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937-第6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力还是火力密度都相当大,明军如果不进行火力准备、直接用坦克推进的话,恐怕损失会比较大。
这种先长时间炮轰再冲锋,虽然是标准的1914…1918年欧战的打法,但是明清开战以来,明军还从未对清军使用过。这种打法虽然传统,但也是很经典的。长时间火力准备,是人类在热兵器战争中长期摸索出来的一种很有效的打法。不仅能在冲锋前尽可能杀伤敌军、破坏工事,更能够让躲在堑壕里的敌军蒙受精神上的极大折磨。如果敌军纪律松散、意志不强的话,很可能就会精神崩溃。——因此,这种战法对付清军,应该还是很有用的。何况,明军冲锋的时候、面对敌军机枪和铁丝网的,并不是血肉之躯,而是坦克。
上午八点钟,经过三个小时的火力准备后,明军坦克开始冲锋了。
' '
第91集 初见硬仗
宿县、睢宁、宿迁防线。
四面望去,尽皆是无尽的平原,看不到一座山。这是明清两军第一次在华北平原上,展开大规模的正面对决。
天空中灰蒙蒙的,隔着浓重的硝烟和尘土,初升的太阳血红血红的,一片愁云惨雾。俯冲轰炸机怪叫着,在这些快速飘动的黑烟中,钻上钻下。
大地上,满目疮痍。坦克们吼叫着,屁股喷着青烟,排开疏松队形,在坑坑洼洼的农田里吃力地起伏前行。宽大的履带飞快地甩着泥土,炮管压得低低的,指向前方,不时往清军阵地上开一炮。
在坦克阵型中间,巨大的烟柱此起彼伏,每隔一会儿就有一辆坦克颤栗一下,然后停住了,紧接着冒出火苗来。不知是中了地雷,还是中了反坦克炮。
现在是清军的火炮倾泻的时候了。在中原战场上,清军集中了约五万门各种口径火炮,几乎构成了一套大纵深梯次防御火力体系。
在战争的第一阶段江淮战役的时候,由于明军是突然袭击,清军根本来不及部署,所以基本都是成“点”状存在,人员和装备都是按照平时的状态,集中在城市、县城附近的常设军营中。明军空中袭击的时候,也都是直奔着就去了,不需要特意的寻找。人员被歼灭在军营中,装备被炸毁在库房中,效果非常理想。
但是现在,清军已经进入战争状态、呈“面”状展开了。中原兵团的火炮太多,分散的太开,掩藏得又太好。在这次进攻前,明军空中侦察得到精确位置的重炮,只占两成左右。现在这两成重炮在最初的轰炸中,被消灭掉了一半。也就是说,目前中原兵团九成重炮都完好无损。而其他便于隐蔽的中小口径火炮,除了在明军火力准备中损失的之外,更是几乎无损。
可以说,真正考验明军的时候到了。
……
清军中原兵团防线西部依托黄河,东部依托黄海,由西向东依次贯穿菏泽、定陶、商丘、永城、宿县、睢宁、宿迁、灌云、海州,总长度约520公里,向南略微形成一个平缓的弧形凸面,也可以勉强称之为一个平缓的“突出部”。
在这条防线上,商丘——宿县——宿迁段,为清军的重点防御段。因为这里的正背面就是徐州,而且这里有东部唯一一条南北贯穿的大动脉:津浦铁路。明军在其他方向突破,汽车运输的压力较大。但如果在这里突破,现成的铁路马上就能用起来。所以明军在这里突破的兴趣也最大。
在这一段重点防线上,清军火炮平均达到了每百米45门。在最靠近徐州和津浦铁路的地带,火炮密度达到了每百米60门。这还仅仅是各种反坦克炮、迫击炮和榴弹炮,还不包括高射炮。
一线战壕的后面,反坦克炮排得密密麻麻,几米就是一门。长长的战壕沿线,炮口的火光不住地密集闪过,从天空俯瞰如同一条长鞭炮放在地上爆炸一般。在反坦克阵地、步兵阵地的身后,清军榴弹炮阵地也是像开了锅一样,泼水般地往明军坦克群里倾泻炮弹。
天上,明军的俯冲轰炸机三架一组,冒着密集的高射炮火,疯了一样地往下冲。明军为此次战役拼上了老本,抽调了630架俯冲轰炸机。但是战场太辽阔了。在开始的几十分钟内,战场上能够保证每平方公里一架左右轰炸机,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俯冲轰炸机因为弹药、燃料、故障等原因返航,再加上被击落的,整个战场上空的轰炸机数量骤减。
