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给理想一点时间-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不由思考,中国人为何不会对英国帝国主义像对日本军国主义那般义愤填膺。我不否认日军当年的暴行很恶劣,发生时期比较近,民族记忆犹新。即便如此,我觉得中国人对英国人的感情好像跟那段残酷不正义的客观历史事实不对应。对在清法战争时侵略越南进而侵略中国的法国也好,在《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下掠走沿海及外兴安岭、库页岛的俄罗斯也好,他们难道就没留下过历史问题?
从江西回京后,我又去电影院看了为纪念中共建党90周年制作的最新影片《建党伟业》。这部影片讲述了清末到中国共产党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的1921年7月之间的历史故事。之前我猜想故事也许会夸大毛泽东在历史上的角色,但并不是这样。看完后总体感觉比我想象得要客观,和我所学过的历史大致符合。那时的毛泽东在党内还没确立领导地位,在情节上只不过是出席一大建党的湖南代表。开会时,毛还惊讶广东代表带着妻子出席。他问道:“开会还可以带家属吗?”影片可谓幽默地把他塑造成一个比较保守的乡下男人。和杨开慧谈恋爱那段也十分有趣。我过去没有看过关于描写毛泽东私人感情的影片,这些细节让我感觉十分新鲜。
不过,影片开头画外音的解说让我有些纳闷。它说:“进入19世纪中叶,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和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零、社会残破、民不聊生……”而我们学习的历史是以“西方列强入侵”为大前提,之后才应该是“封建统治腐败”,说法为何是前后颠倒的?后来我想通了,不同民族讲究的历史事实不一样。或许,比起西方列强入侵的史实,中华民族对封建统治腐败的记忆更为深刻,是有其必要的吧。
(作者 盐泽英一 系日本共同社驻京记者)
来源: 《凤凰周刊》2011年第22期(总407期) | 来源日期:2011…08…04 | 责任编辑:左小刀
三 信力建:江湖风波
发布时间:2011…07…09 14:51 作者:信力建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1320次
语云“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对此,那些红得发紫的江湖艺人恐怕特别有心得。在电影《色·戒》中色而不戒的汤唯小姐去台湾参加活动,有了这么一件风流韵事———在某饭店汤唯被粉丝撞个正着,没想到她却丝毫没有巨星的架子,亲切地一一与粉丝合影、签名,引起饭店门口一阵骚动,在混乱中竟然有摄影记者突然掉了闪光灯,汤唯见状一箭步弯下腰帮他捡起,显尽亲民风度。这一“亲民风度”留给大家的深刻印象是———“不过穿着米色、深V开衫的汤唯这么一弯腰,胸前风光全都被看光,不小心露出|乳沟反倒成为镜头焦点,让众人直呼好性感。”又“亲民”,又“性感”,真可谓“德艺双馨”,难能可贵。
可有人不这样看了,有人认为这事压根就是一个局,是那个记者先生设好的局,具体说来就是:那记者的闪光灯根本就不是“慌乱中突然”掉在地下的,而是记者故意引蛇出洞的举措。当好心的汤唯弯腰为其捡拾时,他的同伙另一记者便抓住人家酥胸乍露洪波涌起之时猛按快门。目的么,自然是为了让读他们报纸的小市民“直呼好性感”!
这么一解读,还真叫人无话可说———也是,现在大家阅读趣味多慧眼独具呀,你穿得好好的,没什么“闪光点”,谁看你呀。要是似露非露———也不能全露,全露大家不如直接去看《色·戒》———那么一点,得,大家一定趋之若鹜。果然,这张汤唯弯腰“做好事”的照片出来后,各家网络媒体纷纷转载,人人垂涎三尺,那摄影记者想不红都难。而老实人汤唯,这次就算是总被有心计的人暗算了,吃了一个哑巴心亏。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是一个教授与他的学生们一起做游戏。做的过程中,教授“一不小心”,手表掉在地上,一个学生见了,跟汤唯一样做好人,俯身下去拾起。这时,教授来了个惊人举动:他抬脚一跨,很舒服地骑在了那名学生背上,顾盼自如。见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模样,教授微笑着说:“我只想通过这件事告诉大家,人生的诱惑很多,你不弯腰,别人永远不能骑到你上面!”换成汤唯这件事,我们只需要把这教训换成“我只想通过这件事告诉大家,人生的诱惑很多,你不弯腰,别人永远看不到你里面!”
