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野人到帝王-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智慧的远征军好不容易击溃了罗马的地方军团后,罗马人调来了一支两个军团,共计一万多人的正规军时,战况发生了逆转。
        虽然部队混编让远征军的战斗力显著提升,但是当占有优势兵力的强敌防守在安纳托尼亚高原的险要处,坚决阻止远征军的进攻步伐后,远征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罗马军队依托地势,居高临下,用滚落的巨石。弓箭,甚至强大的投石车打击龙族混合联军,龙族的火器在此地失去了应有的威力,往往还没有靠近敌人,进入有效打击范围,自己已经死伤惨重,而从沿海低地进攻安纳托尼亚高原,转来转去,都没法避开罗马军队占据的这些隘口。
        最后,远征军在强攻罗马军队占据的隘口失败后崩溃了,这个隘口不过只有两千罗马士兵把守,远征军却付出了一千人以上的伤亡,却始终攻不上去,此时,远征军只剩下两千多人,其中龙族士兵只剩五百多人,再也无力对任何一处隘口发动进攻。其实,就算攻占了隘口又如何,还有无数的罗马人,以及前方的波斯人在等着他们。
        而此时,最最致命的一击莫过于电台传来消息。远征波斯的龙族军队已经退守新疆,原来的两军会师计划已经泡汤,我命令智慧所部自行寻找出路。
        此时,罗马大军已经四处进逼,智慧呼唤浪里白条的战船紧急救援,最后,战船队冒险插入罗马海军的封锁线,接应到智慧所部残军将近两千人,而战船在再度突破尾随而来的罗马海军的战阵时也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十二艘战船(后来运送给养增加的)沉没三艘,重伤两艘,战死以及被俘五百余人。
        幸好龙族海军的机动能力远胜划桨的罗马战船,这才能以巨大的代价冲破缺口冒死冲出,但是,也没有能力返回救助自己的战友,只得用绳索拖住重伤战船,加速驶离战场。
        此战过后,远征军包括水手在内已经只剩下一千余人,其中三分之二是土著人,士气崩溃,无力再战,我得知这个情况后也是无可奈何,说到底还是我的决策错误,应该第一时间制止他们登陆作战,虽然情报不明,但是,罗马与波斯都是强国,以智慧他们区区数千人,冒险深入没有后援的险地。显然犯了轻敌的错误,我只好下令他们尽快撤出危险的罗马内湖地中海,来法国沿岸与我们汇合。
        ………………………………………………………………………………………
        其实,就算是我们目前的情况,也不是太好,虽然由于寒冷的天气,罗马人无法出动大军围剿龙族军队,但是可以想见,一旦天气转暖,罗马人就会纠集大量的军团围攻我们,目前,就算我们所有远征军加在一起,也不过七万人左右,骑兵才一万多人,而步兵大兵团作战的话,伤亡将会十分惊人,因此,我决定,第一阶段,还是要通过骑兵游击,给罗马军团制造大量伤亡并搓其锐气后才能投入步兵进行决战。
        而且,就算我想从后方调集更多军队也有问题,路途遥远是其中之一。给养补给也是问题,而且现在战马数量无法大量增加,步兵不但行动迟缓,就算赶过来能发挥的作用也不是太大,而且现在后方的发展也需要大量人口,新归顺人口就算出兵,战斗力、士气都是问题,而大量抽调老族人,又会影响生产与后方安全……
        看来,我只有在现有军力中想办法了,首先就要整合军队。将部队收拢。
        步兵现在天太冷,无法移动,而且步兵速度太慢,就算调到法国这边,万一罗马大军杀到不敌的话撤退风险太大,不如就留在东欧,我们可以诱敌深入,用运动战消灭敌人。
        所以主要的战斗力还是骑兵,现在我们两支骑兵的主力也只剩下一万人,另外,还有北欧的两千多人马,以及新疆的几百人,以及呼和浩特的几千人,那不能动用,所以,我下令木牛所部立刻向法国境内靠拢,骑兵的最佳战斗地形就是平原,所以,我将未来与罗马军的作战地点,选在了从北法平原直到德国与东欧平原的广阔土地上。
        与此同时,新的补给船队也已经从马鞍山出发,带有最新式的步枪与原始后膛火炮,虽然绕道好望角,就算有新式蒸汽机,到达法国沿海也要好几个月,估计赶不上我们对罗马军队的决战,但是刚好可以补充我们的消耗,解除后顾之忧。
        当然,随船而来的还有三千新训练而成的海军陆战队,沿途各殖民地估计也能补充几千土著人。
        至于粮草,现在我们实行的是以战养战,大肆掠夺罗马人据点仓库,不但满足骑兵战士的消耗,还能送往后方的步兵大军营地,虽然中欧平原也有不少森林,野兽很多,不过这么冷的天气。以及大军人数实在太多,尽管前段时间大量储备,但是没有补充的话,还是支持不到明年春天。
        至于那些失去补给的罗马人怎么样,就不是我要头痛的问题了,安顿这些失去家园的罗马人想必也给罗马当局制造了一定的麻烦,使之不能全力备战,当然,这也倒过来加强了罗马人想要消灭我们这个心腹大患的决心,来年开春,罗马人一定会出动更多的军团与我们拼命。
        ……………………………………………………………………
        龙历六年正月,春寒料峭,木牛所部骑兵、智慧所部海军终于与我们在法国西部海岸会师,由于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季法国西部温度不算太低,我们的骑兵依然可以作战。
        三支队伍会师后,总人数达到一万三千人,其中骑兵一万余人,战斗力大增,可以攻打一些强大的罗马据点了。
