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出厓山-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哥,别废话了,接着打吧,这小子看起来不打个痛快根本不老实。”
  “也是,今儿哥俩就给他开开荤,嘿嘿嘿。”
  于是乎,密室里再次响起了“啪啪”的皮鞭声。
  而与之一墙之隔的另一间密室里,一个儒雅白面,清俊飘逸的中年汉子,终于把头从那格暗窗那缩了回来,他背起双手,微皱眉头,在室内踱了几圈,而墙上的那副气吞天下图,更显得甚是醒目。
  “邱先生以为,此人之言,可信否?”那中年汉子终于走到了图前,伸手摸起了那巍峨的山峦,翱翔了雄鹰,喃喃问道。
  答话的,是一个英俊异常,却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教主,伯玉以为,此人之言或有虚,然此人之事或可为。”
  原来,那中年人,竟是如今白莲教教主李千山,而年轻人则是他的谋主邱寻邱伯玉。李千山听了,回过头来,狭长的双目神光湛然,“邱先生的意思是……”
  “伯玉只是以为,事若可为则必为之,纵然此人不来,伯玉也当力陈此事厉害。”邱寻淡然说道。
  “邱先生,我的顾虑,你是知道的,其中……”李千山虽然没有明说,可是脸上的忧色,却是很明显的。
    第二卷 经略台海 第一百一十九章 白莲教(3)
     更新时间:2008…11…19 22:45:06 本章字数:2075
  “教主,虽有攘外必先安内之说,可是几千年来,却也有以外安内之故事,伯玉倒是认为,如果教主引导得当,策略到位,反倒可以收到奇效,甚至……合二为一也大有可为之处。”邱寻小心的说道。
  “你的意思,是要我们趁势而起,造成我白莲教不合不成的局面,迫使那人就范?”李千山眼睛一眯,沉声问道。
  “伯玉正是此意,且若是那人不就范,则一切后果和罪责,都是那人承担,而教主则在道义上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唔。”李千山点头,接着问道:“伯玉以为,如今天下大势如何?可曾与五年前之势有所异同?”
  “当今天下,乃大变之局,以伯玉看来,甚至可谓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不单是伯玉未能见机,怕是元廷,也未必能准确把握揣度之,而这一切,都在于台湾!”邱寻合上手中的折扇,瞑目缓缓说道。
  “说下去。”李千山来了兴趣,走到室中的铺着虎皮主位上,双目灼灼的望着年轻的谋主,眸子里一片信任。
  “五年前,伯玉初出茅庐,即妄言大宋气数已尽,元廷如日初生,其后伯颜攻克临安,恭帝出城投降,本以为自此天下一统,因此伯玉力劝教主暂且归附元廷,积蓄力量,以图再举,而事情本来也很顺利,元廷承认了我教在天下的地位,虽未正式敕封,却也没有限制我们的发展,如今我教信徒将近百万,分坛北至漠北南极大海,照此下去,十年之内,当大有作为。“
  邱寻说到这时满脸自得之色,可是,旋即话锋一转,道:“不虞厓山一战,元军必胜之局却未竟全功,张弘范和李恒更是下了大狱,至今还没有个说法,而幼帝赵昺竟在张世杰陆秀夫护送下跑到了台湾,而这样一来,天下的大势,就不是原先那么简单了。若无宋朝朝廷,我教只需深耕于平民百姓之中,待鞑子坐稳江山腐化堕落,蒙古铁骑只知声色犬马而不知骑射,就像昔日纵横天下的女真人一样,终究会被我华夏浩荡文明所同化,这些治国无能欺压百姓却最是擅长的人坐稳了江山,横征暴敛骄奢淫逸贪赃卖放贿赂公行那是一个都不会少,而我们,也就可以趁机收买这些人,待到民怨沸腾之时,我教为天下号公义,为百姓张义旗,为华夏正衣冠,那时教主振臂一呼,天下必云集而响应,教主亲提义军攻之于前,我教百万信徒应之于后,加之数以千万计的内应,则大事可成,此法虽然持久缓慢,却是王道。”顿了一下,邱寻摇摇头,有些不甘,也有些赞许的说道:“谁想那赵家小皇帝君臣,虽然逃到了台湾蛮荒之地,却不愿做孤臣孽子,竟然大有恢复之志,如此,天下大势,就不在我们的掌握中了。”
