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父母只做三件事-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我们总结的四个常见的家庭学习辅导的误区:
一是放纵不管,任其潇洒。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顾,只有到了考试、升学时才会注意孩子的学习分数。平时放纵孩子,也放纵自己,在家里经常聚集了很多朋友打麻将,喝酒,大声嚷嚷等。
二是乱管瞎管,种瓜得豆。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指导方法,只好采用“想当然”的管教方式,比如使用金钱刺激,孩子考试得了高分,就奖励100元,考不好,就体罚等等。
三是唠叨数落,肆意打骂。父母亲天天无休止地唠叨数落,使用的语言简单,不是“你不要总是贪玩”、“你还不抓紧时间做作业”,就是“你一定要争气,学习搞不好,将来就没有出息”等,孩子天天听着这些不断重复的“废话”,味同嚼蜡,时间一久,不但没有任何效果,反而形成了把父母的话当耳边风的不良习惯。更为甚者,还会因为“恨铁不成钢”,使用具有“历史性特征”的打骂方式。
四是代替包办,制造“机器”。教育并非制造听话的、为人使用的机器,而是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许多父母认为,指导孩子的学习,就是天天帮助孩子复习功课,天天检查孩子的作业是否正确,替孩子改错,替孩子削铅笔、看课表、收拾书包,甚至看着孩子不会写作文,不会做数学题,恨不得自己代替孩子去做。另外,“代替包办”还有一种现象,天下父母从来没有一起开过会,但一定有一句话是完全一致的,这句话就是:“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一切都不用你管。”让孩子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学习机器”,什么也不会,只会按照父母的要求埋头学习,成了地地道道的书呆子。为什么偏偏我们的孩子不爱学?
我们调查发现,回答“喜欢学习”的小学生占8。4%,初中生10。7%,高中生仅占4。3%。另外,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43。6%的中小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很大。20%把学习压力视为最令自己烦恼的事情。最大的问题在于,大部分独生子女对学习活动本身缺乏兴趣,不能感到快乐,厌学倾向较为普遍。厌学的原因很多,建议父母亲和我们一起来对照检查一下孩子厌学的真正原因!
1.是不是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第16节:学习有目标
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必定有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一个不爱学习、不会学习的孩子,也常常伴随一些不良的习惯。一般来说,具有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有错题集等基本的学习习惯的孩子,学习成绩必定是优秀的:
(1)学习有目标
(2)提前预习
(3)认真听讲
(4)完成作业
(5)及时复习
(6)正确使用学习用具
(7)规范书写
(8)积极提问和讨论
(9)经常阅读
(10)持之以恒
以上10个最基本的学习习惯,其核心是主动学习,而主动学习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每个家庭父母的素质不一样,每个家庭子女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因此,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放之四海皆准的家教模式。但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教授从60多名全国高考状元的访谈中总结出六条状元父母的家教特点与经验,其中一个秘诀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2.是不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些方面最感兴趣也最擅长,如果没有找到,就不可能爱学!
按照加德纳教授的分析,智商测验是依据于一元智能的概念,即智能就是解答智商测验试题的能力。智商测验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测儿童在学校的成绩,但在预言他走出学校后的实际工作情况时却无能为力。因为智商测试所评量的仅仅是逻辑或逻辑加语言的能力。
与一元智能的观点相反,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人都至少拥有八种智能,八种独立而又平等的智能,而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不同但都在组合性地发挥作用。
人类有哪八种智能呢?
一是语言智能,就是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掌握、运用、表现能力。这种能力在诗人、作家和演说家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二是数学逻辑智能,就是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科学分析的能力。
三是空间智能,就是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水手、工程师、外科医生、雕刻家、画家等都是具有高度发达的空间智能的例子。
四是音乐智能,从事音乐创作、演奏和其他舞台表演的人,通常在这方面比较突出。
五是身体运动智能,是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舞蹈家、体育运动员、外科医生、手工艺大师在这方面有突出的表现。
六是人际关系智能,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教育家、心理医生、宗教领袖、政治家、推销员、经纪人等等具有这方面的长处。
七是自我认知智能,这是一种深入自己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感情生活、辨别自己的情绪变化、体验自己灵魂活动的能力,即建立准确而又真实的自我模式,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运用这一模式的能力。由于这种智能的隐形性,如果观察者想探知的话,需要有来自语言、音乐或者其他显性智能的证据。一般来说,文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神学家、音乐家都是便于显现自己的自我认知智能的人。
八是自然智能,如达尔文等人的发现自然的能力就是一个证明。自然智能是《多元智能》一书出版后的新发现。
可以试想,有效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又以鼓励的态度让他释放潜能,会有哪个孩子不爱学习?从韩寒到王小平,退学之后反而信心十足、成绩骄人,不都是展示了自己的最佳才能吗?弱智的舟舟,成为音乐指挥天才并引起国内外关注,不也是扬其长吗?他们都是成功者,而成功的原因是他们都能扬长避短,并由此尽享学习的乐趣。
3.是不是没有科学用脑?
