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茅山秘术-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刚把卫道士拖到入口处的下方,烟雾中忽然传来天乙道人的一声怒吼,紧接着一个坠落的物体重重地砸在卫道士身上,卫道士轻微地哼了一声,这一下重击倒让他苏醒了过来。

坠落的物体自然是刚才施展履空术的天乙道人,他从卫道士的身上爬起,又惊又怒,“石门被封死了!”

那扇朱红色的石门不知是用什么材料制成,居然在天乙道人的巨韬手印下纹丝不动,他的奇门手印能够摧金断铁,谁知竟攻不破这扇小小的石门,天乙道人面色如土,惊疑说,“难道这道石门是用传说中的万年玄铁制成?”

这当口还有心思研究什么玄铁?我发声喊,抱起卫道士转身就向黑水的上游逃去,天乙道人怔了一怔,忙抱着地丙道人的尸身随后赶来。

黑水自北向南流动,但我一瞥之下,只见烈火只是向南方坤地燃烧,朝向北方的火焰只向上游推进了一点就滞住了,仿佛前面有一道无形的墙壁把火焰死死阻隔住了。烟雾中虽然能见度极低,但火焰的流动方向还能依稀可辨,虽然看不见黑水的上游是什么情形,但大家逃向上游却肯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烟雾越来越稀,尸臭味越来越淡,就连围绕在身周嗡嗡作响的飞虫也越来越少。我暗自庆幸,不是自己当机立断,大家险些就要丧命烈火之中,就算是侥幸逃脱烈火,只怕也会在燃烧耗尽氧气的环境里窒息。在黑水里漂浮的尸体个个腹胀如鼓,自然是因为死亡后腐败气体进入皮下组织、在死者腹腔内形成压力的缘故,不过从尸体外部皮肤呈黑色的情况来看,尸体的死亡时间并不久长,或许就是那些被人贩子捉来,又被卫道士充作炼丹材料的流浪汉子。

茅山丹宗魂魄炼丹之说,先师卢生在天书秘籍中没有记载,世间也极少人知,我以前也只知道外丹术以金石丹砂为材料,因为炼出的丹药有毒,后来渐渐被内丹术淘汰。卢生当年虽师从茅山宗,但在他那个年代,茅山炼丹一脉已经没落,所以他并不知道茅山宗尚有炼丹一脉存世,他在天书里严加斥责的外丹术,只是以金石丹砂为丹材的别派术法,并非和他同属一脉的茅山丹宗。不知他要是得悉茅山丹宗并没有摒弃外丹,而是在丹材上进行改革,竟发展出以魂魄炼丹的术法。更会作何感想。

魂魄合炼本是茅山宗的修仙之道,实以修身养性的内丹术为基,想不到竟被茅山丹宗误解为以魂魄炼丹,当真让人笑掉大牙。看来茅山丹宗的没落,固然与符箓派倾轧排挤有关,但炼丹一脉本身的见识有限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想到卫道士竟以这种惨酷的手段炼制丹药,心中不禁又惊又怒,恨不得一脚把他踢进黑水,让他也尝尝烈火熬煎的滋味,我转过身来。正要对卫道士慷慨陈词一番,火光下,却见他呆呆地望着我,脸上的表情极其恐怖,在他的身后,天乙道人也呆住了,他张大嘴巴,眼神里也充满了惊恐。

一滴冰冷的水珠滴落在脸上,我下意识地抿了一下被热气炙烤的有些开裂的嘴唇,感觉咸咸的甚是解渴,天乙道人的嘴巴张得更大了,他伸手指着我的身后,似乎有话要告诉我,一时间却说不出来。

自己的身后有脏东西?我猛然惊醒,心中突然又有些发毛,连忙向前跨出了一步,这才敢回过身来,定睛看时,不觉也惊呆了。

在我们的眼前,是一座金字塔形状的尸山,一具具尸体犹如页岩般层层排列,尸塔的底部成正方体,边长足有三十米左右的边长,从体积上看,堆积的尸体只怕有数千具之多,这些尸体都呈妖异的惨绿色,似乎每一具尸身上都长满了绿色斑块。

尸绿大多出现在死后两日之内,难道这些干绿色的死尸,死亡时间竟比黑水里的尸体还晚么?我看了一眼卫道士,只见他已经软绵绵地瘫倒在地上。

我顾不上盘问卫道士,拉起天乙道人跳在尸塔中间察看,两个人越看越是惊疑,这些堆积如山的尸体虽然面目如生,但从衣饰上看却是清初兵丁的军衣,短衣窄袖镶边背心;前胸处缀有圆月形的“勇”字,从年代上看,这些兵丁应该死去了数百年之久。尸体早应该骨化,如何还会生出尸绿?

