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迷魂谷奇遇记-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



李刚和艾琳娜在山崖上找到一条入谷的小径,进入谷中。



二人在林中仔细寻找,很快艾琳娜就发现了一苗茁壮的人参,在人参径杆上长着一圈六个巴掌形的叶片——“六品叶”,李刚小心翼翼的将人参挖出来。这是一颗足有八九两重的老山参,看那半尺长的芦头,起码有三百年的参龄。“好东西”,李刚喜形于色,和艾琳娜继续寻找。走了不远,又找到一棵六品叶,李刚正挖着,艾琳娜又喊了声:“六品叶,这里还有。”李刚大喜,终于被他们找到了“人参窝子”。



不到一个小时,李刚已经挖出了十多棵三百年以上的老山参。艾琳娜还在连续不断的喊着:“六品叶!”原来,这里的人参太多,那些“五品叶”以下的小参,艾琳娜根本就不喊。



也许是太兴奋,或者是太投入,一条巨大的身影正在悄悄靠近,他们都没发觉。



艾琳娜在一小块平地上发现了一棵与其它人参样子不同的植物,一般人参的叶子都是翠绿色,长五个枝叉或六个枝叉,头顶一朵红色的浆果;但这棵人参却长七个枝叉,叶子肥厚,绿中透紫,头上顶着三朵红艳艳的浆果——“七品叶,雪参!”艾琳娜忘情地高喊。



李刚赶过去一看,是一颗从未见过的老山参。



李刚兴奋的蹲下身子就要挖参,却听身后一声雷鸣似的大吼,一股劲风袭了过来。李刚毫不犹豫,回身击出一记“大圣震天掌”,将那巨大的身子打了个趔趄,退回好几步。李刚定睛一看,是一头站起来足有两米半高的巨大黑熊,正呲着獠牙,张着巨口,愤怒的作势欲扑。



李刚听说过苏联的棕熊身高能长到两米以上,黑熊的身子再大也长不到两米。这只黑熊能长到两米半高,不知是不是吃过千年雪参的缘故,说不定这只黑熊就是看守这千年雪参的猛兽。



李刚觉得这只黑熊能长到这样高大不易,不想伤害它,双眼放出能量,紧紧盯住黑熊的双眼逼视过去。黑熊畏怯的回避了一下眼光,却又固执地盯了过来。李刚不禁大怒,运了半分掌力向黑熊击了过去。黑熊被打了一个跟头,趴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



李刚不再理它,将雪参起了出来。拿在手里掂了掂,足有一斤半重,白色的表皮光滑细致,没有一条皱褶,胖胳臂胖腿,像一个干干净净的小娃娃。果然如艾琳娜说的那样,是一棵千年雪参。



李刚将雪参小心包好,放在背篓中,继续和艾琳娜寻找。在这棵雪参的附近,又找到六七棵小一些的雪参,李刚挑大的挖了三棵,每棵都有八九两重,也算是难得的宝物。其它的雪参留在那里继续生长,留待有缘人吧。



他们在谷中挖了四十多棵老山参,装满了一个背篓才停手。



李刚和艾琳娜顺来路往回走,那头大黑熊爬起来,亦步亦趋的跟在李刚后面,赶它也不走。李刚见大黑熊居然没受伤,友善的走到它身边,拍了拍它巨大的头颅,说道:“回去吧,我离这里有数千公里之遥,带着你是个累赘。”



大黑熊伸舌头舔了舔李刚的手,双眼露出温顺的神色望着李刚。



艾琳娜看着它怪讨人喜欢的,就对李刚道:“要不我们带上它得了,以后让它给我们看门,总比一条狗强。”



李刚只好带上大黑熊,走出谷去。大黑熊在通往谷外的小径上纵跃如飞,一点也不笨拙。李刚见大黑熊是只公的,身上的皮毛黑油油的,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大黑”。



