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拽着太阳飞-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二年级,这社会研究课竟然研究到本人的家世!那天小石头拿出作业本请晶晶帮忙。晶晶二年级不是在美国读的,看看本子,说:“这我可帮不了,得问我妈。”
我接过本子一看,就傻了眼。这二年级的社会研究课,本来是用故事形式讲授古代史、现代史,怎么让学生画家庭树(familytree)?家庭树跟历史有什么相干?
“老师说了,研究社会要从自己研究起。”石头告诉我,“我是树上的一片叶子,得从叶子研究起。画家庭树要先画叶子。我已经画了,写了我的名字‘小石头’。再往下的那根小枝桠,我也画了,写了爸爸妈妈的名字。你看,再往下的那个大枝桠我也画了,可不知道爷爷奶奶的名字,你得告诉我。还有那更大的枝桠,是爷爷奶奶的爸爸妈妈,名字空着。再往下是树干,要填爷爷奶奶的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再往下是根,根旁边还有泥巴,泥巴旁边还有泥巴,都是要画要填的……”
这不是考我吗!
我一贯自认身家清白,经历简单。填起表来,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叔叔婶婶,表叔表婶,出生年月,政治面貌,生活经历,一人一格,没半点含糊处。但是爷爷奶奶早就过世,何曾请教过他们的大名?更别提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了!从来自诩身家清白的我突然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多不清白的地方!
这些,跟小石头是说不清楚的。我于是告诉石头,这树下的泥巴呢,就填应城,这泥巴旁边的泥巴呢,就填湖北,这湖北旁边的泥巴呢,就填咱们中国。你爷爷奶奶的名字呢,我给你填下。瞧,这树的上半截和下半截不就都有了吗?这中间一大截空着的树干和枝桠呢,就暂时让它名字空着,咱们去问奶奶。
回到家里,家母、家弟和我将过去从父亲那儿听来的一点家史捣腾了一夜,终于也还是没有将空着的树干和枝桠搞清楚。惟一的收获,是记起了我爷爷的名字,还不真确。此外,树根下的泥土也成了问题。据先生说,我老家荆襄一带在明朝是禁垦的,四边屯着兵,鸡犬都进不去,哪里来人?照此看,我的祖先,竟成了流民!这么一来,连树根旁的土也成了问题,是东北的黑土?西北的黄土?华南的红土?还是华东颜色混杂的土?这些,自然跟小石头也说不清楚。管它三七二十一,仍旧填了应城罢!反正美国的老师绝对不会去中国搞外调的。
只是祖宗的名号是不好糊弄的。若是瞎编几个填上去,岂非辱没先人!家母说万万使不得!
小石头撅着嘴,气鼓鼓拿走了我们一家几个大人研究了一晚上凑出的家庭树,贴上教室的墙壁。
“连安德鲁的家庭树都画得什么也不缺!”小石头放学愤愤告诉我跟他打过架的“死敌”安德鲁在他面前的得意模样,“——都是你们害的!”
当然了,安德鲁得意,小石头失落,我们几个大人不能辞其疚。一贯自以为尊老敬祖的我们,怎么连祖宗是谁都搞不清楚了呢?……下次回国,一定要去那生养祖先的乡下看看,把那树干树根和树下那块泥巴的颜色搞个清清楚楚,让小石头完成他未竟的家庭树,也让活了大半辈子的我知道我到底从哪里来。
