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齐书-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容》继《韶》为《文舞》。相承用魏咸熙冠服。

《前舞》、《后舞》,晋泰始九年造。《正德大豫舞》,傅玄、张华各为歌

辞。宋元嘉中,改《正德》为《前舞》,《大豫》为《后舞》。

──右朝会乐辞

舞曲,皆古辞雅音,称述功德,宴享所奏。傅玄歌辞云:“获罪于天,北徙

朔方,坟墓谁扫,超若流光。”如此十余小曲,名为舞曲,疑非宴乐之辞。然舞

曲总名起此矣。

《明君》辞:

明君创洪业,盛德在建元。受命君四海,圣皇应灵乾。五帝继三皇,三皇世

所归。圣德应期运,天地不能违。仰之弥已高,犹天不可阶。将复结绳化,静拱

天下齐。

右一曲,汉章帝造《鼙舞歌》,云“关东有贤女”。魏明帝代汉曲云,“明

明魏皇帝”。傅玄代魏曲作晋《洪业篇》云:“宣文创洪业,盛德存泰始。圣皇

应灵符,受命君四海。”今前四句错综其辞,从“五帝”至“不可阶”六句全玄

辞,后二句本云“将复御龙氏,凤皇在庭栖”,又改易焉。

《圣主曲》辞:

圣主受天命,应期则虞唐。升旒综万机,端扆驭八方。盈虚自然数,揖让归

圣明。北化陵河塞,南威越沧溟。广德齐七政,敷教腾三辰。万宇必承庆,百福

咸来臻。圣皇应福始,昌德洞佑先。

《明君》辞:

明君御四海,总鉴尽人灵。仰成恩已洽,竭忠身必荣。圣泽洞三灵,德教被

八乡。草木变柯叶,川岳洞嘉祥。愉乐盛明运,舞蹈升泰时。微霜永昌命,轨心

长欢怡。

《铎舞》歌辞:

黄《云门》,唐《咸池》,虞《韶舞》,夏《夏》殷《濩》,列代有五。振

铎鸣金,延《大武》。清歌发唱,形为主。声和八音,协律吕。身不虚动,手不

徒举。应节合度,周期序。时奏宫角,杂之以徵羽。乐以移风,礼相辅,安有出

其所!

──右一曲,傅玄辞,以代魏《太和时》。“徵羽”下除“下厌众目,上从

钟鼓”二句。

《白鸠》辞:

翩翩白鸠,再飞再鸣。怀我君德,来集君庭。

──右一曲,《舞叙》云:“《白符》或云《白符鸠舞》,出江南,吴人所

造。其辞意言患孙皓虐政,慕政化也。其诗本云‘平平白符,思我君惠,集我金

堂’。言白者金行,符,合也,鸠亦合也。符鸠虽异,其义是同。”

《济济》辞:

畅飞畅舞,气流芳。追念三五,大绮黄。

──右一曲,晋《济济舞歌》,六解,此是最后一解。

《独禄》辞:

独禄独禄,水深泥浊。泥浊尚可,水深杀我!

──右一曲,晋《独鹿舞歌》,六解,此是前一解。古辞《明君曲》后云:

“勇安乐无慈,不问清与浊。清与无时浊,邪交与独禄。”《伎禄》云:“求禄

求禄,清白不浊。清白尚可,贪污杀我!”晋歌为鹿字,古通用也。疑是风刺之

辞。

《碣石》辞:

东临碍石,以观沧海。水河淡淡,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

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言

志。

──右一曲,魏武帝辞,晋以为《碣石舞歌》。诗四章,此是中一章。

《淮南王》辞:

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楼与天连。我欲渡河河无梁,愿作双黄鹄,还故乡。

──右一曲,晋《淮南王舞歌》。六解,前是第一,后是第五。

《齐世昌》辞:

齐世昌,四海安乐齐太平。人命长,当结久。千秋万岁,皆老寿。

──右一曲,晋《杯槃歌》。十解,第三解云:“舞杯槃,何翩翩,举坐翻

覆寿万年。”干宝云:“太康中有此舞。杯槃翻覆,至危之像。言晋世之士,苟

贪饮食,智不及远。”其第一解首句云“晋世宁”,宋改为“宋世宁”。恶其杯

槃翻覆,辞不复取。齐改为“齐世昌”。余辞同后一。

《公莫》辞:

