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光熹-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代仍然使用这一工艺。如,南阳瓦房庄冶铁遗址所出土的铁斧,中心是白口组织,表层是钢的成份。类似这样的铁器在其他遗址里也有发现。它们都是用白口铁坯件,在氧化气氛下退火,使外层脱碳,由表及里依次成为纯铁素体、亚共析、共析组织,由于脱碳不完全,内部仍然是铁,实际上是一种由钢和铁组成的复合材料。另一种情况是脱碳比较完全,已全部清除白口组织,但内层析出部分石墨。如南阳瓦房庄出土的一件铁凿,从外形看是铸件,表面金相分析是钢的组织,很容易误认为是钢铸件。在汉代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没有高于1500℃的高温和相应的耐火材料,是不可能出现液态铸钢的。南阳瓦房庄出土的另一件铁凿,经检验,基体为过共析钢,内层残留石墨,证明它是经脱碳而成的钢质工具。另外,在南阳瓦房庄冶铁遗址中还有成形的薄铁板出土,这些铁板实际是经过脱碳热处理的已成为含碳较低的钢板,可以锻打成器,实际上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制钢工艺。这样就扩大了生铁的使用范围,增加了优质钢材的来源,对于钢铁生产有重大的作用。
    铸铁的热处理技术在汉代有很大的发展,并臻于成熟。在南阳瓦房庄冶铁遗址中所发掘的9件农具,经检验8件为黑心韧性铸铁,质量良好,有一些与现代黑心韧性铸铁已无大的差别。还有一部分白心韧性铸铁,白心韧性铸铁可制作耐冲击、性能良好的手工工具,黑心韧性铸铁可制作耐磨的农具。在铸制的铁器中有一部分铁锸、铁耧铧、铁钁即为白心韧性铸铁。
    从发现的汉代冶铁遗址来看,当时的作坊有以炼铁为主而兼铸铁器的,也有专门铸造铁器的。而最初的铁铸件,是由炼铁炉的铁水直接浇铸。在汉代,出现了专门的化铁炉,这对于提高熔铁的质量,获得优质铸件,有很大的好处。从南阳瓦房庄遗址看,化铁炉的结构和筑炉材料与炼铁炉有明显的区别,说明当时的炼铁与化铁的分工已很明确。
    南阳瓦房庄冶铁遗址出土化铁炉7座,它的构筑方法是:在平整的地面上,铺筑直径约2。6m、厚50mm的草拌泥,烧成橙黄色,作为炉基。炉底是空心的,由整体基底、束腰式支柱、周壁与炉缸底部组成。基底约厚45mm,用羼有大量大颗粒砂的耐火粘土铺成,砂的粒度在10mm左右。周壁和支柱的筑炉材料与基底稍有不同。羼有大量小颗粒砂。周壁厚40~50mm,支柱直径70~120mm,高70cm,根据遗址所出土的长方形耐火砖的尺寸来估算,支柱可能有15个左右,基上砌筑炉缸底部。
    炉体全用弧形耐火砖建造,从砖的内表面不同的熔融程度看,炉体可分为3个区域:炉口及其下三、四层砖(砖长36cm,宽17cm,厚6~9cm不等),炉衬略现熔融,有许多龟裂纹道,温度最低,为预热区。炉体中部的三、四层砖,炉衬均有烧琉,说明温度较高,应是还原区。再往下三、四层砖,炉衬普遍烧琉,甚至全部流下,露出砖体,这里温度最高,当是靠近风口的氧化区。依照耐火砖的高度及上述炉壁烧琉情况来推算,化铁炉的炉体高度约为3~4m。
    化铁炉的炉壁分3层,弧形耐火砖是特制的成形砖块,外敷草拌泥,厚约15~50mm,内搪炉衬,厚约40mm。根据出土时较完整的14块耐火砖的弧度来看,化铁炉最小外径为1。16m,内径为0。92m,最大外径为2。3m,内径为2。14m,其平均内径有1。5m左右。经鉴定,耐火砖均有砂粒和粘土配制,从石英砂的颗粒组成看,有浑圆状的和棱角状的白石英和少量长石,说明除天然砂外,已使用了人工破碎的砂粒。石英颗粒有裂纹出现,玻璃相中析出针状莫来石晶体,有流动结构,均说明当时化铁炉能够达到相当高的温度。从遗址中出土的大量鼓风管的情况推测,化铁时有可能已试用换热式热风装置,有一种陶质鼓风管,外敷厚约45mm的草拌泥,下层泥料表层烧熔下滴,靠近拐角处的泥料熔融顺角流下,据测定温度,烧琉温度当在1250℃~1280℃之间。风管的这种烧琉状态,有一种解释认为,它可能是架设在炉顶上,作为预热管道使用的。
