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江山美人-第4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盖神色悲呛:“兴霸,你可知道此次撤军不比以往,若断后必是九死一生!”
“末将知晓!”甘宁深吸口气,满脸决绝:“可末将深受吴王重恩,如今正值吴国危难,宁自当以死报之!”
“这……”黄盖实在下不了这个决定,满脸都是忧愁。
甘宁性情直率,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就不会更改,当即接口道:“黄将军莫要再多耽搁,此事便定下,末将率六千人坚守,诸位将军领兵速退,多的不敢说,但必保楚军五日内不能前进一步。如今我吴国腹地已经空虚,保留下力量至关重要。”
“兴霸……”
“请黄将军速断!”
“你……唉!”
黄盖嘴巴张了有张,却始终不知道说什么,只能长叹口气。饱经风霜的他明白,这时候说太多也没意义,总是要有人留下的,吴国现在需要足够的兵力回防,不然将危急根本,弃车保帅势在必行。
次日,甘宁以三千人扼守柴桑,并自率三千亲兵在城外遏制路口,黄盖、周泰、蒋钦、孙贲等将则随之率主力火速撤离。
诸葛亮识破其意图,指挥大军袭杀,意欲趁此时机,将其一举攻灭。
可甘宁的这部亲兵却真的很不一般,战力之强大,意志之顽强让人瞠目结舌,这正是甘宁麾下最精锐的锦帆贼,只不过现在已经改了个好听的名字——劫营骑。
整整半日,徐晃、颜良、典韦都亲自率部轮番冲阵,可愣是没有冲破。
这倒不是他们战力不如,而是劫营骑心存死志,那种决死一刻所爆发的潜力,根本是难以估量的,更何况其本身就足够强大。
“甘宁果不愧猛将之名,若能收归主公所用,乃是幸事!”诸葛亮笑意盈盈地望着战场,羽扇轻摇,端是潇洒从容。
典韦在旁苦笑:“诸葛军师还有心情说笑,这甘宁着实厉害,凭借地利顽抗,这都冲了多少论,怎么也打不过去。”
“不急,不急!”诸葛亮眼中精光闪烁。
“怎么不急?如果不能迅速攻破此地,拿下柴桑,那几万吴军可就安全撤走!”
“此言差矣!”诸葛亮摇着羽扇,笑说:“区区几万兵马,对现在的吴国至关重要,可对我楚国却何足轻重?若能助主公得甘宁,可当十万雄兵,此等良才屈居黄盖副将,委实可惜,可惜!”
说着,诸葛亮话音一转,已是笑道:“典韦,你前去告知徐晃等人,务必生擒甘宁,我自有办法擒他!”
第七百九十五章逼降甘宁
甘宁不可谓不尽力,阻挡路口整整一日,为黄盖等主力撤走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可如此艰难的战斗,也让他宝贵的亲兵损失惨重,入夜时分已是快抵挡不住,企图退守孤城柴桑,但为时已晚。柴桑早在下午便被严颜率兵攻破,甘宁陷入绝地,被诸葛亮重重围困。
“甘宁!你誓死断后,已经尽了忠,如今面临绝境,可愿降楚?楚王仁德,重视人才,必会重用于你。”
诸葛亮乘坐着战车,轻摇羽扇,遥望着孤山上的甘宁。
“哈哈哈!”甘宁拄着自己的厚背重刀,孤傲大笑。“多谢楚王美意,可甘宁命薄,无福消受!”
“将军乃世之良将,如此枉死,岂不可惜?”诸葛亮故作悲痛地叹息说。
甘宁本就性格高傲,听到这话也是悲从中来,因为他心中不服,败得不甘心,死得冤屈。
“今日兵败,非甘宁不善战,实属天意,天若亡我,我能奈何!”
“可惜,可惜啊!”诸葛亮最善掌控人心,立刻接道:“以甘将军的才能,若领军厮杀,亮自问未必能嬴,如此良将阵亡,吾心实痛,天下将永远少了一位名将。”
甘宁闻言,心中更是涌起莫名的痛苦,不由烦躁地摆摆手:“时也!命也!多说无益,但求速死!”
“唉!甘将军果真豪杰,亮实钦佩!”
