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54年6月上旬,炎热的夏季似乎比往年提前到来,几场大雨后,河水暴涨,木桥被大水淹没,来往的行人必须乘船摆渡过河,过一次河大人交二分钱,小孩子交一分钱。
我每天上学要早晚来回过两趟河,为了少过一趟河节约两分钱,还能多出一些时间看书学习,准备初小毕业考试。最后我决定住校,两天只回一趟家,早上吃过早饭后带上两个馍馍去上学,晚上就住在学校,好在夏季天气炎热,晚上在哪都可以凑乎着睡上一觉。
当年,我们四年级的教室在对着校门的后院里,它是一幢高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一楼是我们的教室,二楼空闲着。当时我们四、五个家在城外离学校较远的学生,晚上就睡在二楼木质地板上。闷热的夏夜地面上蚊虫较多而睡在高有数丈的二层楼上,四面通风,凉风习习,又没有蚊虫叮咬,使人感到清爽而又惬意。
一天早上,刚下了第一节算术课,身材高大的学校主管教务的田主任就堵在我们的教室门前,不准一个学生出去。然后把我们的班主任叫过来,让班主任带着我们到楼后面的小院里看一个奇特的“景观”——到了楼后,老师和学生们都被惊呆了!
原来二楼的后墙墙壁上,圆形的窗孔下面(已无窗框),足有四、五米高的砖墙上,挂着一幅酷似一道瀑布形状的黄色的屎浆图,其中还夹杂着没有被消化的菜叶和豆瓣,顺着窗台自上而下,直泄到地面。
此时此景,让老师和学生们都感到非常地惊奇和气愤,众人一片哗然……
学校决定要追究肇事者的责任,开始了一场调查“屎因”的行动。最后将目标锁定到我们五个晚上在楼上睡觉的学生身上。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我和另外四个学生都被喊到教务处逐一讯问。当问到我时我说:“昨天晚上我一觉睡到大天亮,我咋知道是哪个人拉的屎?要是怀疑我那你们就找错人了,这两天我连肚子都吃不饱,又哪能拉出那么多的屎!”
最后终于在我们五个学生中,查出了肇事者。原来是我们班里年龄最大(已十五、六岁),个子最高,外号叫“李扁嘴”(鸭子)的学生。
李扁嘴向校方承认了错误,并且还讲述了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他家住在东门外的乡下,因家里穷经常挨饿。那天下午他家大人从亲戚那里借来几斤黄豆,拿回家后煮了一大锅,他狠狠地吃了一顿。只因狼吞虎咽,咀嚼不烂,加上盐巴放得过多,晚上回到学校就感到口渴,便喝了一些凉水,到了半夜肚子就开始“咕噜……咕噜……”地叫唤,在地板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感到腹部疼痛难忍,急于大便。只因二楼太高跑去茅房已来不及,他便急忙爬上窗台,拉下裤子,屁股朝外一撅,就“稀里哗啦“地倾泄出去。事毕顿觉腹内舒爽无比,之后回到地板上躺下便睡,没想到他竟闯下了如此不敬的“大祸”。事已至此他也无话可说,他愿意接受学校的任何处分。当时他对自己随便拉屎的“错误”已有深刻认识,态度还算诚恳。因此校方对他并没有过多地追究,只是罚他将墙壁清洗干净就算了事。
可是过了几天后,他竟然有变,悄悄地对我说:“真倒霉,我因为屙屎闹出了事。天王老子他能管天管地,但是管不了拉屎放屁!”
我对他说:“吃饭进食堂,拉屎去厕所,这是连两、三岁的孩子都知道的事。你却把它稿错,你不倒霉谁倒霉!”
从此以后我们班里的学生都对“吃饭进食堂,拉屎去厕所”这句话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
我在州东小学上了三年学,在此给我留下一些难以忘却的记忆。尤其在从我母亲去世后,三年级的教算术老师张有才和四年级的教语文老师杨汉昭,他们对我这个孤苦伶仃的孩子像兄长和父母一样地关心我、爱护我,还经常地督促我学习,不断地要求我进步,为我在中学时期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至今已过去五十年,每当我想起少年求学的艰难经历时,总会从内心深处发出对他们的由衷感激——谢谢了我的恩师们!