    此外,在出土的大量碎铁块和熔渣中,有不少梯形铁板和铧、锸、锛、钁、锄、斧等铁器残片(厚度约40~70mm)。这些遗物可能是化铁炉所用原料,方形的铁砧和铁锤,既是锻造工具,又是用来破碎原料的工具。大量的木炭渣表明所用燃料为木炭,炉中残留木炭凝块,有的与表面微熔的铁块凝结在一起,某些器形尚能辨认。由这种现象推测可能是分层装料的结果。从出土的炉衬看,断面明显分成三层,至少已经过两次停炉和补炉,补炉的材料与耐火砖所用材料相同。根据出土的遗物推测,对于这样大的熔炉,当是半连续操作的,每过一定时间,出一次铁水,浇注一批铸范。当熔炼过久或铸范已毕需适时停炉。这说明汉代工匠已很好地掌握了熔炉的操作程序。汉代铸造技术,在战国时代铸造铁器和铜器的技术上又有所发展。这时铸造所用的范有泥范、陶范和铁范,特别是铁范的使用,使铸造铁器的质量及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南阳瓦房庄发掘出的各种模及范来看,其工艺过程大致如下:制模工人就地选取黄粘土,羼入35%左右的细砂,加水调泥,制成模版,然后精工细雕地挖模面,按照严格的尺寸要求,塑制不同模面上的各个部位的形体。模面制妥后,涂上涂料凉干,这是首先的必要的制模工序。在浇铸之前,先合模,糊加固泥,再将铸模送入窑中烘烤,到一定温度之后停烘出窑,乘热浇铸铁汁,在浇注时将浇口、冒口注满铁汁,以适应模腔收缩的需要。待铁汁在模腔中凝固到一定程度之后,打开加固泥,脱去泥模,再打掉浇口铁,即可获得铁质的铸范。然后把铸出的铁上范、铁下范进行合范,再将铁范芯插入范腔中,并用某种铁工具将铁范捆扎夹固,以免浇注时铁汁的热涨作用而开裂。合范后,也可能入窑烘烤,乘热浇注铁汁,待铁汁凝固到一定程度之后,打开铁范,并打掉浇口、冒口铁,便获得产品。铸造技术方法的发展还表现在叠铸技术方面。叠铸技术就是把许多范片或范块层层叠合起来,用统一的直浇道,一次浇铸出多个铸件。这种方法在战国时已经发明(梓溪:《谈几种古器物的范》,《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8期。),它主要适用于小型铸件的大量生产。到汉代叠铸技术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如河南温县发掘的一处汉代烘范窑,出土有500多套叠铸范,有16种铸件,36种规格,一套范有4~14层不等,每层有1~6个铸件,最多的一次可铸84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南阳瓦房庄冶铁遗址出土有几件叠堆微熔遗物和三至五个“V”字形铁犁铧套叠遗物等,充分证明南阳是最早采用双堆叠铸技术的冶铁大郡。铸范的设计也相当科学,范腔之间的泥层很薄,为使范面紧凑尽可能减少吃泥量,有些范的直浇口制成扁圆形,合范用的榫卯定位结构也按此原则予以布置。范的外形与范腔相吻合,不少铸范削去角部,使边厚尽可能一致,不但可以减少范的体积和用泥量,而且使散热更加均匀,提高铸件质量。范芯的制造,除自带泥芯外,形状简单的用泥条捺入芯座内。复杂的,如车(车口)泥芯,用泥质对开式芯盒制成。南阳瓦房庄发现的东汉时期多堆式叠铸(车口)范,范块采用对开式垂直分型面,两堆铸范共用一个直浇道,使金属实收率更高,浇注时间更少,说明叠铸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基本单位和物价
    长度: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里=300步,1步=6尺
    1引=2340厘米;1丈=234厘米,1尺=23。4厘米;1寸=2。34厘米,1分=0。234厘米1丈
    1里=420米,1步=140厘米
    重量:
    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1石=29760克;1钧=7440克,1斤=248克;1两=15。5克;1铢=0。65
