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10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后,皇帝陛下并无多少异样。
    张承也终于清醒了过来,既已履任枢密使之职,他必须拿出自己的政见。
    这个嘛,他早有准备。
    第一个,就是李承乾留下的建军之议。
    乾元殿内其他人,或有不服,但唯有他不成。
    这个当口,他必须站在皇帝陛下一边儿。
    所以,既为了缓和气氛,也为了抒发己见,他都得先站出来。
    虽说,转折之处有点生硬,但现在谁又会顾忌这些细枝末节呢?大家都能想到,这之后,可能朝堂之上,又要起上一些风波了。
    本来,极力在稳定朝堂形势的中书,这次怕是又要手足无措一番了。
    张承开始侃侃而谈,与之前所议之事,相去甚远,却也属于军国大事,渐渐的,众人也听的入了神。
    张承准备的很充分,可能已经有了条陈,但这个时候,自然不会随身携带。
    张承的意思和李承乾不太一样,但其实,根本上的用意,却别无二致。
    所不同的地方,一个就是兵员,李承乾在时,认为既然要建新军,中原未定,诸部臣服,这么一来,兵员不如从草原胡人和北地精锐中抽调。
    考虑到的是,快速建军,又能不伤北地各部大军的元气。
    但张承以为,北地骑军,将来为的还是防胡,震慑草原诸部之用,不应招任何胡人入军,战时,可以视情形征调终于大秦的胡人部落骑兵为辅。
    这么一来,成军无疑要慢一些,但却不用担心内乱之事,这个事情上,各有利弊,却是他这个枢密使可以把握的,皇帝陛下以及其他众人,没有不同意的理由。
    二来呢,他一下将新军缩减了一半儿,由十万减到五万。
    理由不在后勤辎重上,他举了赵石北征草原的例子。
    谁都知道,大将军赵石率部北上草原,大小十数战,略定草原诸部,而北上草原的大秦骑军,最多的时候,也不曾超过三万人马。
    张承以为,草原征战,看的不是数量,而是后勤补给是否及时,人多势众在草原上并不适用。
    人少而精,才是草原征战的精髓。
    当然,这么说有所偏颇,但却也能说到点上,赵石就在暗自点头,在草原上,大规模的决战很少发生,很多时候,都不能以军队的数量才衡量各部的强弱。
    十万人和二十万人,对于草原诸部而言,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再强大的部族,也不会聚拢这么多的人马,跟敌人在草原上作战,因为那只会让敌人逃的远远的,等你疲惫或者牛羊都吃光了,再上来撕咬。
    而对于大秦来说,分别就大了,这同样也是草原战事和中原战事最本质的区别所在。
    五万人,也许还算合适吧,赵石暗自嘀咕,从二三十万的规模,降低到十万,再降到五万,这新军不会建到最后,没影了吧?
