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将血-第7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这里,王罕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可惜啊,我已经不年轻了,不然的话,以后一定会常常去看你的。。。。。。。”
(第八更,求月票)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天下(继续求月票)
当桑昆召集忠心于自己的部落,带着他们离开克烈部汗帐,并自封为克烈部汗王,自此,曾经强大的克烈部彻底分裂了开来。。。。。。
这是偶然,却也是必然的结果,虚弱的克烈部,选择并不多。
年老的王罕,带着留下的部众,占据了包括阔亦田草原在内的额尔古纳河两岸的大片草场,并在这里开始放牧生息。
而桑昆则带着他的部众,继续西进,他最终没有跟木华黎一起离开,而是等候了一段日子,直到将部众梳理清楚,这才成行。。。。。。
克烈部这个时候已变得更加虚弱了,有几个不算很小的部落离开了克烈部,向东而去,不用问了,是去投靠铁木真去了。
不论王罕,还是桑昆,都没有去追击他们,和当年不同,桑昆不需要那些对部落没有任何忠诚的人留下,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时候,强行留下他们,也许会带来和铁木真的战争,为王罕留守的部落带来灾难。。。。。。。
让桑昆欣慰的是,木华黎撤走的时候,并没有带走克烈部的部众,他是知道的,一些人去寻找过木华黎,但却被拒绝了,他坚定了自己的盘算。。。。。。。
他在木华黎临行之前,跟木华黎深谈了一次,最终,木华黎率兵离去,却给他留下了两千鞑靼人战士,这无疑为未来艰难的西进之路增添了几分力量和保证。
所以,这一次,桑昆离开父亲之后,并未怎么听父亲的劝告,既没有去投靠自己的汉人安达,也没有坚定的率领自己的部众,跟乃蛮人交战。
在奎帖木儿回到部落之后,他开始仔细的询问关于鞑靼人的情形,随后,没有等到春天的来临。他便派遣奎帖木儿去到云外草原,向自己的安达转达了自己的意思。
一个便是联姻之事,另外一个,却是请求赵石,代他向大秦皇帝陛下献上自己的敬意和忠诚。并为自己求取封号。。。。。。。
毫无疑问。他这样做,几乎是在走自己父亲的老路,向南方强大的汉人帝国表达出适度的臣服姿态,却又拥有大致完全的性的草原汗王。
而鞑靼人现在的情形。也为他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思路。
当然,鞑靼人和如今他所率领的克烈部是不同的,鞑靼人生息的草原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们只要不是自己非常强大,那么他们一定不是受制于草原上别的强大的部落。便是南方的强盛国度。
云中云外草原,南接长城,越过长城便是大同,太原等河东重镇,西连河套,东控蒙古,北方则是辽阔的漠北草原。
南人强盛,不会容许这里存在过于强大的部族,威胁大同。太原重镇,草原部族强大,则一定会拿这里作为南下牧马的基业,正经的草原上的四战之地,便如中原之洛阳。可为王者之资,却又四面皆敌,无险可守。
桑昆所率的部落不同于鞑靼人,他现在所要面对的敌人。只有一个,现在是乃蛮部。也许将来战胜了乃蛮部,会回过头来,面对铁木真所率领的蒙古诸部。
所以说,他的敌人虽然强大,却并不多,分裂的克烈部,虽然更加的虚弱,但战略回旋的余地却变得开阔了起来。。。。。。。。
可以说,木华黎此次东行,看上去收获不多,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可以说,木华黎此次来到克烈部,彻底的改变了未来的草原格局也不为过,首先,阔亦田原野之战,他帮助克烈部沉重的打击了乃蛮部的实力和士气,为平静了数百年的漠北草原带来了变数。