诸葛亮叹息着说完,却突然陷入沉默,埋头苦思。似乎很是纠结。
甘宁遥望着他这番模样。不由大声道:“孔明。如你真敬我,便下令进攻,让我力战而死,留名于世!”
随着他话音落下,诸葛亮突然抬起头来,背过身去道:“甘宁,恨不能早识于你,亮深感遗憾。可亮生平最敬将军这等义士,实在不忍杀之,你走吧!”
“你放我走?”甘宁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
“速走!”诸葛亮没有转身,摇着羽扇驱赶。
随着他的话音,早就得到过嘱咐的严颜,顿时急声上前:“军师,不可啊!甘宁乃楚国心腹之患,若如此放走,阁下岂非被楚国人痛骂?主公那里又如何交代?”
诸葛亮一声长叹,悠悠地说:“亮敬甘将军乃世之义士。纵使受些指责又有何妨,主公向来最敬忠义之人。若好生解释,其应该不会怪罪,过错便由我来担吧!”
“可……”
“不用多说了!”诸葛亮厉声打断,头也不会地道:“甘将军,现在不走,更待何时?”
甘宁是个什么人?
这点诸葛亮非常清楚!
其早年乃是轻薄少年,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混江湖的,聚集起一帮人马,号称铃铛贼,为人最重情义,当时郡县中人若是尊重他,那么他必生死相交,若轻辱他,必伺机报复。
此后甘宁虽然一朝顿悟,觉得男儿大丈夫应该做出一番大事业,从而苦读诸子百家,研修兵法战阵,使得自身越来越明事理,可那种融入他骨子里的重义情节,是改不了的,何况自古重义便是受到推崇,他的好义之情随之更加浓厚。
此时诸葛亮的话和作为,对他来说堪称深情厚谊,如何能令他不感动!
甘宁遥望这诸葛亮的背影,良久之后大声道:“孔明,阁下既以重义待我,我又何忍负你,使你受人指责,但可动手!”
“甘将军休要再言,快走!”
诸葛亮怒声呵斥,随之对着身后猛然一挥:“让开通路,任由甘将军离去,不可阻拦!”
“孔明,你……”
“行了,甘将军快走吧!”
此时的甘宁深受感动,默然静立良久,才激动地说:“阁下今日情谊,甘宁永记于心,将来若能再见,必有厚报!”
“君子之交,何谈厚报,阁下请速去!”
“多谢!”甘宁重重拱手,最后看了诸葛亮一眼,再不迟疑,带着麾下军士迅速离开。
此时,诸葛亮才回过头来,凝视着远去的甘宁,默然无语。
甘宁走脱的时候,落后撤退的主力吴军已经有一天一夜的路程,想要追赶上已是非常困难。
又过了一日后,黄盖、周泰、蒋钦等将所率主力,成功撤至鄱阳,并继续往建业方向急行,陆逊所率水军并没有阻拦。
因为凭借这边的三万水军,若是强行阻击,是吃不掉这支吴国精锐的,而且如今的他们,已经小心至极,沿途走大路撤离,根本没有伏击的机会,既然没有好的战机,又何必让水军去无谓牺牲,反不如任由其离去。
可此时刚刚撤到海昏县的甘宁就没那么顺利了,他沿途的一举一动都在楚国细作的监视之中,消息时刻都在传至各方。
当他率领不到两千人的残部在海昏县,准备继续东逃的时候,顿时遭到陆逊水军奋力阻击,疲惫不堪的他如何能够抵挡,被陆逊给围在了一座土丘上,可谓人困马乏,又累又饿!
此时的陆逊和王旭,其实早就已经得到诸葛亮密信。
王旭收到信后,得知有办法收服甘宁,早就已经乐得合不拢嘴,当然全力配合,因此才有三万大军严阵以待,辗转奔波,就为阻击甘宁败兵的一幕。
随着甘宁困守土丘,王旭依照诸葛亮的计策,亲自来到前线,遥遥喊话:“甘将军,你可愿降?”
甘宁没有答话,或许是前些时日被诸葛亮放过,心中有愧,因而不说话,但明显不欲降。
这样的结果也早在预料之中,陆逊随之怒声喝道:“甘兴霸,你好生无耻!”
