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居一品-第8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额财富,不是想着添设备、盖厂房,扩大再生产,而是掉回头去竟相购买土地,为大明朝的土地兼并添砖加瓦。
这时候,财力越雄厚,兼并的速度也就越快。最直观的例子,就是严家和徐家。严阁老大权在握近四十年,又有个贪污功力前无古人的好儿子,这么好的条件,父子俩辛辛苦苦几十年,也不过才挣了八万亩的家业,另外有金银珠宝折白银三百万两。而徐阁老向来不捞不贪,清廉之名天下皆知,却不声不响的聚揽了近百万亩良田,而且都是在江南寸土寸金之地。若是折成白银的话,差不多要过亿了。
徐家的例子并不是个案,而是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权贵豪强的投资方向,这些人严格抬高了地价,使东南土地的价格,已经严重脱离了其价值:并因为不断上涨的价格,像个黑洞一样不断吸取着新创造的财富,不仅严重影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还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隐患。
沈默之所以支持海瑞,是因为其在松江搞的退田清丈,必然会严重打击权贵豪强的兼并冲动,使他们大规模撤出土地。海瑞的目标是使小民有其田,国家有其税;沈默的目标使其不得不从土地上撤出,把财力和精力投向工商业中,虽然着眼点不同,但至少在一段时期内,大家是同路人。
而且这件事放眼大明,只有海刚峰能做好,因为他的名声太好,是公认的公正无私,无欲则刚,那些利益受损的富豪大户无法对他进行致命攻击只能从其工作方式上诋丑他,说他仇富、粗暴云云……而这些,对一个官员的杀伤力极其有限,只要有人肯坚定的挺他。
所以沈默极其坚定的站在海瑞背后,在给高拱写了封推心置腹的长信,道明自己的考虑后,他还上了一封奏疏以老长官的身份为海瑞辩护,将其大大的溢美一番,说他是,持天下之正,格世间之非孤忠自许,虽白刃沸汤,往而不顾!”难道朝廷连这样的官员都容不下!当然,海瑞也有他的缺点,以后还是要注意工作方法,就仍然值得期待嘛。
这几乎是沈阁老第一次,就半议**件公开表明态度,那些聒噪的言官登时哑然无声”就连把海瑞批成筛子的东南报纸,也在第一时间放缓了攻势,开始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评论这位风口浪尖上的巡抚大人。
明确了沈默的态度,高拱也只好继续支持海瑞,一时间风向逆转,笼罩在海瑞头上的阴云”被吹得一干二净。
而且沈默对东南豪族的无耻,是有深切体会的,知道他们如果明枪打不死海刚峰,必然会改用暗箭中伤。为此还命余寅立刻回松江去,暗中帮助保护海刚峰”务必使这柄神剑避免折于卑鄙的阴谋诡计间。
得到内阁支持的海瑞,也是彻底放开了手脚,从隆庆四年春开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清丈田亩〖运〗动……,…当然这是后话。
时光如棱,转眼就到了隆庆四年的二月,天气转暖”草色染翠,燕子北飞,人们也除下厚厚的冬装。沈默再也无心关注朝局”因为在蛰伏了一冬之后,复套军的春季攻势展开了。
在去冬至今的几个月里,河套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诺颜达拉带领鄂尔多斯本部内附,并宣布皈依喇嘛教;然后他被俘的三个弟弟也步其后尘,率部众归顺大明,并允许喇嘛教在部落内传教。转眼之间,九个部落中的四个内附,还有一个早就被打残了的,剩下的再也不敢跨黄河一步,都躲在北岸的后套平原避难。
沈默一面命诺颜达拉和拜桑等人与其兄弟部落保持联系,传递大明的招纳之意:同时也没有放松军事手段,一到了适合骑兵行动的二月下旬,早就蓄势待发的李成粱,率领着精锐部队,渡过黄河寻敌决战。
对于自己成为出击的主将,而戚继美却要留守套内,李成粱感到十分满意,他发誓要一战建立自己的功业,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大名!为了这次出击,他精心准备了一冬,对部下健儿进行了严酷的冬训,最后精选出了五千健儿,每一个都是弓马娴熟,兵甲精良的虎狼之士,遇上蒙古骑兵,马术马战上一对一都丝毫不落下风,结阵而战上更是大有优势。何况还都装备有骑战神器三眼统。就凭这五千铁骑,他连俺答的王庭也敢闯一闯!