起点中文网。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十三章 少年求学 举步维艰(二)
更新时间2008…5…17 11:42:44 字数:2522
第二节
1954年7月,我初小毕业,因州东小学没有高小,我便转学到北关外大厦门里(太平北街)的咸宁小学上学。
当时我外公年过七十,身体瘦弱,行动有所不便,已无力再照顾我上学,我只好再次投靠亲戚,跟着我大姨奶一起生活。每周只能利用星期天休息时到汤王墓村去看望外公。
我大姨奶王氏姊妹三人,我奶奶排行老二,蚌埠的小姨奶排行老三。她原住在亳县北门口外的牛市街,老伴早年去世,有一子在蚌埠淮河上帮人跑船,因一次水上事故船毁人亡,撇下的儿媳又改嫁离她而去,家中只剩下我姨奶一人无依无靠的生活着,有时穷得没饭吃只好沿街讨些剩饭菜吃。母亲在世时,每逢过年过节都会带着我去看望姨奶,给她送上一点钱或粮食,再帮她干一点家务活。
自从我祖父去世后,姑母一家便回了河南温县,我舅爷在太平北街留下的几间旧草房也就无人居住了。后来我姨奶将她的两间房子卖掉,搬到了太平北街居住。我在咸宁小学上高小时,就和大姨奶一起在此生活。我们仅靠两间门面房每月收的两、三元房租生活,日子过的十分清苦,有时姐姐也会给我们一点经济上的帮助。我还经常利用假期到我外公那里帮他干点农活,收拾一些家务,从他那里拿回一点红薯、南瓜等杂粮以补充我们口粮的不足。
当时姨奶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她心地善良对人和蔼。在她的身上可以看到我末曾见过面的,早在抗战逃难中死去的奶奶的形象。她对我十分疼爱,常把粮站买回来不多的白面擀成面条给我吃,而她却用面汤泡点豆饼,或用红薯、杂粮来充饥。
每当这时,我们祖孙二人就要发生争执——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倍感凄楚!总要把一些面条挑到她的碗里。但姨奶却不允许,并对我说:“小孩子家正在长身体,要多吃点好的。我老太婆年岁已大,快要死的人了,吃了也没有什么用,只要有口吃的就行了,你快吃吧。”
姨奶对待自己过分刻薄的做法,让我心碎,每念至此都会令我凄然泪下……
亳县咸宁小学是一座关帝庙改成的学校,它位于涡河南岸的太平北街北端,与雕刻建造艺术非常高超的花戏楼相毗邻。
当年院内高大的殿堂已成为我们学生的教室,解放后破除迷信关老爷的泥塑金身也被校方“请到”了一个偏辟的门道里,但他仍神情贯注地坐看他的《春秋》,关平、周仓依然侍奉在他的左右。
1956年开春,是我高小的最后一个学期,我正在忙于学习。突然从亳县城南双沟区卫生所传来了我的一个远房亲戚——表姨,病故的消息,并通知我前去帮助料理后事。
我的表姨也是一个比较苦命的人,在她病死时还不超过四十岁。早先因家庭不和与丈夫离婚,带着她与我同岁的儿子季新生,从安徽界首县来到毫县,在县城关镇的卫生所里当一名妇产科医生,而她的儿子在1953年也来到亳县和我一起在州东小学读书,初小毕业后便被其父接到西安上学,而亳县就剩下了她一个人。后来,又调回到了亳县城南的双沟集区卫生所工作。
两年前,她曾给于过我帮助,在一个寒冷的冬季,买来棉花和黑布给我做了一件新棉袄,至今还穿在我的身上。没想到刚刚过去两年,她竟然患上肠癌,乘坐人力三轮车去看病时,死在了由双沟集去阜阳地区医院的路上,最后只得中途返回,停尸在双沟集卫生所里,等候亲戚前来料理后事。
双沟集距县城五十多华里,当天中午过后我才赶那里。在区卫生所魏所长和几位医生、护士的帮助下,买了一口棺材将她入殓。而后又租了农村生产队的一辆四轮牛车,将其灵柩连夜运回城里。此次丧事一切费用都是从公家会给她的安葬费中支出,丧事办完已所剩无几。
在这个冬末春初,乍暧还寒的季节里,于当天傍晚六时,我和两个农民赶着两头老黄牛拉着一辆木制老式四轮车,上面放着灵柩“咕嘟……咕嘟”地驶出了双沟集。