进攻两个小时后,只有四分之一的俯冲轰炸机还在战场上空。这四分之一,还是经过了第一轮轰炸、返航后经过加油、装弹、飞行员短暂休息后,重返战场的。从这时候起,在整场战役中,战场上空经常保持150200架俯冲轰炸机——这已经是最理想的状态了。
现在这150架俯冲轰炸机,平均每架要面对50门以上的高射炮,其凶险可想而知。
到了上午八点半,明军在付出了42架俯冲轰炸机被击落、65辆坦克和70辆装甲运兵车被击毁的代价后,向北推进了两公里,离宿县还有10公里左右。明军再次遭遇了清军的猛烈抵抗。
……
明军显然还不适应清军这样猛烈的抵抗。他们已经习惯了一个冲锋、然后就漫山遍野抓俘虏的打法了。现在猛然遭遇硬仗,虽然不至于被打的掉头就跑,但是从军官到士兵,每个人在苦战的同时,都很困惑。他们不知道清军是怎么了,怎么突然这么能打。
人民卫队第二师坦克团,战地团部。
所谓团部,就是几辆装甲指挥车停在那里。团部的参谋、通讯官们挤在里面,对着话筒大喊大叫,忙得焦头烂额。
前方的远处,就是遮天蔽日的硝烟和尘土。脚下的大地不住震颤着,偶尔有一两发榴弹落在近处,炸得地动山摇,几辆装甲车的车顶“叮叮当当”一阵子泥土掉落。车里的军官们除了扶着桌子、下意识地蹲低一下身子,也没有过多的反应,爆炸过后,仍是该吵的吵,该叫的叫,该下命令的下命令。
石胜利嫌装甲车顶的潜望镜口径太小,视野太狭窄,让人把一架大口径炮镜架在车外,周围连沙袋也没有垒,就这么亲自半蹲在那里,观察前方战局。
这里是一个制高点,可以观测出好远。
又是一枚炮弹在几十米外爆炸,些许泥土落了石胜利一脑袋。不过他戴着钢盔,也没什么感觉。
旁边的参谋看不下去了,一定要拉他回装甲车。
“团座!”参谋也急了,讲话很难听,一边拉他一边喊道,“您这是打算阵亡吗!”
“等下!等下!”石胜利紧贴着炮镜,挥手驱赶,大喊道,“我再看两下!等下……去!去!滚开!!”
又是一枚炮弹炸响,这次落得近了些,石胜利和这个参谋都下意识地趴倒在地,落了一身泥土。这下石胜利不再坚持了,被参谋“劫持”回装甲车里。
“这种仗,”石胜利意犹未尽地一挥手,“才是每个有荣誉感的军人渴望打的!……妈的!我们这一段的正对面,至少有30个正牌儿八旗师!八旗师的后面,还有至少30个汉军师!满汉比例一比一!……他妈的我们只有3个装甲师、12个步兵师……人不如人家多,大炮不如人家多,坦克不如人家多,也就是飞机比人家多……呸,一嘴的土……”
团部的高坡下面,是横七竖八、残破不全的铁丝网,都是被坦克冲开的。蜿蜒纵横的壕沟里,堆满了清兵尸体。壕沟每隔一段要么被沙袋填平,要么铺上了木板。一辆辆军卡载着明军士兵,开过壕沟,在坑坑洼洼的土地里摇晃着,艰难前行。前后左右还不停的有炮弹爆炸。
每隔那么一会儿,就会有一辆军车中弹爆炸。浓烟火球中,断臂残肢甩的到处都是。
石胜利站在车门口,用望远镜端详着壕沟里的清兵尸体。他想找到原因:为什么清军突然这么能打。
虽然那些尸体的军服上、军旗上的番号显示是八旗师,但八旗师又怎么样,明军又不是没跟八旗师交过手。无论是人民卫队、还是石胜利自己,跟八旗师都是老对手了。说八旗师厉害,那只是跟清军汉军相比。若论战斗力,充其量不过就是明军陆军师的水平而已。就算有的可能比明军陆军师还强那么一点,但也不会那么夸张。
更离谱的是,从凌晨开打到现在,竟然没抓到多少俘虏。
已经抓到的一些,也都是被四面合围、完全突围不出去的,迫不得已才会投降。以前那种主动投降的情况,今天完全没有。
就算是八旗师,南京保卫战的时候也没那么勇敢啊!清军经过了这一个多月,好像突然变成了一支有荣誉感的“正常军队”了。
“妈的,今后要都是这样打法,我们可打不起!”
