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旧唐书-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典禁兵在长武城。贞元十三年,为神策行营节度、长武城使,代韩潭为夏绥
银宥节度,诏以长武兵赴镇。全义贪而无勇,短于抚御。制未下,军中知之,相
与谋曰:“夏州沙碛之地,无耕蚕生业。盛夏移徙,吾所不能。”是夜,戍卒鼓
噪为乱,全义逾城而免,杀其亲将王栖岩、赵虔曜等。赖都虞候高崇文诛其乱首
而止之,全义方获赴镇。
明年,吴少诚拒命,诏征十七镇之师讨之。时军无统帅,兵无多少,皆以内
官监之,师之进退不由主将。十五年冬,王师为贼所败于小溵河。德宗以文场
素待全义,乃用为蔡州四面行营招讨使,仍以陈许节度使上官涚副之。诸镇之
师,皆取全义节度。全义将略非所长,能以巧佞财贿结中贵人,以被荐用。及师
临贼境,又制在监军,每议兵出,一帐之中,中人十数,纷然争论莫决。蔡贼闻
之,屡求决战。十六年五月,遇贼于溵水南广利城。旗鼓未交,诸军大溃,为
贼所乘。全义退保五楼,贼对垒相望。溃兵未集,乃与监军贾英秀、贾国良等保
溵水县。贼距溵水五六里而军,全义惧其凌突,退保陈州。其汴宋、河北之
军,皆亡归本镇,唯陈许将孟元阳、神策将苏光荣等数千人守溵水。全义诱潞
州大将夏侯仲宣、滑将时昂、河阳将权文度、河中将郭湘等诛之。由是军情稍固。
少诚知王师无能为,致书币以告监军,愿求昭洗。德宗召大臣议,宰相贾耽曰:
“昨全义五楼退军,贼不追击者,应望国家恩贷。臣伏恐须开生路。”上然之。
又得监军等奏,即下制洗涤,加其爵秩。
十七年,全义自陈州班师,而中人掩其败迹,上待之如初。全义武臣,不达
朝仪,托以足疾,不任谒见。全义司马崔放入对,德宗劳问,放引过,言招抚无
功。德宗曰:“全义为招讨使,招得吴少诚归国,其功大矣。何必杀人乃为功耶!”
旋命还镇,令中使就第赐宴,锡赍颇厚。自还至辞,都不谒见而去。议者以隳败
法制,从古已还,未如贞元之甚。宪宗在藩,常恶其事。及即位,全义惧,求入
觐,诏以太子太保致仕。其年七月卒。
高霞寓,范阳人。祖仙,父栖鹤,皆以孝闻。凡五代同爨。德宗朝,采访使
洪经纶奏旌表其门闾,乡里称美其事。霞寓少读《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好大言,颇以节概自许。
贞元中,徒步造长武城使高崇文,待以犹子之分,擢授军职,累奏宪宗,甚
见委信。元和初,诏授兼御史大夫,从崇文将兵击刘辟,连战皆克,下鹿头城,
降李文悦、仇良辅。蜀平,以功拜彭州刺史,寻继崇文为长武城使,封感义郡王。
元和五年,以左威卫将军随吐突承璀击王承宗,又加左散骑常侍。明年,改丰州
刺史、三城都团练防御使。六迁至检校工部尚书。
元和十年,朝廷讨吴元济,以霞寓宿将,乃析山南东道为两镇,以霞寓为唐
邓隋节度使。
霞寓虽称勇敢,素昧机略;至于统制,尤非所长。及达所部,乃率兵趣萧陂,
与贼决战。既小胜,又进至文城栅。贼军伪败而退,霞寓逐之不已,因为伏兵所
掩,王师大衄,霞寓仅以身免。坐贬归州刺史。后以恩例,征为右卫大将军。
十三年,出为振武节度使,入为左武卫大将军。长庆元年,授邠宁节度使。
三年,就加检校右仆射。四年,加检校司空,又加司徒。
宝历二年,疽发首,不能理事,求归阙下。其夏,授右金吾卫大将军、检校
司徒,途次奉天而卒,年五十五,赠太保。
霞寓卒伍常材,始因宦官进用,遂阶节将。位望既高,言多不逊。朝廷知之,
欲议移罢。霞寓颇怀忧恐,舍私第为佛寺,上言请额为“怀恩”,用资圣福。大
率奸妄凶狡如此。又非斥朝列,侮慢僚属,鄙辞俚语,日闻于时。
高瑀,渤海蓚人。少好论兵,释褐右金吾胄曹,累辟诸府从事,历陈、蔡二
郡刺史,入为太仆卿。太和初,忠武节度使王沛卒,物议以陈许军四征有功,必
自择帅;或以禁军之将得之。宰相裴度、韦处厚议瑀深沉方雅,曾刺陈、蔡,人
怀良政,又熟忠武军情,欲请用瑀。事未闻,陈许表至,果请瑀为帅,乃授检校
左散骑常侍、许州刺史、忠武节度使。自大历已来,节制之除拜,多出禁军中尉。
凡命一帅,必广输重赂。禁军将校当为帅者,自无家财,必取资于人;得镇之后,
则膏血疲民以偿之。及瑀之拜,以内外公议,摚鹣嗲煸唬骸拔す飨啵
矣!”