        法国自凯撒占领后一直属于罗马属下的外高卢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好,因此也是罗马人的粮仓与重点驻军地区,这给了我们以战养战的极佳机会,所以我们的万人骑兵以绝对优势的局部兵力在辽阔的法西平原上来回驰骋,横扫一切。
        到了龙历六年的二月,罗马在法国的势力已经基本上被我们连根拔起,在整个冬季作战中,我们共计消灭罗马军队三万人,归顺的高卢人与奴隶达五千余人,全部送往后方进行训练,以尽快成为战士,由于青壮年大多临时被征调入伍,进入罗马的地方军团,所以,剩下的大多是老弱妇孺,这些人,全部留给了罗马人去收拾,加重他们的负担。
        这个时候,我们的侦查员在靠近意大利的普罗斯旺行省传回情报,大规模集结完毕的罗马人已经开始向法国进军,看来罗马人已经将我们视为心腹大患,想要与我们决一死战,所以从平民中征用了大量军人,这是罗马的惯例,我们也应该准备与敌人打硬仗了。
        罗马毕竟是古代排得上的强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一旦战争机器开动,那是相当可怕的,而罗马军队装备精良,纪律严明,士气高昂,训练有素,可以说,是龙族军队仅见之大敌!真的要与罗马军队硬碰硬,我还没有必胜的把握。
        不过,既生瑜何生亮,在这个时空中,一山不容二虎,龙族要一统世界,这罗马帝国必须连根拔起,这里面,没有投机取巧的机会。
        古罗马中心所在的意大利地区属于ya热带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所以严寒对其没有影响,只不过隔着一条阿尔比斯山脉,这边的法国虽然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但是对习惯温暖地区的罗马军队来说,还是有影响的,因此,尽管我们已经摧毁了大半法国的罗马势力,他们还是一直隐忍,选择了开春进军,当然,大规模集结军队,需要时间以及准备后续给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情报,虽然不是太完整,但是我们也已经得知,此次罗马军队出动的人数大大高于预期,整编军团至少在八十个以上。
        按照罗马一个军团五千人左右的话,则此次罗马人出动的大军人数达到了四十万!这在罗马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古罗马在共和时期主要采用公民兵制度,军队由自备武装,并且拥有自己土地的农民公民组成,当然,也包括一些贵族以及骑士,战时,公民披挂上阵,战后解甲归田,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保持足够强大的军队,又没有豢养庞大的军队所需的巨额开支,罗马能够屹立千年不倒,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要说龙族的实力,有了后世的科技,先进的热火器,以及先进的战争理念,现在肯定在罗马之上,但问题是双方隔了几万里,而且龙族要发展,根本不可能向这里投送大量的兵力,如此,面对强大的动员起来的罗马大军,形势就岌岌可危了。
        …………………………………………………………………………………
        现在我手中的军队只有骑兵一万余人,四十比一的悬殊比例,对我们来说,无疑将是一场硬仗,不过我们的后方,还有六万步兵大军,又有强大的热武器,所以双方实力没有看上去那么悬殊。
        但是,我并没有将后续部队主要是步兵调上来,现在罗马人士气正旺,正面硬撼相当不明智,能减少伤亡的还是要尽量减少,而我们的骑兵,却可以利用强大的机动力,消灭小股敌人,疲惫敌人,同时,培养敌人与我们决战的迫切要求,最后将敌人引入我们设计好的埋伏圈。
        所以,我一边命令后续步兵前出到普鲁士也就是后世的德国境内待命,一边开始准备对进军法国的罗马人执行第一阶段骚扰计划。
        智慧的步兵机动力不强,不过在山地,也用不到骑兵,正好可以用来当做阿尔卑斯山各个隘口的阻击力量。
        我给他们的任务是,尽量杀伤敌人与阻滞敌人,其实阻滞敌人拖延时间本身来说并无多大意义,但是可以让离开土地的罗马士兵思乡心切,罗马的统帅心情烦躁,急于寻求我军主力决战,给我们以可乘之机。
        打这种仗,阴险的智慧自然是最合适人选,他带领着包括土著战士在内的一千多龙族军队,利用地形、天气等种种有利因素,有效阻滞了罗马大军十天之久,并且用爆破悬崖、滚石等手段,杀伤罗马士兵达一万余人,让罗马人在刚刚开始出师就遭受了一次沉重打击。
        当然,四十万罗马人,根本不是一千多龙族战士可以抵御的,当被打懵了的罗马人清醒过来,对龙族战士把守的要地发动坚决的攻击时,智慧早明智的留下一批地雷,带领部队转移了,他们的任务,不是回来与我们汇合,而是从阿尔比斯山脉直冲下去,插向罗马人空虚的腹地,在罗马后方搅它一个天翻地覆。
        ………………………………………………………………………………
        罗马军队越过阿尔比斯山脉后,以军团为中心,宽正面的向法国北部推进,八十个军团,每个间隔三五公里,一个遭袭,另一个一个小时之内就可以赶到,这让我们的骑兵很少有用武之地,虽然消灭了一些罗马人的斥候,但是根本无法形成对罗马人的有效打击,骑兵的快速机动性在强大的罗马军团集群前也无能为力。
        此时,深入罗马境内的智慧发回来情报,此次罗马大军的统帅竟然是屋大维,这让我十分震撼!