我心中疑惑,和天乙道人一起自尸塔上跳下,天乙道人冷着脸一言不发,他转了一下身,忽然向瘫软在一旁的卫道士直扑过去,卫道士正瘫在地上不住地哆嗦,猛看见天乙道人杀气腾腾的奔他而去,一时也不知哪里来的力气,居然腾地跳起来就逃。

奶奶的,想不到这卫道士看似老实,居然还会装神弄鬼,我暗中施了个跌法,卫道士刚跑了几步,前腿忽然绊住了自己的后腿,犹如饿狗抢食般扑在地面上,再抬起头时已是血流满面。

天乙道人擒小鸡般把他拎起,左右开弓给了他几个嘴巴。你看这尸山尸海,分明就是茅山宗残害的无数英雄好汉,你这厮坏事做尽,几年来究竟害了多少条人命?快些说出便罢,不然道爷立刻就要了你的性命!

卫道士涕泪交流,连声叫屈。冤哉枉也,贫道手无缚鸡之力,哪里能要得这么多英雄好汉的性命?再说这些人也不是啥英雄好汉,是当年杀人屠城的清兵啊,时间隔了数百年,如何能算到贫道头上?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身万姓于沟壑之中,屈二臣于空闲之下,当年满清入关,屠城杀人无算,其中有多少枉屈难伸的死者?我们茅山丹宗的祖师以这些穷凶极恶的兵丁魂魄炼制丹药,那也算是除暴惩恶的义举,两位也是修道之人,怎能数典忘祖,反说起我们茅山丹宗的不是?”

靠,我狠狠地踢了卫道士一脚,依你这臭道士说来,你向人贩子采购那些外地的流浪汉子,也是除暴惩恶的义举了?奶奶的,我那阿呆师侄虽然痴傻愚笨,心肠却是不坏,你如何把他买来炼丹?难道他也是穷凶极恶之人?

卫道士吃痛,叫了一声,沮丧道:“这个贫道就不清楚了。贫道虽负责采购人牲,但那只是明面上的出头露脸,人牲的暗中选择却是由我们少主决定,少主天纵英才,辨人极准,如何会认错了贤愚善恶?小师父既然说自己的师侄心肠不坏,那师侄就决不会被我们选购。”

这次轮到天乙道人踢了卫道士一脚。天乙道人怒道:“阿呆被你们擒住,那是老子们亲眼所见,如何会错?你们茅山丹宗本就邪恶无比,还区分什么善恶好坏?依老子们看来,茅山丹宗以魂魄炼丹,定然是不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是好猫,好人坏人一并擒来。”

卫道士连连摇头,他胆怯地望了天乙道人一眼,欲言又止,幸而天乙道人看见地丙师弟的尸身溅上了几滴黑水,他心疼师弟,连忙奔过去擦拭,卫道士才免了一顿皮肉之苦。

他挪近我的身边,叹道:“我们涂鼎起火,几年不成,据说是缺少有功德的人相助,但我看你忠厚有余,灵性却是不足,不知少主人为何非要选你不可,真是奇怪之极,不过少主人辨人极准,想来也不会选错。”

“唉,我们茅山丹宗虽然贪财恋财,那只是为了索求炼丹的资用,并非贪图世俗的富贵荣华;以魂魄炼丹,取的也都是奸恶之徒的性命。茅山丹术虽非修仙正途,但练出的丹药也有养颜益寿之功,只是以尸体炼丹,未免太过惊世骇俗,容易被世人误解罢了,就如这养尸地蕴含的道家丹术正大光明,但里面太多的尸体却让人只觉得阴森恐怖。”(!)

