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呶剩骸坝写运担抛芏交嵩诒本┛哿粑馀彐冢恢芏饺绾纹兰郏俊蔽一卮鸬溃骸熬悦挥姓庵质拢乙坏愣济挥邢牍怯校敲次艺抛髁夭坏煤盟溃艺偶掖哟司泳铩!钡比胀砩希页龇⑶巴本┳急赋鱿本┗嵋椤�
日,吴佩孚终于发表通电表示即刻启程前往北京商谈国是。当然,他最终决定去北京,我的保证只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在这几天里,在我通过各种途径的暗示下,徐树铮和段祺瑞先后发表通电表示将会支持北京会议。他们能发表这样的通电,除了寄人篱下外,我对皖系的保证也是促使他们突然这么道貌岸然的因素之一。战场上得不到的,当然希望能在谈判桌上得到。而曹锟在受到我的威胁后,也发表通电,表示支持北京会议并要求吴参加会议,同时频频接见亲信,向吴施加压力,还发牢骚说“行动迟缓,分明不顾我的死活!”前线的直军中的众多将领闻讯纷纷向吴施加压力,要求他去北京谈判,就出大帅,扭转局势。
日,各方大员都来到了北京,包括我、徐世昌、靳云鹏、段祺瑞、徐树铮、曹锟、吴佩孚,当日,徐世昌和我举行了一个酒会,在酒会上为段和曹压惊。由于我保证支持徐和靳继续当总统和总理,因此我们三人俨然成了一伙,唯一令段祺瑞高兴的是,靳并没有忘记他旧日的恩德,对他仍然十分的热情,并表示一定会为皖系说话,但也不免向段发徐的牢骚。在当日的祝酒辞中,我公开发表了对段曹不顾国体和国内和平而擅自开战的不满,要他们给国民一个交待。当晚开始,各方开始秘密接触讨价还价。段祺瑞和曹锟都不明白交待一词适合意义,在我的暗示下,他们终于知道了,那就是我想让他们都下野。如果单单是这一点我想双方定会一致反对。但是,我私下里又向段保证让徐树铮作直隶督军时,先是徐本人开始向我大现殷勤,接着开始不断的向段游说。“督办即使在野,大家也是要听你的的。”段祺瑞终于放下了虚名,向我私下里保证愿意下野。而曹锟当然不会答应我的了,他说到:“为什么是我,要下野大家一起下野。”
日开始,七大巨头举行了5天的会议,最终终于达成了协议。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为了巩固北方的新入盟地区,经各方同意,各特别区全部改设行省,当然,西南的几个特别区沾了北方特别区的光,我带上他们只是用来掩饰自己的得势。同时为了打击皖系,从甘肃省中析置宁夏省,这是为同盟向甘肃扩张势力开辟道路。为了流放龙济光,又析广东省分置海南省,该省的设立大半要归功于徐树铮,徐树铮在得知自己被任命为直隶督军后就俨然把直隶当作自己的私人范围,龙济光这个外人自然要打发。龙济光也是皖系成员,他得到消息后立即找到段祺瑞,向他诉苦,并说徐树铮排斥异己,“分明是想造反!”
