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937-第5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军竟然同时轰炸郑州和济南两座黄河大桥,这是想干什么?……难道他们真的不想过黄河了?也许南明的野心就到黄河止步?
本。
':'
' '
第33集 第二阶段闪击战
日,明军开始同时空袭济南、郑州两座黄河大桥。^
济南黄河大桥,大概是因为航程较远,再加上靠近京津防卫圈、损失较大,所以明军机群当天只去炸了一次,遭遇到清军战斗机围攻后,整个舰队就返航了。
而郑州黄河大桥,很不幸就在明军陆基飞机作战范围之内,而且离明军控制区太近了,明军有着绝对制空权。所以,对郑州黄河大桥的轰炸一直就没停,一拨又一拨的飞来炸。郑州本来也是有个团级机场的,但是在D日凌晨的轰炸中损失惨重,剩下的飞机也在明军攻入河南之后,就被广武后撤疏散了。但是现在明军飞机瞄准了黄河大桥,攻其必救,广武又不得已,咬着牙把已经疏散了的战斗机调过来空战。
明军飞机仗着质、量双重优势,一边不断消耗清军飞机,一边对着大桥投弹。
大桥这种东西也和铁路一样,又细又长,在空中相当难投准。再加上明军俯冲轰炸机要不停躲避,躲避清军战斗机、躲避防空炮火,所以大部分都投的离桥比较远,连近失弹都很少。
明军一次只来一个中队的俯冲轰炸机,很快便投完,然后便返航,过一会儿再来一个中队。这样坚持了一个上午。
郑州兵团——清军第十三集团军现在是由副司令陈旺武代行司令职权。集团军原司令是个满人,在D日的前晚酒宴上酒精中毒加胃出血,喝酒喝**了。正好第二天早上明军进攻,副司令陈旺武就给他报了个“殉国”,明面上称被南明特务刺杀,不治身亡。因为D日前夜南明地下组织倒真的大肆刺杀来着,不少地方的驻军军官都遇刺身亡,所以这个谎话还真瞒过了上面。
不过在军中,大家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一般谁**了,不管是的病**的还是喝酒**的,或者是**在女人肚皮上的,只要关系到位,一般都能上报个“遇刺殉国”,把账算在南明特务头上。这样除了落个好名声,还能追认个爵位、封赏个妻儿老小什么的……
所以从开战以来,一直是副司令陈旺武管着全军的事情。北京也一直没再派继任司令来,但也没把他提为司令,职位仍叫“代司令”。
陈旺武滑得很,明军刚拿下方城、打进河南平原的时候,他就知道不妙,先叫人在黄河大桥下面装了炸药,布好了电线。他是想着不管战局如何,不管打得过打不过,先要做好炸桥的准备。到时候万一战局失利、被迫后撤的话,可以很快撤过黄河,然后把桥一炸,把明军挡在黄河南岸。
他和北京那帮大爷不一样,他就守着黄河大桥,知道这么个大玩意儿不是说炸就能炸的,需要时间,并不比挖条战壕省事。事先要开一辆卡车拉着炸药上桥,然后先把工兵从桥上用绳索放下去,在每一个水泥桥墩上都凿出一个小坑,然后塞进少量炸药。接着把人拉上桥面,引爆。
这样才在每一个桥墩上炸出了一个洞,才能大量装炸药。这时候才能再次把工兵放下去,然后吊着炸药箱子放到桥墩的合适位置,把整箱炸药塞进炸出的洞里。然后布设好引爆器、牵着电线把工兵拉上来,把每一颗桥墩的引爆线串连在一起,这时候才能全体撤离大桥。等郑州兵团最后一个人撤到黄河北边之后,桥上工兵才能一边放引爆线一边后撤,最后离开大桥,撤到安全距离,引爆。
这样,才算完成了炸桥的全过程。至少这样才能炸得比较彻底,整桥炸掉。德国人造的大桥,结实着呢。要不然只在中间炸掉短短的一段,明军段时间就能修好。
……
可是后来这么长时间,明军迟迟不在郑州方向大举进攻,而是调集力量歼灭大别山北侧和淮河南侧的清军,他的心思又活泛了,觉得明军主攻方向应该不在自己这边,自己还没怎么样呢,就急着准备炸桥,要是叫哪个人密报上去,自己这就是一条“畏敌如虎、准备弃守”的罪名。