正文第七十九章盐尸

卫道士对地洞中的情形略知大概。据他所说,这些堆积成塔的兵丁是被清初茅山丹宗的一位孙姓祖师诱杀,但这个地洞直到清末才被另一位陶姓祖师发现,其中的因缘际会,也正应了天道轮回、生生不息之说。

宣统年间,南京的一位姓陶的丹宗祖师隐居在秣陵乡下,这位祖师极其聪明,乡试已中得举人,但他志在炼丹,于是放弃了进取功名,只在栖霞山中以砍柴为生,也是机缘巧遇,竟让他在砍柴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山洞。他在山洞中盘桓数日,见到洞中的许多奇异景象,但始终不解其意,直到他回到家中翻阅族志,又在无意中看到族志里夹杂的一封书简,这才揭开了地洞之谜。

原来满清入关时,杀戮极重,史书形容说:“尸骨成山,行人于二、三里外望如积雪”。“血溅天街,蝼蚁聚食,饥鸟啄肠,飞上城北”,可以想见当年八旗兵丁的凶残。更有一些八旗兵丁喜食人肉,常常腌渍人尸作为军粮,清军中并不缺衣食,这些兵丁之所以盐尸为粮,是因为军中另有一些萨满巫师助纣为虐,他们宣称吃人肉可以增强勇力,吃得愈多勇力愈强,所以许多兵丁趋之若鹜,吃完人肉后屠城杀人更加残暴。

顺治二年清军攻陷南京,曾有当涂孙陶氏被清兵所掠,“缚其手,介刃于两指之间,曰:从我则完,不从则裂。陶曰:义不以身辱,速尽为惠。兵稍创其指,血流竟手。曰:从乎?曰:不从。卒怒,裂其手而下,且剜其胸,寸磔死。”这是《明史》上的记载,但史学家并不知道,这位孙陶氏其实是著名的炼丹道士陶弘景的后代,她夫家是另一位著名的炼丹道士孙思邈的后人,她的儿子则是茅山丹宗的一位丹术大师。

这位孙姓祖师的天赋也是极高。算得上茅山丹宗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后世丹宗尊称他为“孙祖”。其时茅山丹宗没落已久,他在家研究家传丹经,从中发现了许多外丹术的谬误之处,自此纵情山水,不再以丹术为念。明末乱世,也断了一般士人的功名进取之途,孙祖家道殷富,所以于功名利禄处看得很淡,平时常以富贵闲人自居。

但国祚将终,所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清军攻陷南京,终于打破了他做一名富贵闲人的迷梦。母亲孙陶氏被清兵虐杀,其惨景是他亲眼所见,若不是围观人群中有一年迈老者阻拦,只怕他早已冲上前去和凶兵们厮拼,枉送了自己性命。

那年迈老者年岁极大,自称已百岁有余,年轻时云游四方,曾与茅山宗结缘。精于镇魂灭煞、魂魄转换之道。孙祖见那老者虽然老迈,但风骨凛然,颇具侠义心肠,便跪地大哭,请求老者传授异术,那老者慨然应允,两人遂以师徒相称。

授艺月余,孙祖欲为母报仇,师徒二人携手潜入清军营帐,也不知二人施用了什么计策,竟在一夜间把数千名清兵诱杀于栖霞山中,这些兵丁俱是凶残暴虐之辈,无一不是吃过人尸的清兵,大凡吃过人尸,眼瞳中必有红色筋脉贯通,孙祖师徒依据这一特佂分出数千凶兵,尽数杀戮于栖霞山沟壑之间。

那老者见孙祖得报大仇,不顾孙祖的苦苦挽留,飘然而去,孙祖返家后重阅丹经,忽然间大彻大悟,他本是极聪慧之人,家传丹经早已研修到精致细微之处,再得老者传授镇魂灭煞、魂魄合练之道,顿时融会贯通,“集天人合一之灵力,合丹鼎符箓之精要”,创造出一套茅山宗独有的以魂魄炼丹的外丹理论来。

昔日魏伯阳作《参同契》,号称丹经之鼻祖。诸真之命脉,是外丹术的扛鼎之作。《参同契》有“姹女黄芽”之说,“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龙匿,莫知所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对这段描述,由于《参同契》本身语言晦涩,各方的解读也存在很多歧义,有些外丹家以金石丹砂的实践妙用进行解释,认为“姹女”是水银的代名,它受热容易挥发,不留残渣,也难见蒸汽,所以说“莫知所存”“灵而最神”,黄芽则认为是硫磺,也有人认为是黄丹,因为这两种东西都能够顺利和水银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性质稳定的化合物,也即是说。姹女被黄芽制服,修成能够“鬼隐龙匿”的灵丹妙药,吃了可以了道成仙。