石胜利看着地图,望着从这里到北京七百多公里的长度,狠狠地说。
……
统帅部里,一群将领也都望着大地图,仿佛还没从遭遇硬仗的不适应中缓过神来。
“妈的,今后要都是这样打法,我们可打不起!”
向小强也捏着下巴,看着地图,狠狠地说。
“两个小时推进两公里!一小时一公里!”他继续咬着牙,暗骂着,“他妈的,是我们变弱了,还是清军变强了?”
……
但是与之相反的,西部的山西战场,明军却是一路高歌猛进,保持了D日以来的“闪击战”风格。
11约27日上午九点,太原光复。
太原城正卡在两座大山的山口中间,明军机械化师无法绕过,只得从城中央穿过,不情愿地来了一场“入城式”。
一切都是熟悉的情形。欣喜若狂的百姓、硝烟弥漫的鞭炮、马路两旁箪食壶浆的市民,不断扔上坦克和装甲车的香烟、苹果、熟鸡蛋……但是和以往入城式不同的是,这次明军心急火燎的赶着穿过太原城,好到北边郊外“漫山遍野抓俘虏”,不能给山西兵团修整喘息的机会。他们可没时间多磨蹭。
' '
第92集 北上?东进?
明军一贯是以人民卫队的机械化部队打头阵的。'}但是今天却相反,反而是步兵跑到了前边。看着太原城一时半会儿穿不过去,便让步兵下车步行,从太原城两侧的山路上绕过城池,抢先到城北边攻击清军残兵。一些越野能力好的轻型坦克、全履带装甲车也从城外两侧山道上爬过去。大部分笨重的自行火炮、牵引火炮、轮式军车等等,都还是老老实实地从一片欢腾的太原城中穿了过去。
明军步兵一绕过太原城,立马爬上那些轻型坦克和装甲车,如狼似虎地展开了攻击。
东西两侧的山峦已经成了“火焰山”,浓烟夹着草木灰,被北风吹着迎面刮来,明军士兵都被熏得睁不开眼。但即使这样,也挡不住他们作为胜利者的“骄横气焰”。很快,大群大群被烧得半死、熏得半死的清军出现在眼前,都正在相互搀扶着,半死不活的往北边走呢。一看见明军杀过来了,那些能跑动的扔下同伴,立马拔腿就跑。带伤的、还有那些被呛得实在跑不动的,都躺在地上,直接投降了。
山西明军的随军记者都被优先安排坐在轻型坦克和装甲车上面,跟着第一波明军最先冲到北边的。他们攀在坦克和装甲车边上,举着手中的照相机和摄像机,不停地拍漫山遍野的清军。开始只看到小股的清军,后来随着往北挺进,每一公里都会遇到多几倍的清军,或者狼狈奔逃,或者跑不动的直接坐在地上投降。到一个小时左右,已经抓获了好几万清兵俘虏。
人民卫队政工队的,牢记自己的任务,他们拉着记者们、特别是那些外国记者们,就在坦克旁边就地审讯俘虏。在手摇摄像机的拍摄下,那些俘虏一五一十的,把自己属于哪个部队的、奉的什么命令、怎么潜行到山西的、怎么昼伏夜出、怎么藏进树林、怎么准备占领太原城……全给说了出来。
政工队的都高兴得不得了,随军记者们更是欣喜若狂。昨天北京还在义正词严地“辟谣”,今天就抓到了好几万、十几万的活证据。这大嘴巴子抽在大清朝廷脸上,抽得可算结结实实。
明军增派人手,在太原城里下工夫疏导秩序,很快就开辟出了好几条宽大的街道,专供军队快速通过。兴奋的市民们也被请到了一边,看看可以,不准再往队伍上硬挤了。这下机械化部队的通过速度快了好几倍。到快中午的时候,作为先头部队的一个人民卫队机械化师、三个陆军摩步师,基本上他们的重装备都通过了太原城。