这也是李成粱第一次独当一面,得以按照自己的战术思想,单独指挥一支劲旅,终于可以尽情挥洒超人的军事才华了。但在茫茫草原上,没有任何后援,数倍于己的蒙古骑兵随时可能杀出,想要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多么的困难啊!
其实在最初,李成梁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基本是寻敌决斗,长途奔袭。打的是遭遇战、突袭战,勇则勇矣,实在是险到了极点。也许是天赐名将,战争要催生这样的一代名将,便不会让他湮灭在自己的处女作里,而是送了他一个大胜利一渡过黄河之后,一路上横冲直撞,竟让他在后套的腹地,撞上了得到明军入寇的消息、匆忙转移的蒙古人大部队……,为了掩护数万老弱妇孺撤退,蒙军不得不硬着头皮迎战,结果被李成粱一阵火钝骑射,打乱了阵脚,然后凶狠的挥军杀入,杀了个三进三出,把两倍于己的蒙军冲得落huā流水,四散逃去。
此役斩首一千余级,极大鼓舞了明军的士气,也把蒙古人积蓄一冬,好歹攒起来的一点斗志彻底掐灭,打得蒙古人毫无招架之力,直到回土默川过冬的黄台吉和布彦台吉前来救援,才得以缓过劲儿来。
蒙古人集结重兵,发誓要歼灭这支越境骑兵。然而这时李成粱已经彻底习惯了草原作战,并对后套草原的地形地貌也了若指掌,在随后的战斗中,他用兵灵活、随机应变、避实就虚、出其不意,在〖运〗动中屡出重拳,闪击制胜,打得蒙古人晕头转向,苦不堪言……“……
这场春季攻势的**部分,出现在最后阶段。李成粱率领部下在六天中长驱直入,转战三百里,在避开了黄台吉和布彦台吉的正面防御后,连连攻破躲在乌拉特的五个部落。然后悄悄沿阴山东麓杀了个回马枪,直挑黄台吉的中军大营。
虽然在得知后方被袭的消息后,蒙古人派出大半人马回援,但仍有一万五千余骑留守,以遏李成粱的归路。
此役是双方真正的血与火的较量,生与死的拼杀。
李成粱率领不到五千骑兵,来回奔袭近千里,与以逸待劳的黄台吉、布彦台吉主力接战,这是一场真正的正面战、攻坚战。此战李成粱部毫无取巧之机,相反以少打多、以疲打逸,战斗打得异常残酷。
但李成粱顶住了对手的凶猛气焰,身先士卒,血战到底,带领全军前赴后继、奋勇拼杀,竟然直捣蒙古中军,杀得两个台吉不得不仓惶后撤。见到主帅撤退,蒙军乱了套,明军趁势掩杀一气,扬长而去,蒙军竟然不敢追击。
此役,明军以四千五对一万五,杀敌三千,自损不到一千……
三月中旬,李成粱带着疲惫且损失过大的部下回到了套内,受到最隆重的欢迎“……,从二月底过河,到三月中旬回到套内,短短不到一月的时间,明军七战七捷,斩首近六千级,捣毁蒙古人营地十七个,抢夺烧毁的物资更是不计其数…………让其他明军将领难以置信的是,李成粱的部队,竟然不需要后方辘重补给,完全因粮于敌,打到哪里就吃到哪里。攻下了蒙古人的营地,缴获的粮食就地补充,吃不了的就全销毁,消耗他们宝贵的粮食储备。
最为可贵的是,经此一役,明军骑兵再也不怕远离后方,在草原上与蒙古人决战了,哪怕是以少打多,他们也有信心凭着手中的三眼统,杀出一条血路来。
汉民族多年不见的血性和勇武,在这个春日的草集上,又重现天日了。!~!
