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衣香-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雍宁伯是太后娘娘的兄弟,却跟盛昌侯盛文晖关系最好,两家常有往来。雍宁伯不在朝中为官,空拿着爵位做些买卖。
每代的皇帝都怕太后和皇后的母族干涉朝政,雍宁伯愿意谋利而非谋权,皇帝求之不得,所以对雍宁伯的生意睁只眼闭只眼,哪怕是有些不规矩的地方,也暗示下面的人宽以待之。
所以雍宁伯府很富足。
整个南门大街半条街都是他们家的铺子。盛修颐是知道的。
他回来的时候看到陶氏胭脂铺子,就想起去年四月初,陶氏求他的那件事。当时他忙着和薛家结亲,陶氏求着他。他就随口应了,让林久福帮着办。而后就忘到了脑后。
林久福后来禀过一次,说铺子选在南门大街,这个盛修颐有点印象。
当时太忙了,他没有仔细问明白。况且林久福办事一向妥帖,他也不担心。
盛修颐看到陶氏,就想了起来。索性留她问问。
陶姨娘失措,忙道:“贱妾不知!”然后又道,“大约是没有的……”
盛修颐见她这样,心里忍不住有些烦躁。
从前她也不这样!
以往的时候,她在他面前虽没有太多的娇憨媚态,却也是温柔小意,偶尔还会俏皮他几句。
自从薛氏进门后,陶氏就变成了这样卑躬屈膝的模样。盛修颐瞧着就心里膈应。
她太小心了,总觉得嫡母不好相与,会动不动拿她们姨娘作法来树威。像二爷房里的二奶奶葛氏一样。
陶氏不想成为那个抽头被大奶奶骂的,所以说话时特别的卑微。大奶奶还没有踩她,她恨不能先把自己踩到尘埃里去,免得惹了大奶奶不快。
她这样,不仅仅是看轻了自己,亦看扁了嫡母薛氏。
旁的盛修颐不敢说,至少东瑗不会跟姨娘们去争什么。
“你不太清楚,就不要妄图猜测。”盛修颐听到她说贱妾不知,又补充说大约没有,提醒她。“我会叫人去问,你下去吧。”
陶姨娘忙道是,给盛修颐和东瑗行了礼,就退了出去。
她的丫鬟荷香搀扶着她,出了静摄院。
见她脸色煞白,荷香担忧问道:“姨娘。世子爷说您什么了?”
陶姨娘压在心口的那口气缓缓喘了出来,脸色才有了几分血色:“没说什么!”
两个就回了小院。
薛江晚和丫鬟莺儿在院子的荼蘼架下照春阳,一边闲话说笑一边磕着瓜子,地上就满满的瓜子皮,看到陶姨娘和荷香进来,薛江晚就吐了瓜子皮,对丫鬟莺儿道:“生了儿子的就是体面些,比不得我们,烂泥一样的。”
然后又笑,“陶妹妹,世子爷和你说了些什么?让我们知道,跟着欢喜欢喜。”
醋味十足。
范姨娘在东次间听到了,就忍不住好笑。这个薛江晚,挑衅都没本事。
倘若是范姨娘去说,就会说,“陶姐姐,世子爷留您下来服侍?到底和我们不同,我们是没资格在奶奶屋里服侍世子爷的。”
这样,陶姨娘才会惶恐!
她不是一直怕自己僭越了吗?她不是一直守在规矩,学做恭俭贞淑吗?