只可惜金石丹砂的外丹术已被实践证明不但无益,而且有害,明清时期,外丹术回光返照,皇帝、百官等人或为成仙、或为纵欲,大力提倡炼制外丹,这些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贪图一劳永逸,结果重蹈前辙。中毒身亡者无数。孙祖彻悟后再读《参同契》,抛弃了腐朽荒诞的金石丹砂,他结合流行于世的内丹术法,对外丹炼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认为“姹女”是人的精神意念,飘忽不定,而黄芽则是人的魂魄,控制人体的肉身和精神,内丹、符箓派讲求魂魄合练,取的也是这番道理,只不过他们以自身修炼为主,过程太过艰苦漫长,何况还有堕入魔道之忧,怎及得茅山丹宗懂得外药为用,以魂魄炼丹,服后可以一蹴而就,省掉了多少修炼功夫?

孙祖悟道后,立刻想起山中现有的丹材…数千清兵尸首,他赶往栖霞山,在山谷中寻觅到一处绝佳的养尸地洞,他把这些尸体尽数葬于养尸地,为防止尸体腐烂,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腌渍尸体,保持了尸身不腐,又以符箓派的镇魂锁魂符法,镇压住了这些尸体的魂魄。

他重建茅山丹宗,召集数十名健儿在养尸地涂鼎炼丹,鼎炼魂魄,炉烧尸身,正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只是因为锻炼的凶兵们的尸身,大家做起来毫无顾忌。道家丹鼎,合乎阴阳五行。以火为日,以水为月,水火轮番运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百年的造化,“一鼎可藏龙与虎,方知宇宙在其中”,百般锻炼,自然能生成长生不死的仙丹,孙祖认为通过丹鼎锻炼魂魄,可以收到与内丹魂魄合练一样的效果,走出一条真正的外丹之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孙祖本以为魂魄炼丹定然可行,想不到开鼎后却是大失所望,丹鼎内并没能像他想象的那样结出大丹,只是在丹鼎的顶部生成了一种云雾状的气体,底部则是极薄的一层黑墨状的粉末。他以后再经多次试验,始终一无所得,最后只得宣告炼丹失败。

云雾状气体无法采集,孙祖只好采集了一些黑墨结成丹药,他回到当涂家中,秘藏丹药,始终不敢服用。后来家道败落,他投奔秣陵舅父家中,以行医为生,一直默默无闻,直到他无意中以丹药救治一名癫痫病人,居然一治而愈,从此声名大噪,一时求医者无数,他自居孙思邈后人,把所炼的丹药伪托作祖传的“太一神精丹”,晚年生活倒也过得舒心平安。

不过他虽然炼丹失败,但对自己创造的魂魄炼丹理论始终不舍放弃,“金石丹砂,犹有可变之道,幽魂冥魄,岂无可造之理?丹术不成,乃人力之瑕疵,非丹理之悖天耳。”意思是说,他炼丹之所以不成,只是因为在具体的操作执行上出现了偏差,并不是以魂魄炼丹的理论有什么谬误,只要纠正了操作上的偏差,一样能够丹药可炼,仙道可成。

孙祖寄居在舅父家中,终生不曾婚娶,他临终前把自己的求丹经历及丹学心得撰写在一封书简中,寄望于有缘后人能够对魂魄炼丹理论继续求索,“所炼丹药,虽非上乘,犹能治癫痫祛百病,润肌肤出颜色,若得上乘之药,自可安魂魄而通神仙也。”

只可惜孙祖死后,茅山丹宗昙花一现后更加没落,作为养尸地的地洞早已封闭,他的魂魄炼丹理论更被巫师们转作邪术,这些人不懂魂魄合练之道,知其行不知其神,竟把魂魄炼丹误解为以尸身炼丹,清中期冶炼尸丹曾风行一时,其荼毒之处难以尽述,以后随着官府的尽力剿杀,这种阴森恐怖邪术才渐渐绝迹。

直到清末,另一位姓陶的丹宗祖师才发现了他的书简和栖霞山谷中的地洞,这时距离孙祖离世的时间已过了二百多年,机缘凑巧的是,陶姓祖师也正是孙祖舅父的嫡系子孙,他本就痴迷于丹经,现在得到先辈的秘术绝学,自然如获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