先头部队马不停蹄,继续向北快速推进,留下了一个陆军步兵师,就在太原城北边的山林一带搜寻俘虏。到中午开饭的时候,已经有1518万左右的清军俘虏被集中起来,坐在几块开阔地带等候处理了。
按照俘虏的供述,整个山西兵团有五个八旗师、十五个汉军师,总兵力大概在2830万人之间。那就是说还剩下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清军还散落着。这些散落的清军中,有相当一部分肯定是被炸死、烧死在山上了,没下来。还有一部分,还是散兵游勇状态,不是向北逃跑了,就是在附近游荡。
现在可以说,清军的山西兵团——五个八旗师、十五个精锐汉军师,已经全部报销了。广阔的北山西大门已经洞开,而且前方没有清军一兵一卒,任凭明军去占领。
……
过了太原,就是山多平原少了。按照明军统帅部的原计划,应该过了太原后,就一路挥戈向北,最大速度占领代县,通过雁门关,然后拿下大同,紧接着向东北扑向张家口,拿下北清的张家口坦克基地,同时从北边威胁北京的。
——当然,统帅部的老头们,包括向小强,谁也没指望就能从张家口直接打进北京。能打到宣化就不错了。北清京津防御圈重兵、精兵云集,西山、燕山、八达岭,那都是崇山峻岭、碉堡炮台密布,不是那么好打的。再加上这一路都没有铁路,就算一点抵抗也不遇到、只管行军,明军到了张家口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而京津一代的清兵可是内线作战,以逸待劳。不过,明军左路集团军群能推进到张家口——哪怕只推进到大同,就能够把整个京津兵团、还有北方兵团都牢牢栓在北边了,不可能再南下参加中原大战了。
这是原先的比较乐观的计划。但是现在右路集团军群的攻势严重受阻,甚至可以说“受挫”。到了中午,也不过平均向北推进了45公里。而且,伤亡虽然还在明军能容忍的范围之内,但也蛮大了。
具体的作战由李根生他们去操心,向小强只和几个老头研究战略问题。
向小强一上午都在琢磨大厅里的巨型地图。他越琢磨越觉得应该让左路集团军群停止北进,向东折去,先打下石家庄再说。
“只要拿下了石家庄,”向小强在一间小会议室里,敲着地图跟张、唐两位老头口沫横飞道,“那么石家庄以南、黄河以北,半个直隶就等于都拿下了。你们看啊,北清在华北平原一共就有两条南北走向的大铁路,一条就是东边的津浦铁路,一条就是西边、紧挨着山西的京南铁路。
“石家庄是京南线的重要枢纽,拿下石家庄,那么石家庄以南的一系列地方:邢台、邯郸、安阳、新乡,就立刻都失去了铁路补给,再加上没有几个兵,那还不是不战而降。直隶西南角这一大块拿下来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东进,从黄河北边进攻山东,在清军中原兵团的后屁股插它一刀。这样南北夹击,中原兵团也是败局已定。
“就算中原兵团后屁股也防守的紧,我们一时向南打不过黄河,那么我们把济南黄河大桥炸了,这样就等于把中原兵团关在山东了。中原兵团成了孤军,那么不但没心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