薛江晚这些话,根本就戳不到陶姨娘的痛处。
果然,陶姨娘丝毫没有被薛江晚的话惹恼,她笑盈盈跟平日一样:“不过是二少爷念书的事。”就带着荷香进了屋子。
薛江晚就把手里的一把瓜子全部洒在地上,转身气哄哄回了屋子。
转身间,见范姨娘斜倚门框剔牙,脸上带着嘲讽的笑,薛江晚气不打一处来。莺儿怕薛江晚跟范姨娘吵起来,忙拉了薛江晚进屋子。
范姨娘可是这院里有名的刺头,跟她吵架定是要输的。
那边,陶氏进了屋子,喊陶妈妈进来,低声道:“你去趟舅爷的铺子,让舅奶奶过来一趟,就说我有事寻她。”
陶妈妈道是。
陶妈妈走后,陶氏喝了小丫鬟端来的热茶,斜倚在临窗大炕上的锦缎绣蝙蝠嬉春的大引枕上,心思却飘得很远。
她想起方才在静摄院的内室,盛修颐进来就要抱三少爷盛乐诚。
而薛氏居然就那么顺手把孩子给了他。
陶氏是小吏家庭出身,她的生母只是个姨娘。可是她自幼聪慧,力争上游,大户人家的规矩,她比大家闺秀还要谨慎铭记。
她知晓望族规矩多,其中就有“抱孙不抱子”的说法。父亲应该对儿子严厉些,不能抱着宠爱。唯有这样,儿子才会惧怕父亲,父亲就树立了威信,可以更好的教育儿子成才。
而抱孙,多半是慈爱的。
陶氏谨记这些。
她记得当年二少爷盛乐钰出世,刚刚是先奶奶去世的日子。家里压抑得叫人害怕。
盛修颐就不出垂花门,每日只在内院,在静摄院看书、习武,然后会来瞧瞧几个月大的盛乐钰,逗弄他。
盛乐钰自幼就好动,看着盛修颐就咯咯的笑。
有一次盛修颐伸手要抱他,陶氏就忙跪下磕头,让盛修颐不要太宠爱孩子,不能抱他。
当时盛修颐只是沉默了须臾,伸手扶起她,倒也看不出是欢喜还是不悦,站在孩子床边看了半晌,就去了。
而盛夫人听到这话,就对陶氏赞了一回,觉得她懂礼、守礼,还赏了她一对手镯,夸她是个贤良的。下面那些逢高踩低的,就巴结陶氏,赞她有世家风范。
那时静摄院没了大奶奶,旁人夸奖她,她亦不用惶恐,心里是受用的。
她这样出身的人都知道“抱孙不抱子”的说法,难道薛氏那等高门出身的,会不知道?
她也是知道的,却把孩子给了盛修颐,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陶氏忍不住想,薛氏到底有什么好。她一进门,盛修颐好几年那么清冷阴郁的暮气倏然减了?
不过是长得好!
薛氏那模样,清瘦时似淡花迎风婀娜,丰腴时似牡丹繁华盛绽,皆有风情。哪个男人不爱她那张脸和那双媚眼里流出的娇态?
陶姨娘还当薛氏有多么的贤惠,原来也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
她是命好,出身好!
倘若她也是姨娘的,只怕盛夫人要骂她狐狸精了!
想着,陶姨娘就翻了个身,缓缓阖上了眼睛。这不都是命?
不管你而后多么争气,都争不过命啊!
陶姨娘从静摄院出去后,盛修颐问东瑗是否累,亲手替她抽了身后的大引枕,扶着她躺下。
“你有事就去忙,我睡会儿。”东瑗笑着对盛修颐道。
他方才问陶姨娘,陶姨娘哥哥的铺子是不是占了雍宁伯的情分。听那口气,很不想和雍宁伯沾上关系一般。
陶姨娘回答不知道,他自然是要问问林久福的。
盛修颐替她盖了被子,才走了出去。
他没有去外院,只是在东次间临窗的大炕上坐了,喊了红莲来到跟前,对她道:“我有几句话,要你去外院说给来安听,你可记得整齐?”
红莲惶恐跪下,她道:“奴婢……奴婢定会用心记……”
一副没有把握的样子。
盛修颐就蹙了蹙眉,正好看到蔷薇和橘红站在那里。
他就喊了蔷薇过来,问她能不能去外院传话。
蔷薇笑道:“奴婢记得整齐!”回答很肯定。
盛修颐这才满意,道:“你去告诉来安,让他问林大总管,陶姨娘的哥哥那铺子,到底有谁的情分?就说我知晓那条街是雍宁伯的,倘若沾了雍宁伯的情,早早告诉我!”