三年,就加检校工部尚书。比年水旱,人民荐饥。瑀召集州民,绕郭立堤塘
一百八十里,蓄泄既均,人无饥年。加检校右仆射。六年,移授徐州刺史、武宁
军节度等使。议者以徐泗王智兴之后,军士骄恣,宜得雄帅镇之。乃以太府卿崔
珙代瑀,征为刑部尚书。以疾求分司,拜太子少傅。其月,复授检校右仆射、陈
许蔡节度使。八年六月卒,赠司空。
瑀性宽和,有体量,为官虽无赫赫之誉,所至皆理,尤得士心,论者美之。
崔戎,字可大。高伯祖玄暐,神龙初有大功,封博陵郡王。祖婴,郢州刺史。
父贞固,太原榆次尉。戎举两经登科,授太子校书,调判入等,授蓝田主薄,为
藩镇名公交辟。
裴度领太原,署为参谋。时王承宗据镇州叛,度请戎单车往谕之,承宗感泣
受教。入为殿中侍御史,累拜吏部郎中,迁谏议大夫。寻为剑南东、西两川宣慰
使。西州承蛮寇之后,戎既宣抚,兼再定征税,废置得所,公私便之。还,拜给
事中,驳奏为当时所称。改华州刺史,迁兖海沂密都团练观察等使。将行,州人
恋惜遮道,至有解靴断者。理兖一年,大和八年五月卒,赠礼部尚书。
陆亘,字景山,吴郡人。祖元明,睦州司马。父持诠,惠陵台令。亘以书判
授集贤殿正字、华原县尉。应制举,授万年县丞。自京兆府兵曹参军拜太常博士。
寺有礼生孟真,久于其事,凡吉凶大仪,礼官不能达,率访真。真亦赖是须要姑
息。元和七年,册皇太子,将撰仪注,真亦欲参预;亘笞之,由是礼仪不专于胥
吏。自虞部员外郎出为邓州刺史。其后入为户部郎中、秘书少监、太常少卿,历
刺兖、蔡、虢、苏四郡。迁越州刺史、浙东团练观察等使。移宣歙观察使,加御
史大夫。太和八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赠礼部尚书。
亘强明严毅,所至称理。初赴兖州,延英面奏曰:“凡节度使握兵分屯属郡
者,刺史不能制,遂为一州之弊,宜有处分。”因诏天下兵分屯属郡者,隶于刺
史。越之永喜郡,城于海闫,常陷寇境,集官吏廪禄之半,以代常赋,因循相踵,
吏返为幸。亘按举赃罪,表请郡守以降,增给其俸,人皆赖之。
张正甫,字践方,南阳人。曾祖大礼,坊州刺史。祖绍贞,尚书右丞。父泚,
苏州司马。正甫登进士第,从樊泽为襄阳从事,累转监察御史。于頔代泽,辟留
正甫。正甫坚辞之,遂诬奏贬郴州长史。后由邕府征拜殿中侍御史,迁户部员外
郎,转司封员外、兼侍御史知杂事。迁户部郎中,改河南尹。由尚书右丞为同州
刺史,入拜左散骑常侍、集贤殿学士判院事。转工部尚书。五年,检校兵部尚书、
太子詹事。明年,以吏部尚书致仕。正甫仁而端亮,莅官清强。居外任,所至称
理。太和八年九月卒,年八十三,累赠太师。子毅夫。
毅夫,登进士第。初正甫兄式,大历中进士登第,继之以正甫,式子元夫、
杰夫、征夫又相次登科。太和中,文章之盛,世共称之。元夫,太和初兵部郎中、
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出为汝州刺史。毅夫位至户部侍郎、弘文馆学士判院事。
诸群从登第者数人,而毅夫子祎最知名。
祎,字冠章,释褐汴州从事、户部判官,入为蓝田尉、集贤校理。赵隐镇浙
西,刘邺镇淮南,皆辟为宾佐。入为监察御史,迁左补阙。乾符中,诏入翰林为
学士,累官至中书舍人。黄巢犯京师,从僖宗幸蜀,拜工部侍郎,判户部事。奉