“陆逊小儿,我怎么无耻了!”甘宁瞬间被激怒,大声回吼。
“你为报吴主之情,以死断后,若非孔明私自违令放你,你已经死了,可谓已经尽忠!可如今再度被我拦截,却还是不肯降,又如何对得起孔明对你的情义,莫非还指望借助吾主对你的喜爱,谋得生机?”
甘宁怒急,几个大步冲到最前,目视着陆逊破口大骂:“胡言乱语!甘宁自知有愧于孔明,但却绝无你说的那般厚颜无耻,你但可放马杀来,我甘宁纵是死也绝不皱下眉头!”
“你当我不敢?”陆逊扮着黑脸,怒目相对,挥手便道:“前部准备进击!”
“且慢!”王旭急声何止,大步向前走了几步,拦住怒气冲冲的陆逊。“伯言,甘宁乃是良将,世间义士,不只是孔明,我也倾慕已久,不应这般对待。”
说完,他已是挥手对着身后士卒令道:“传我令,做一顿最好的饭菜,让甘宁和其麾下将士吃饱再战!”
“楚王!你……”
甘宁再度惊愕,他倒是见过王旭几次,心中也着实钦佩,可从没想到会得到这般礼遇。
陆逊随之急道:“主公,若让甘宁吃饱,岂非又要逞凶?”
“甘将军值得这般对待,若因饥饿而死,太过屈辱,吾心不忍!”王旭摆手道。
“主公……”
“无需多言,此事便定了,送上饭食!”王旭坚定地说。
不多时,热腾腾的米饭和干肉就送到阵前,王旭遥遥看着埋头不语的甘宁,诚恳地说:“甘将军,我王旭命薄,不能得你这样的良将辅助,引为生平憾事,今日便亲自送上饭食,也算是表达我的敬意。”
随着话音,他已是亲自上前提起装饭菜的木桶,徐徐送至山丘半沿。
“甘将军,请用!”
“楚王……”
甘宁热泪盈眶,他即便在吴国,可也从没有得到过这样的待遇,眼前之人可是楚王,天下又有几个人能吃到王旭亲手送上的饭食?
“甘将军,本王不强求你,敬你是条汉子,你对吴国已经尽忠,今日若你欲降,我荣幸之至,若不欲降,你便离去,算是我对你和你身后这些勇士最后的情意。”
这一刹那,甘宁是真的被感动了,泪流满面。
“楚王与孔明如此厚意,甘宁还有何面目再与楚国交战?今日断后拒敌,若无楚王情义,甘宁已死,吾主之情已报,今后愿随楚王南征北战,以报义释之恩。”
王旭惊喜之色瞬间溢于言表:“你愿降?”
“甘宁愿降!唯有一个请求望楚王应允!”
“但说无妨!”
“甘宁今后不与吴国,不与故主交战,不知楚王能否应允!”
“好!”王旭毫不犹豫。
“多谢楚王,末将愿以死报效,绝无怨言!”
第七百九十六章兵临吴都
陆逊临危受命,执掌楚国水师,出长江,战彭泽,袭庐陵,下豫章,直至最终助诸葛亮成功收降猛将甘宁,打出了名留千古的一役。他抓住了王旭给予的机会,顺应时势,建立起史诗般令人传诵的盖世奇功。
至此,吴国本土扬州的主力军,除太史慈、凌统等人所帅部曲尚且完整,其余尽皆遭到惨痛损失。
水师折损过半,战力锐减,失去与楚国水师正面争锋的能力。
豫章失陷,以黄盖、周泰、蒋钦、甘宁等将为首的主力军虽成功撤走过半,但却也痛失猛将甘宁。
吴国驻守交州主力军溃散,交州南海失守,扬州庐陵失守,鲁肃、吕蒙及庐陵太守贺齐尽皆被俘,只有朱桓等随黄盖撤走。
整个战局再度被楚国所逆转,所有的危局和劣势都烟消云散,反而是吴国开始陷入危局。
接下来日子,南方军团和近卫军团全面汇合,兵出豫章,徐徐向着扬州东部逼近,失去了豫章屏障的吴国,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起足够力量抵抗,王旭率领诸葛亮、周智、徐晃、典韦、颜良、严颜等将,以狂风扫落叶之势,步步紧逼,直杀往位于扬州丹阳郡的吴国国都建业。
与此同时,陆逊率领部分水军,沿水路顺流而下,东进汇合先行一步的主力水军,同样从水路徐徐逼向建业。