另一个重大的决定,就是我被任命为北疆经略史,总督北疆军政事务,我获得这么大权力的借口就是保卫边疆,当然又是为了掩饰,打着保卫边疆的借口,龙济光被任命为海南督军,马福祥被任命为宁夏督军,马麒被任命为青海督军,熊克武被任命为西康督军兼康藏经略史。由于龙济光事件,段祺瑞也感受到了徐树铮的威胁,他想不到徐这么快就锋芒毕露,于是在他的保荐下,卢永祥被任命为闽浙巡阅史,这也是段祺瑞玩的平衡伎俩。同时,为了安抚受到排斥的直系,吴佩孚被任命为京汉铁路护军史,监察直、豫、鄂三省,驻郑州。
第三个重大的决定就是任命刘存厚为四川督军,同时为了缓和川省内部斗争,任命实力派刘湘为川东镇守史,驻重庆。已经在这场战争中被解散的长江上游警备司令部的第八师番号授予冯玉祥部,他本人也被任命为鄂西镇守史,驻荆州。而第二十师、第二、四混成旅的番号则被授予康藏经略史熊克武用于保卫边疆。这当然是我玩平衡的伎俩,在我看来,这两人很可能会成为同盟在关内的朋友。同时,作为对以往发动战争的否认以及对湖南现实的承认,赵恒惕被任命为湖南督军,谭延辏П蝗蚊鲜〕ぁ�
第三十六章 十新行省
协议中还有一个惊天动地的条款,就是由于段和曹破坏国内和平,他们必须主动下野。这中国历史上开了一个军阀因发动内战而被迫下也的先河,此后,若有人在想发动内战,那就要掂掂自己的分量了日,七巨头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开协议内容,在记者招待会上,段祺瑞和曹锟宣布由于发动战争,自感有愧于国民,宣布下野。我在后面又说了几句,“段督办尊重民意,不愧有三造共和的历史美名阿!”我的话当然是借机挖苦他一下,段祺瑞本人当然听得出来。
最后,徐世昌宣读了一个北京宣言,上面全是冠冕堂皇的话,比如说,北京政府是获得各友邦承认的全中国政府,因此它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对于各界要解散安福国会的要求,宣言上说,国会是国体的需要,没有国会则国将不国。对于辛亥以来的各省动不动就独立的问题,宣言上说,自治是欢迎的,独立是反对的,自治是天赋人权,独立是分裂国家,从此同盟的存在获得了完全合法的依据,宣言同时还呼吁南方军政府与北京政府继续进行和平统一谈判,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统一。和平是北京宣言的最大主题,宣言明确的反对各省军队擅自离开防地,发动内战,呼吁各省军队原地驻防,护土保民,同时以总统令的形式要求各省督军全权指挥省内军队,护卫境内和平。这一点是实际上取消了北京调动军队的任何可能,关于这一点到是获得了各方的一致认同,谁都明白军队乃是一切,都不想在军队指挥权的问题上使自己陷入任何在法理上为难的境地。
北京会议比较完满的了结了国内的战乱,由于各方力量的基本平衡,一时为国人描绘了和平的远景。此次会议的对全国局势的另一个重大影响就是全国建立了整齐划一的行省制度。在此时的民国,全国共有22个行省和8个特别区,他们是黑龙江、吉林、奉天、直隶、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22个省以及热河、察哈尔、绥远、蒙古、科布多、青海、川边、西藏8个特别区。经过此次调整,8个特别区分别被改建成热河、察哈尔、绥远、蒙古、科布多、青海、西康、西藏八个省,并新设立了宁夏和海南省,这样全国共有32个行省,如果加上割让给日本的台湾省就是33个行省。
统一的行省制度建立具体的体现了五族共和的理念,有利于边疆地区与内地的交往和融合,这在以后的同盟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与此同时,各各省区的边界也有所调整,此次内战中被占领的直隶西北地区被划入察哈尔省,与此同时还有山西北部二道长城以北的地区也被划入察哈尔省,这样察哈尔省的省界就直抵直、晋两省的二道长城边上。直隶的青龙县和京兆的兴隆县被划入热河,这样热河省界直抵长城。宁夏省有宁夏道和阿拉善和额济纳两旗构成,在西边通过一个通道和新疆相接。西康省由原来的川边特别区加上四川的雅安地区和大小凉山地区构成,大致以邛莱山、峨眉山一线为界与四川相邻。海南省就是以海南岛加上广阔的南海岛屿设立,要论空间之辽阔,全国莫过于她了。青海省则由原来的青海特别去加上甘肃的西宁道组成。