  说罢,邱寻有些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接着说道:“台湾如今发展的到底怎么样,我们派出去的探子基本没有回来,我们也不是太清楚,可是既然元廷已经迁界禁海,至少三闽粤东之地,沿海百姓已经后退数十里,而又有百万之众渡海投效,可见如今宋廷在台湾,至少还能维持很久,这股力量在中原百姓之中乃是正统,教主绝对不可小视,恕伯玉直言,若是那赵昺打出自己的旗号,天下怕是很少有人能正面相抗,且台湾虽然弹丸之地,但是琉球安南吕宋,依然有数千里之地数百万之民,如今初看赵昺,已有中兴幼主之像,若是数年之内未有干扰,让其坐大,怕台湾终有一日能回师北进,教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更何况……更何况伯玉如今还有一个疑问,久不能解,那就是很难说如今中原各地的民变,是不是宋廷操纵的。”
  “如果是,那么宋廷也太可怕了,要知道靖康以后,那黄河一代的百姓就不是宋朝子民了,那民军肆虐流民奔走,祸害的可全是元廷,有一两个闹事的,就得有十几个人没法种地,这般歹毒的主意,也不知是谁想出来的。”李千山目光深邃,幽幽说道。
  “那宋廷如今在大陆广布细作,教主想必早就知道吧,如今他们打出汉胡不两立的旗号,号召天下汉人都要起来反抗鞑子,还说汉人的天下,宁愿汉人里的王八蛋坐,也不能让鞑子坐,谁不承认谁就是汉奸,这样一来,我教也比较被动,虽然教主和各堂堂主大都还没正式表态,不过想必压力也不小吧。”邱寻苦笑道。
  “不错,如今凤阳,苏州等坛的坛主,都向我密报,说当地百姓也曾经问过这事,他们也只好说弥勒佛总会降下法旨,可是这样不行,我们不能总是模糊着,必须得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不然犹犹豫豫的,果子就会被别人摘去。”李千山如今满脸忧色,白莲教内部其实一直也有内斗,如今更是近乎公开化的分裂,他这个教主也只能略占上风,而麻烦的是,他们目前名义上是受元廷承认的,可是信徒却大都是汉人,现在宋廷在大陆不断挑起民族矛盾,在道德上已经占据了高点,那么我教,就必须权衡,那宋廷究竟还有多大实力?或者说,他们未来能有多大作为?”
  “你的意思是,倾向于和宋廷合作?”李千山神色一凛,从容淡定的气质暂时收敛,换上的却是一副磅礴之气。
  “伯玉的意思,只是审时度势,一切,还是教主定夺。”邱寻迎着李千山凌厉的目光,毫不退缩的说道。
    第二卷 经略台海 第一百二十章 赤旗军起
     更新时间:2008…11…19 22:45:06 本章字数:2283
  李千山沉默了。
  他转过身去,回头看着他父亲临终前传给他的那副气吞天下图,看着华夏那万里江山,看着那高耸入云苍秀插天的山峦,想象着站在万人中央的荣光,二十年来一直心如止水的的李千山,莫名其妙有一丝紧张,有一份惶恐,还有一分期待。
  父亲十年的教诲,游历天下十年的所见所闻,压抑了二十年的英雄志,壮志难酬的悲愤,这一幕幕,尽皆在此时,呈现着,重放着,让李千山一时陷入了凝思。
  只是,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除了锦绣江山,还有什么,能让他敬畏如斯?
  他知道,他走对这一步,可能就能走上颠峰,走错这一步,就会粉身碎骨,他该赌这人生最大的一局么?他该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白莲教的百万信徒的性命放在秤的的一端,去赌那万里江山呢?