蔷薇一听并不什么难话,心想盛家世子爷真当丫鬟是不中用的。她笑着记下,转身就去了。
等她回来的时候,才知道盛家世子爷没有看轻女子。
来安跟她说了一大堆的回话。
原来问话不难记,得到的回音才是重点,盛修颐是怕丫鬟回复得不整齐。
**************************
这章是补偿昨天的…
正文 第141节还珠(1)
“那铺子原本是家书局,几个选书的住在里头。而后有人发现,他们书局里选出来的文章,多有对暗含对萧太傅不满之意。那时萧太傅朝中势力繁盛,雍宁伯一时拿不定主意。
倘若不赶他们走,被好事者拿到把柄告到萧太傅那里,萧太傅还以为是雍宁伯默许的,这样就得罪了萧太傅;倘若赶了他们走,不准他们对萧太傅不恭,他日萧太傅倒了霉,皇家会以为雍宁伯投靠萧太傅。
正好林大总管带着陶姨娘的哥哥寻房子,这话到了雍宁伯耳朵里,他就说是盛昌侯府要用这铺子,用这个借口把那群学子赶走了。
铺子空了出来,林大总管想租用,雍宁伯说愿意卖,还让了一成的价钱。林大总管问过侯爷的。
侯爷说雍宁伯有事求他老人家,拿这个铺子做人情,不收雍宁伯反而不放心,叫林大总管安心买下来。
而后才有陶姨娘的哥哥开了这胭脂铺子。”蔷薇一字字清晰恢复盛修颐。
盛修颐忍不住微微颔首。
朝中的人和事,内宅的丫鬟们是不太清楚的。就算让她们鹦鹉学舌,也未必记得齐整,难为蔷薇居然一字不落,说的也无差错。
盛修颐听完蔷薇的话,起身就去了小书房。
写了张帖子,依旧叫蔷薇送去外院,给他的小厮来福。
他自己则不踏出内院的门,好似故意避开什么。
来福接过盛修颐写的帖子,跟蔷薇道了谢。
来福跟盛修颐的另一个小厮来安不同。他长得高大结实,面皮黧黑,甚至有些凶煞般,不像来安那样白净好看。
他看完盛修颐写的帖子,目光顺势在蔷薇身上转了一转,而后又忍不住打量了她一眼。
正好蔷薇抬眸,看到他瞧着自己。眼神有些炙热。蔷薇看来,这是轻薄,怒意就从心底升了起来,一双水灵乌溜溜的杏目盯着他。正要发作。
来福猛然被这丫头逼视,居然扛不住,脸上一热,讪讪然撇开了眼,扭头再去看那帖子,耳根却红了。
他这样一羞,蔷薇的火气反而发不出来。
回去的路上。她不禁想起那小厮羞红的耳根,自己也觉得面颊火辣起来。
回到静摄院,蔷薇得知盛修颐在内室跟东瑗说话,就进去回禀了盛修颐,依旧去暖阁照看三少爷盛修颐。
她一出去,东瑗就笑着问盛修颐:“问清楚了吗?陶姨娘哥哥的铺子,可占了雍宁伯的人情?”
“说不得占。”盛修颐笑道“爹爹知道此事。就无碍的。雍宁伯和爹爹最要好,倘若瞒着不让爹爹知道,他日被雍宁伯说了出来。只怕又要怪罪我了。”
说着,他微微笑了笑。
东瑗这才放下心来。
又过了几日,到了三月十三这天,盛修颐在静摄院吃了早饭,乳娘抱着孩子到内室给东瑗瞧,盛修颐就抱在手里逗弄了一回。
小丫鬟进来说来安寻世子爷来了。
盛修颐表情微滞,把孩子递给了乳娘,忙快步出去了。
来安在小书房跟盛修颐说了半晌的话,盛修颐回屋更衣,对东瑗道:“衙门里有些事。我今夜回来晚了,就歇在外院。”
满屋子服侍的人,东瑗自然不会问什么事,只是恭敬道知晓了。
盛修颐刚刚出了内室,盛夫人就由康妈妈和香橼搀扶着走了进来。
“要出去?”盛夫人问盛修颐。
盛修颐给她请安,笑道:“衙门里一点小事。去走一遭。”
盛夫人颔首,就进了内室看东瑗。
“方才你三婶派了身边的管事妈妈来对我说,老六的大姨娘昨夜生了个大胖小子呢!”盛夫人坐在东瑗床畔,手里抱着盛乐诚,跟东瑗说道。
语气里掩饰不住的高兴。
二房、三房一共四个侄儿,老四为了个姨娘寻死觅活的,身子骨不好;又听说老五房里事上不中用,私下里寻医问药的都不行;老七年纪轻,娶得媳妇虽模样性子好,却是风筝一般单薄的美人儿,生养不易。
如今只有老六房里总算有了个孩子,还是个男丁,就是三房的长孙了。
头胎是男丁,是吉祥之兆,以后还怕不子嗣旺盛?