李刚见时候还早,不便白天飞行,何况还要带着“大黑”,就在一条河边树阴下放下东西,做了一锅大米饭,烤了一条狍子腿吃了。



“大黑”自己到河里捉鱼。没想到“大黑”居然很聪明,只见它扑进河中,用双掌搅动河水,把河中的鱼赶到河边浅滩处,专挑一尺多长的大鱼叼在口里,扔到岸上,然后再去叼鱼。一直叼了十多条才停下来,还叼了一条最大的送到李刚面前放下,自己回去享用美餐去了。



李刚见“大黑”居然有如此智商,还挺“懂人事”,越发喜爱它了。不能辜负了“大黑”的心意,把那条鱼用树枝穿了在火上烤熟,和艾琳娜分着吃了。



他们在树林子里穿行了一上午,身子也弄得很脏,见河水清澈,四处无人,便脱光了衣服,跳到河里,畅快的游了起来。最后两人相拥着,坐在浅水里练起功来,幕天席地,四野寂寂,充满了从来没有过的“野趣”,二人都获得了极大的愉悦和满足。



天完全黑下来了,李刚收拾妥当,一手提着“大黑”,一手拉着艾琳娜,飞到高空,疾速向南飞去。因为不急于赶路,李刚和艾琳娜都没有用能量球,飞到青年谷时,天已经快亮了。



李刚把“大黑”放进“小花”的棚子里,对他说:“你暂时住在这里,我再给你盖个窝。” “大黑”乖顺的进了棚子,爬下休息去了。



金屏她们听见动静全都起来了,见李刚挖来那么多老山参,还有罕见的千年雪参,都替李刚高兴。



看到“大黑”时都惊异万分,担心如此大的家伙给他吃什么。



李刚道:“别看‘大黑’如此巨大,可比‘小花’好养活,它什么都吃,杂粮、蔬菜、草根、树皮都吃,不像老虎只吃肉。它很聪明,饿了会自己找食吃。”



“大黑”很乖顺,大家都很喜爱,纷纷拿来好东西喂它。“大黑”来者不拒,吃了个精光。



杨柳给它几块水果糖,它有滋有味的吃完了,还张着大嘴,向杨柳讨要。



杨柳还想给它糖果,被李刚阻止了,说不能多给它吃糖,吃多了糖果会伤害它的牙齿。



李刚觉得千年雪参已经没有必要再移栽了,多长几年也没有多少价值,不如留在手边随时可以使用,免得在山上被野兽或虫子糟蹋。



其它的雪参和老山参全都移栽到迷魂谷里。



过些天,李刚过去查看,见长势良好,便放心的不去管它。



迷魂谷奇遇记 第二十五章 别 墅 第一节  返  城



七月中旬,“小花”回来了,还带着两只小虎崽,难怪上次李刚呼唤没有回应。



“小花”一进入自己的棚子,便嗅到了“大黑”的气味,十分恼怒的吼了几声。



“大黑”的窝,建在谷口右侧的山崖下,听到虎吼声,“大黑”机警的跑了出来,远远见到“小花”的身影,立即向它奔了过去。



“小花”刚生了小虎不久,性情十分凶猛,毫不畏惧的迎了上去。



眼看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即将展开,李刚闻讯赶到,喝住了它们,还一本正经的给它们做了介绍。



“小花”和“大黑”好像真的听得懂李刚的话,都退开几步,不再敌视对方,但还是互相保持两丈以上的距离。



李刚拍了拍“大黑”硕大的头颅,指了指谷口方向,“大黑”立即扭着硕大的屁股,缓慢走回自己的窝中。



李刚拿来几大块野猪肉,扔到棚子里,“小花”和两只小虎崽大口吃了起来。



李刚注意到“小花”明显瘦了,大概是带着两只小虎崽累的。



两只小虎崽吃饱了野猪肉,围着“小花”调皮的玩耍起来。



李刚见它们活泼好动,便用一截木桩削了个大球,任其滚动、扑捉。两只小虎崽像得到宝贝似的,玩得不亦乐乎。



李刚正和小虎崽玩的时候,“小花”和“大黑”不约而同的向谷口方向吼了起来,谷口不远处停着一辆北京吉普,大概看见两只猛兽,不敢过来。



原来是大队书记于德全、公社书记张家良带领县委领导,来治山队参观。



在治山队知青文化活动室,于德全介绍说:“这是县委陈成书记,今天来你们治山队参观养猪场和肥料厂,总结你们的先进经验,向全县推广。”