于是,他又悄悄地让人把桥下的炸药都拆掉,蒙的结结实实,用卡车运回来了。
后来明军在左路发动有限攻势,打下了许昌,进逼郑州防御圈,陈旺武又害怕了,连忙命令工兵悄悄上桥,又把炸药都装上、电线接好,随时准备撤到北岸,然后炸桥。
但是不得了,京中有人传出消息来,皇上再一次军事会议上,龙颜大怒,怒斥了一个主张炸桥的参谋。陈旺武吓得魂飞魄散,又连夜带着工兵,亲自来到桥上,看着工兵把所有的炸药都取下来、所有的电线都收起来,这才放心。
陈旺武把炸药都堆在桥头堡的工事里,并没有拿回城里。他多了个心眼,虽然据说皇上在军事会议上“怒斥”了某个要炸桥的,估计多半也是为了维持士气。现在才开战几天啊,就被明军逼得把“炸桥”提到议事日程了,那在黄河南岸,就没人愿意好好打仗了,都会想着赶紧撤到北岸,然后把桥一炸。接下来是战是和,那就是北京的事情了。
话说回来,假如像江淮战役那样的大胜仗、明军再来一个的话,那么大清军队真的要考虑撤到北岸炸桥了。那时候皇上就算再不情愿,也会下令炸桥的。
陈旺武尤其觉得自己这里危险。自己这边兵力薄弱,完全没有制空权,兵力数量、火力、机动都远逊明军。明军一旦打算取郑州,肯定又是那种迅如闪电的凌晨进攻。他可不敢保证自己的军团不出现江淮那种望风而降。说不定就是明军凌晨进攻、中午坦克就开进郑州城内了。那时候再冒着轰炸炮击、再把炸药往桥上运,可就来不及了。
但是到了今天23日,可怕的事情出现了。明军并没在陆地进攻,而是派飞机轰炸。目标居然是黄河大桥!
也就是说,明军自己不打算过黄河,而且不打算让自己的兵团过黄河!他们打算封掉自己北撤的唯一通道,把自己兵团二十多万人全歼在黄河南岸!
看来明军真的是准备在徐州那边进攻了,进攻前,人家打算先把西边彻底肃清……
陈旺武吓坏了,赶紧命人到大桥边,把炸药从桥头堡里拿出来,运回城里。这不是闹着玩的。这种铁路公路双层桥很结实,真挨上一颗未必能炸断。但是炸药就堆在桥头堡的地下室里,而桥头堡的基础就建在黄河大堤上,地下室就是下沉到堤坝坝体里面的。
这么一卡车炸药堆在地下室里,万一桥头堡挨上一颗,整个引爆了,连大堤都有可能震裂,导致黄河决口……那样的话,不管自己撤回北京也好、投降南京也好,这颗脑袋砍一百次都不够抵的了。
……
明军23号张牙舞爪地轰炸了一天大桥,竟然连一颗也没扔到桥上,倒是把整个清军十三集团军都吓得人心惶惶,从代司令陈旺武到下面的小兵,每人都心中惴惴,不知道自己的前途会怎么样。尤其是下面的士兵何种下级军官,每人都在思量:自己能否在桥被炸断之前撤到北岸?或者被命令坚守阵地、最后阵亡?还是比较幸运、代司令陈大人能像人家方城军惠大人一样,下令全军投降?那样不用流血不说,还能投奔南明了……
第二阶段闪击战开始了。
明军集中了210架俯冲轰炸机、108架水平轰炸机、3000门大口径火炮、500辆轻型坦克、700辆装甲车,还有10万乘坐汽车的摩托化步兵,从许昌兵分两路,一路往东北直扑开封,一路往西北直扑洛阳。两条前臂形成一个钳形攻势,把十三集团军最大的一部:郑州主力,夹在中间。攻势之猛烈,前所未见。
':'
' '
第34集 铤而走险
坐标多少……坐标多少……喂!……喂……”
开封城南第五旅阵地上,一个通讯军官坐在壕沟里,对着话筒干嚎着。(理想@)壕沟外面是不停的惊天动地大爆炸,成斤成斤的泥土不断抛到他的头上,他现在眼睛里、耳朵里、嘴里都是泥土,脚和**已经快被泥土埋掉了,只有不断摇着脑袋才能甩掉泥土,继续喊话。
偌大一个炮兵旅、几十门重炮,现在没有一门在开火。别的通讯兵、炮兵什么的都躲在壕沟里不敢抬头,什么坚持射击、挡住明军,已经完全顾不上了,每个人都只求在大轰炸中活下来。只有他还像个傻子一样,抓着野战电话跟前方的观测员联系。其实,这也是徒劳的了。即使他能听到完整的参数,也没谁敢爬出去开炮了。
外面的惊天爆炸稀疏下来,头顶上俯冲轰炸机的尖啸也渐渐远去。
“又来了……!!!”