使江淮还,为当涂者不协,改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转吏部侍郎,历刑部、兵
部尚书。从昭宗在华,为韩建所构,贬衡州司马。昭宗还京,征拜礼部尚书、太
常卿,充礼仪使,迁兵部尚书。
祎苦心为文,老而益壮。为刑部时,刘邺子覃,当巢寇时避祸于金吾将军张
直方之第,被害。僖宗还京,而恶覃者以托附逆党,死不以义,下三司详罪。祎
上章申理,言覃父子并命于贼廷,岂附逆耶?其家竟获洗雪,覃亦赠官。其行义
始终,皆如此类。
史臣曰:孟阳、王遂儒雅之曹,才有可称,竟以财媚时君,陷为俗吏。蹈道
之论,可不惧耶!全义官由妄进,霞寓位以卒升,勇毅不足以启行,谋虑不足以
应变,败亡之辱,不亦宜乎?朝无责帅之刑,盖自耻也。权、瑀长者,末涂丧真,
虽牵于食贫,纯则伪矣。
赞曰:蕴仁则哲,蕴利则狂。摚鹬罚鹦恕⑼酢H逄釉穑暝Р摺
霞寓薄刑,元和复兴。
卷一百六十三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孟简胡证崔元略(子铉铉子沆元略弟元受元式元儒)杜元
颖崔弘礼李虞仲王质卢简辞(兄简能弟弘正简求简能子知猷
简求子嗣业汝弼)
孟简,字几道,平昌人。天后时同州刺史诜之孙。工诗有名。擢进士第,登
宏辞科,累官至仓部员外郎。户部侍郎王叔文窃政,简为子司,多不附之;叔文
恶之虽甚,亦不至摈斥。寻迁司封郎中。元和四年,超拜谏议大夫,知匦事。简
明于内典。六年,诏与给事中刘伯刍、工部侍郎归登、右补阙萧俛等,同就醴
泉佛寺翻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简最擅其理。
王承宗叛,诏以吐突承璀为招讨使。简抗疏论之,坐语讦,出为常州刺史。
八年,就加金紫光禄大夫。简始到郡,开古孟渎,长四十一里,灌溉沃壤四千余
顷,为廉使举其课绩,是有就加之命。是岁,征拜为给事中。九年,出为越州刺
史、兼御史中丞、浙东观察使。承李逊抑遏士族、恣纵编户之后,及简为政,一
皆反之,而农估多受其弊,当时以为两未可也。十二年,入为户部侍郎。十三年,
代崔元略为御史中丞,仍兼户部侍郎。是岁,出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
十四年,敕于谷城县置群牧,命曰“临汉监”,令简充使。简奏请均州郧乡县镇
遏使赵洁充本县令,台司奏有亏刑典,罚一月俸。是岁,改授太子宾客,分司东
都。十五年,穆宗即位,贬吉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初,简在襄阳,以腹心吏陆
翰知上都进奏,委以关通中贵。翰持简阴事,渐不可制。简怒,追至州,以土囊
杀之,且欲灭口。翰子弟诣阙,进状诉冤,且告简赃状。御史台按验,获简赂吐
突承璀钱帛等共计七千余贯匹,事状明白,故再贬之。长庆元年大赦,量移睦州
刺史。二年,移常州刺史。三年,入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其年十二月卒。
简性俊拔尚义。早岁交友先殁者,视其孤,每厚于周恤,议者以为有前辈风。
然溺于浮图之教,为儒曹所诮。
胡证,字启中,河东人。父瑱,伯父玫,登进士第。证,贞元中继登科,咸
宁王浑傥又写邮隆W缘钪惺逃钒萆刂荽淌罚阅改旮卟豢墒试叮氖谔
