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将血-第6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京兆这些官吏也很惶恐,丧表送上去,赶紧送贺表,这都是什么事儿啊,时间太紧了,比景帝登基时候还要紧的多。因为事先根本没有一点的风声,景帝陛下正当壮年,竟然说没了就没了,而且那一晚,大军云集的样子。很多人都是亲眼见到的。更为这次皇位更迭蒙上了几许yin霾。
当然,这些事情也只不过是想想罢了,谁也不敢宣之于口,不要xing命了吗?
但仓促归仓促。李全寿登基的场面却颇为的壮观,不但大军云集,守备森严,朝臣环绕,而且还有金国。后周使臣观礼,这还是大秦立国以来头一遭。
若非京师风起云涌,这样的场面,足可称之为荣耀了,自唐以降,诸侯割据,中原四分五裂,汉人气数愈弱,北地大片领土为异族所据。重现汉唐气象却是遥遥无期了。
而数百年过去,终于大秦强盛了起来,今ri虽只有两国时辰观礼,却已隐约有了大国气度。
这一ri,天公作美。风和ri丽,当然,这也是钦天监算过了的,绝对是个好ri子。
其中种种繁琐礼仪不须细述。等冗长的加冕仪式走到最后,宣布国号为成武。为皇帝加冕,当已经皇帝陛下的身影出现在众人视线之中,并遥遥举起手臂,群臣立即跪倒一片,“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所有人都矮了下去,呼喊声如山呼海啸般响起,“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震天动地的声音,也为皇帝登基之礼画上了一个句号。
两国使节绝对都没想到到了大秦能看到这么一出,脸se都是复杂莫名,心中有窃喜的,大秦新帝登基,对于被大秦压的喘不过气来的后周和大金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这也许就意味着,大秦的兵锋不会再那么咄咄逼人了,因为新帝登基,总要梳理内政,足以让两国喘上一口气,甚至可以在和议之上做些文章。
尤其是两国使臣都是亲眼看到了前些ri子的那场兵乱,有些遗憾的是,大秦没有真正的乱起来,但内乱之下,皇didu驾崩在了宫中,对于大秦来说,还有比这更沉重的打击吗,军前的将士士气一定低弱不堪,确确实实是一件好事。
不过在见识了新皇登基的场面之后,心中未必没有一点胆寒的感觉,大秦之强盛,已经毋庸置疑,而这场内乱会给秦人带来什么影响,却还要有待来ri才会清晰的感觉出来,在这登基大礼上,看到的,只能是大秦最强盛的一面。
这种种滋味搀和在一起,确实复杂的连自己都咂摸不出来的。
登基礼毕,成武皇帝御驾回宫。
第一道圣旨随之从宫中传出,不出人意料的,是诏大理寺讯问曲氏谋逆一案,由同门下平章事李圃,大将军赵石听审。
其实不用费这功夫了,曲士昭等人的供词早就摆在了皇帝陛下的龙案之上,这只是走个过程而已。
晚间,第二道圣旨又传了出来,曲氏谋逆一案有了定论,曲氏一族,不思国恩,大逆不道,之类种种,罪名一串,不用一一细数,到了最后,才是真格的,曲氏一族诛九族。
其实这也是个笑话,要说诛九族,连带着当今陛下,皇家估计也剩不了几个,不过这一点也不可笑,随之而来的,一定是滚滚人头落地,不知有多少人家会家破人亡。
残酷的皇位之争,终于在这个时候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当晚,二皇子便自缢于大理寺牢狱之中,是赐死还是自尽,没人愿意去追究,所有人都明白,当今陛下恶于曲氏久矣,看这样子,已是恨入骨髓,连同胞兄弟也不放过,这样的手段,与景帝看似苛刻多疑,实则很有些温情的xing子截然不同。