其次,汗帐之中,击杀蒙古诸部的使者,虽然最终弄得不欢而散,但却断绝了克烈部投向成吉思汗怀抱的可能。
再次,直接导致了克烈部的分裂,随之,桑昆派人向大秦称臣,并求取汗号,在东部草原上,埋下至关重要的一颗钉子,为将来与蒙古诸部的战争打下了基础。。。。。。
草原格局,就此发生了天翻地覆一般的变化,当然,如今不管是赵石,还是木华黎,都还未曾预料到这种变化,但随着草原战事的进展,情势对大秦来说,却是越发的有利了起来。。。。。
当大秦的将领们,尤其是赵石感觉到这种变化之后,大秦北征草原的进程骤然便加速了起来。。。。。。。。
。。。。。。。。。。。。。。。。。。。。。。。。。。。。。。
而大秦成武三年,是草原格局剧变的一年,这一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率领蒙古铁骑南下攻金,于金国西北边墙突入,连战连捷,连破金国西北数堡。
金国统兵大将完颜承裕畏敌如虎,接战不利之下,擅自率兵退后,致使昌州,抚州,恒州尽失。
金兵接连战败,尸横遍野,方圆百里,到处都是蒙古铁骑的粗野嚎叫之声,由于冬季来临,蒙古各部大掠而还,第一次蒙古诸部南下结束。
金人强大的印象,也彻底在蒙古诸部将领们的心中破灭了,蒙古诸部的收获简直让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成群结队的战俘以及女子工匠,还有万千财货被送往北方,顺便点燃了蒙古诸部将领们心中的贪婪之火。
虽未如另一个时空般,在野狐岭上演数万蒙古铁骑大破三十万金兵的神话一战,但却坚定了蒙古诸部南下攻金的决心。
待得克烈部分裂的消息传到成吉思汗铁木真的耳朵里,除了愤怒和意动之外,他却也无奈的发现,蒙古诸部的将领们,已经被南方的繁华和富庶彻底吸引住了目光,即便是他想西进,也有点不可能了。
而老奸巨猾的王罕,还挡在前面,封死了蒙古诸部西进的道路,成吉思汗铁木真,只能将自己的怒火,发泄到南边的金国头上,蒙古南下攻金的步伐,不可逆转的加快了起来。。。。。。。。
而这一年,大秦大将军赵石统兵北上草原,收服鞑靼诸部,与漠北草原霸主乃蛮部交战,连战连捷,以一支孤军,深入草原千余里,并在与乃蛮部的战争中,杀敌无数,逼迫乃蛮人汗帐迁移,虏获牛羊马匹,部众无数,几乎将乃蛮部从中间割裂开来,并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这一年,蒙古诸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克烈部,分裂了开来,克烈部汗王王罕的儿子桑昆率领部众西迁,并向大秦表达了臣服之意。
而这一年,大秦西北归义王所统辖之吐蕃低地所在,也是风起云涌。
在大秦一力支持之下,吐蕃低地的骑兵显得是那样的强大而不可战胜,他们在这一年,开始了对吐蕃高地的猛烈进攻。。。。。。。。
他们在和吐蕃高地各个部落的战争中,占据了完全压倒性的上风,他们接连击败各部联军,杀的吐蕃高地各部联军闻风丧胆。
他们所到之处,杀死部落首领,释放奴隶,几次逼近名存实亡的吐蕃王庭所在,搅的吐蕃高地天翻地覆,一片狼藉。。。。。。。。
天阳之子,李匪之名,在吐蕃或奉若神明,或视为魔鬼,已是名闻遐迩。
翌年,归义王李匪继续率军进攻吐蕃高地,近两年的战争,让吐蕃高地残破不堪,高地诸部皆是元气大伤,本是锦衣玉食的各部首领和寺庙僧众,尽皆衣衫褴褛,如同乞丐。
但随着战争的进行,分裂已久的吐蕃高地各部渐呈连结紧密之势,持续数百年的横征暴敛,奴隶起义接连爆发,寺庙供养太过丰足,僧众渐渐变得贪婪无度,等等矛盾,尽皆暴露了出来。
而在战事不利之下,吐蕃各部涌现出了一大批要求改革的青年贵族和将领,他们在战争中成长了起来,等到情势越发不利之下。