当时,日头偏西,夕阳西下,残阳如血,天色渐暮。一群乌鸦在空中不停地聒噪着,绕着一片树林几起几落,陆续归巢。一阵西风骤起,林木萧瑟,掠过空旷荒凉尚未春耕的越冬土地上,卷起一些枯草、秋叶废纸和尘埃,飞旋着向远处飘去。
夜幕已经降临,在这人们将要睡觉的时候,我随着一辆拉着棺材的牛车,行进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车轮与车轴摩擦不时地发出“吱吜吱吜……”的响声,牛车慢得出奇,酷似蜗牛在地上爬行。
……此时天空昏暗,夜色茫茫,我的心情异常地沉重,倍感凄凉!
从早晨到晚上忙了一天,我筋疲力尽,疲惫不堪,实在太累了。我半躺在用麦草铺垫着的车框上,用一根捆棺材的绳头,系住我的腰,靠着棺材,摇摇晃晃,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牛车在行进,似乎耳边还在不时地响着车夫催赶老牛的吆喝声……
过了一阵子,我突然被惊醒,发现牛车被停放在路傍,两个赶车的车夫不见了踪影。我十分惊慌,感到情况不妙,用手摸了一下棺材还在,没有被人“背走”。我不明白这两个家伙为什么趁我睡着之际,弃我而去逃之夭夭呢?在这黑灯暗火,夜深人静的时候,将我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和一个死人,以及两头不会说话只顾低头吃草的老牛撂在这荒郊野外之中?
他们毕竟是受顾于区卫生所来运送灵柩的,虽然夜间行车十分辛苦,但给的酬资也是十分丰厚——跑这一趟除掉生产队的租牛车费用,他们二人每人还能得到五元钱辛苦费,可以买一袋白面。现在为什么中途变卦,闹出这种恶作剧呢?
在这荒郊野外,一片漆黑,夜色蒙蒙的原野上,我独自一个守着一辆牛车,车上放着一口装着死人的棺材,四周瞎灯灭火,唯有车把上悬挂着一盏被冷风吹得忽明忽暗的灯。周围一片漆黑,夜幕吞没了一切,在这方圆几里路的地方,既闻不到鸡鸣,也听不到狗吠,万簌无声,感觉不到一丝生机。此时正值子夜时分,冷霜纷降,寒气袭人,仿佛空气都被凝结住了。
不知道为什么?人越是在害怕的时候越要想起鬼怪的故事——以往听过的鬼怪故事,此时此刻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什么厉鬼、恶鬼、冤鬼、无常鬼、野鬼等,仿佛在我的眼前不远的地方忽悠忽悠地在跳动……我顿时感到孤单恐慌,身上吓出了一身冷汗!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
第十三章 少年求学 举步维艰(三)
更新时间2008…5…17 11:43:15 字数:2893
第三节
“鬼不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创造,世界上许多民族的文化中都有它的影子,差不多与人一样重要,远远超出了人们崇拜的神仙。其实这是容易理解的,因为神仙不易见到,而死人、棺材、墓穴、磷火平时则是不难目睹的。
死一个人就有一个死人,一具死尸,一副棺材,一个墓穴,一片磷火,一个鬼。自然鬼在人们生活中影响就大了。在我国每一个人都听说过几则鬼故事,似乎每一个人都跟鬼或多或少地打过交道。鬼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睡觉时它与你的灵魂玩耍,夜间行路时它不声不响地跟走路……在中国文化中的鬼常被泛化了,咒骂人用鬼,夸人出用鬼,对恶人以鬼相斥,对心肝宝贝也用鬼来昵称,鬼在人们的心目中实在是太奇妙有趣了。(乔继堂《中国人生礼俗大全》)
人对鬼的感情丰富、复杂、怪诞,这种感情常常表现在人间生活中。对此,首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描写的最为动人。在平时人们咒骂人用“恶鬼”、“丑鬼”、“挨刀鬼”说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夜不归宿,沾花惹草之人为“懒鬼”、“讨债鬼”、“游荡鬼”,对吸毒、好赌、嗜酒如命、荒淫无度的人而用“大烟鬼”、“赌鬼”、“酒鬼”、“色鬼”来抨击;使坏心眼、暗中谋划害人的人,叫“心中有鬼”,“心怀鬼胎”,“耍阴谋鬼计”;天气不好,人们骂“鬼天气”;人的运气不好别人会说他是“倒霉鬼”;当某人所喜欢的人猜中了的心思,他点点那人的脑门说:“鬼精灵”;对自己割舍不下的心上人,人们会善意地骂:“揪心鬼”,“牵魂鬼”,“索命鬼”……鬼这厮是善是恶,是美是丑,只有鬼才知道。