而成武皇帝也用这样一件事,明明白白的告诉天下所有人,别让皇帝陛下惦记上,不管什么人,他都是下得去手的,没有什么圈禁之类的把戏,成武皇帝根本不介意背上什么弑父杀弟的名声。
随后,长安王氏之罪也已有了依据,皇帝陛下大手一挥,交予中书群臣商议定罪。
但中书议出来的结果,却被皇帝陛下打回去了六次,最终才在同门下平章事李圃力劝之下,定为了族诛,吏部侍郎王汉卿定为了腰斩,弃市,就算这样,也和皇帝陛下的悬尸三月,以jing后人有着很大的差距,皇帝陛下的强硬,再次出乎了群臣想象之外。
随着一声巨响,高大却带着斑驳的大门被狠狠砸开,早已等候在门外的军兵蜂拥而入,府内顿时一片喧嚣。
当吏部侍郎王汉卿被从自家祠堂带走,也象征着矗立于京师百多年的王氏门阀终于迎来了它的末ri。
像这样的大族门阀,根深蒂固,与其他门阀世家联络有亲,还是头一次被破家灭门,声势上绝非曲氏可比,可以想见,之后定有无数人被牵连在内,一场波及朝野内外的震动好像已经不可避免,也让许多人感到心惊胆寒。
当ri,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枢密使汪道存一同拜会定军侯,冠军大将军赵石,商议良久,才自离去。
大将军赵石随即入宫见驾,谁也不晓得这些人说了些什么,之后又做了些什么,但王氏门阀倒下之后,一些官员降职的降职,查办的查办,贬斥的贬斥,却再未有人头落地,抄家的也少了许多。
这么一来,所有人都明白,大将军赵石是被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枢密使汪道存说动,去宫里求情去了。
这是大秦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因为皇帝陛下,大臣们,将军们都未曾昏了头,将局面弄的不可收拾。
不过对于大将军王佩来说,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宫内下旨,中书,枢密院,兵部一体赞成,大将军王佩领兵无方,软弱无能,与曲氏勾结,以谋逆之罪论处,诛三族。
这中间,还有王佩三子王仲坤,yin邪无行,结交叛逆,蓄养死士,欺男霸女,窥探官眷等等等等,罪名一箩筐,最后判了个斩立决,比他老爹先走了一步。
然后便是王虎,罪名云云对他已经不重要了,此人之昏聩,之无能,之狂乱已经不用其他人来为他定罪,因为大将军赵石绝对不会放过此人,抄家灭族已成定论。
只是他那个驸马儿子有些难以处置,但不久,宫里便传来消息,照杀不误,而且还是斩立决,甚至不用回京,派人快马去金州,诏金州官吏监斩。。。。。。。。。
之后的半个多月,大秦京师长安,弥漫着一股血腥味儿,失败者的鲜血肆意的流淌,家奴被发卖,女眷充入教坊司,连宫内,都时有宫人自缢的消息传出。
整个长安都是颤抖,波及开去,大秦官场的震动已经开始了,随着王氏门阀轰然倒地,大秦的另外一座山峰也开始晃动了起来。。。。。。。。。。。
不论是成武皇帝,还是大将军赵石都并未忘记,折家在这场风波中所扮演的角se,当年赵石初入京师,在争夺武状元的较武场上,李全寿所说的那句戏言,好像快要到了成真的那一刻了。
月票,月票,阿草吐码字中,不多说了,冲进了前七,不能放松,冲啊,爆了他们的菊花。。。。。。。。。。
第十卷天下兴亡谁人晓第八百六十四章吉兆(求月票)
(六更到,还是月票,呵呵,看见又多了一位掌门,大家起立鼓掌,欢迎。。。。。。。。)
当夜,大将军赵石亲自上门拜访大将军张培贤,因在国丧期间,不便饮酒,再说两人也没那个交情,只是以清茶相待。
赵石开门见山,言道:“大将军折汇,首鼠两端,左右旁顾,不堪信重,今上yu以大将军代之,大将军意下如何?”