【快人快语】小石头画家庭树,让我见识了美国社会研究课的厉害。这课,不像咱中国讲地理,从国讲起,点到省为止。也不像咱中国讲历史,从上古讲起,点到解放为止。那地理是从家庭树上自己这片叶子开始,树枝、树干、树根的一级一级往下推,再看喂养这树长大的最近的土壤,看树周围的小环境小气候,大环境大气候,然后一级级的看向更大的世界,最后的终点才是那个国。那历史也是从现在的我开始,一段一段向前推:目前,一年前,十年前,百年前,千年前,最后的终点才是那个远古。想一想,美国社会研究课这样安排不是没有它的道理:人为了生存,必须适应外在环境。不同的适应方式,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社会文化形态。研究社会,就是研究人对不同环境的不同适应方式所造成的社会文化的异同。一切研究当然是从孩子最切近的本人、家庭、环境开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今溯古。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反之,就不是“研究”,而只是现成的知识的灌输。这便是“家庭树事件”给我的启迪。
第4节 小毒贩
法兰克当了小毒贩,是我从保罗那儿听来的。
其实法兰克挺可爱的,软丝丝的亚麻色头发,椭圆的脸蛋,翘翘的鼻子,大大的嘴巴一笑,便将左右两扇耳朵拉到一起。绿刺刺的眼睛跟他的名字一样,坦率得很,永远直视着你,不知道回避。你永远不会想到那里头竟会藏着什么秘密。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圣派翠克学校的开学典礼上。他代表在校学生致词。小小年纪,在台上举止大方优雅,上台下台,小手快甩,生气勃勃。还没变声的嫩嫩嗓音,经过麦克风的放大,在礼堂拱顶玲玲徘徊。——没有理由不相信,他是学校当局从学生里精挑出来的优秀少年,是校方对外宣传的精致展品。
晶晶也告诉我,法兰克不错,成绩也好,永远规规矩矩,完全是电影里的小绅士。学校的“光荣榜”上,男生的名字,跟其他学校一样,远远比女生少。但是法兰克的名字,就像园里长得漂亮的花儿,从来就在最醒目的地方摆着供人观赏。
有一天,我去学校接晶晶下学,习惯性地瞅瞅大楼入口处光荣榜上晶晶的大名,就像碰到块大镜子一定会端详一下自己的脸蛋一样。咦,怪了,怎么觉得晶晶的名字下头少了点什么。再瞅瞅,喔,少了法兰克的大名不是?问晶晶,晶晶也不知所以然,只是告诉我说,好像好久没见法兰克上学了。他们既不同班,也不同年级的,交往限于互看“光荣榜”上各人名字的排行而已。
我跟法兰克见面的次数更是有限。久而久之,就将法兰克和他的长相忘了个一干二净。
保罗是隔壁超市老板的儿子,他倒是跟法兰克同年级同班的。那天他来我的文具店买圆规。这孩子是个广播电台,嘴里一天到晚口香糖嚼个不停,各种新闻也说个不停。圆规还没挑好,我就从他那里知道了学校和他父亲超市的种种近闻。其中之一,便是法兰克现在很少来上学,他喜欢和一些不三不四的大人混在一起。保罗说,那些人都是毒贩。所以法兰克一定是当上了小毒贩……
我看电视、电影看多了,得出个刻板印象,那就是毒贩都是猥鼻琐眼,蓄着大胡子,不是操着西班牙口音的哥伦比亚汉子,就是共鸣音浑厚的黑人。要将可爱的小法兰克跟毒贩联系起来,还真有点困难哩。
那天下班,先生开车接我,顺便上纽约大学图书馆去借书还书。图书馆正正坐落在华盛顿广场南端。这华盛顿广场,也就百来米宽、二百来米长的一块草坪,植着肥硕的松鼠们赖以为家的百十颗大树,中间是极少见过喷水的大喷泉。它西接文人画家麇居的同性恋大本营格林威治村,东邻诡秘放荡年轻男女流连的东村,南面是现代派画廊鳞次栉比的苏荷,凯旋门式的石拱门之北,是媲美日本银座租金高昂的五大道。周遭处处是风格迥异的酒廊和咖啡座,餐厅和书店,文人骚客多会于此。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华盛顿广场》更使这旅游胜地名声大噪。
