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将血-第9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路无话,一行人在凛冽的北风吹拂之下,在九月中的时候,总算回到了庆阳。
太子李珀一行早在这里等急了,赵石率军回到庆阳,屁股还没坐热,太子殿下便寻了过来。
终于,赵石这里清楚的得到了几个坏消息。
第一个坏消息早有预料,便是大将军张祖于这一年的四月间。撒手人寰。逝于延州。。。。。。。。。
因为当时大秦动兵在即。无论是枢密副使张承,还是大将军张峰聚,都没能回去奔丧。。。。。。
丧讯传到京师,朝廷颁下恩旨,晋张祖,宁西侯,太子少保,准张祖长子承其爵号。谥号忠毅,并荫张氏子三人等等,比之当年大将军折木清去后也是不差半分,可谓极尽哀荣。。。。。。
如果说这个坏消息早有预料的话,剩下的两个,就不好说了。
第二个,大将军韩炜在成武六年也没了。
这位大秦硕果仅存的老将,河内韩氏的顶梁柱,有着独臂将军之称的大将军,在成武六年五月间。逝于河内,享年八十有六。
人生七十古来稀。八十六岁上亡逝,绝对算得上是高寿了。
说起来,这位当年的河中王,一生所经战事并不多,只早年间曾在西北镇军中任职,当年四十万秦军伐夏,韩炜率三千河中在大军溃败时,拼死为大军断后,三千河中子弟,只四十三人随其突出重围,回到大秦。
血战千里,忠勇无双,这是当年的大秦皇帝陛下对其人的评价,而一战之下,也铸就了他一世之英名。
之后虽再未经战阵,但提起这位河中老将来,人们却都要赞上一句,勇冠三军,忠勇无人可及。
这样一位老将的亡故,若是换在平日,也许会引起大秦一些振动,但谁都知道当年的勇毅伯老了,说不定什么时候便要驾鹤西游,还都有些心理准备。
但这个时候,中原之战已然开始,大将军张祖先亡于前,河内又送来丧表,那感觉可就糟糕透顶了。
就算不信鬼神之说的人,也要在心里嘀咕上一阵儿,这是怎么了,东边战事才刚刚开始,大秦便接连丧了两位大将军。。。。。。。其实,这两道丧讯,为刚刚开始的中原战事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朝廷自然不免焦头烂额,而前方将士听闻这样两个消息,难免也要影响军心士气。
消息想瞒都瞒不住,韩家世代镇守河内,如今子弟也都开枝散叶,韩炜的亡故,也定然是瞒不住人的。
朝廷这里措手不及之下,只能手忙脚乱的颁下恩旨,对张韩两家极尽优容,为了淡化两位大将军亡故给前方将士带来的影响,只能尽力彰显两位大将军的丰功伟绩。。。。。。。。
成武五年,尽显大秦强盛,在这一年,大秦灭亡了世仇西夏,也是成武皇帝登基之后,大秦最辉煌的一年。
但到了成武六年,好像大秦的好运气就没了,接二连三的挨了几棒。
听了这么两个坏消息,对于接下来的事情,其实赵石已经有了预感。
所以,在听到第三个坏消息的时候,也就没了太多的反应,张培贤受挫于开封城下,损兵折将而还。
当然,这个过程可是不太简单,和赵石之前的预料有相同的地方,但却也有着更多的意外发生。。。。。。。。
大秦成武六年四月中,河中宣抚使,大将军杜山虎率先从临汾起兵,挥兵十余万,出双峰口,进入上党。
这是早已计划好了的事情,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如今的上党,与其说还是在金国治下,到不如说被大大小小数十股义军控制着,可以说,这里已然换了个天地。
匪盗蜂起,烽烟遍地,乱的跟蚂蚁窝相仿。
所谓的义军,多数头领皆是打家劫舍的班头,伤人放火的行家,打着什么替天行道的旗号,杀官造反,各据一地,相互厮杀,争夺地盘,粮食,人口等等等等。
这是一处已经失去了控制的地方,也再没有什么官府,曾经的金人官吏们,降的降死的死,逃的逃,剩下这处烂摊子,被义军们争来夺去,今天你来打我,明白我去抢你,差点人脑子杀出狗脑子来。
这些义军说的再是好听,对于上党来说,也都好像蝗虫一般,所过之处,强拉丁壮,屠村灭镇,恶事做起来,绝对不比女真人差了半点。
说的好听一点,他们打破了旧有统治阶级的桎梏,开始实现财富再分配云云,而照事实说话,他们对整个社会架构,造成了最为严重的破坏,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者,比比皆是。