张培贤其实就等着这一天呢,这些时ri,除了上衙之外,就没出过门儿,什么人来了都是闭门谢客,姿态已经做足,想到前敌领兵之心颇为热切。
但听到赵石的话,还是皱紧了眉头,没露一点欢容出来,“折家乃国家之栋梁,折家子弟浴血沙场者,不知凡几,所以还请大将军手下留情。”
赵石冷冷一笑,道:“大将军放心便是,如今朝野动荡,群臣不安,若是军中再生事端,将不堪设想,所以敦促折汇回京便是,折家不会大动,但敲山震虎,总要让折家明白,有些事是不能做的。”
张培贤心中稍松,沉默片刻道:“柱国,你我虽未有深交,但你之领兵才干,老夫常自叹不如的,也深有佩服之心,然王氏已去,折家再动,恐非妥当,还请柱国三思而行,也劝劝陛下不要cao之过急才好。”
赵石颔首,道:“大将军为国之心,我自知之,朝野之事,转瞬即平,大将军无须担忧,只折汇次子折思廉,辱我甚矣,不但勾结王佩之子王仲坤,将家妹休了回家,且还窥伺我之妻妾,之前竟向王虎那厮讨要,如此丧心病狂。视我如无物,若此人还活在世上,怎能平我胸中怒气?”
“折汇是大将军,我就不是大将军了?他谋我算我也就罢了,竟然行那鬼祟yin毒之事,是可忍孰不可忍。虽不知是否折汇授意。但折思廉此人,定难逃xing命,大将军若认为我错了,我也无话可说。”
张培贤听的目瞪口呆,倒吸了一口凉气,半晌,却也是怒容满面,一拍桌子道:“果真如此?”
赵石直视他的眼睛,沉声道:“若是编造。这等荒唐之事,可谓是自揭其丑,以赵石今时今ri之地位,难道赵石不要脸面了不成?”
张培贤在地上转了两圈,怒气稍减,却是叹息了一声道:“若果真如此。老夫也没脸拦你,折汇。。。。。。。。唉,折家祖宗百年威名,一朝丧尽,真真是。。。。。。。。折汇确实不堪大任,请大将军回禀陛下,老夫愿往敌前。换折汇回来。”
“大将军深明大义,可惜这里无酒,不然定要敬上大将军一杯。”
张培贤终于笑了起来,摇头道:“一杯怎么够。一坛还差不多。”
两人相视而笑,其实有一句话两人都没说,那就是他两人联手,大秦便再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在他们面前负隅顽抗,折汇也不行。
因为赵石在西军中威望已经到了顶峰,而张培贤常年掌握东军兵权,在东军中的威望也不做第二人想,可以说,两人联手,能控制朝廷八成的军队,别说折家,便是折种两家加起来,此时也不够看的。
而且,这两个人是大秦大将军中军功最重的两位,其他几位都比不了,折汇更是膛乎其后,折家自大将军折木清去后,再非往ri的折家了。
之后两人又密谈良久,赵石这才告辞出了定阳侯府。
这个时候,赵石可谓是一身轻松,再没有什么事情萦怀了,回府的一路上,琢磨着是不是该到长公主府邸看一看了。
不过大军久驻城中,总归是不成的,近ri里,已经闹出了不少乱子,不能再这么下去了,该除去的人已经除去的差不多,该杀的人也杀的差不多了,撤兵的ri子就是眼前,封赏过后,就是撤兵之期,还是闲不下来啊,赵石心中微叹。
大秦成武元年五月末,大将军张培贤带着圣旨以及随行一众人等,从长安起行,直奔河洛而去。
而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吐蕃低地,众部族之首,吐蕃人称之为太阳之子的李匪,送上贺表,贺大秦成武皇帝登基之际,一并提及吐蕃低地部众内附之事,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朝野上下,尽皆震惊莫名。
吐蕃,太过遥远的记忆,这个屹立在汉人土地西边的,经历千年岁月,依旧不倒的大国,虽与大秦交界,但却好像离的很远很远。
最近的记忆,好像就是唐末安史之乱时,曾出兵助大唐平乱过,但说实话,记忆并不算美好,据载,吐蕃铁骑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无所不为,残暴之处,比之安史乱军,有过之而无不及。
随后唐末乱世,吐蕃更是将西北大片领土划作了自家地盘,这也正是吐蕃低地的来由,之后吐蕃国力渐弱,大秦崛起于西北,两家互不相犯已经有些年头儿了。
与吐蕃打的交道最多的其实还是西北镇军,常与吐蕃交易战马,盐茶等物,算得上大秦战马一个重要的来源。
但对于吐蕃国内之事,大秦就并不算了解了,因为吐蕃高地之上,不但部落林立,而且根本不适合汉人居住,在汉人眼中,乃是地地道道的蛮荒所在。
吐蕃王庭如何如何,只要没有对大秦造成威胁,大秦也懒得去关注什么,吐蕃比大秦大的多的多,消息根本传不过来,大秦也无意去窥探什么。
实际上,早在几十年前,吐蕃低地就已经不在吐蕃王庭治下了,而吐蕃国内之混乱,也是大秦无法想象的,真实的情况是,吐蕃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名存实亡,陷于了分裂和战乱之中,不然的话,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怎么可能视中原汉人地界大乱于不顾,安静了这许多年?