然而,鬼究竟是什么东西?一说是“二气之良能”,“阴阳之定理”一说:“人身之魂魄”,“器质之变形”。其实鬼是人们观念信仰派生出的产物,是人的延伸,所谓的“鬼后有人”。可以说它虚无、荒诞,鬼为人的喜惧愿望的投影。
以往人们所寄托于鬼的现象太多了,它是现实人生中莫大的悲哀、恐惧、愿望、欣悦之情不自禁的抒发或无可奈何的企盼,否则,多少风liu男女怎能再续今生未了之缘?壮烈英雄又如何说得出“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正是生生死死两相依,话鬼说鬼写人情。
至于鬼神,我认为是信者则有,不信则无。
活人与死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活人比死人多了一口气,人若是断了气就成了死人。
人死如灯灭,脱离了红尘,从我们这个五彩缤纷,相互竞争的世界中永远地消失。
我以为死人倒没有什么可怕的,从来都是活人整活人,还没见过死人整活死活人的,否则就是“鬼后有人”的恶作剧。
常言说的好“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除非你做了坏事,心中有鬼,自然也就会怕鬼了……
可是当年,我还只是个未经世事的孩子,一个人在这瞎灯灭火,夜深人静,又黑又冷的荒野里,孤单地守着一副灵柩,凄凉的陪伴着一个死人,天空一片漆黑,周围万簌俱寂,死一般的沉静,唯有两头只顾低头吃草的老黄牛与我为伴。
当时,在这种另人恐惧、凄凉的情况下,我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又怎能不害怕呢?我孤单无助,心慌意乱,不知所措,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仿佛感到在那阴冷的夜晚,随时都会有被魔鬼吞噬掉的危险。
然而,这时我又能向谁求助呢?害怕又有什么用呢?我十分无奈,也只能硬着头皮在那里守着……守着,一直到天亮!
这几年来,多遭不幸。我家接二连三的经历了几起丧事,送走了几位老人,其中也包括我的亲戚(我的姨奶和表姨)
她(他)们积劳成积,因病去世,身边又无其他亲人为其办理后事,因此我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便担当了此任。办理丧事,事务繁杂,辛苦劳累,但是我必须竭尽孝道,履行义务,恪守我一个晚辈做人的本份。
一个人出生成长、学习工作、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忙活了一生,幸者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到老。不幸者灾难重重,辛苦劳累,穷困潦倒,饥寒交迫,疾病缠身,婚姻破裂,家破人亡,也就草草地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可谓人生苦短,风雨无常!
正如古人诗中所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也可能是我童年、少年时的厄运、苦难太多了的原故吧?幼小的心灵时常悲切,辛酸的泪水也流得太多,以至于后来到了中学求学和青年寻找工作谋生的时候,不管在多么艰苦的情况下,遭受多大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