与此同时;作为首都所在的京兆府的边界也被调整;我和皖系联合大大的缩小了京兆府的范围;现在的京兆府只包括密云、怀柔、昌平、顺义、平谷、通县、大兴、良乡、宛平、丰台十个县和北京城,整个面积只有约13000平方公里。比原来缩小了大约一半,其周边的重要军事防地均被同盟和皖系瓜分,其西面和北面隔长城与同盟相望,东面和南面与皖系徐树铮的直隶相邻。原来京兆的军队国防军被徐树铮带往直隶,第15师根据自愿原则跟着吴佩孚去了河南,第9、13师自愿归直隶指挥,整个京兆只留下作为警察部队的第11师了,因此,京兆实际上是不设防的。这样,事实上形成了同盟和皖系共同控制北京政府的局面。
总的说来,现在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而最愁的莫过于曹琨了。本来胜利已经到了眼前,可是莫名其妙的就飞了,他的感觉比吴佩孚还要糟糕,吴本人本来只是一个军人,再重要也只是一个师长而已,如今他的处境可用坐飞机来形容,现在的他已是京汉铁路护军史,监察三省,坐镇郑州指挥万军队。郑州为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点,其所在的河南有地处中原,战略地位重要万分,可以说是据此可威慑四方。
甘肃督军张广建也算是一个大愁人,张本人做过顺天府尹,也就是京兆府的最高长官,民国初年甘肃混乱,由前清布政史转变而来的第一任甘肃督军不能处理局势,此后换了几个人,也仍然不能使甘肃稳定下了,1914年,张广建带队进入甘肃,他也算有些本领,很快就使局势稳定下来,但是同样是由前清总兵演变而来的宁夏马福祥和青海马麒都拥兵自重,在地方自立王国,这两人都拥有万余军队。甘肃原本旧军的精华即为这两镇在清朝时就为地方柱石的劲旅,其他根本不勘用。张广建在中央先后依赖袁世凯和段祺瑞,在地方,则裁汰旧军,编练新军,先后建立新建军左右两军约2万人,再加上由各地汰余旧军组成的地方军队,总算稳住了局势。
而现在,由于北京战争,段祺瑞下台,北京政府也一下子变成了空架子,虽说他现在可以全权指挥甘肃军队而不必受任何制肘,但是徐大总统的一纸训令无疑给了宁青二马以上方宝剑,他们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张广建心里明白,如果他阻拦,他在甘肃的日子也就到头了,察哈尔的王廷帧和绥远的蔡成勋就是以为有靠山而贸然出兵和东北对抗,结果被包围在张北成了瓮中之鳖,北京宣言中就有一条要求他们迷途知返,放弃抵抗,张广建本人虽不懂什么军事,但他也明白,在超过两倍的军队的包围下,他们除了投降实际上并没有更好的出路。国民军的兵锋现在已经直指甘肃,如果他抗拒北京政府的命令的话,那么,一旦二马将国民军引入甘肃,他恐怕就要走王蔡二人的老路了,因此这个官场上的老油条十分乖巧的附和了北京的命令,还向二马各送了一份礼物,对他们的荣升表示祝贺。
山西的阎锡山也有点愁,他在这次战争中什么也没做,但是却莫名其妙的从他的山西北部割去一块,他可以肯定段祺瑞出卖了他,尽管他对东北也不怎么满意。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点事还不足以让他做出过激反映,他知道山西这点军队根本不足以让他有任何异动,因此,他只好选择默认。他也知道,而道长城以北,如果说有东西,那么就是煤了,可是山西唯一不缺的东西恐怕就是这东西了。