故事还没完:这个教授在完成了这个因材施教后,又接着说:“要不要再来一次?”同学们都同意,特别是刚才被教授骑在胯下的那位同学,心里暗想一定要找机会挣回来。游戏进行中,教授的鞋带松了,便停下来弯腰系上。那位同学见有机可乘,也一个箭步骑到教授背上。这下同学们都笑了,看教授怎么论说。没想到教授只是伸直腰身,稍微一摇晃,那位学生就被弄了下来。于是教授又有高论发表了,他神情严肃地说:“如果有一天你骑在别人身上,双脚离地,不能立足,那一定要小心!不然随时都会被摔下来!”
据说,美国巨富洛克菲勒教育小孙子的办法特别有效。他是这么教的:他让小孙子站在高处,而后花言巧语骗他往下跳,自己还作出在下面接他的诱人样子。小孙子经不起诱惑往下跳后,洛老爷却一动不动让他摔个鼻青脸肿痛哭流涕,此时,洛老爷教训他:“孩子,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别人是靠不住的,包括你的爷爷。这样你才能成为伟大的企业家。”
杜甫诗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既然如此,大家当然就只有多学点“人在江湖漂,尽量少挨刀”的招数了。
四 (宋石男,看天下专栏,7月8日出街)
写《书林清话》的叶德辉,长沙商会总会长,死在农会手上,时间是1927年。他的学问很好,人品却不太对劲。编房中术丛书,乱搞男女关系,为人吝啬,并且依仗28岁中的进士头衔横行乡里。不过他有时也很有趣。作为知名藏书家,他的书架上贴着“老婆不借书不借”的纸条。书中常常夹着春宫画,因为他相信火神是女性,看到春宫图会不好意思,就不来烧书了。他跟我爷爷不是一代人,也没有什么共同处,除了两个地方,一是同为旧文化的嗜好者,一是都死在所谓“改朝换代”之际。
爷爷死在解放初期的军管会手上,时间是1951年4月1日。关于爷爷的生日,现在已经没有长辈可以说得出来,惟有通过我奶奶是1900年出生推测,爷爷可能是1890…1900之间出生的人,跟郭沫若、胡适、许地山等人同时代。
从我染上一种叫历史癖的非流行病之后,就一直想做一件看上去似乎有点迂腐的事——重修家谱。家谱不是封建迷信,更不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相反,即使不是贵族和世家,每个平凡的人家都有权利修整流传自己的家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血缘关系是最值得珍惜的东西,而家谱不仅能满足你对回忆和好奇的要求,说再玄一点,它更是一部记录你自己灵魂来源与传承的家族史。即使我们的祖上并不出色,也并不妨碍我们对他们的追想、热爱与尊敬。
失去了家族史的人是不幸的,我也是其中一个。
爷爷死的那年,我爸爸才7岁,我大伯当时28岁,作为国民党政权的一个粮食局小科长,正在交代问题。我三伯17岁,在读高中,是他将爷爷收殓。但现在已经记不得爷爷葬在何处,也许在如今犍为县某个商业步行街的店铺下面,但我更愿意想象爷爷长眠在某个街心花园下面,或者广场的喷水池下面。
有年国庆,三伯一家从重庆回五通桥,一起去犍为看看,我跟去,想找一下关于自己祖上的蛛丝马迹。坐了1小时的汽车,看了犍为文庙(很雄大,川南最大的文庙之一,大伯、三伯等人曾在里面读小学),吃了顿豆花饭,雨下起来,一行老小匆忙返回。我什么也没找到,一个字都写不进家谱,很是失望。
爷爷之死,我听到过三个版本。
一个是爸爸的说法,转听自大伯,说爷爷在1948年不知识时务地考上“世纪末”的县长培训班,结果当了1年的福乐县(小县,只当现在一个镇那么大)县长,就被清算了。我不能理解,爷爷以前教私塾,几亩薄田,诗书传家,没什么不良记录,也没什么势力,仅仅一年的“失节”,何以就会掉脑袋?