有的父母不懂大脑的生理特点,常常认为,只要严格要求就行,所以常常命令孩子必须做完作业再吃饭、再睡觉,岂不知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学习好,反而产生相反的效果。
还有的父母,孩子写错一个字,便要求孩子写100遍,这样盲目多练必然会使孩子大脑处于疲劳状态,达不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更有的父母为培养孩子的刻苦学习精神,就让孩子在困时用凉水激一下,再继续学,这样做只能暂时让孩子清醒一下,实际上会使大脑细胞受伤,经常这样做就会导致孩子生病,严重时还可导致精神失常,也就是神经失控,这种后果是很不幸的。
第17节:自我更新
用脑应有科学根据,我们研究发现,很多孩子不爱学,学不好,其中有个原因就是经常脑疲劳或者神经衰弱。
首先,学生一天学习看书时间一般不应超过6小时,所以,国家教育部规定小学生每天学习6小时。
其次,孩子上课学习时间安排必须考虑动静交替进行,其原因就是预防大脑某一区的活动时间太长,脑细胞就会自动休息,如果强行活动只能使脑细胞受伤,难以正常发挥大脑的功能。父母如果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当你强迫孩子长时间地学习时,他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不是出现小动作,就是眼皮耷拉发困。
第三,脑力劳动能量消耗很大,一般学生连续学习时间不要太长,否则脑细胞就会因疲劳而逐渐停止工作。
4.是不是我们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聪明在手上。让孩子动手,就是让孩子聪明。事实证明,体验是人特别重要的学习。
我们是如何掌握知识的?大多数人会以为读书、听课是掌握知识的基本渠道,然而调查表明,人们所掌握的知识中,有10%是通过“阅读”得来的,有15%是“听”来的,而更多的则是亲身经历获得的!
因为玩是人有兴趣的活动,而兴趣是探究和发现精神的根源,没有兴趣的活动是不可能激发儿童去探究和发现的;其次,“玩”和游戏是一种亲身经历的综合性的活动,常常是又动脑又动手。“玩”和游戏是一种自我发起的活动,自我发起的活动就是最能全身心投入的活动。
5.是不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学习是一个不断自我改变自我更新的过程。
学习不付出努力与汗水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本质上也是快乐的,虽然苦思冥想意味着伤脑筋,但对心灵而言,它不过是肉体的疲惫,这种疲惫伴随着人们发掘和表现自己,实际是快乐的附属品。
真正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至少应该在学习辅导中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一是让孩子给父母讲题,做孩子的学生。如果孩子能讲出思考分析过程,表明孩子已经用脑学习了,还可以鼓励孩子写出解题理由来。
二是引导孩子依照书本上的例题编题。这是对所学知识有意识地进行综合利用,也可以说是对所拥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运用。孩子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所做过的题目、积累的方法进行组合,形成学习上的创造活动。
三是引导孩子用想像力理解知识或者做题目。想像力是思维的翅膀,没有想像力的思维就像没有马达的机器,迈不开步子发展。实际上就是将知识形象化,在大脑中形成各种各样的图示。
如何诱发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我们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包括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这些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
1.兴趣
兴趣来自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也可以说,好奇心是孩子天生就有求知的愿望,即对知识的饥饿感,渴望将事情弄明白,渴望将事情做得更好,渴望能通过学习解决和处理问题。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
有个母亲,因为孩子把她刚刚买回来的一块金表当作新鲜玩具拆卸把表弄坏了,就狠狠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
接着老师进一步分析:“孩子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机会。”
“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仔细想想自己的行为,感到有些后悔。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道:“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修表铺就成为学习的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了。”