当秦军进入上党之后,见到的就是这么一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地狱浮生图。
不过这并不能改变秦军的既定战略目标,而作为大军主帅的杜山虎,对这里的景象,也早有预料,他镇守河中多年,上党的探报无日或绝,胸中也早已有了定记。
所谓乱世用重典,他也正是这么做的。
养精蓄锐多年,进入上党的秦军,立即分成三部,横扫过上党。
三路大军,几乎长驱直入,所谓的义军们,在秦军兵锋之下,纷纷化作齑粉,显然,杜山虎是想在最快的时间内,平定上党,他也完全没有将在上党各处称王称霸的义军放在眼中。。。。。。。
事实上也是如此,无论是地方豪强,还是绿林悍匪,在大军临境之时,表现的并不比旁人强上半点。
没有什么出榜安民,没有什么秋毫无犯,更没有什么开仓放粮,那些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在如今的上党,几乎是匪类遍地,哪里还有什么无辜之人?
杜山虎给各部下的军令也是,每过一处,凡有义军,反抗者杀无赦,捉住的家伙,从上到下,凡义军头目,皆人头落地,其余贬为罪囚,为大军运送粮草,至于妇孺,全部集中到打下的各个城池之中,看管起来。
在大将军赵石麾下,为将多年的杜山虎,从来也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人,简单直接的做派,其实和赵石如出一辙。
但这也是对纷乱的上党之地,最好的办法,用最严厉冷酷的手段,在最短时间内,让上党稍稍平静下来,这和在蜀中的时候,其实没多大差别。
到了五月初,只用了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秦军已经兵围潞州,而上党大部分地域,已经落入秦军掌握之中。
潞州这会儿正是一股人数比较多的义军手里,这股义军被人称之为白头军,人人头裹白布,由此而得名。
他们占据了潞州重地,广招兵马,据说已经拥兵二十多万,其首领杜八尺,当年是潞州绿林中有名的悍匪头子,本名已经没人知道,只是晓得绿林中有一位杜老八,交游广阔,兼之心黑手狠。
如今乘势而起,成了潞州义军的大首领,于是给自己改名叫杜八尺,意思是说七尺男儿,我比其他人高一尺,定然便是世间伟丈夫。
在得了潞州之后,这位杜八尺立即便称起了潞王,将原来金人治所当做了自己的王府,一应义军头目,皆是称公的称公,封侯的封侯,最小的怕也能讨个伯爷当当。
如今的潞州大城,其实已然成了土匪窝子。。。。。。。
杜山虎可没有对这位同宗手下留情的想法,围了潞州之后,立即便令大军攻城,两日便下了潞州,砍了同宗的脑袋,挂在潞州城头示众。
所谓的二十余万义军,在两天内便灰飞烟灭,所有的什么公侯伯,纷纷掉了脑袋,潞州遂定。。。。。。。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虎牢
上党的战事,没有发生太大的波折,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只是上党纷乱已久,要想彻底平息匪患,却还要许多时日,这也没什么好说的,自古以来,上党便为四战之地。。。。。。。。。。
从河北进窥河中河东,都要先征上党,反之,若想从河东河中进兵河北,也要先以上党为基,这样一处地方,从来都是战乱之地,盛世时乃交通之枢纽,繁华之处不下于南边地界,一旦到了乱世,这里却也是兵家必争之所在,萧条之处,犹胜于许多边塞之地。
而杜山虎也正是以平靖地方为理由,婉拒了张培贤合兵一处,攻掠河南的谋划。
只是大军南移,威逼虎牢之外,也能威胁太行南径,其实,这是个聪明的举动,比挥兵渡河与张培贤合兵一处,要来的高明的多。
当然,两位大将军的心思,并不能完全的放在当前战事之上,他们想的要深远的多。
张培贤之所以想让杜山虎南下与他合兵,自然是要争一争大军的主帅之权,而以他的资历和威望,都要胜出杜山虎许多,一旦合兵,自然便会以河洛大军为主,将来论功行赏之时,这个便宜可就占大了。
但杜山虎也不傻,平定上党已经算是一件大功,犯不上率兵南下跟张培贤抢功,抢不过不说,许还要被张大将军压制,算计,何苦来着?