另一个是三伯说的,当时军管会一头头看上了二嬢,但她拒绝了,远上北京读大学,这个头头恼羞成怒,就把爷爷抓来关了半年,然后杀掉泄愤。做不了女婿,就做刽子手,这也太异质思维了吧?我仍不能理解。
最后一个是大堂哥说的,转听自他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大伯娘,说是当时奶奶的弟弟在犍为做生意,得罪了人,爷爷帮他的忙,结果把自己搭进去了,被陷害致死。这个版本也有疑点,阿婆的弟弟并没有送命,为何一个仅仅帮忙的人要被判死刑?大伯娘的话常常有点悬,2003年她过85岁的生日,但是2004年她就过上了93岁的生日,说是其实比大伯大十岁(以前的说法是她比大伯大三岁),怕家里知道,不同意他们的婚事,就天长地久地隐瞒了年纪。
现在,综合来想,我宁肯相信自己的一个猜测,从老爸的性格和我自己的脾气来看,如果性格也流传有序的话,那么爷爷的脾气一定也古怪、易怒,像颗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爆发。他一定得罪过不少人,尤其是小人,因为他疾恶如仇的性格在我老爸身上保留得非常清澈。而在那改朝换代的时间里,小人很容易窜到一个得意的位置,上下其手,大报其仇。
再不可能回来一个长辈,告诉我爷爷的真正死因。爷爷不是名人也非要人,只是一个还算有学问有性格的旧知识分子。这样的人死去了史书上不会有记载 (我翻检过大量相关地方志和地方文史资料选辑),当时的报刊上也不可能有深度报道,到最后民间再没人记得。
()好看的txt电子书
爷爷没有经过公开审判,就在一个晚上被拉到野外枪毙,时间是1951 年4月1日。那一年,全国类似的执刑还有数十百万。死者的子孙,有的也许和我一样,在苦苦追查自己爷爷的死因,但大多数人,早就失去了探究的热情,他们宁肯兴高采烈地讨论三流明星自杀的新闻,也不会关心自己爷爷为什么无辜或有辜地死去。
五 性史有趣资料之六:怎么评价潘金莲(2011…07…24 10:48:28) 转载
标签: 杂谈
潘金莲是一个由婚外情导致杀夫的女人,围绕着她总是争议不断。争论的焦点是她的婚外情有没有反封建的意义:“川剧《潘金莲》上演后,从南到北,场场爆满。休息室里议论纷纷,座谈会上争着发言。全国近四十家报刊发表评论,褒贬不一。‘导致杀夫悲剧(注意:潘金莲的不幸与沉沦不是悲剧!)的祸因,并不在于这种婚姻本身,而在于潘金莲本人的内在因素’,这意思就是:潘金莲理应与武大郎白头偕老,只因她生性淫荡,方导致家庭的破裂和犯罪。一位同志认为这场家庭悲剧是‘第三者’西门庆造成的。北京的一些剧作家认为,剧的主线通过潘金莲的沉沦与堕落,指明整个封建社会、一套封建礼教逼使妇女犯罪。上海的评论家胡伟民同志说:‘《潘》剧不仅是对施耐庵的挑战,而且是对整个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封建糟粕的挑战。’《潘》剧的观众正是有鉴于此,才高度评价了《潘》剧的进步作用的。但是,尽管《潘》剧是反对封建婚姻而不是否定一切婚姻,是谴责而不是宣扬淫乱,仍然有个别评论家担心它会‘对现在的家庭伦理道德带来冲击’。那么,这种极易受到进步思想冲击的‘家庭伦理道德’属于什么性质,不是很值得怀疑吗?”(刘宾雁:刺向封建幽灵的利剑——评川剧《潘金莲》,《人民日报》1986。07。14)