  终于,渴望战胜了犹豫,壮志战胜了怯懦,荣光战胜了隐忍,李千山做出了决定。
  “伯玉,我要见混江龙,就在这里。”李千山只用了一瞬,就做出了决定,而一旦定策,李千山的面上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冷酷和骄傲。
  “教主,属下遵命!”邱寻却是头一次自称属下,而且还亲自跑去,要带那人进来。也不知在这郁郁葱葱的庐山之上,能商量出什么呢?
  只是,此时的中原战局,却并没有如同阿里海牙预计的那样迅速平静下来,在巩县被自己击溃,几乎仅以身免的马守宋,不知怎的却在六月初六,竟然又能汇集万余之众,兵临汴梁城下。
  当然,汴梁乃是宋朝旧都,城高池深,驻军不少,马守宋这万把泥腿子,自然断无攻下城池的可能性,这象征意义自然远大于实际意义。只是因为马守宋部居然能迅速裹挟如此多的流民加入,却是出乎阿里海牙的意料,看来情况远比元廷中央预计的严重。而民军逼近汴梁的消息,更是很快传遍天下,一时间大江南北,人心浮动。
  而那马守宋,其实只是在夜间在汴梁城外喧嚣聒噪,并没有攻城,而城中守军也未出城还击,只是到了第二天,城外哪里还有半个人影?只是那绿旗却是留下不少,凭空让汴梁守将捡了点军功。而那马守宋,却也不知道带着他的万余手下,躲到哪里去了,让匆匆从潼关赶来的阔端愤怒不已,发誓要将这些贱民全部碎尸万段。
  与中原几路白衣军疲软不同的是,那赤旗军却是所向披靡,自从四月开始,连续在山西河南之间与元军小股部队激战十余次,由于白普指挥有方,灵活运用地势和天气,加上每次只选择百余人的蒙古军队,而且尽量选择非开阔地,因此居然是连战连胜,而在此同时,当地的百姓也被动员起来,白普军众至十余万,原来跟来的老士卒也基本扔掉了破旧兵器和木棒,缴获的兵器,尤其是攻克上党县城,更是缴获了大量钱粮兵器辎重。
  当然,这倒不是说蒙古军队无能,实在是前些年和北方闹得太凶,山西又是后方重地,当地的蒙古军,探马赤军、甚至汉军,几乎全部被调往漠北,而留下的,则全是新附军,新附军又大都助手大同晋阳等大城,晋南人数极少,而且刚刚到位不久,蒙古人又为了便于管理,也就打乱了他们的编制,如此一来,战斗力可想而知。
  加上赤旗军沿路宣传“汉人不打汉人”,如今这一口号在赤旗军所到之处,已经深入人心,新附军不断有零星的开小差事件,投效的对象自然是“为汉家百姓求公道”的白衣军了。
  可喜的是,在五月,终于有成规模的新附军投靠了,虽然只有百余人,可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宋军深信,有了开头自然就会源源不断,因此白普无比重视,不仅亲自接见他们,授予金银,宣读了皇帝的“既往不咎”的政策,还告诉他们“若能劝众反正,则以军功计”,鼓励他们进一步劝亲属好友袍泽重归宋军。
  此外,白普军中,还有不少天机阁的郎中,专门为他们去除额头或者手臂上被鞑子强行刻上的“新附”字样,以解除他们的心理负担。不消说,此举更是大大赢得了民心。转眼之间,屯田于河东行省的数万新附军,尽皆人心骚动,终于,六月初五,大同的数千新附军发生了哗变。他们绑缚白布于右臂,袒露左肩为反正,举大宋旌旗,直奔府衙,大同府思嘉帖木儿逃走,哗变军一度占领了大同,他们当即宣布奉祥兴年号,推军中队官张才为主。
  只可惜好景不长,盘踞大同城外的三千探马赤军当即发起反击,并且立即向太原,云中,雁门等地求援,大同城里的宋军寡不敌众,坚守三天后城破,兽性大发的探马赤军宣布屠城三天,大同城顿时成为阿鼻地狱。
  等到还在上党整顿新军的白普得知消息时,大同已破,城已被屠,白普不由扼腕长叹,只恨自己没有迅速北上,支持大同的汉军。
  可是,得知这一消息的三晋民众,却尽皆愤怒,尤其是已经加入白普的赤旗军的士卒们,更是目眦尽裂,怒发冲冠,纷纷要求血债血偿,而就是这几日,加入赤旗军的人数激增,一时间,甚至连粮草都成了问题。这让近来一直顺风顺水的白普很是发愁,只是,更发愁的,却是阿里海牙亲自带着万五千骑,杀气腾腾的赶来,而北面,从大都调来的5000最精锐的骑兵,正星夜南下,不日即到。