直到数年之前,李匪率一众马匪闯入吐蕃低地,率领吐蕃低地各部,击败吐蕃高地大军,顺势冲向高地,差点杀到吐蕃王庭所在,在那个时候,吐蕃这个名词其实已经真正成为了历史。
而今吐蕃低地还算平静,而高地之上,部落之间征战不休,奴隶起义如火如荼,吐蕃王庭更是被一把火儿烧了个干净,当然,这里面传教的佛陀们就不用说了,战火中一半都是他们挑拨起来的。
这些事情,大秦君臣都不知道,在他们想象中,吐蕃还是盛唐时节那个使得公主远嫁的强大吐蕃呢,而这种印象,也影响了他们的判断。
所有人都震惊难言,所有人都在想,李匪是谁,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可是个汉人的名字,竟然成了吐蕃低地之王?竟然还要内附于大秦,吐蕃低地,那是多大一片疆土啊,低地之王,怕是和皇帝也差不多了,为何要内附而来,会不会因此与吐蕃王庭交恶?
一瞬间,大秦好像便由皇位更迭,王氏门阀血流成河,牵连ri众的朝野动荡中走了出来,所有人的心思都被这件大事所牵动了,即便是盛唐时节,有部落内附也是不得了的大事,更是不得了的功勋,何况是现在的大秦?
一夜之间,朝野风向完全就变了模样,从人心惶惶,胆战心惊,到满心震惊,却又满心狂喜,骄傲自豪,转变之速,超出了所有人意料之外。
消息传出之后,朝臣先是一片沉默,接着便沸腾了起来,各种奏疏接二连三的的飞向中书,来到成武皇帝的龙案之上。
说什么的都有,有歌功颂德的,有满怀忧虑的,有趁此建言的,有怀疑此事真假,请陛下细查三思的,等等等等,五花八门。
这才只是京师所在,相信不久等这个消息传遍大秦,又是另一番景象,景帝驾崩,曲氏谋逆,王氏族诛等等大事,在这件事情面前,都显得过于的渺小了。
之后,宫中有旨意递到中书枢密院,其中就有细述李匪此人生平,众臣传阅,各个看的目眩神迷。
李匪,出身李家部将,辞官之后蛰伏于西北。。。。。。。。之后种种,皆有修饰阐述不提。
看了这些,所有人心中只有两个字,人杰。
这样的传奇经历,甚至有过于大将军赵石,不是人杰是什么,再一想,此人竟然还曾在李敢当麾下效力过,也就是说,与大将军赵石脱不开干系了。
许多人想到这个,心里已是暗叹,老天爷,这还让不让人活了,赵石如今已是势大如此,再加上吐蕃低地内附之功,还不反了天去?
不提众人心中所想,此事对于大秦来说,实是千载难逢的好事,也是一件足堪夸耀的功绩,而新帝登基,朝堂不稳的现在,更是一颗定心丸服了下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