巨响的间隙,旁边传来了凄厉的喊声。接着,壕沟里的每一个人都意味着接下来是什么。他们都又缩得紧了些,几乎完全趴在壕沟底部,让泥土把自己埋起来。
随后,整个天空都响起低沉的吼声,像是一台巨型管风琴在演奏。这种低沉的咆哮越来越响,很快就变得震耳欲聋,好像已经来到了头顶。
此刻,最可怕的声音响起来了。这种声音在壕沟里的清兵们听起来,简直比俯冲轰炸机的尖啸恐怖十倍。
无数声重叠的尖利“哨音”划破空气,紧接着就是密集的爆炸,身下的大地不停的颤动着。这种爆炸不如刚才的俯冲轰炸机炸弹声音响,但是却更加密集,更加难以躲避。
地毯式轰炸又来了。
几十架天鹅轰炸机排着宽队,从头顶上“嗡嗡”飞过,地面上烟柱排山倒海地扑过来。
硝烟、泥土、尘土的遮天扑面中,壕沟里的清兵每隔十几米就有人感到,除了泥土还有别的东西盖到了自己身上。不用问,那肯定是鲜血、残肢、肠子之类的东西。这种地毯式小炸弹炸过来,壕沟里也不是那么安全,每隔一段就会落进一颗小炸弹。至于炸到谁炸不到谁,那就全凭造化了。
轰炸终于过去了。战壕里的清兵们慢慢从泥土里钻出来,抖抖头上的泥土,吐掉嘴里的泥土,惊恐地探出头来。
火炮阵地上是一片狼藉。那平时一门门威风凛凛的重炮,那些口径一百几十毫米、能够把炮弹打到十几公里外的重炮,现在都扭曲成了废铁,零散着到处都是,橡胶轮胎燃烧着,有的还在滚动,冒着浓黑的烟。
远处硝烟散开,出现了无数个蹒跚的身影。那都是前方的步兵。步兵阵地肯定是被打散了,残兵败将正在往炮兵阵地这里撤。
天上明军俯冲轰炸机又钻下来了,地上的清兵惊呼着,赶紧跳进弹坑趴下。
但是这一次并没有炸弹落下,轰炸机转了一圈就飞走了。清兵们抬起头来,看到天空中飘着无数的传单。
另外,还有一些包裹之类的东西,直接从飞机上扔下来,摔在阵地上。
传单很快便是人手一张。清军中不论军官士兵,现在谁也顾不得什么“不准看传单”的纪律了,都在争抢着看。明军传单的内容和以前撒下来的大同小异。不过这次除了简明的宣传“政策”之外,还说明了,明军地面部队马上就会攻过来,欢迎清军弟兄投降。为了避免造成愿意投降的弟兄被误伤,特地连同传单投下来了一些白旗,愿意投降的可以打出白旗,就不会遭到明军坦克和装甲车的射击。
这时候,阵地上那一个个的包裹,都成了抢手货。每一个包裹里都有好多面白旗,一个包裹拆开,白旗马上就被抢光了。
仅仅过了十几分钟后,地面开始微微颤动起来。
曾经从江淮战场败退过来的老兵们,此时很有经验地趴在地上听听,然后跟身边的新兵蛋子们传授经验:这是明军的坦克群,马上就到这里,在这之前不会再有轰炸了。一定要把枪扔在地上,一定要把白旗举过头顶,省得让人家一梭子打死……要是都混到现在了再丢掉小命,那就太冤枉了……待会儿人家坦克来了咱们先站到一边,别挡人家的道,别缠着人家坦克和装甲车投降,人家那是先头部队,不管这个。咱先等着,等后边有专门的部队收容俘虏……
……
就这样,24日凌晨开始进攻,到上午十点多,由三个师组成的开封防御圈阵地被突破,开封三个师的单薄守军被完全摧垮,开封城防崩溃。上午十一点多,明军进入开封。