  看来,元廷是想一鼓作气,一战而平北方,先歼灭最强的且最机动白普部,其他的再逐次扫荡,而如今白普部众太多而鱼龙混杂,马匹数量严重不足,加上为了就粮,白普率部向西移动了百里,这样一来,他的西面和南面,却都是黄河!看起来,似乎会被挤压在黄河河湾和阿里海牙部,大都军四面围堵之中,是插翅难飞了。
    第二卷 经略台海 第一百二十一章 四等人制(1)
     更新时间:2008…11…19 22:45:07 本章字数:2323
  而此时,元廷内部的政争,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太子真金在阿合马调查数月后,终于以“查无实据”的由头,还给了他一个清白,忽必烈自然点头应允,于是真金大模大样的回到中书省,开始重掌权柄。
  出人意料的是,先前因为曾被海都俘虏,而圣眷大减的左丞相安童,却突然得到忽必烈的连续召见,然后,在朝会上,忽必烈突然盛赞安童,并且让他总理治河,平乱事宜,这样的信号再明显不过了,谁都知道这几年安童过的很辛苦,朝野上下一直对他被俘虏颇有微词,很多人甚至还因此质疑他是不是内奸,忽必烈虽然让他官复原职,可是他这左丞相却一直没什么事做,加上安童乃是太子一系的人,力主汉化,更是让蒙古王公们大为不满。
  如今,忽必烈重新启用安童,也就意味着对太子一事的一个鲜明态度,从此太子这个罩门,也将不再有威胁,太子储君地位,看起来已经牢固,不少人开始庆幸当时没有改换门庭选择了坚守,至于那些“聪明”的转到阿合马那边的人,此时不知作何感想。
  当安童意气风发的回到朝堂,却一下子就给真金出了个大难题,他要求取消四等人制!
  忽必烈上台之初,本对汉人无比信任,自己也说汉语写汉子,无奈李壇的叛乱给了他很大的打击,加上他用比较阴暗的手段害死亲弟弟阿里海牙后,急需得到蒙古王公们,尤其是保守者的支持,当然,也有对少数的蒙古人统治多数的汉人心有疑惧,因此,在法律上确定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等级和地位,将天下百姓根据归附的先后,分人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第一等蒙古人为国族。第二等为色目人。第三等汉人,当然,也称汉儿。第四等南人,对于他们蒙古贵族们总是蔑称为蛮子、囊加歹、新附人,特指最后为元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即元江浙、江西、湖广三行省和河南行省南部等地生活的各族。
  只是,汉人、南人绝大部分都是汉族,血脉相同,语言文化相通,可是如今,元廷却故意把同为汉人的百姓人为的分成两个等级,那自然是想分而治之了。
  四等人之间的待遇自然是天上地下,在任用官吏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署的实权多数操在蒙古人、色目人手中。忽必烈基于李壇的教训,严防汉人掌握军机重务,定制汉人不得阅军数,故掌兵权之枢密院长官除少数色目人外皆为蒙古大臣,无一汉人。其次,则是法律地位上的不平等。十年前忽必烈不顾真金的反对,下诏:蒙古人因争执殴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只许向官府申诉,违者治罪。四等人犯同样的罪,而量刑的轻重不同。同样的罪责,可能蒙古人只用交点罚金,而南人则会被诛三族。可是就是这样,那些蒙古王公们依然不放心,他们日夜鼓噪,终于让忽必烈下诏,对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