外,还有榜山公社代表、社党委委员徐学文同志。榜山公社为
什么也要参加这个会议呢?原因是:在筑堤以后,他们的田地将有一部分被淹。
现在,在大旱天里,九龙江水小,顶不住海潮的澎涨,上述四个公社处在下游出海
处,涌进的尽是咸水,而咸水是不能灌溉的。榜山公社的位置要靠上一些,正好可
以“吃”到九龙江的淡水。可是,现在根据勘察结果,、要在榜山公社洋西大队的
后面江中堵住西溪,以便把上游的淡水截住,让它由九龙江支流九十九弯流过,抢
救莲花、东泅、石码、东园等公社的田地。而九十九弯是要从榜山公社通过的,它
一通过,就要使这里的低水田遭受涝灾。因此,榜山公社代表不能不参加这个会议
;并且自然而然地成了大家注目的中心。在会议上,所有的与会者都在等着徐学文
的表示。徐学文怎样说呢?他说:“小利要服从大利,小我要服从大我,我们从全
局出发,没有意见。受损失的地区如果少数人不通,我们可以做工作。”他的这种
态度立即得到榜山公社党委书记苏海成和公社党委、各大队支部的一致支持。在群
众的广泛讨论中,表示同意的也占了压倒的多数。洋西村贫农林兰说:“要是下游
五万亩受灾插不上秧,就是我们丘丘结的是金子,也没有用!”当过长工的贫农郑
水龟说:“我们不能光顾自己。淹掉一小部分田,换来几万亩好收成,这是丢卒保
车,很值得。”随后,榜山公社的干部和社员都紧张地行动起来,为堵江工程进行
准备工作。他们腾出房子,热情地接待外来的民工;成群结队地到一二十里外的山
上割下茅草,以备筑坝之用。在堵江工程兴建的过程中,他们又派出1000多人和30
多只船参加工作;许多在田间操作的社员一下了工,就自动跑到工地去帮助。然而,
当大坝建成之日,大股的河水向他们的田地卷来的时候,他们又改变了决心,“车
保住了,卒也不丢!于是,在他们1300亩受淹的田里,又出现了排水抢插秧、修防
水堤的热潮,在他们自力更生和其它公社的支援之下,只几天工夫,就把受淹的田
地救治过来了,一亩不少地插下了翠绿的秧苗。
这就是“榜山风格”!这个“榜山风格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容啊!它是舍己为
人、大公无私的精神,是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精神,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精
神,是集体主义的精神,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我的同伴一再强调地说。要是没有一
这种精神,休想抗住偌大的旱灾!平和县安厚公社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他们有
四个大队在一条水边,由上面下的次序是:东川、东寨、南门、白石。现在,南门
受旱,东川决定让水给他们,但得经过东寨,因此必须先得到东寨的同意。东寨知
道了这个消息,先问:”南门去年早稻打了多少斤?“回答是:”420斤。“于是,
东寨决定:不但让东川的水通过去,而且把本大队的水也送去,宁愿自己车水湖田,
因为”我们亩产只260斤,比南门大队少160斤,就要先顾南门!“水到南门,南
门却决定先灌白石,因为白石更旱。你看,这四个大队的互助互让总算做到家了吧?
可是在解放前,东寨和南门恰恰是冤家对头。五十年前曾因抗旱争水发生械斗,双
方死亡40多人,从此结下冤仇。解放前的十几年中,双方又在械斗中死了108人。
长期以来,他们仇深似海,互不往来,互不通婚。从这个对比中,可以看出”榜山
风格“的伟大意义。要是像过去,械斗、纠纷还闹不完,哪有工夫去搞这么大的抗
旱斗争?
这时,我才明确地感到,这种“榜山风格”可以说是群众的革命政治思想觉悟
的集中体现,是革命精神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是取得抗旱斗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之一。而这种“榜山风格”正是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三面红旗所培育出来的。总路
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制度扩大了人们的眼界,培养了人们的先公后私的集体主义
思想,养成了人们集体劳动的习惯和纪律性,积累了组织大规模集体劳动的经验,
鼓舞了叱咤风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因此,一旦有事,这一切美好的东西就迸发
出来了。当我把这些思想说出来之后,我的同伴又提醒我道:“还有另一个决定性
因素呢,那就是物质力量,特别是技术力量!这也是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在贯
彻执行总路线斗争中,在大跃进中,在人民公社中准备起来的。”
这个问题,引起了我同样浓烈的兴趣。我的同伴说:“我们从人民公社化以后,
水利建设确乎是很多的。其中,最主要的两项是水库和引水工程(抽水机)。解放
前,这里只有水塘,没有水库,人民公社化以前的1957年,也只有蓄水100万到1000
万立方米的水库三座。1958年以后,我们新修了蓄水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六座、
100万到1000万立方米的13座,10万到100万立方米的141座。抽水机,解放前只
有两台,到1957年底增到127台,马力则增加了112倍;1958年以后到现在,增加
到2056台,马力则等于1957年的七倍多;灌溉面积等于1957年的三倍多。去年1—
—9月,我们修建了占全省第一位的、大型电力排灌工程——天宝工程的一级站,
今年正好遇上大旱,它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引水上山,灌溉了10000多亩田地。