    容积:
    1斛(石)=10斗;1斗=10升;1升=10合,
    1合=2龠;1龠=5撮
    1斛=20000毫升;1斗=2000毫升;1升=200毫升,1合=20毫升;
    1龠=10毫升;1撮=2毫升;1圭=0。5毫升
    1石米=18。5公斤,1石谷子=14公斤,1石大麦=13公斤,1石小麦=13~~14公斤
    面积:
    东汉1小亩=100步=196㎡,东汉1大亩=240步=470㎡,1亩=666。6667㎡,
    1亩=1。40东汉大亩=3。4东汉小亩,
    1东汉小亩=0。4167东汉大亩=0。2906亩,
    1东汉大亩=2。4东汉小亩=0。7096亩
    ———
    田地房宅:
    膏腴良田=亩/1~1。2万钱
    中等土地=亩/1000~4000钱
    边塞、荒漠、贫瘠土地=亩/100~300钱
    豪华房宅=座/百万钱以上
    较好房宅=座/4~17万钱
    普通房宅=座/1~3万钱
    劣贱房宅=座/3000~5000钱
    ————————————————
    食物类:
    主食:
    1石=1斛
    1石米=17~20公斤左右,1石稻谷=13~15公斤左右
    粱米(优良小米)=石/400钱左右
    黍米(黄米)=石/300钱左右
    大麦=石/220钱左右
    粟米(小米)=石/220钱左右
    谷=石/220钱左右
    豆豉=石/500钱左右
    10斤肉≈1石谷(有记载10斤肉合1石谷的价格)
    副食:
    醇酒=斗/50钱
    米酒=斗/30钱
    行酒=斗/10钱
    饼=册/30~50钱
    牛肉=斤/20钱
    猪、羊肉=斤/14~16钱
    盐=石/800钱
    1个人上酒食店吃一顿便饭=30钱
    ————————————————
    牲畜类:
    耕马、车马=匹/8000~20000钱
    战马=匹/2~10万钱
    好马=匹/20万钱以上
    牛=头/4000~8000钱
    猪=头/600~1800钱
    羊=只/300~500钱
    嬉犬、斗犬=只/1~30万钱
    军犬、猎犬=只/1200~2000钱
    普通犬(肉食用)=只/200~240钱
    ————————————————
    衣物类:
    材料价:布料有布、帛、缣、素、练等几种。布为麻织品,是汉人衣著原料之最贱者。帛为普通丝织品,其价比布稍贵。缣即绢,为细密而有色彩之帛,其价又贵,已非一般人所能穿戴。素为绢之精白者,其价比缣又贵。练为绢缣之名贵品种,为布帛中价格之最贵者。1匹布帛幅广2尺2寸(51。5厘米),长4丈(9。36米)。
    麻布=匹/250~600钱
    丝帛=匹/700~1000钱
    缣(绢)=匹/1200~1400钱
    素(白绢)=匹/1400~1600钱
    练(精绢)=匹/2000~2800钱
    成衣价:
    布衣=件/200~500钱
    单衣=件/350~700钱
    袭(短夹衣)=件/450钱
    布袍=件/380~400钱
    锦袍=件/1800~2500钱
    袴(裤子)=件/500~1100钱
    麻鞋=双/30~40钱
    麻袜=双/15~25钱
    绢、帛、皮毛衣=件/2000~6000钱
    ————————————————
    用具类:
    武器:
    百炼钢刀=把/9000~15000钱
    五十炼钢剑=把/7000~10000钱
    军用剑=把/700~900钱
    军用刀=把/660~800钱
    弓=把/500~600钱
    弩=把/2000~20000钱
    弓箭=枝/10钱
    弩箭=枝/9钱
    盔甲=套/6800~8200钱
    马甲=套/7100~8600钱
    工具:
    匠人用的刀=把/200~300钱
    柴刀、菜刀=把/40~100钱