这位老师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是创造教育的倡导人之一,他认为人的创造是根本之根本,而教育的一个宗旨就是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第18节:玩学法
学习也是一项具有“探险”性质的创造性工作,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不断创造的过程,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创造。
问题是如何将孩子的好奇心牵引到学习愿望上来。这个牵引的过程实际上是孩子左右大脑结合使用的过程,或者说,左右大脑是否能够结合使用,是为什么人人都有好奇心,但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爱因斯坦的主要原因。
“兴趣”是一个普通但神奇的方向盘,只有从这里出发,才能真正驾驶好未来生命之舟。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方法:
(1)玩学法
引导孩子学会玩,从玩中学。孩子大部分主动去玩的原因都是因为好奇心,所以我们不必总是抱怨“我的孩子只知道玩”,或者总是和孩子说:“只知道玩,玩是没有出息的。”不过,如果孩子总是重复一个结果非常明显的游戏时,就应该规定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任由孩子去玩。
(2)请教法
父母做孩子的学生。不是去扮演孩子的学生,而是用心向孩子学习,事实上,现代的孩子具有很多值得成人学习的地方。
(3)开阔法
人在多接触事物、多读书、多联想的过程中会激发兴趣。
去接触山川,河流,海洋,植物,动物……去接触生活,工作,艺术,科学,高科技……纷纭复杂又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随时都可唤起人的好奇。
去读历史,地理,诗歌,散文……去看报纸,杂志,科普读物,短文……浩瀚无垠又与日俱增的知识海洋,随时都可以激发人的兴趣。
赋予孩子以更加开阔的生活,在开阔的实践中,引导孩子积极思想,展开联想,感受愉快,强化体验。学习兴趣,爱好,包括一种说不清楚的强烈的学习要求,都会从内心里自然产生和发展。
(4)突破法
培养孩子的兴趣。要有所重点,宁缺勿滥,找准一个突破点,从而举一反三。
也就说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势,发扬自己的优势,使自己的优势部分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孩子在学习上某一科功课好些,就让它更好些,甚至让它在班上“拔尖”,让老师和同学们肯定、称赞,这样做是形成一个人的中心兴趣最有效的办法了。
优秀人物良好个性特征之一就是有主要的兴趣和非主要兴趣,也就是中心兴趣和广泛兴趣相结合。但是,要避免兴趣的随意性,就是今天对这个感兴趣,明天又对那个感兴趣,哪个兴趣都不稳定,对哪个兴趣都不投入劳动,也没有成果,很随意。这种随意性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是不利的。
突破法另一个做法是集中力量去扭转“不感兴趣”的科目,兴趣是人在参与活动、付出劳动中形成的一种情感体验。学校中的学习内容,都是符合孩子内在需要的东西,他们都应该感兴趣。例如学习外语,如果全家人出去,就孩子自己能和外国人有说有笑,进行交流,那是多么让人高兴、让人羡慕的事情啊,怎么会不感兴趣呢?所谓不感兴趣,是种种原因造成学习成绩不好,受到批评,感到难受,感到困难罢了。
对于个人发展、社会发展需要的事物,只要自己不断地对其投入,就会产生感情,就会形成兴趣。
(5)转移法
把人对其他方面的兴趣转移到学习兴趣上来的方法,叫兴趣转移或迁移法。如,有的孩子爱好唱歌,那么多唱一些英语歌曲就会增加外语学习的兴趣。
人对其他方面的兴趣里,都包含着学习的内容,都与学校中设置的基本课程有内在的联系。把某一方面兴趣的体会和经验表达或书写出来,就会转移到语言、作文等兴趣上来。把某一方面兴趣提高起来,就很需要外语或数理化等科目做基础,从而引导外语或数理化等科目学习兴趣的发展。
善于联系、因势利导,帮助孩子从自身具体情况出发,不断努力,把其他方面的兴趣转移为学习兴趣是容易成功的。
(6)讨论法
讨论学习是现代群体互动式学习,讨论学习有利于孩子获取真知,增长能力,发展交往。进行探索研究性学习,也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学习兴趣。孩子在讨论中,最能展示他们思维的深刻性、灵敏性、丰富性和批判性。讨论也最能调动人的情感,出现热情和激动,激烈的讨论和争论也最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研究的兴趣。所以,鼓励孩子与同学、老师和父母经常进行讨论是激发孩子兴趣的一种好方法。
(7)理智法
第19节:质疑
今天,兴趣的培养,愈来愈多地需要自己自觉地进行。兴趣还需要不断去巩固它,保持它,发展它才成,这都需要理智。
把兴趣和远大目标结合起来,形成志趣,这需要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这需要理智。
结合时代特征,对兴趣进行全面管理更需要理智。
总之,要引导孩子充分利用兴趣,调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