    实际上,这个时候,赵石也感受到了人事代谢的痛苦。
    张承这里还主张,四万骑军建在河东,一来粮草有所保障,二来也能保证河东军力,为河东军东出河北做准备。
    一万在榆林,可以大致保证天山延麓的安宁。
    借此,张承还大致说了说,对于军旅改编的一些建言。
    这个时候,种燧就有点郁闷了,张承现在确实已经算是有了权力,对禁军改编诸事指手画脚了。
    他可以予以反驳,但他不会这么浮躁,只是静静的听着,因为他需要知道赵石的意思。
    不过他也不白给,他现在已经能想到,四位常设枢密副使,将会让枢密院的格局发生多少变化。
    张承之后未必能那么舒服。
    现在驳斥,只会让旁人看笑话,因为之后的博弈,也许才是重点。
    而且,张承所言,并非那么空洞,显然是深思熟虑过的。
    他的着眼点,放在了军队的后勤辎重事上。
    几句过后,他的矛头便直指匠作监,甚至可以说是工部。
    因为他觉得,大秦军器制作,已经落后于后周,南唐两国,风刀出现之前,大秦还在沿用唐式的横刀。
    在弓箭以及很多军器上,根本无法做到推陈出新,不管是与金人,还是北方草原胡,甚或是西夏人交战,都无法体现出大秦军械的领先之处,而最新的武器革新,却多数来自国武监,所以,他认为,匠作监以及工部人等,有尸位素餐之嫌。
    不如将工部匠作监划到国武监辖下。
    此言一出,不光种燧,即便是其他人,都在暗自撇了撇嘴,裸的买好啊。。。。。。。。
    不过,赵石到不意外,这本就是张承入枢密院任职以来,一直的主张,也和他商量过。
    从这一点上看,他任职枢密使确实要比种燧合适。
    光就赵石个人而言,他也觉得,张承的眼界要宽上一些,而且务实,之前不曾显露,只是因为摊子太大,他一个枢密副使根本无法掌控。
    现在,人家成了枢密使,正可以大展拳脚了。
    张承这番长篇大论,,能给他带来什么,显而易见,会让他在枢密院很快树立起权威,当然,这还得是顺利的情形之下。
    不过之后会怎样,还要看做的如何,有些事说的再好,落到实处的时候,却都变了模样,谁知道呢。
    (七月了,求点保底月票,月票榜也合并了,没什么机会,就是让数据好看点。)(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八十章讨饶
    张承口干舌燥的坐了下来,可惜,没人给他送上香茶,殿内的值守太监,都已经缩到了角落里,唯恐弄出一点声响来。
    皇帝陛下满意的点着头,吩咐张承之后将条陈整理一番,再送上来。
    之后,皇帝才招了招手,示意李之问上前。
    没有过多的言语,一番自荐之后,众人的目光在赵石身上扫过。
    估计心里都在想着,啊,原来又是晋国公门下。
    也没容他们再多寻思,这边皇帝陛下已经命太监将两个折子发下到周仿以及张承手里。
    两个人翻开一看,目光都凝了凝。
    皇帝陛下又发了话,“此乃李之问所上靖胡之策,言之有物,不可多得,朕甚许之,诸位回去中书,枢密院,可细览之,有何异议,再来奏上。”
    “朕有意晋李之问为鸿胪寺卿正,诏中书议之。。。。。。”
    这一下,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待皇帝陛下说完,参知政事吕轩当即起身奏道:“臣请陛下,鸿胪寺卿定几品?”
    皇帝陛下收拢笑容,道:“鸿胪寺当与大理寺,光禄寺同。”
    吕轩扬眉笑道:“那就是四品文职了,陛下,如此说来,微臣便不敢苟同,如此骤升高10位,幸进之臣无疑,而鸿胪寺为何?掌中外礼仪事也,稍有疏忽,便有辱国体,挑起战端,此人方入长安,便托如此重任,陛下以国事为戏乎?”
    殿内本来就很安静,但这个时候。却更显出几分诡异的静谧。
    当面斥责君上。这样的戏码。可不多见,尤其是在成武一朝至今,还没有哪个敢如此做。
    多数人都在心里暗道了一句,吕轩果然名不虚传,此人任职秦川北路布政使时,便以刚直闻名,今入中书任参知政事,兼掌大理寺事。却还是这般刚直敢言,着实令人钦佩。
    皇帝陛下并未大怒,脸上还露出些笑意,“哦?爱卿说的好像也不无道理,只是人才难得。。。。。。。。众卿何不看过这靖胡之策,再议其职位?”
    一拳打在棉花里,吕轩立马滞了滞。
    不过以七品武职,而晋四品高位,再有才干能为,也说不通。而且,还是出自大将军赵石门下。。。。。。。。
    不过不等他再说什么。那边儿李之问已经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臣请陛下收回成命,臣得圣恩期许,已是羞愧无地,若凭此骤晋高位,但有所失,实与古之佞臣无异不说,若有伤陛下识人之明,臣万死不能赎其罪也。”
    皇帝陛下明显露出了犹疑之色,目光若有若无的落在赵石身上。
    而赵石一看,心中微恼,你这装模作作样的给谁看呢,这事若是他来开口,一下就能成为众矢之的。
    你当咱是傻子不成?赵石撇了撇嘴,打定主意一言不发,这李之问也不是好鸟,鸿胪寺卿?比老子升迁还快,真当闹着玩呢?