将来建成后,共有四级站,排涝和灌溉双管齐下,受益土地将有60000亩以上。再
就技术人才来说,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现在等于1957年的七倍;管理抽水机的专业司
机现在等于1957年的三倍半。这个增加的数字当然很不小。但实际上我们的技术人
员的数量是无法计算的。近几年来,兴办水利和其他建设事业的群众运动,给千百
万农民提供了水利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千百万农民使用机械和摆弄机械的能力和兴
趣。在群众中,不但有很多”土专家“,而且也出现了许多”能人“。当工作需要
时,只要稍加训练;他们就可以操纵抽水机和其他机械。最近大量增加的抽水机,
有许多就是他们操纵的。我们现在虽然也用了许多传统的简便工具,作了许多小型
的水利设施,但主要还是靠这些比较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和较大的水利设施来进行抗
旱斗争的。
这一席话,十分确切地表明了三面红旗的伟大力量,托出了三面红旗的灿烂光
辉。这力量、这光辉是如此强大,如此激动人心,使一切来自海外的对它的诬蔑和
烟,更加显得极。丑恶和无耻。这力量、这光辉却使人民群众感到无比欢欣、无比
温暖。他们说:“解放前抗旱靠草龙(当地的一种迷信活动,用草扎成小龙放人江
河,用以求雨),初级合作社时代抗旱靠水龙(指水车),现在抗旱靠铁龙(指抽
水机)。”这几句话,生动地作了新旧社会的对比,也说了农民对三面红旗无限感
奋的心情。
啊,多么强大的物质力量!是的,这样强大的物质力量也是党和毛主席的领
导,三面红旗在这个地区准备下了的。现在在大旱的面前,在斗争当中,群众的革
命精神力量就一下子迸发出来了,原有的和新增加的物质技术力量也一下子迸发出
来了。
这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到底怎样才能进发出来呢?还需有坚强的具体领导。
在这里,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地委和县委的同志们决心很大,他们在惊人的困
难面前毫不妥协,毫不动摇。第二,各级干部以身作则,脱鞋下田,与群众共同劳
动。全专区每天参加劳动的干部有一万人以上。各个县委已经执行半天工作半天劳
动或一天工作一天劳动的制度。这样,便帮助了群众,鼓舞了群众,使这次抗旱斗
争成为群众自觉自愿的伟大战斗行动。
此刻,这里的抗旱斗争还在火热地进行着,最后的战果还待清查;然而胜利的
局面已经可以预见。在如此严重的大旱中,有大半的稻田已经肯定可以获取丰收,
有不少的稻田也可能保住;而人民群众在此中受到的教育和锻炼更是无法估量的。
请看吧,天宝公社有一位老人,在观察了这里的抗旱斗争之后,在看了抽水机抽水
之后,在看了堵江工程之后,竟抑制不住自己的饱经风霜而不灭的热情,一遍、两
遍、十遍、百遍、千遍地到处写下了这样五个标语: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人
民政府万岁!干部万岁!老百姓万岁!(六月八日于漳州)
自求解放
自求解放我们主张群众自求解放,但是要有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的领导。把共产党
的政策交给群众,变为群众斗争的武器。
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因此,发动群众与执行政策是分不开
的。
只要政策、不要群众的想法是错误的,“群众就是一切”的想法也是错误的。
要群众自觉地执行政策,只能是教育、教育、再教育,不能强迫命令。
有这样一个故事:俄国十月革命后,成千上万的农民进了莫斯科,由于他们对
沙皇的恨太深,坚决要烧掉沙皇住过的房子。
有人把这件事告诉列宁,列宁指示要向农民进行教育。但第一次教育,农民不
听,第二次还不听,第三次仍然不听。
最后列宁亲自出来。列宁说:烧房子可以,在烧房子以前,让我讲几句话可以
不可以?农民说:可以。
列宁问道:沙皇的房子谁造的?农民答:我们造的。
列宁又问:我们自己造的房子,不让沙皇住;让我们的代表住好不好?农民答:
好。
列宁再问:那末要不要烧呢?
农民觉得列宁的道理讲得对,同意不烧房子。
在这里,列宁没有下命令,或是强迫他们不准他们烧房子,而是说服教育,讲
清道理。结果如何呢?结果房子保存了,而农民的认识还从这件具体事实中提高了
一步。
一九五○年
原载《思想杂谈》第一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55年4月版
火柴颂
火柴颂“一擦就着,一吹就灭,像根火柴”,有人这么讥讽。
我要说,火柴自有火柴的用处。
它自己灭了,却把别人点燃,引起了比自己大十倍、百倍、千倍、万倍、万万
倍,乃至无数倍的熊熊大火!
鲁迅说,天才可贵,培养天才的泥土更可贵。
何妨照抄一句:社会主义的熊熊大火可贵,点燃这熊熊大火的火柴更可贵。
愿意做培养天才泥土的人,愿意做点燃社会主义熊熊大火的火柴的人,是纯粹
的人、真正的人。
他们是国家的栋梁,社会的柱石!
一九五九年
选自《马铁丁杂文逊人民日报出版社1984年版
夏
夏夏日的时光没有一丝沉寂,
苍蝇营营,咀嚼着同类的尸体;
太阳笑着一张发狂的面孔,
到处都流荡着炽热的气息。
这炽热是万物的熔炉,
像冶金般地烧毁你粉色的梦;
山坳、旷野、渲染了片片的碧绿,
世界像已勃然地觉醒。
趁这时你应当洗刷你的旧恨,
让积久的忍耐化作熊熊怒火;
请鼓动你本能的力气,
放开一个天大的花朵!
山中
山中一
我要下去啦——
这儿不是战士长久住居的地方,
我要下去啦——
我的思想的翼翅不能在这儿飞翔,
我要下去啦——
在这儿呆久了,我的心将不免忧伤,
我要下去啦——
简直来不及收拾我一小卷行装。……
二
冷漠、寂静、安详,
一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