实际上,只要张大将军能攻取河南诸地,河中兵马的功劳也少不了多少。更何况。太行径就在眼前。过了太行径便是金人南京,这个诱惑可不比后周京师开封的诱惑小上半点。
到了这个时候,杜山虎已然存了观望的心思,其实,这个时候,秦军上下若能同心协力,局面会更加有利。。。。。。。。。。
比如说早早上请调太原兵马南下,不但平定上党时。会更加轻松自如,而且,到了这个时候,也能留兵守上党,大军主力完全可以便宜行事,不用顾忌太多。
但知易行难,无论是朝廷,还是前方主将,皆都顾虑重重,最终。也没调太原种怀玉率兵南下,没有朝廷调令。太原兵马虽然近在咫尺,但若无生死存亡之大事,却谁也不敢向南派出一兵一卒。
这样的制衡,和若有若无的忌惮,大家心里都明白,却也没有一个脑袋不够数的人去戳破,即便是赵石,对此也是不发一言,默认了朝廷的战略。
而这其实也正是赵石不太看好中原之战的原因之一,朝廷这次动了两路大军,由两位大将军领兵,看上去人强马壮,主次分明,大有一动便是雷霆万钧的架势。
但不可否认的,作为主力的河洛大军战力稍弱,经历的战事也不多,反而是杜山虎所领的河中军,有着一些劲旅,这样一来,两军主次真的不太好说。
而且,两个大将军必定各怀心思,不会听对方摆布,即便有所默契,但在河南那样一个地方用兵,一点默契是完全不够用的,必须要领兵大将们精诚合作才成。
当然,这样的格局的形成,也有他出的一份力气,二十年的战事下来,他在军中的旧部们,一个个都身居显位,平蜀,攻金,灭夏,就算是张大将军麾下,也有着不少他的旧部存在,遑论其他地方了。。。。。。。。。。
朝廷许多人忌惮的,不是他这些旧部,忌惮的是大将军赵石本人。
即便是再不愿意让大将军赵石在军中的派系继续膨胀下去,但到了这个时节,朝廷能做的选择真的不多,像大将军杜山虎,就是正经的赵石旧部。
这也决定了,张培贤和杜山虎两人,根本不可能精诚合作,一心对敌。
五月间,张大将军终于起兵,以大将江善,段从文为留后,镇守河洛,以大将孟青为先锋,魏怀德为前军,拥兵十余万,挥兵虎牢,也象征着,中原争霸之战的开始。
而这个时候,后周的求和使臣,已经滞留潼关多日,其实相当于将他们软禁在了潼关,连长安的影子都没有见到。
不过后周虽然派出使臣,议和派占了上风,但河洛已失,后周这些年在虎牢,荥阳,郑州一线,皆布置了重兵,因为在这之后,便是后周的京师开封了。
后周调兵到也方便,当年为防金人南下,在黄河一线渡口,皆有重兵把守,自大秦得河洛之后,联金防秦的呼声已经成为后周朝堂的主流。
和金人议和,将黄河沿岸兵马,调往西边的事情,后周一直在做。
直到蒙古人南下,金人虚弱之态毕露,这个时候,后周再无顾忌,在郑州,荥阳一线,撤离百姓,囤积粮草,加固城防,在这里布置了一道道阻挡秦军东进的防线。
甚至于,连驻守山东的京东路兵马,也抽调了不少。
杜山虎出兵上党,其实便是中原之战开启的信号,虎牢关守将吕盛平除了严阵以待之外,立即便向郑州防御使,领枢密副使的刘俊请援。
但此时的刘俊,正忙着迎接摄政王世子赵颚来郑州坐镇的诸般事宜,对于吕盛平的请援之说,根本未予重视,只是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句,朝廷已主和议,增兵虎牢,吕将军难道想先启战端不成?