    铜器=斤/60~80钱
    铁器=斤/16~25钱
    瓦盂=个/70~100钱
    简陋牛、马车=辆/2600~4000钱
    轺车=辆/1~2万钱
    其他:
    草蓆、蒲蓆=张/150钱
    麻=斤/10钱
    刍=束/3—6钱
    稿=束/2—4钱
    棺材=口/1500~3000钱
    占卜费用=次/100钱左右
    ————————————————
    奴隶价格:
    美婢、壮奴=人/2~3万钱
    普通奴婢=人/1~2万钱
    工钱:
    私人佣工工钱=人月/200~400钱(包饮食)
    私人佣工工钱=人月/400~800钱(不包饮食)
    政府雇佣工钱=人月/2000钱
    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工种和佣工的不同年龄、体格等,都会影响到工价,所以汉简及文献中的工价有很大的差距。
    ————————————————
    婚嫁消费:
    皇帝娶皇后的聘金最多,一般为黄金2万斤,折合货币2万万钱;皇帝娶嫔妃的聘金约为4千万钱,是娶皇后聘金的五分之一;诸侯王娶王后的聘金多少不等,一般为数百万钱;公主的嫁妆费多者可达百万钱甚至千万钱,少者也不会低于二三十万钱。
    就高官与富商来说,其聘金数低于皇族成员,如董卓娶妻,聘以辎车百乘,“马二十匹,奴婢钱帛充路”,共折合货币一百六十万钱以上,这是特例。一般男性成员娶妻的聘金在数十万至百余万钱之间;一般女性成员的嫁妆费多数为二三十万钱,高者可达数百万钱。
    就中小地主与中小官吏来说,其聘金数又低于高官与富商。东方朔娶妻的聘金在十万钱左右,这应是中小地主与中小官吏娶妻聘金的上限;东汉议曹史展允娶妻的聘金为二三万钱,这应是中小地主与中小官吏娶妻聘金的下限。一般女性成员的陪嫁物大约值二三万钱。
    就小农、小手工业者和平民来说,其家资在数万钱至十余万钱之间。一般男性成员的聘金数不会超过其家资的总数,应在万余钱至数万钱之间。一般女性成员的陪嫁物大约值二千钱。
    婚宴的花费:汉代酒价一般是每斗30钱左右,汉代人一般都能饮酒一斗至数斗,上石者也大有人在。如果婚日来宾客二十人,仅饮酒一项就须支出2000钱以上。汉代肉价一般是10多钱一斤,如果婚宴用肉50斤,就得花费7、800钱。再加上粮食消耗的费用,婚宴的花费肯定会超过四、五千钱。
    ————————————————
    军费
    每个士兵耗粮=1。8石/月,21。6石/年,合4220钱/年;
    每个士兵耗食盐=3升/月,3。6斗/年,合144钱/年。
    每个士兵衣物=3400钱/年
    每个士兵每年生活费约8000钱
    每匹战马耗粮=3。3石/月,39。6石/年,合7920钱/年。
    安葬费=人/3400钱
    将领抚恤金=人/10~60万钱○
东汉十三州
    司隶
    河南河内河东弘农京兆冯翊扶风
    《汉书·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及山川奇异、风俗所由,至矣。今但录中
    兴以来郡县改异及《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以为《郡国志》。凡《前志》
    有县名今所不载者,皆世祖所并省也。前无今有者,后所置也。凡县名先书者,
    郡所治也。
    ◆河南尹(秦三川郡,高帝更名。世祖都雒阳,建武十五年改曰河南尹。)
    二十一城,永和五年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口百一万八百二十七。
    〖雒阳〗周时号成周。有狄泉,在城中。有唐聚。有上程聚。有士乡聚。有
    褚氏聚。有荣锜涧。有前亭。有圉乡。有大解城。
    〖河南〗周公时所城雒邑也,春秋时谓之王城。东城门名鼎门,北城门名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