        我穿越到原始社会,按道理已经是逆天了,无论是世界哪个角落的原始人,都无法与我争雄,没想到因为蝴蝶效应,在欧洲,已经是罗马帝国崛起!
        屋大维,罗马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是罗马共和国的终结者,也是罗马帝国的创始者。他出身于骑士家庭,父亲是元老院的元老。屋大维是凯撒的甥孙,被凯撒收为养子,使其继承了大部分财产。后世历史上,公元前四四年凯撒被刺后,继之而起的是执政官安东尼、骑兵长官雷必达和屋大维的三人同盟,史称“后三头”。三人间不断明争暗夺,不久雷必达失势,到公元前三十年,屋大维打败了安东尼,获得最后胜利,成为罗马的军事**者。
        作为军事家与谋略家,屋大维一生征战无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弱胜强,一次次合纵连横,分化了罗马元老院,打败了远比他强大的政敌安东尼等,最后打败安东尼与埃及女王联军,逼迫安东尼自杀,结束共和体制,实现了**,成为罗马帝国的开国之君,从而给罗马带来两百年的持续繁荣。
        而我,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写手,虽然军棋号称天下无敌,但是终究是纸上谈兵,而现在龙族的军队骑兵步兵奴隶兵加起来,不到八万,五比一的绝对劣势,而且龙族的补给困难,罗马军队却可以随时从本土以及罗马的各行省源源不断地得到增援,面对如此强敌,我将如何抵抗?
        一时间,我对此战失去了信心。
        ………………………………………………
        感谢书友初学者的慷慨打赏,话说,我这本书平均订阅只有六十几,现在订阅只有十几个,远远低于盗版个数,真是可笑之至,一天写四千字的话,就有两块四毛钱,实在是低工资了,放在四十年前也是这样,不过我还是会完本的,只是进度加快了一点而已。
十四,莱茵河之战(上)
        十四,莱茵河之战(上)
        十四,莱茵河之战(上)
        屋大维一世枭雄。虽然不如凯撒大帝那么强大,但是,其过人的谋略,却远比脑袋一根筋的凯撒难以对付,罗马军队也不是那些乌合之众可比,所以现在,我的骑兵在面对分散又集群的罗马军团之时,也发挥不出以往尖刀之锐利的战斗风格。
        我们不是没有想过,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加上热武器,两者配合,不断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但是,这个战术实施起来,却远没有那么如意,罗马人有远程攻击手段,弓箭与投枪,这让我们不敢靠得太近,这样,手榴弹火药箭都发挥不了作用,而枪支,少量的火枪根本无法穿透罗马军队的盾牌。就算是步枪,在两百米开外,也很难击穿中间衬以铁片的罗马方盾。
        在第一时间无法用远程火力给罗马军队以重大杀伤的情况下,冲上去与占优势的罗马人肉搏,无疑是自杀性的行为,而且,如此消灭一个罗马军团,即使是二比一的优势,也很难在一个小时之内结束战斗,这个时候,罗马人的援兵早到了。
        我自然不可能让有限的骑兵去与罗马人打消耗战,所以,只能在老奸巨猾的屋大维的罗马军团前一筹莫展的一退再退。
        好在罗马的骑兵战斗力实在太弱,而且数量很少,不能对我们造成威胁,但是我军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战机。
        我也想过采用夜袭的战术,但是罗马军队擅长于构筑工事,每逢行军,入夜后必将营寨建筑成坚强堡垒,我军偷袭每每无功,还遭到罗马军强有力的弩炮杀伤,所以夜袭战术也只能放弃。
        计谋对战争来说,极为重要,但是,在强大的实力面前,神马都是浮云。
        如此一来,我军在四十万罗马大军面前节节败退。至少在罗马人看来是如此,但是,虽然我军态势很狼狈,但实际上不少次双方接触,骚扰战,我军伤亡都极其轻微,而罗马人不管怎么样,伤亡人数要大大高于我军,只是,数千人的伤亡,对整支罗马大军来说,极其微不足道而已。
        就这样,从阿尔比斯山脉如同猛虎下山而来的罗马大军,很快就占据了差不多整个北法平原,我军在几乎没有回旋余地的情况下,被迫撤退渡过了莱茵河,在莱茵河东面与支援上来的两路步兵大军以及北欧作战的骑兵部队会合,此时,我军的人数已经达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