文人领军在后周其实已经是不成文的规矩了,而文人们看的从来都是朝堂动静,在战事上,想的也多是些政治手段。
而此时,增兵虎牢和迎接世子两件事比起来,显然世子驾临军前更让这位防御使大人着紧一些。。。。。。。。。。
而实际上,摄政王世子到达郑州,其实正是后周朝廷想再次加固郑州防御的先兆,不过事情到了下面,反而适得其反,乱了郑州诸将的手脚,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极具嘲讽意味的事情。
这其中的关节不必细说,吕盛平得了回信,气的脸色发青,却也只能无奈的退而求其次,他到没想着将自己的求援文书送到世子面前,而是休书一封,给了荥阳守将张大虎,请其在虎牢危急之时,神上一把援手。
这位荥阳守将张大虎乃正经的草莽出身,答应的到是很是痛快,但像这种从草莽间崛起的人物,从来不缺心眼儿,这边刚送走了虎牢来人,便已经让书记官儿写了一封密函,送去了防御使衙门。
防御使刘俊正忙的焦头烂额,一听之下,便已大怒,若是换了平日,必然要治吕盛平一个阴结将领,图谋不轨的罪名,但现在嘛,世子殿下将临,怎么也不能让这些骄兵悍将坏了世子殿下的兴致。
于是,存了秋后算账的心思的防御使大人,便严令张大虎固守荥阳,无他军令,不得擅动一兵一卒。
这下张大虎便心安理得的呆在了荥阳,防御使衙门不来军令,他便不动一兵一卒了。。。。。。。。
一来二去,耗费时日,转眼间,秦军已经平定了上党,大军南移,洛阳方向,秦军大集,秦人已然露出了狰狞之态,也再不掩饰什么,起兵十余万,直扑虎牢关城。
而这个时候,吕盛平非但没有得到一兵一卒的支援,而且,还将自身放在了一个孤立无援的境地之下。
一封封请援文书送出去,吕盛平一边布置兵马守城,苦等援军不至,却先等来了铺天盖地般的秦人大军。
但虎牢雄关,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就能概括的了的,这里控带山河,乃天下绝险之处,俨然便以一座雄关,将河南整个分成了两半儿,实乃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其历史不用细说,大大小小的战事,这座雄关要隘不知经历了多少,秦末,汉末,唐末,多少英雄豪杰在这里成名,又有多少世间俊杰在这雄关之下折戟沉沙,根本数都数不过来。。。。。。。。。
不管吕盛平其他事情办的多么糟糕,此人能被派来镇守虎牢,其人之胆略,兵法,乃至于武勇,皆都无可挑剔指摘之处。
面对蜂拥而来的秦人大军,吕盛平面不改色,指挥若定,麾下五千士卒,皆其旧部,见主将不畏凶险,不避矢石,奔走于城头之上,高呼酣斗,士气大振之下,也是拼死以战,无人退缩。
这个时候,秦军攻城的手段已经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铺天盖地的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