占领开封的同时,明军开封方向部队迅速调整进攻方向,向东方继续推进,又是疾风骤雨的猛攻,致使商丘方向的大股清军不断向东溃退,一直溃退过兰考县、睢县,一直到宁陵县、距离商丘只有30公里的地方才站住脚。
这时候明军也基本止住了继续攻势,并且稍作后撤。到晚上六点多天黑的时候,双方之间战线基本稳定下来。明军不再去主动进攻,清军也忙着归拢残兵败将、忙着喘息立足,忙着挖战壕,建立新防线。
明军拿下开封之后,立刻组织几万名清军战俘就地挖战壕、布设炮兵阵地、修战地机场,在开封以东30…40公里,兰考、杞县、睢县一线,建立一条新防线。
这样,算是把郑州兵团和中原兵团隔开了。现在郑州兵团北边是黄河,西边是山地和函谷关,东边和南边都是明军控制区。
郑州兵团的陈旺武此刻有两个选择,第一,坚守,守住清军在西部战区关外的这最后一块地方。第二,撤退,保存实力。
陈旺武在明军进攻前的好多天,就一直在担心开封方向。开封方向是郑州兵团兵力最薄弱的地方,只有三个师。但是没有办法,郑州兵团一共只有15个师,而郑州和洛阳都比开封重要得多。郑州不用说,这是西部战区唯一的一座黄河大桥所在地,不论是兵团北撤入山西,还是接受北边的增援,都要靠这座桥。洛阳在郑州的西面,在郑州和函谷关之间,也是一个军事要地。历史上,无论哪支军队欲从中原进攻函谷关,都要先打下洛阳。
除了郑州和洛阳,郑州兵团还必须在函谷关部署两三个师。这样算下来,开封算是“最不重要”的方向了。这也是无奈的选择。陈旺武一直在请求朝廷增援,但是朝廷一直认为那里不是明军主攻方向,不能被那边的明军“牵制住”过多的兵力。
要是明军前些天进攻,郑州兵团还容易较快的获得增援。因为那时候演习兵团还在它的北边,一条京南铁路就直接下来了。但是现在不行了,北边已经没有大兵团了,演习兵团已经不存在了,已经分别补充到中原兵团和新的山东兵团里了。且不论朝廷现在肯定还以为这是明军的佯攻,就算朝廷相信这是明军的主攻方向,现在再从东边调兵过来,也来不及了。
郑州司令部里,陈旺武瞪着布满血丝的眼,盯着地图,看着身边一大群参谋手忙脚乱地在地图上做标记,隔壁电话间像炸了锅一样,无数个声音“喂喂喂”地干嚎着。司令部里简直可以用“惊慌失措”来形容了。
陈旺武坐在椅子里,面容呆滞,心中却在激烈权衡着:该怎么办?坚守?不现实。
皇上发来的圣旨,倒是要求郑州军团必须坚守的,既不准北退过黄河,也不准西退入函谷关。皇上的逻辑是:这是明军的佯攻。明军即是佯攻,就不是志在必得,就不会下大力气拼命攻。那么只要郑州兵团拼命守,就能够守得住。
但是陈旺武很清楚,在制空权完全在南明手里的情况下,就算明军不拼命攻,自己也坚守不了多长时间。现在是兵力处于劣势、火力处于劣势、士气处于劣势、训练素质处于劣势,根本就没法抵抗。最多三天有可能两天都坚持不到。
那么,几小时内,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