李刚谦虚道:“这是我们向贫下中农学习的结果,老虎城子二队有现成的经验,我们是照猫画虎,那里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接着带领陈书记几人参观了一下养猪场、养鸡场、饲料加工厂、菌肥厂和农药生产车间(正生产除草剂和无毒生物农药)。



陈成非常感慨的说道:“以前听说过你们点的事情,心想无非是修梯田、改良土壤之类。没想到,你们竟然搞得如此有声有色。老张、老于你们是保密还是官僚?为什么不向县里汇报?”



张家良道:“我确实是太官僚了,他们下来好几年了,我这是第一次到他们点的治山队来。”



于德全道:“我们大队粮食过长江,都是用了他们提供的种子和肥料,二队的菌肥厂和养猪场都是李刚他们帮着建起来的。我早就想向公社和县委汇报,但李刚无论如何不让,只同意总结二队贫下中农科学种田的经验。”



陈成道:“看来你们做人很低调,很谦虚,像你们这样踏踏实实搞事业的知青不多见。说明你们很有头脑,很有见地。诚心希望对我们县的农业学大寨工作多提建设性意见。”



李刚道:“陈书记客气了,我就以几年来的观察说点体会:茂林县是山区,自然资源很丰富,但大多没有开发利用,主要原因是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也没有充裕的资金积累,搞高附加值的工业项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解决温饱问题,首先要大面积提高粮食产量。我们这里土壤贫瘠,种子严重退化,必须提高土壤肥力,改良作物品种,这两个问题可以借鉴二队的经验解决。



再就是解放劳动力,这可以用推广除草剂和生物杀虫剂的办法来解决,最费人工的夏锄生产就可以全部免除,剩余劳动力用于搞饲养业和食用菌养殖业,增加社员的收入,改善目前的贫困状况。



有了粮食,县里可以开办酿酒厂,用余粮酿酒可以获得很高的利润,对市场也是一个贡献;用野果造果酒也可避免自然资源的浪费。



我们的农药加工技术可提供给县里,县里建一个中等规模的农药厂,生产的除草剂和杀虫剂可供三百万亩土地使用,一年销售收入能达到一千万元。



公社办一个食用菌种培养厂,向社员提供人工养殖木耳蘑菇的菌种,每年也可收入一百万元。社员用锯末、作物秸杆养蘑菇木耳,每户每年也能增加五百元的收入。”



陈成道:“很受启发,但不知建酿酒厂和农药厂需要多少资金?”



李刚道:“酿酒厂在原来酒厂的基础上扩建就成,需要增加十万元投资;菌肥厂也需要十万元。



公社的食用菌菌种厂两万元就足够了。



大队林场的废弃锯末和树枝都可以用来生产食用菌,每年增加十万元没问题。”



陈成、张家良、于德全几人均觉计划切实可行,资金也可以解决,决定回去立即拟订详细计划,尽快落实。



中午,李刚在治山队,用红烧野猪肉、野鸡炖蘑菇、木耳炒鸡蛋、清蒸大鲤鱼、“老龙口陈酿”招待了几位客人。



吃饭的时候,公社张家良书记说:“现在,滨城市开始招知青回城,公社给老虎城子知青点两个名额,希望你们互相谦让,不要闹得不团结。”



临走,每人留下四两粮票,三毛钱饭钱。



点长赵建华出车回来时,召开了会议,落实两个回城名额,结果是女生杨黎明和刘建新这一对情侣中选。杨黎明父亲有病,需要回家照顾;刘建新哥哥姐姐在外地,(奇*书*网…整*理*提*供)父母年龄大了,也需要有人在身边。