一些在战争中渐渐得到实权的青年贵族和将领,联合了起来,几个强大的部落几乎同时爆发了叛乱,最终这些青年贵族和将领以这样的方式从腐朽的部落首领手中,夺取了部落的权力。
当然,这个过程是无比血腥的,而这也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吐蕃内乱。
几个大部顺势联合起来,推举出了流着尊贵的王室血脉的哈萨重建吐蕃王庭,并在商议之下,减免税赋,释放大部分的奴隶,限制僧众的权力以及减少他们的供奉等等改革措施。。。。。。。。。。
于此同时,他们还向太阳之子,大秦归义王李匪表达了善意,并愿意派出使者,带着礼物,去拜见大秦的皇帝陛下,向他表达吐蕃高地各部的顺服之意。。。。。。。。。
吐蕃的归附,让大秦统一天下的进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原还在割据,但强盛的大秦,却已经收服了吐蕃高地,低地,蛮族以及包括鞑靼人,乃蛮人,蒙古人在内的许多草原部族,这样的功绩,让大秦成武初年,看上去是那样的强盛而又风光无比。。。。。
(这一章从下午一直写到晚上,真的艰难无比,也算是一个阶段性总结的一章,没说的,继续求月票。)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秋深(继续求月票)
云外草原上天高云淡,秋风呼啸,大雁南飞,草木枯黄。
秋深季节,南北一同,皆为收获之季节。
南方汉人们收获着田间粮米,北方胡人收获着羊群马匹。。。。。
大秦成武三年的草原,战事已经基本平息,乃蛮人在舔着伤口,警惕着他们的敌人明年再次发动进攻。
克烈部分裂了开来,桑昆带领着部众在向西迁移,沿途的乃蛮人部落在他们的攻击之下,纷纷落败或者西迁,但分裂出来的克烈部部众也没有走出多远,他们选好了一处过冬的地点,便停了下来,这个冬天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艰苦而又难熬的冬天。
而在云外草原上,却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马蹄声在草原上隆隆响起,震动着地面,这引起了迁移到这里,并啃食着草木,积蓄着过冬能量的兽群以及野马群惊慌四顾。
远方,旌旗招展之下,一支支骑队纵横驰骋,马上的骑士欢呼雀跃,纵情呼啸。
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马蹄阵阵,旌旗烈烈,在缓缓移动,正中猛虎旗之下,雄壮的骑士们盔明甲亮,腰佩钢刀,身背弓箭,环绕与大旗周围。
大将军赵石策马于猛虎武胜军战旗之下,按辔而行,身上铠甲铮铮,盔缨摇摆,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看上去心情很是不错。
这是一场围猎,在与乃蛮人战争平息下来,送走了大同来人,钦差使节以及不颜昔班一行,大军停驻于云外草原,开始变得无所事事起来。
乃蛮人没有了进攻的,鞑靼人恋栈不去,秦军将士在禁令放开许多之后,开始了与鞑靼人联姻的漫长进程。
征战数载,行程数千里。让这些远离故土的秦川男儿都感觉到了疲惫,思乡之情渐起,与鞑靼人联姻,交往,结成安达兄弟的渐渐多了起来。
军中将领们都是乐见其成。多有推波助澜之举。无疑,秦军将领们都觉得,这是个安抚军心的好主意。
而秦军将领们,也是鞑靼各部联姻的首选。很有些军中将校忍不住寂寞,讨了鞑靼人婆娘,往来于云中云外草原的信使也渐渐多了起来。。。。。。。。。。
半个月间,大将军赵石亲自主持的婚娶之礼,便有三桩。顺便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大将军被这些秦军将士们视若神明,这个态度一旦明确下来,许多人紧跟着便是闻风而动,婚礼成了这些时日大军营地的主要节目,一桩连这一桩,到得后来,同日之间,竟然能赶上好几桩办喜事儿的。