这儿寸土寸金,哪里找得着停车位?先生将车停靠在消防栓的边上,便赶去图书馆。我挪上驾驶座。——通常,警察见驾车人在座位上,懒得管,省了吃罚单。闲极无聊,打开收音机。里面正在播报新闻,有飞机栽下地的,有杀人的,有放火的,有虐待儿童的,还有参议员的性丑闻。最后,听到一则新闻,说的是警察在布朗士区发现了一个室内大麻种植场,租用房间的人以强灯照明,自动系统浇水上肥,查获的大麻价值五十万元云云……
听先生说,华盛顿广场是鱼龙混杂之地,什么鸟都有。特别是卖毒的和吸毒的,都会在这儿转悠接头。我突然想起保罗透露的“新闻”:那可爱的小法兰克,该不会在这华盛顿广场贩毒吧?想着想着,不禁抬眼向四周梭望。只见红男绿女来往如织,有甩着马尾辫匆匆赶去上课的,有穿着背心短裤慢跑的。西南头一角,还有几个比试国际象棋的擂台,几个黑人白人正在那儿较劲叫板,一圈汉子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勾着脖子呆看。
身边无声地滑过几辆警车。凯旋门似的大拱门那儿,还停着两辆。如果不瞅格外多的警车,遛狗的主儿在专辟的沙地上逗弄各自的名犬,尖声欢叫的小孩由大人照看着在游戏区玩翘翘扳和滑梯,长椅上,有看报的,有看树的,有看人的,有看天的,有什么也不看闭目养神的,草地上横七竖八躺着的,是敞怀享受清风的优痞,真是一派太平景象。
但是天下并不太平。几个高瘦的黑人,技巧高超地骑着自行车,会突然在特定的人面前刹住,脚不点地,人在车上耍杂技似的定着不动,压低声音问:“Smoke?Smoke?”问的并非词的本意“吸烟吗”,而是词的变义“吸毒么”。被选定的人站住了,手放进袋里。一般不讲价,行情都知道的。骑车的人转开自行车的把手,从把筒里掏出一小袋玩意儿,一手交钱——零钱早就备好——一手交货。才几秒钟,就在警察的鼻子下完成了会蹲十年监牢的交易。
我并不关注那些快速交易的汉子。在游戏场的儿童中,我注意到一个悠闲晃荡像极法兰克的小男孩!他穿的黄套头衫,蓝牛仔裤,眼睛的颜色看不见,但那亚麻色的头发,椭圆的脸蛋,翘翘的鼻子,大大的嘴巴,走起路来两手快速划动的样子,我越看这孩子就越像是法兰克!
突然,一个戴鸭舌帽的白人女子走近那孩子。孩子从口袋里取出什么递给她。女子走台步似的扭动屁股离开孩子,经过一圆胖的白人男子,顺手将手里的东西交给他。胖男人将东西快速递给身边站着的一瘦凹男人。后者接了,同时塞给胖男人什么,就吹着口哨离去……
整个过程,也就那么一分来钟。
这下我可长见识了!先生还书借书回来,我讲给他听。然后,两人又一道见证了一次新交易。这样严密的链接,警察如何破获得了?抓俩男人,查不到毒品。抓那女人,也还是不见毒品。扑空不是?毒品在孩子身上,谁会想得到?先生天天在此上课下课,见骑车的毒贩多,像法兰克这样的小毒贩,何曾见过?不由感慨唏嘘一番。
再见到保罗,保罗又播报了少许有关法兰克的最近新闻,我不禁又莫名其妙的将华盛顿广场的一幕跟法兰克联系起来。据保罗说,法兰克父母离异之后,母亲没有正当职业,在脱衣舞夜总会认识了现任男友,吸毒上瘾,从此走上不归路。法兰克也因母亲言传身教,走上街头,成了藏毒犯。
其实,我根本不能肯定在华盛顿广场见过的孩子就是法兰克。但每次从电视新闻上看到毒品专栏,还是会想起他。如果真像“保罗广播电台”广播的那样,法兰克就是我亲眼目睹的小毒贩。这么可爱的一个小男孩,还在十一岁的年龄,一生就看到了尽头。怪谁呢?他妈?他爹?还是社会?