吾不见公莫时吾何婴公来婴姥时吾思君去时吾何零子以耶思君

去时思来婴吾云时母那何去吾。

──右一曲,晋《公莫舞歌》,二十章,无定句。前是第一解,后是第十九、

二十解。杂有三句,并不可晓解。建武初,明帝奏乐至此曲,言是似《永明乐》,

流涕忆世祖云。

《白纻》辞:

阳春白日风花香,趋步明月舞瑶裳。情发金石媚笙簧,罗袿徐转红袖扬。清

歌流响绕凤梁,如惊若思凝且翔。转眄流精艳辉光,将流将引双雁行。欢来何晚

意何长,明君驭世永歌昌。

──右五曲,尚书令王俭造。《白纻歌》,周处《风土记》云:“吴黄龙

中童谣云‘行白者君追汝句骊马’。后孙权征公孙渊,浮海乘舶,舶,白也。今

歌和声犹云‘行白纻’焉。”

《俳歌》辞:

俳不言不语,呼俳噏所。俳适一起,狼率不止。生拔牛角,摩断肤耳。马

无悬蹄,牛无上齿。骆駼无角,奋迅两耳。

──右侏儒导舞人自歌之。古辞俳歌八曲,此是前一篇。二十二句,今侏儒

所歌,敗≈病

角抵、像形、杂伎,历代相承有也。其增损源起,事不可详,大略汉世张衡

《西京赋》是其始也。魏世则事见陈思王乐府《宴乐篇》,晋世则见傅玄《元正

篇》、《朝会赋》。江左咸康中,罢紫鹿、跂行、鳖食、笮鼠、齐王卷衣、绝倒、

五案等伎,中朝所无,见《起居注》,并莫知所由也。太元中,苻坚败后,得关

中檐橦胡伎,进太乐,今或有存亡,案此则可知矣。

永明六年,赤城山云雾开朗,见石桥瀑布,从来所罕睹也。山道士朱僧标以

闻,上遣主书董仲民案视,以为神瑞。太乐令郑义泰案孙兴公赋造天台山伎,作

莓苔、石桥、道士扪翠屏之状,寻又省焉。

皇齐启运从瑶玑。灵凤衔书集紫微。和乐既洽神所依。超商卷夏耀英辉。永

世寿昌声华飞。

──右《凤皇衔书伎歌辞》,盖鱼龙之流也。元会日,侍中于殿前跪取其书。

宋世辞云“大宋兴隆膺灵符。凤鸟感和衔素书。嘉乐之美通玄虚。惟新济济迈唐

虞。巍巍荡荡道有余”。齐初诏中书郎江淹改。

《永平乐歌》者,竟陵王子良与诸文士造奏之。人为十曲。道人释宝月辞颇

美,上常被之管弦,而不列于乐官也。

赞曰:综采六代,和平八风。殷荐宴享,舞德歌功。

 卷十二 志第四

◎天文上

《易》曰:“圣人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天文之事,其来已久。太祖

革命受终,膺集期运。

宋升明三年,太史令将作匠陈文建陈天文,奏曰:“自孝建元年至升明三年,

日蚀有十,亏上有七。占曰‘有亡国失君之象。’一曰‘国命绝,主危亡’。孝

建元年至升明三年,太白经天五。占曰‘天下革,民更王,异姓兴’。孝建元年

至升明三年,月犯房心四,太白犯房心五。占曰‘其国有丧,宋当之’。孝建元

年至永光元年,奔星出入紫宫有四。占曰‘国去其君,有空国徙王’。大明二年

至元徽四年,天再裂。占曰‘阳不足,白虹贯日,人君恶之’。孝建二年至大明

五年,月入太微;泰豫元年至升明三年,月又入太微;孝建元年至元徽二年,太

白入太微各八,荧惑入太微六。占曰‘七耀行不轨道,危亡之象。贵人失权势,

主亦衰,当有王入为主’。孝建二年至升明二年,太白、荧惑经羽林各三。占曰

‘国残更世’。孝建二年四月十三日,荧惑守南斗,成句己。占曰‘天下易正更

元’。孝建三年十二月一日,填星、荧惑、辰星合于南斗,占曰‘改立王公’。

大明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太白犯填星于斗;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太白、填星合