    实际上,赵石也算隐约看明白你了,皇帝陛下心有成竹,估摸着又在这绕圈呢,之前种种作态,不定又是在挖坑。
    这在成武皇帝身上,已是没什么值得奇怪的地方了。
    赵石没说话,周仿却在此时开口道:“陛下,以微臣之见,鸿胪寺草创,不宜权责过重,为国家社稷计,不如暂归于礼部,臣以为,其官长定为六品也还合适,陛下以为如何?”
    皇帝陛下沉吟片刻,有点不情不愿的点了点头,道:“既是如此,就这么定了吧,嗯,鸿胪寺卿那就先缺着,李之问先任鸿胪寺少卿,理藩院主事王光弼为鸿胪寺主簿,鸿胪寺归在礼部辖下,晋国公。。。。。。。”
    “臣在。”
    “出使回鹘之事,还得你来费心,鸿胪寺初立,缺的还是通晓外事之人才,朕觉得,国武监有所专长,晋国公就不要藏私了吧?”
    赵石道:“陛下,国武监有的,其实就是几个通晓胡语的年轻人,算不得什么人才,或可为通译而已。”
    皇帝陛下意兴阑珊的摆了摆手,“不用过谦,这满朝文武,找出几个粗晓胡事之人,也没那么容易。。。。。。。”
    一句话,让殿内文武,脸都抽抽了。
    赵石不管那么多,在他看来,经这么一闹,鸿胪寺建起来也是一滩浑水,他是断不会找这个麻烦给自己的。
    “陛下言重了,胡风异俗,其实不值一提,说说也就都明白了,出使异邦,却乃大事,不能有半点疏忽,还得中书诸位大人操掌,才能让陛下放心不是?”
    “好了。。。。。。。”也许是见赵石不上套,皇帝陛下心情有所低落,再加上,今天要说的要做的都差不多了,皇帝陛下敲了敲桌案,道:“不早了,朕也有些累了,都退下吧。”
    众人知机,纷纷告退。
    这次乾元殿廷议,超出了所有人意料之外,也确实够他们好好琢磨一下了。
    无论是枢密院还是中书,都将又有一番变动,不过,皇帝陛下的心意,这次却很难测度。。。。。。。。
    赵石瞅了瞅,张承和种燧都落在众人之后,显然,都在等着他一起出去。
    张承脸上不见多少喜色,种燧也没多少沮丧,这次,看来就算他有再多的理由,怕是这两位也要架着他先会枢密院了。
    不过,赵石刚起身,便有太监靠过来,低声道:“陛下留宴,请国公稍候片刻。”
    赵石重又一屁股坐了下来,心想,事儿都做完了,还能商量出花儿来?到是那靖胡之策,他想仔细看看。
    当初在草原的时候,李之问上的平胡策,他带回来给皇帝看了,而今变成了靖胡策,又会有哪些不同呢?
    皇帝陛下去了后殿更衣去了,实际上,就是上个厕所,顺便换上身衣服,擦擦脸,洗洗手,喝几口水什么的。
    赵石肯定就没那么舒服了,只能在这里等着,还好,有人端上来了茶点,供他饮用。
    张承和种燧瞄了几眼,也是无奈,看来,又被这位躲了过去,稍后面谈,却不知谁能先上一步,找到这位的人影儿。。。。。。。。。。
    等众人陆续出了乾元殿,殿内除了太监外,却还剩下一位,李之问是也。
    这位跪了半天,皇帝陛下离去的时候,都没让他起来,这样的冷落,和之前可谓有着天壤之别。
    大秦朝堂上的风风雨雨,好像一下便从之前的雾里看花,来到了刀光剑影之中,清楚的可怕,却又根本不知杀机从何而来。
    这种感觉,差点一下击溃了他,大人物之间的游戏,果然可怖到了极点。
    恍惚之中,有声音传来。
    “起来吧,还跪着给谁看?”