第八五四章 钟金(中)
第八五四章钟金(中)
夜已深,位于大明东胜城南五十里处的一片营地,闪烁着星星点点的火光。
那是一丛丛篝火在熊熊燃烧着,虽然已经是三月中旬,但草原的夜晚依然寒冷浸人。在这沉沉的黑夜里,只有这篝火,和女人的身体是暖的……草原的男人靠这两样驱走身上的阴冷和黑暗,却无法驱走盘踞心里的恐惧。
李成梁在后套连战连捷,横冲直撞的消息,总会通过驻守在烽火台中明军,第一时间传到他们耳中……今天李将军杀了多少多少人,明天李将军捣了几个营寨,后天李将军又把蒙古人赶出多远,生活中总是充斥这样糟糕的消息,也难怪蒙古男人们无法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了。
毋庸讳言,虽然出于无奈,这些蒙古人归降了明军,但他们的心,还是向着河北岸的同胞的;哪怕是明军无比强势的今天,他们也依然相信,汉人在河套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俺答早晚会率大军前来收复失地,到时候自己还是要回归的。
诺颜达拉的二儿子哲赫,就是这种想法最坚定的支持者,他无时无刻不梦想着对汉人反攻倒算,甚至设计了一整套方案,并暗中反复推演,随时准备拿下监视自己的明军烽火台。
哲赫的哥哥别赫,虽然也对汉人保持着警惕,但没有弟弟那么冲动。他听说汉人有句俗话,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汉人和蒙人的对峙也是如此。现在的明军将星璀璨、装备精良、上下一心、士气高涨;反观蒙人,俺答之后,便再也没有英雄出现,已经不可避免的走向分裂和衰落了,至少十几几十年内,双方的实力此消彼长已成定局。
不过他并不担心,蒙古人会因此而消灭。双方对峙几百年了,这样的此消彼长多少回,也没见谁能消灭了谁。广阔的草原和大漠,为游牧民族提供了无尽的战略纵深,使他们在最弱势的时候,也可远遁大漠,躲过明军的进剿。相信汉人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在武力清剿的同时,尽力的招抚蒙古各部归顺……
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在这种局面下,无意义的反抗只能带来更大的损失和痛苦;暂时顺从的活下去,等待风水再一次转回草原才是正办。
更让别赫担忧的,反而是父亲带回来的那些黄教僧人。父亲说他们是大元国师八思巴大师的传人,是封了八思巴转世传人的谕旨,前来解救薛禅汗的后人的。但是就在这些陌生的僧人,来到营地的第二天,部落的萨满博吉就发出了预言,他说这些僧人不是八思巴的后人,而是一些邪恶的魔鬼,会给整个部落带来危险。这危险就像天上的乌云,笼罩住大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再也看不到晴朗的天空,他们会盲信这个僧人,僧人带有魔咒,控制住他们的大脑,最终把他们献祭给魔王。
听了萨满的话,鄂尔多斯部的人们确实感到了恐慌,他们一直都很听从萨满的话,这次也不例外。不少人去找诺颜达拉,希望他能驱逐这些僧人,诺颜达拉却告诉他们,是这些喇嘛用佛法感化了汉人,使他们放下了屠刀,饶过鄂尔多斯部男女的性命。又是这些喇嘛召集了驼队,给部落运来了药品物资。蒙古人有恩必报,就算不接受对方的好意,也不能在他们没有表现出邪恶本质之前,主动驱逐他们。
诺颜达拉的话,虽然被他的兄弟们当做耳旁风。但他作为头人,曾用自己为人质,换取了本部几万老幼的性命;又在部落马尽粮绝、山穷水尽之时,带着粮食和药品回来,把族人从灭亡的边缘拉回,所以在济农本部里,他的话还是一言九鼎的。何况他也说得在理……