段祺瑞也是悲喜交加,但是他还是感到庆幸,原本以为会输个精光,可是现在发现虽然没有解决掉直系,但是,也总算把直系赶出了直隶这个地方,现在皖系控制的省份包括直、鲁、皖、浙、闽、琼、晋、陕、甘、宁、青、新十二个行省,黄河流域基本上在已在皖系的掌握之中。此外,皖系还控制着作为膏腴之地的上海和津浦铁路的交汇点的徐州,而直系现在只能控制苏、赣、鄂、豫四省,虽然军队没什么损失,但是至少在声势上已大不如前。
但是,段祺瑞也不免隐隐担忧,他怕他会走前人的老路,实力大了,部属们就会各寻出路,徐树诤在会议间的表现令他担忧不已,他把龙济光排挤走后,直隶可以说是就是他的天下了。国防军和第9、13师都被他收入囊中,现在他控制的军队已经达到了万。浙江的卢永祥原本就不算很听话,他有预感徐迟早也会向他一样,令他感到欣慰的是,皖督倪嗣冲已经邀请他回合肥老家,信中还向他提到了当年袁世凯在章德隐居的事,暗劝他不要灰心。他考虑再三,为了不留人把柄,他的确不适合再留在北京了,回老家也算一个好的选择。他也得到消息,曹琨已经在章德买了房子,他也会是同样的想法,段祺瑞这样想到,因为他们都知道,事情只是刚开了一个头,结果还远着呢。
高兴的人也不少,吴佩孚虽然对曹琨的下野感到很抱歉,还特地去看了他不知多少回,为了他在章德定居也没少费心,但是自己从一个师长直升到监察三省的护军史还是一时让他有点难以接受,聪明的他都知道在同盟、徐树铮和他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现在,他除了高兴之外就是在忙着为他的军队找到口粮,北京政府已经丧失了军队指挥权,自然不可能为军队提供军费,而这次更他来河南的军队有万人,这些人的吃喝军队是大问题,河南的赵绸也有3万多军队,一时之间,河南的正规军队达到了十万以上,这么多的军队自然使别人不敢打主意,不过自己的吃饭也是大问题,军队驻防河南,自然只能到河南筹款,他现在也和赵绸商议怎么在河南划分筹款区域了。
第三十七章 战乱四川
(先上传一个地图)
宁夏的马福祥和青海的马麒自然也高兴万分,他们都是由野心的,现在的野心就是称霸宁海,但是张广建的内外措施使得他们只好按奈住心中的**,北京的任命对他们来说就像天上掉下的馅饼,他们什么都没做就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在高兴之余,他们已经在考虑是不是应该像同盟这棵大树靠拢了,北京已经名存实亡了,能考得就只有那些大树了,而现在他们就必须在皖系和同盟这两棵大树间从新选择。
日本人也很是高兴,自从去年的五四风潮以来,日本的在华利益遭到了重大的打击,先是由于中国的对日本的经济抵抗运动是日本经济陷入衰退,再加上西方各国结束战争,视线有重新投向东方,特别是美国重新评估在东方的政策后,日本的外部经济环境不断恶化,衰退还没有任何终止的迹象。原敬受到军部和国内各方的压力开始加强他在东方的政策,他一方面通过与同盟的谈判是日本产品能够重返东北,另一方面加强了对皖系的支持力度,在北京战争中,日本华北驻屯军就支持了皖系的军事行动,在得知了皖系战败的结果后,原敬十分震惊,他不断通过驻华公使向北京会议的实际操纵者,也就是我施加压力,甚至已经动员了在朝鲜、华北和俄国远东的军队。最后的结果让日本人感到满意,皖系控制了中国最富饶的沿海地区,关内沿海各省,除了江苏都落入了皖系的操控之中,太阳旗已经照亮了整个中国海岸。不过,让原敬遗憾的是,北京已不再是中国政治的中心,他在今后将不再担任任何实际性的作用了,因为在中国,没有军队,那么就什么也不是。原敬私下里也认为,在日本同样是这样,作为首相,他最头疼的就是军部的人。
冯玉祥也很高兴,冯思想独特,与北洋各派系格格不入,虽说也可说是直系,但是倍受排挤,幸好他本人十分聪明,又形象良好,一时也让记恨他的人难以下手,但是他的十六混成旅却也一直寄人篱下,四处奔波而不足温饱,这次他看准机会一举解决了吴光新的长江上游警备司令部,占领了以荆州为重心的鄂西地区,总算有了立足之地。本来他还在担心他会不会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