    李之问打了个冷战,魂魄好像一下归了位,脑子也清明了起来。
    乱糟糟的思绪,也骤然间闯入脑海。
    他之前说了什么?是不是惹恼了皇帝陛下,又是不是得罪了那些大秦重臣?
    他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向来自诩聪明的他,完全的傻了,心中一片模糊,就像闯进了狮群中的羚羊一样无助。
    身子一歪,好像有人踹了他一脚,接着身子一轻,被人拎了起来。
    耳边传来笑声。
    “这点胆量,也敢径自入宫献策?”
    李之问挣扎了一下,帽子从脑袋上掉了下来,不过很快,他就放弃了无谓的挣扎,脸上表情也终于生动了起来。
    他挤出点笑容,“国公。。。。。。念在小人当初鞍前马后的份上,请伸援手。。。。。。。救小人这一次。。。。。。。。。”
    赵石哈哈一笑,顺手把人放下,金人治下的家伙,讨饶的本事,确实非同凡响。
    “得了官职,荣华富贵可期,恭喜还来不及,用得着别人救你?”
    “千错万错都是小人的错,国公。。。。。。只要国公能带小人出了皇宫,小人保证,立即回去北边,今生再不踏足秦地一步。”
    别看他说的可怜,扮相更是狼狈,但赵石知道,这人从来谈不上软弱,这是个遇挫于强的家伙。
    从进河东宣抚使府那天开始,他的来历以及性情,就都在赵石眼中了。
    更何况,这个家伙见过战阵厮杀,又在草原风寒之中游荡了这么久,所有的卑躬屈膝,都是此人的表象罢了。
    或者说,女真人残暴的统治,造就了像李之问这样的人。
    “跟我说说,靖胡之策怎么回事?”
    李之问脸色一苦,“国公。。。。。那是小人多年心血,且也出于国公吩咐,小人这些年不敢有半分怠慢,但。。。。。。小人真不知道,会是这么个结果,若是知道。。。。。。”
    “若是知道,你又该如何?”
    声音不是赵石的,李之问脸一下抽抽到了一起,并迅速苍白了下来。
    “陛下。。。。。。。小人知罪。。。。。。”同时,身子一软,便跪倒在了地上。
    皇帝陛下施施然从后殿走出,“鸿胪寺少卿李大人,朕在问你,若是知道有今日之事,你又该如何?”
    (二更,求月票,阿草努力中。。。。。。。。。。。。)(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决心
    “陛下这次太急了些吧?”
    李之问已经悄然退下,殿中又只剩下了君臣二人。
    不管李之问的靖胡之策到底有多少良谋妙计,但无论是这君臣二人,还是其他朝中重臣,都不会太将此人看在眼中。
    善纳良才,重要的在于一个善字。
    像今日的大秦,绝对不会出现诸葛武侯故事,也不会有孙膑,商鞅,或是百里奚那样的人物出现在大秦金殿之上。
    因为大秦的统治架构已经颇为完善稳固,天然便会排挤那些幸进之人,再有才干,也要从下而上,一步步走过。
    就像赵石自己,二十多年南征北战,连灭两国,这才有了今时今日之地位。
    而其崛起之时,却还是被戴上了皇帝宠臣,朝中新贵的帽子,受到排挤也不是一次两次。
    由此可见,李之问之后也许会受到重用,但绝对不会是现在,用文臣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以观后效。
    长期的考验,才是善之一字最好的解释。
    不过赵石也能看的出来,皇帝陛下对此人确实很上心,这无疑是得宠的先♂兆,看来啊,这靖胡之策,很得帝心才对。
    不然的话,对于一个官卑职小的人来说,皇帝陛下没必要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