“三婶定是高兴极了。”东瑗笑道。
“可不是?”盛夫人笑“说给孩子洗三礼要隆重些,叫我一定要去!倘若老五、老六房里孩儿十个八个的,姨娘生的孩子,你三婶也不会劳烦我过去。
可三房熬了这些年,好容易得了这么个宝贝孙儿,别说是正经抬进来的好人家的女儿做了姨娘生的,就是个婢女生的,我也该给你三婶这个脸儿。”
东瑗就笑:“是该高兴高兴,娘到时也替我给孩子添盆。”
盛夫人说好:“你有这个心,你三婶定是喜欢的,娘替你备下礼。”
东瑗是侄儿媳妇,给三房孩子添盆不过是几个银锞子,她就没有推辞了,任由盛夫人帮她备礼,只说:“有劳娘。”
*****************
盛修颐去了外院,带着小厮来安、来福出门,径直出了京城,往东郊一个小镇上去了。
回来的时候,带了一辆马车,没有回盛昌侯府,而是去了他好友程永轩的宅子。
在程府吃了晚饭,快到宵禁时才回家。
盛府的内院已经落钥,盛修颐依旧宿在书房。
他伏案写了拜帖,交给来安,道:“明日清早,你就拿着这帖子去兴平王府,等着他们府里开门,把这拜帖交给兴平王。”
来安仔细收在怀里,道是,然后想了想,又问:“世子爷,您要这样便宜了兴平王?寻到了陛下的遗珠,您怎么不亲自领去讨赏?”
他是很不明白,主子费了那么大的劲,把人从兴平王手里弄过来,却又要去拜见兴平王,把人送还给他,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
盛修颐笑笑:“我自有计较,你们都下去歇了吧。”
来安和来福道是。
出了书房,来安还是不太甘心,又问来福:“……哥哥,你说世子爷到底是怎么想的?”
来福道:“要是你,前后huā了几万两银子得了这么两个人,可愿意把这彩头让给旁人?”
来安很肯定的摇头。
来福道:“这不就结了?你都知道让给旁人是赔本买卖,难道世子爷不知?由此可见,这赏不能由世子爷去讨。”
“为何?”来安不解“怕得罪兴平王?”
然后撇撇嘴,自己都不太相信。
盛家是什么样的权势,岂是寻常人家,见兴平王而畏惧?
来福也摇头,然后问来安:“弄明白了,你能多得几个赏钱?”
来安疑惑他可出此言。
来福又道:“又没你好处,你刨根问底做什么?睡去吧,明早送帖子误了时辰,你又该讨打了。”
来安只得回了自己的住处。
次日一大清早,盛昌侯和三爷盛修沐上朝,来安等侯爷和三爷走后,也出了门,直奔兴平王府去了。
三月初春的清晨,薄衫挨不住寒意,来安身子冻得瑟瑟,拢着袖子站在兴平王府大门口的拐角处。
兴平王府没人做官,不需上朝,到了卯正才开大门,比盛昌侯府晚了两个时辰。
在兴平王府做奴才,不用那么赶早,也是享福的。来安想着,就上前给门上的作揖行礼,道了身份。
那人听说是盛昌侯府的,对来安就礼遇三分。
来安拿出拜帖,那人就忙请了他进门房里坐,亲手接过拜帖送了进去。
兴平王还没有醒,管事拿着盛修颐的拜帖不敢进,在门口侯着,直到巳初,才有动静说兴平王起身了。
来安就在兴平王府的门房里等了三个时辰。
幸好他来头非等闲,那些小厮管事都不敢轻待他。知晓他早上过来没有吃饭,管事就吩咐厨下端了点心和热茶给他虽没有饿着,却是等得焦急。
巳初二刻,兴平王身边的小厮过来请来安。
兴平王并不是像来安想象中那般脑满肠肥,相反,他面相清隽,身量颀长,虽上了年纪,依旧是个美男子模样。
只是眼睛阴鹫些,让人不敢直视。
他应该跟盛昌侯差不多的年纪,却因为养尊处优,面皮白皙,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比盛昌侯年轻十几岁。
他问来安:“你家世子爷到底何事,让你一大清早就过来?”
拜帖上写了要紧的急事,还要问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