招工表很快下来了,两人被“滨城造船厂”录用。



临行前,李刚在治山队摆下丰盛的酒宴为他们送行。



大家在一起同甘共苦了三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都有些恋恋不舍。



李刚从治山队取出三万块钱,每人一万五,算是他们的奖励钱。



李刚把养猪场交给“耗子”张浩管理;养鸡场挣钱不多,不办了,把鸡卖给县罐头厂;人手集中到菌肥厂和养猪场。



第二天,谭丽同杜丽萍开一台解放;李刚开一辆“野马”大吉普,拉着杨黎明和刘建新的行李物品,天明出发,日没落就到了滨城。



先到刘建新家。父母见刘建新回来,欢喜非常,把东西卸下,再送杨黎明。



杨黎明家住在靠郊区的两间半平房,哥哥结婚住了一间,父母和两个弟弟住一间;杨黎明回来,只能和父母、弟弟们挤在一起。



杨黎明对李刚他们说:“没办法,现在像我们家这样的条件就不错了,好歹有个栖身的地方,还有条件不如我们家的呢。”



杨大伯咳嗽着出来迎接他们,李刚进屋,只见两间屋中间用板壁隔成两间,杨黎明哥哥嫂子住里间,杨大伯五口住外间,与对面屋的邻居共用一间厨房,住的确实紧张。



李刚给杨大伯号了脉,是慢性气管炎,当场给他消了炎,开了镇静止咳的中药,嘱咐不要劳累,休息调养一阵子就会好。



李刚与杨大伯商量,能不能在院子里盖两间房,缓解一下家里的拥挤状况。



杨大伯说:“那当然好,只是家里没那么多钱,也买不到盖房子的材料。”



杨黎明道:“我有钱,李刚你帮我们买材料好吗?”



李刚道:“我们明天就去买材料,让你哥哥求工友帮忙,几天就能把房子盖起来。”



当天晚上,李刚住在杜丽萍家,杜伯伯见女婿上门,做了丰盛的饭菜招待李刚。李刚将貂皮大衣送给岳父岳母,两位老人家体会到女婿、女儿的孝心,责怪他们不该乱花钱。



次日,李刚开着解放车,拉着杨黎明和刘建新跑了几趟,买回来两车红砖、水泥、白灰、预制板等建筑材料。



杨黎明的哥哥请来四个帮手,立即动工,在院子中干了起来,三天工夫就把两间房的墙框子砌起来了。用预制板封顶的时候,遇到了麻烦——水泥预制板太重,没有起重机,没法将预制板抬上房顶。



李刚说“好办”。将预制板装到车上,然后让杨黎明和刘建新抬一头,自己抬一头,从车上直接将预制板抬到房顶上——不到二十分钟,房子就封顶完毕。李刚三人脸不红,气不喘,胜任愉快,把杨黎明哥哥和那些帮工们看得一愣一愣的。



接下来,杨黎明哥哥带着那些哥们,抹墙面,安门窗,抹水泥地面,做防水层,慢慢修饰,两天后,房子盖好了。等水泥干透,杨黎明哥哥嫂子就可以搬进去住了。



刘建新和杨黎明到厂里报到后,被分配在铆焊车间,杨黎明是电焊工,刘建新是锻造工,工资都是三十一块钱。比二级工的工资低,比一级工的工资高,还没有在治山队时拿的补助多。好在有那一万五千元钱的底子,存到银行里,一年可得到一千多块钱的利息,论城里人家的收入,算很高的了。



迷魂谷奇遇记 第二节  碧海山庄



李刚到滨城五天了,除了抽空到谭丽家看望了谭丽父母外,都在帮杨黎明盖房子了,连刘司令都没顾得上去拜访。正想去一趟警备区司令部,刘司令的电话就打到李刚的生物电脑里来了,让李刚马上过去,说有个惊喜给他。



李刚和谭丽、杜丽萍到了警备区司令部,刘司令和杨军政委都在客厅等他们。



刘司令对李刚说:“急着找你是想告诉你一件喜事,我们受首长委托,在滨城给你准备了一个居所,以便你们回滨城时有个住处。这座房子是一个白俄商人建的,叫做‘碧海山庄’,解放后作为中央首长的度假别墅,以前林彪每年来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