南方赵云率部抵达建安后,汇合庞统、黄叙部,解除了徐盛、韩猛等人的危局。吴国太史慈、凌统等将虽有心决一死战。只奈何如今吴都建业危急。面临楚国水陆两支大军威胁,迫不得已下,只能选择回师救援。
赵云、庞统、徐盛、黄叙等人几度设伏,意欲趁其被迫撤退之时,一举击溃,只惜太史慈、凌统等人着实不凡,屡屡识破,回撤有序。虽然因断后拒敌折损不少兵马,但却没有伤及元气。
两军一路打打停停,最终还是让太史慈等吴国名将率部成功撤走,不到十万人共分六部,先后撤回丹阳郡内。
公元208年11月初,吴国集中扬州残存所有主力,包括周瑜从中原回师救援的三万兵马,合计十七、八万主力军,屯驻丹阳郡北,建业以南两三百里外的马鞍山一带。准备迎接与楚国的决战。
与此同时,楚国包括水军在内的三路大军。也相继兵临马鞍山沿线,设营数十座,控制了数百里的范围,陆逊则以水军封锁长江沿线,截断吴国长江以北地区主力军南下的道路。
可以说,此刻的楚国已经兵临吴国都城,使得吴国朝廷陷入背水一战的地步。
值此形势下,吴国一面派人北上请求曹操出兵,一面不停遣使求和,既是为了争取时间,也是祈望能说动王旭退兵。可惜面对此刻的形势,王旭怎么会答应其求和,将所有吴国使臣都拒之门外,并且督促各部加强攻势。
11月中旬,曹操犹豫再三后,还是出兵南阳,威胁楚国腹地,从实质上给予吴国援手。他也是不得不这么做,若吴国灭,楚国将变得更加强大,以他如今的力量,单独抵抗楚国将变得举步维艰。只是,南阳也不是那么好打,张合、张靖、鞠义等人所帅的两个军团将士皆驻守在那里,不图进取,只求拒敌,虽激战连连,却让曹军始终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毕竟曹军也刚经历大战,准备不充分,面对据险死守,又人才济济的两大楚国主力军团,办法并不多。
12月初,楚吴之战变得越加激烈,在王旭率领下,以诸葛亮、庞统、赵云、徐晃、徐盛、韩猛、严颜、典韦、颜良等楚国精英为首的远征军,奇招频出,在各线战场都发动了全面的攻势。
只惜面临绝境的吴国文臣武将也毫不示弱,周瑜、步骘、太史慈、凌统、朱桓等等无数江东英杰,前仆后继,奋死抵抗,丹阳北部数县之地内,烽烟遍布,两军对各处战略要地你争我夺,展开激烈厮杀,就连王旭也时常亲自坐镇前线,压阵指挥。
这样的决战总是艰难的,也是残酷的,随着战火的持续,再加上天气寒冷异常,军士叫苦连天,楚军伤亡也变得越来越大,可看上去摇摇欲坠的吴国就是不倒,尽管他们更加艰难,更加难以为继,可他们固守的是本土,又有无数忠臣良将率领,那种死斗的精神是楚**所无法拥有的。
公元209年初春,持续了几乎三个月后,这场拉锯战逐渐陷入僵局,楚军气势开始衰竭,军中厌战情绪迅速滋生。
丹阳县,吴都建业南方的一个大县,不但是建业的一道坚实屏障,更是吴国心脏地带的交通要地,往日里繁华富庶,人流密集,商旅络绎不绝。
可在这三个多月内,此地却在楚吴两国的交锋中几度易手,不复昔日繁华,各处城墙皆出现大规模坍塌,堆满了泥土袋、粗大的木桩和一些瓦片碎屑。城中百姓更是早就撤走一空,全是空荡荡的破落屋舍和堆满落叶的破败街道。
如果不是偶尔经过的一队队士兵,那么这里已经与鬼城无异,阴气森森。
此刻,王旭就在北城那残存的城墙上缓慢地走着,沉重的战靴踏出缓慢而有节奏的声响,其身后仅跟随着诸葛亮和庞统二人,个个眉头紧皱,脸上有着化不开的愁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