战,她成了反对封建礼教的英雄。她既不是坏人,做的也不是坏事。 我认为还是第二种立场最公允,因为第一种立场忽略了潘金莲犯婚外恋错误的制度因素,如果她当初能自由选择结婚对象,她绝不会选武大郎;如果她能自由离婚,她也许不会去搞婚外恋并且杀夫。第三种立场夸大了不同制度中婚姻道德的差异,换言之,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婚外恋都是坏事,不能认为在现代社会婚外恋是坏事,在传统社会中婚外恋因为反传统就成了好事,搞婚外恋就成了挑战传统婚姻制度的反抗,搞婚外恋的人就成了反传统的英雄。 一个女人被强行派给不般配的男人作妻子,于是搞了婚外恋,并且杀了丈夫。这种行为该如何评价呢?应当分几个层次来分析:
首先,杀人是犯罪,这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都是不允许的,不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杀人是犯罪,在传统社会杀人就不是犯罪。
其次,潘金莲的婚外恋从来都是只被痛骂(小说作者的态度),被惩罚(武松杀掉奸妇嫂子)的,但是评价潘金莲的婚外恋有三种不同的立场:
德’属于什么性质,不是很值得怀疑吗?”(刘宾雁:刺向封建幽灵的利剑——评川剧《潘金莲》,《人民日报》1986。07。14) 一个女人被强行派给不般配的男人作妻子,于是搞了婚外恋,并且杀了丈夫。这种行为该如何评价呢?应当分几个层次来分析: 首先,杀人是犯罪,这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都是不允许的,不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杀人是犯罪,在传统社会杀人就不是犯罪。 其次,潘金莲的婚外恋从来都是只被痛骂(小说作者的态度),被惩罚(武松杀掉奸妇嫂子)的,但是评价潘金莲的婚外恋有三种不同的立场: 第一种立场是作者的立场和武松的立场,认为潘金莲是一个坏人,做的是坏事,无可同情之处,只能处死并遗臭万年。 第二种立场是《潘》剧作者的立场和上文作者的立场,认为潘金莲有可同情之处,那就是结婚的不自由和离婚的不自由,不是她人坏,而是制度坏,她虽然做了婚外恋这样的坏事,但是并不会仅仅因为婚外恋就成为坏人。所以她的行为值得同情。 第三种立场是反封建立场,从这个立场出发,潘金莲除了不该杀人之外,她的婚外恋是对封建婚姻关系的挑 第一种立场是作者的立场和武松的立场,认为潘金莲是一个坏人,做的是坏事,无可同情之处,只能处死并遗臭万年。
第二种立场是《潘》剧作者的立场和上文作者的立场,认为潘金莲有可同情之处,那就是结婚的不自由和离婚的不自由,不是她人坏,而是制度坏,她虽然做了婚外恋这样的坏事,但是并不会仅仅因为婚外恋就成为坏人。所以她的行为值得同情。
第三种立场是反封建立场,从这个立场出发,潘金莲除了不该杀人之外,她的婚外恋是对封建婚姻关系的挑战,她成了反对封建礼教的英雄。她既不是坏人,做的也不是坏事。
我认为还是第二种立场最公允,因为第一种立场忽略了潘金莲犯婚外恋错误的制度因素,如果她当初能自由选择结婚对象,她绝不会选武大郎;如果她能自由离婚,她也许不会去搞婚外恋并且杀夫。第三种立场夸大了不同制度中婚姻道德的差异,换言之,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婚外恋都是坏事,不能认为在现代社会婚外恋是坏事,在传统社会中婚外恋因为反传统就成了好事,搞婚外恋就成了挑战传统婚姻制度的反抗,搞婚外恋的人就成了反传统的英雄。
来源:(blog。。com。cn/s/blog_473d533601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