于是那些红衣黄帽的僧人留了下来,他们满不在乎蒙民戒备的目光,态度和善的与蒙民们交谈聊天,为他们诊病医治……当时,因为长时间营养不良,忍饥受冻,诺颜达拉的族人们大都患了疾病,部落里的萨满一筹莫展,就认为是长生天的惩罚,动用了血祭的,甚至杀死了几个族人,以祈求天神的宽恕,却仍然无济于事。
但在那些僧人们的医治下,每天都有很多病人痊愈。到了春天时,绝大多数人都康复了,部落里重新恢复了生机,人们对这些僧人的感激之情可想而知。而且更可贵的是,僧人们看病是不收取报酬的,他们说治病救人是为自己修来生,唯恐救得人不多,哪还能再索取钱财?这与萨满们索取高额报酬,才肯为民众医治,还经常把人治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一件事情,使僧人们彻底赢得了蒙民的爱戴。因为萨满教相信,人死后仍生活在死者的王国中,对于那些已死亡的首领或贵族,都要以其伴侣和奴仆陪葬,去阴曹地府给他们作伴,继续为他们服务。而且每逢新年和月初,还用杀人和宰牲来进行年祭和月祭,向来为蒙古民众深深恐惧。
一次,诺颜达拉的一个叔叔死了,按照惯例,他的妻妾和奴仆三百多人要为他殉葬。僧人的头领知道了,找到诺颜达拉,说服了这位蒙古济农。最后诺颜达拉宣布,在本部落废除殉葬,即使自己死了,也只用供品祭祀,不得杀生陪葬。
这个仁慈的命令,不仅挽救了几百人的生命,更让蒙民体会到了僧人们所说的慈悲,这与萨满教装神弄鬼,动辄杀人血祭的风格相比,孰优孰劣,民心自有判断。
后来僧人们又阻止萨满用活人祭祀长生天,萨满博吉愤怒的恐吓道:“这是对长生天最大的不敬,会引来天神的愤怒!”萨满教毕竟根深蒂固,民众们十分恐惧,甚至就连被选为祭品的人,也劝僧人们不要再拦着,以免天神降罪自己的族人。
阿兴喇嘛便对众人道:“既然博吉说,他的话代表长生天的意思,那我们不妨看看,这是不是真的。”于是便当众宣布,自己准备请佛祖进行一次日食,如果萨满真能沟通长生天,那天神一定会发动一次月食来回应的。
结果当天晚上,月似银盆,一点月食的迹象也没有;但到了第二天,日食果然发生了,其时间甚至与阿兴喇嘛所说的丝毫不差。
对草原人们来说,看到恐怖的日食,是对神力最直观的感受,他们全都跪在地上,央求阿兴喇嘛收回神力,阿兴便问他们,还用不用活人祭祀了?听到他们都说再也不用了,天上被咬掉一块的太阳,就重新恢复了浑圆……比起只会跳大神的萨满教,精通医学、律法,甚至能推算出日月食发生时间,是偏是全的藏传佛教,绝对不是先进了一点半点。所以说就算是装神弄鬼,有知识的也比没知识的强上百倍。
僧人们用他们的医术、知识、戒律、仁慈,很快消除了蒙人的戒备,赢得了他们的欢迎和爱戴。不少被他们治好的男女老少,都成为了他们的信徒,每天早晨跟随他们诵读经文;每次听喇嘛们讲经之后,信徒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是信奉萨满永远不能得到的,而且萨满教也没有禁止信徒转投别教,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皈依,成为格鲁派的信徒。
虽然别赫和哲赫这样的年轻人,依然不信任这些外来的喇嘛,但他们的父母长辈,全都成为忠实的信徒,似乎喇嘛教取代萨满教,已经成为早晚的事了……
~~
外面又传来稀奇古怪诵经声,每当听到这种声音,别赫就不自禁的想起萨满博吉的预言……当魔鬼的使者用咒语控制了所有的人心,便会将他们奉献给魔鬼。
从感情上讲,他更倾向于相信自己部落的萨满,毕竟从小耳濡目染,使他对萨满的神神道道确信不已。看部落里的情形,这个预言似乎在渐渐的实现,这让别赫感到十分的担忧,他无时无刻不再想,如果族人们真的成为魔鬼的祭品,自己却始终什么都不做,岂不成了魔鬼的帮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