总之怪不到法兰克自己。
【快人快语】美国十二岁到十三岁的少年,将近十五分之一,已经尝过大麻。十三到十四岁的年龄层,吸毒比例提高到八分之一。十四到十五岁,比例更高达三分之一。吸毒的少年,半数表示是为了取乐和好奇。三分之一表示是朋友吸毒自己照来。五分之一表示,吸毒能舒解焦虑。既有需要,就有供给。严法峻刑好像不起作用。法兰克这样优秀的孩子,堕落为毒贩,首先要谴责和惩罚的,当然是直接将他引上不归路的吸毒母亲。连我都知道法兰克贩毒,想必学校比我更清楚。但是学校也好,地区检察官也好,没有直接证据是不能干预、不能起诉、不能立案的。美国社会需要新的举措、新的法规来制止青少年吸毒和贩毒,帮助失足者回归正常生活。可惜没有。政客们更注重的是自我形象的塑造和选票。因为那意味着权力和利益。发现毒贩,比照判例量刑,丢进监狱就是。眼不见为清么!多关一个就多一分功劳。预防呢?拯救呢?帮助呢?似乎过于琐碎、平淡,可以留待“研究解决”,不是要建立赫赫功业的大人物的当务之急。标榜文明自由的社会,可以攻阿富汗,可以灭伊拉克,可以用精准炸弹轰炸据称是恐怖分子藏身的小小窝棚,还可以登月球上火星,但却没有相应的机制救十一岁的法兰克们出水火,成天价咋咋呼呼的抨击别人叫得山响,却打不赢本土的反毒战争,实在是可耻可悲。
第5节 儿子-王子-儿子
珍妮芙终于结束了跟前夫争夺儿子监护权的噩梦。安东尼又回到了妈妈身边。
珍妮芙出身运动世家。父亲是花样滑冰教练,哥哥是美国花样滑冰界名人。珍妮芙本人固然没能在冰坛头角峥嵘,但凭家世,凭身材,凭经历,她开的健身房就能长盛不衰。
珍妮芙的健身房,跟我的文具店隔着一条街。有时碰面聊天,提起她的冰上年华,知道学着芭蕾的晶晶喜欢花样滑冰,珍妮芙还多次表示要当晶晶的老师。可惜后来官司缠身,没能如愿。
三十来岁的珍妮芙中等身材,瘦瘦精精,亚麻色的长发束在脑后,随意而洒脱。巴掌大的脸上,最漂亮的是弯弯性感的嘴唇和甜甜的笑。她说话特快,每句话的句号,一定是嘴角牵出的笑容。我没见过珍妮芙的前夫,只知道当年他们离婚时,那前夫有酗酒、吸毒记录,没能争到儿子安东尼的监护权。
安东尼长得不像妈,比同龄孩子高大结实,深色皮肤,黑发黑眼,带着几分印第安人的粗犷。三岁前的安东尼,和美国所有的孩子一样,该玩时玩,该闹时闹,除了爹妈两颗卫星围着转,风趣的外祖父还经常带他去冰场溜溜。安东尼也是将相有种,冰刀上脚没两天,就滑得乳燕翩飞让人侧目。
那年,正赶上花样滑冰女将哈丁为取得全美大赛金牌,雇打手暗算最有冠军相的一号种子选手兰西?凯瑞根。哪知弄巧成拙,锒铛入狱吃牢饭去了。在此之前,花样滑冰在美国没多少人关注,经哈丁这么一闹,现场转播收视率一夜窜升,花样滑冰居然跟棒球和美式足球并列为美国三大热门运动。滑冰运动员也沾哈丁丑闻的光,人人身价不凡。
珍妮芙不像别的失婚女人将一门心思全放在交男友上。儿子才是她精力汇聚的焦点。见安东尼在冰场上雏凤奋翮的“起承转合”,想想自己小时候也这么过,只怪父亲“治军不严”,把自己宠得没边,终于没能做成锦绣文章。如今儿子可不能重蹈辙!儿子一定要成冰上王子!
珍妮芙开始亲自严格训练儿子。同龄的孩子还在后院撒野,还在幼儿园跟玩伴打架,安东尼就被妈妈天天带进带出,锻练体能,穿着冰鞋在冰场平滑,转圈,挥臂,叉手,下蹲,上跳,吃规定的食物,喝规定的饮料。三、四岁的儿子,开始还觉得有趣,时间一久,没日没夜跟母亲做千篇一律的动作,难免生烦,又由烦生厌,由厌而躲懒,由躲懒而耍赖。但珍妮芙决心如钢,一定要将儿子调教得出息,拉起赖在冰上的儿子,强逼他重复前滑,后滑,抬腿,平衡。儿子是母亲越逼越做不好,母亲是儿子越做不好越逼。
巧前夫有次来看安东尼,谈起他的花样滑冰训练,孩子无心说了一句“我不喜欢”,被当父亲的抓住把柄,第二天就一状将珍妮芙告上法院,指控珍妮芙监护不当,让儿子生活在“魔鬼训练”的巨大压力中,因此要夺回孩子的监护权。法庭宣布,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