于危。占曰‘天子失土’。景和元年十月八日,荧惑守太微,成句己。占曰‘王

者恶之,主命无期,有徙主,若主王,天下更纪’。泰始三年正月十七日,白气

见西南,东西半天,名曰长庚;六年九月二十七日,白气又见东南,长二丈,并

形状长大,猛过彗星。占曰‘除旧布新易主之象,远期一纪’。至升明三年,一

纪讫。泰始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太白犯填星于胃。占曰‘主命恶之’。泰始七年

六月十七日,太白、岁星、填星合于东井。占曰‘改立王公’。元徽四年至升明

二年三月,日有频食。占曰‘社稷将亡,王者恶之’。元徽四年十月十日,填星

守太微宫,逆从行历四年。占曰‘有亡君之戒,易世立王’。元徽五年七月一日,

荧惑、太白、辰星合于翼。占曰‘改立王公’。升明二年六月二十日,岁星守斗

建。阴阳终始之门,大赦升平之所起,律历七政之本源,德星守之,天下更年,

五礼更兴,多暴贵者。升明二年十月一日,荧惑守舆鬼;三年正月七日,荧惑守

两戒间,成句己。占曰‘尊者失朝,必有亡国去王’。升明三年正月十八日,辰

星孟效西方。占曰‘天下更王’。升明三年四月,岁星在虚危,俳徊玄枵之野,

则齐国有福厚,为受庆之符。”