如此,大军营地自然是一片欢腾。秦军将士思乡之情被这些喜事冲淡的几乎瞧不出听不见了。
相比秦军将士,鞑靼人的反应才真叫欢喜过头儿,一个月过去,未曾婚配的鞑靼少女从云中草原成群结队的赶过来,弄的大军营地莺声燕语。到处都是咭咭格格少女清脆的欢笑之声。
这里有鞑靼各部首领贵族们的推波助澜在里面,他们需要的其实很明白,大汗已经去大秦求取封号了,显然。以后鞑靼人将在大秦的战旗之下征战,和汉人的连结将更加紧密。汉人将来在鞑靼各部中的地位不言自明。
这个时候,趁着大汗还没有回来,和汉人的关系越是紧密,也许将来在汗帐中的地位便越高。。。。。。。。。。
虽然,依附于汉人,鞑靼人依旧要屈从于异族,但相比酷烈的金国人,慷慨而又友善的汉人,更得鞑靼人的拥戴。
鞑靼人在金国人麾下,更像是仆从,而现在,他们可以说是汉人的兄弟,当然,他们更愿意作为尊贵的大将军的仆从,就像是巴勒塞合部那样,将来不定还有封汗的机会。
但想归想,尊贵的大将军自从收服了巴勒塞合部作为自己的仆从部落之外,便没有向任何人表达过这个意思。
没有人敢于开口向那个尊贵无比的人请求获得这个荣耀,因为鞑靼人的大汗,是尊贵的大将军的侄儿,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汉人疏不间亲这句话,但基本的道理还是明白的。
所以,他们只能尽自己所能的,为部落的将来打算,和汉人联姻,是他们能想到的最简单而又直观的示好法子。。。。。。。。。
除了这个,另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简单了,鞑靼人经过这许多年的内乱,元气不可能一朝恢复过来。
许多鞑靼男儿在内乱中战死,但妇女和孩子却是草原上最珍贵的财产,除了杀红了眼之外,女人和孩子很少会受到伤害。
所以各部现在的情形是,女人很多,男人却很少,他们非常需要精壮的男人补充进来,诞下健壮的孩子,为部落延绵血脉。
草原上有妻客一说,草原上的旅人,常常能找到歇脚的帐篷,并在帐篷中享尽温柔滋味儿,这不是说草原人无耻,或是女人天生什么的,而是草原上艰苦的生活逼迫他们这样做。。。。。。。。。。
唯一的目的,就是让部落壮大,将血脉传承下去,一切都是为了生存而已。
鞑靼人人口骤减,但女人却并不比最强盛的时候少上多少,甚至于有的部落中,已经出现了长成的少女找不到男人的情形,这些在大部落中还不很明显,但在很多中小部落里面,却已经成为了一个影响到部落生存的严重问题,甚至于一些部落中只剩下了女人和孩子,比如曾经救过赵石的额尔勒所在的部落。
草原上本来地广人稀,部落间的交往并不频繁,部落之间的婚娶一般都发生在部落贵族之间,带着浓重的联姻色彩,一般的牧民,多数是不会有这个机会的。
如果按照这个草原上平常的规律进行下去,不出十数年,一些鞑靼人部落就会消失在草原上,他们唯一生存下去的机会就是将自己融入一些大部,这样的话,他们才能生存下去,但不到万不得已,部落中的首领贵族们是绝对不可能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而当鞑靼各部在推举出汗王,并与乃蛮人开战之后。
这种情形完全的变了,云外草原上几乎看不到鞑靼人的部落了,他们都南撤回了云中草原,并尽量的靠近长城,以得到汉人的保护,甚至于,一些部落已经撤过了长城,内附于汉人地界。。。。。。。。
这样一来,各部的距离却是近了许多,消息传递也便捷灵通了许多。
当一些大部开始与汉人联姻的时候,许多部落都听到了消息,经过这一两年的时间,鞑靼人对于汉人已经并不陌生了,来自秦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