子舍人。襄阳节度使于頔请为掌书记,检校祠部员外郎。
元和四年,由侍御史历左司员外郎、长安县令、户部郎中。田弘正以魏博内
属,请除副贰,乃兼御史中丞,充魏博节度副使,仍兼左庶子。入迁左谏议大夫。
九年,以党项寇边,以证有安边才略,乃授单于都护、御史大夫、振武军节
度使。前任将帅非统驭之才,边事旷废,朝廷故特用证以镇。十三年,征为金吾
大将军,依前兼御史大夫。十四年,充京西、京北巡边使,访其利害以闻。
长庆元年,太和公主出降回纥,诏以本官检校工部尚书充和亲使。旧制,以
使车出境,有行人私觌之礼,官不能给,召富家子纳赀于使者而命之官。及证将
行,首请厘革,俭受省费,以绝鬻官之门。行及漠南,虏骑继至,狼心犬态,一
日千状,欲以戎服变革华服,又欲以王姬疾驱径路。证抗志不拔,守汉仪,黜夷
法,竟不辱君命。使还,拜工部侍郎。
敬宗即位之初,检校户部尚书,守京兆尹。数月,迁左散骑常侍。宝历初,
拜户部尚书、判度支,上表乞免,愿效藩服。二年,检校兵部尚书、广州刺史,
充岭南节度使。太和二年,以疾上表求还京师。是岁十月卒于岭南,时年七十一,
废朝一日,赠左仆射。
广州有海之利,货贝狎至。证善蓄积,务华侈,厚自奉养,童奴数百,于京
城修行里起第,连亘闾巷。岭表奇货,道途不绝,京邑推为富家。证素与贾餗
善,及李训事败,禁军利其财,称证子溵匿餗,乃破其家。一日之内,家财
并尽。军人执溵入左军,仇士良命斩之以徇。时溵弟湘为太原从事,忽白昼
见绿衣人无首,血流被地,入于室,湘恶之。翌日,溵凶问至,而湘获免。
崔元略,博陵人。祖浑之。父儆,贞元中官至尚书左丞。元略举进士,历佐
使府。元和八年,拜殿中侍御史。十二年,迁刑部郎中、知台杂事,擢拜御史中
丞。元和十三年,以李夷简自西川征拜御史大夫,乃命元略留司东台。寻除京兆
少尹,知府事,仍加金紫。数月,真拜京兆尹。明年,改左散骑常侍。
穆宗即位,命元略使党项宣抚。辞疾不行,出为黔南观察使、兼御史中丞。
初,元略受命使党项,意宰臣以私憾排斥,颇出怨言。宰相崔植奏曰:“比以圣
意切在安抚党项,乃差元略往使。受命之后,苦不乐行,言辞之间,颇乖去就。
岂有身忝重恩,不思报效?苟非便己,即不肯行。须有薄惩,以肃在位,请出为
黔中观察使。”初,崔植任吏部郎中,元略任刑部郎中知杂。时中丞改京兆尹,
物议以植有风宪之望。元略因入阁,妄称植失仪,命御史弹之。时二人皆进拟为
中丞,中旨果授元略,植深衔之。及植为相,元略以左散骑常侍使于党项;元略
意植之见排,辞疾不行。被谴出。逾年,转鄂州刺史、鄂岳都团练观察使。长庆
四年,入为大理卿。
敬宗即位,复为京兆尹,寻兼御史大夫。以误征畿甸经赦免放缗钱万七千贯,
为侍御史萧澈弹劾。有诏刑部郎中赵元亮、大理正元从质、侍御史温造充三司覆
理。元略有中助,止于削兼大夫。初,元略有宰相望,及是事,望益减。
宝历元年,迁户部侍郎。议者以元略版图之拜,出于宣授。时谏官有疏,指
言内常侍崔潭峻方有权宠,元略以诸父事之,故虽被弹劾,而遽迁显要。元略亦
上章自辨,且曰:“一昨府县条疏,台司举劾,孤立无党,谤言益彰,不谓诏出
宸衷,恩延望外。处南宫之重位,列左户之清班,岂臣庸虚,敢自干冒。天心所
择,虽惊特进之恩;众口相非,乃致因缘之说。”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