今所记三辰七曜之变,起建元讫于隆昌,以续宋史。建武世,太史奏事,明

帝不欲使天变外传,并秘而不出,自此阙焉。

○日蚀

建元二年九月甲午朔,日蚀。

三年七月己未朔,日蚀。

永明元年十二月乙巳朔,日蚀。

十年十二月癸未朔,加时在午之半度,到未初见日始蚀,亏起西北角,蚀十

分之四,申时光色复还。

隆昌元年五月甲戌合朔,巳时日蚀三分之一,午时光复还。

○月蚀

建元四年七月戊辰,月在危宿蚀。

永明二年四月丁巳,月在南斗宿蚀。

三年十一月戊寅,月入东井旷中,因蚀三分之一。

五年三月庚子,月在氐宿蚀。

九月戊戌,月在胃宿蚀。

六年九月癸巳,月蚀在娄宿九度,加时在寅之少弱,亏起东北角,蚀十五分

之十一。十五日子时,蚀从东北始,至子时末都既,到丑时光色还复。

七年八月丁亥,月在奎宿蚀。

十月庚辰,月奄蚀荧惑。

八年六月庚寅,月奄蚀毕左股第一星。

十年十二月丁酉,月蚀在柳度,加时在酉之少弱,到亥时,月蚀起东角七分

之二,至子时光色还复。

永泰元年四月癸亥,月蚀,色赤如血。三日而大司马王敬则举兵,众以为敬

则祲烈所感。

永元元年八月己未,月蚀尽,色皆赤。是夜,始安王遥光伏诛。

史臣曰:日月代照,实重天行。上交下蚀,同度相掩。案旧说曰“日有五蚀”,

谓起上下左右中央是也。交会旧术,日蚀不从东始,以月从其西,东行及日。于

交中,交从外入内者,先会后交,亏西南角;先交后会,亏西北角。交从内出者,

先会后交,亏西北角;先交后会,亏西南角。日正在交中者,则亏于西,故不尝

蚀东也。若日中有亏,名为黑子,不名为蚀也。汉尚书令黄香曰:“日蚀皆从西,

月蚀皆从东,无上下中央者。”《春秋》鲁桓三年日蚀,贯中下上竟黑。疑者以

为日月正等,月何得小而见日中?郑玄云:“月正掩日,日光从四边出,故言从

中起也。”王逸以为:“月若掩日,当蚀日西,月行既疾,须臾应过西崖既,复

次食东崖。今察日蚀,西崖缺而光已复,过东崖而独不掩。”逸之此意,实为巨

疑。先儒难“月以望蚀,去日极远,谁蚀月乎”?说者称“日有暗气,天有虚道,

常与日衡相对。月行在虚道中,则为气所弇,故月为蚀也。虽时加夜半,日月当

子午,正隔于地,犹为暗气所蚀,以天体大而地形小故也。暗虚之气,如以镜在

日下,其光耀魄,乃见于阴中,常与日衡相对,故当星星亡,当月月蚀。”今问

之曰:“星月同体,俱兆日耀,当月之蚀,星不必亡。若更有所当,星未尝蚀。

同禀异亏,其故何也?”答曰:“月为阴主,以当阳位,体敌势交,自招盈损。

星虽同类,而精景陋狭,小毁皆亡,无有受蚀之地,纤光可满,亦不与弦望同形。”

又难曰:“日之夜蚀,验于夜星之亡;昼蚀既尽,昼星何故反不见?”答之曰:

“夫言光有所冲,则有不冲之光矣;言有所当,亦有所不当矣。夜食度远,与所

当而同没;昼食度近,由非冲而得明。”又问:“太白经天,实缘远日。今度近

更明,于何取喻?”答曰:“向论二蚀之体,周冲不同,经与不经,自由星迟疾。

难蚀引经,恐未得也。”

日光色

建元四年十一月午时,日色赤黄无光,至暮,在箕宿。

二年闰正月乙酉,日黄赤无光,至暮。

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虹抱珥直背。

建元元年十二月未时,日晕,匝黄白色,至申乃消散。

永明二年正月丁酉,日交晕再重。

三年二月丁卯,日有半晕,晕上生一珥。

四年五月丙午,日晕再重,仍白虹贯日,在东井度。

六年三月甲申,日于兰云中薄半晕,须臾过匝,日东南晕外有一直,并黄色。

壬辰,日晕,须臾,日西北生虹贯日中。

八年十一月己亥,日半晕,南面不匝;日东西带晕,各生珥,长三尺,白色,

珥各长十丈许,正冲日,久久消散,背因成重晕,并青绛色。

九年正月甲午,日半晕,南面不匝;北带晕生一抱,东西各生一珥;抱北又

有半晕,抱珥并黄色;北又生白虹贯日,久久消散。

建元元年六月甲申,日南北两珥,西有抱,黄白色。

永明二年十一月辛巳,日东北有一背。

三年十一月庚寅,日西北有一背。

四年正月辛巳,日南北各生一珥,又生一背。

十二月辛未,日西北生一直,黄白色,戊寅,日北生一背,青绛色。

五年八月己卯,日东南生一珥,并青绛色。

六年二月丁巳,日东北生黄色,北有一珥,黄赤色,久久并散。庚申,日西

有一背,赤青色,东西生一直,南北各生一珥,并黄白色。

七年十月癸未,日东北生一背,青赤色,须臾消。

八年六月戊寅,日于苍白云中南北各生一珥,青黄绛杂色,泽润,并长三尺

许,至巳午消。

隆昌元年正月壬戌,日于兰云中晕,南北带晕各生一直,同长一丈,须臾消。

永元元年十二月乙酉,日中有三黑子。

月晕犯

建元四年十月庚寅,月晕五车及参头。

永明元年正月壬辰,是日至十五日,月三晕太微及荧惑。

三月庚申至十三日,月三晕太微及荧惑。

五年二月乙未,自九日至是日,月三晕太微。

六年二月壬戌甲夜、十三日甲夜、十五日甲夜,月并晕太微。

永明元年十一月己未,月南北各生一珥,又有一抱。

月犯列星

建元元年七月丁未,月犯心大星北一寸,丁卯,月入轩辕中犯第二星。

十月丙申,月在心大星西北七寸。

十一月壬戌,月在氐东南星五寸。十二月乙酉,月犯太微西蕃南头第一星。

庚寅,月行房道中,无所犯,癸巳,月入南斗魁中,无所犯。

二年三月癸卯,月犯心大星,又犯后星。

五月庚戌,月入南斗。七月己巳,月入南斗。

三年二月癸巳,月犯太微上将。

四年二月乙亥,月犯舆鬼西北星。丙子,月犯南斗魁第二星。辛未,月犯心

大星,又犯后星。

四月壬辰,月犯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