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旧唐书-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篪也。汉灵帝好胡笛。五胡乱华,石遵玩之不绝音。《宋书》云:有胡篪出于胡
吹,则谓此。梁胡吹歌云:“快马不须鞭,反插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路傍
儿。”此歌辞元出北国。之横笛皆去觜,其加觜者谓之义觜笛。筚篥,本名悲篥,
出于胡中,其声悲。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柷,众也。立夏之音,万物
众皆成也。方面各二尺馀,旁开员孔,内手于中,击之以举乐。敔,如伏虎,背
皆有鬛二十七,碎竹以击其首而逆刮之,以止乐也。舂牍,虚中如桶,无底,举
以顿地如舂杵,亦谓之顿相。相,助也,以节乐也。或谓梁孝王筑睢阳城,击鼓
为下杵之节。《睢阳操》用舂牍,后世因之。拍板,长阔如手,厚寸馀,以韦连
之,击以代挕
琴,伏羲所造。琴,禁也,夏至之音,阴气初动,禁物之淫心。五弦以备五
声,武王加之为七弦。琴十有二柱,如琵琶。击琴,柳惲所造。惲尝为文咏,思
有所属,摇笔误中琴弦,因为此乐。以管承弦,又以片竹约而束之,使弦急而声
亮,举竹击之,以为节曲。瑟,昔者大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不能自止,破之
为二十五弦。大帝,太昊也。筝,本秦声也。相传云蒙恬所造,非也。制与瑟同
而弦少。案京房造五音准,如瑟,十三弦,此乃筝也。杂乐筝并十有二弦,他乐
皆十有三弦。轧筝,以片竹润其端而轧之。筑,如筝,细颈,以竹击之,如击琴。
《清乐》筝,用骨爪长寸馀以代指。琵琶,四弦,汉乐也。初,秦长城之役,有
鼗而鼓之者。及汉武帝嫁宗女于乌孙,乃裁筝、筑为马上乐,以慰其乡国之思。
推而远之曰琵,引而近之曰琶,言其便于事也。今《清乐》奏琵琶,俗谓之“秦
汉子”,圆体修颈而小,疑是弦鼗之遗制。其他皆充上锐下,曲项,形制稍大,
疑此是汉制。兼似两制者,谓之“秦汉”,盖谓通用秦、汉之法。《梁史》称侯
景之将害简文也,使太乐令彭隽赍曲项琵琶就帝饮,则南朝似无。曲项者,亦本
出胡中。五弦琵琶,稍小,盖北国所出。《风俗通》云:以手琵琶之,因为名。
案旧琵琶皆以木拨弹之,太宗贞观中始有手弹之法,今所谓搊琵琶者是也。《风
俗通》所谓以手琵琶之。乃非用拨之义,岂上世固有搊之者耶?阮咸,亦秦琵琶
也,而项长过于今制,列十有三柱。武太后时,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之。晋《竹
林七贤图》阮咸所弹与此类,因谓之阮咸。咸,晋世实以善琵琶知音律称。箜篌,
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以祠太一。或云侯辉所作,其声坎坎应节,谓之坎侯,
声讹为箜篌。或谓师延靡靡乐,非也。旧说亦依琴制。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
弦,用拨弹之,如琵琶。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
竖抱于怀,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凤首箜篌,有项如轸。七弦,郑善子作,
开元中进。形如阮咸,其下缺少而身大,旁有少缺,取其身便也。弦十三隔,孤
柱一,合散声七,隔声九十一,柱声一,总九十九声,随调应律。太一,司马
縚开元中进。十二弦,六隔,合散声十二,隔声七十二。弦散声应律吕,以隔声
旋相为宫,合八十四调。今编入雅乐宫县内用之。六弦,史盛作,天宝中进,形
如琵琶而长。六弦,四隔,孤柱一,合散声六,隔声二十四,柱声一,总三十一
声,隔调应律。天宝乐,任偃作,天宝中进。类石幢,十四弦,六柱。黄钟一均
足倍七声,移柱作调应律。
埙,曛也,立秋之音,万物将曛黄也。埏土为之,如鹅卵,凡六孔,锐上丰
下。大者《尔雅》谓之曰嘂。缶,如足盆,古西戎之乐,秦俗应而用之。其
形似覆盆,以四杖击之。秦、赵会于渑池,秦王击缶而歌。八缶,唐永泰初司马
縚进《广平乐》,盖八缶具黄钟一均声。钟,黄帝之工垂所造。钟,种也,立
秋之音,万物种成也。大曰镈,镈亦大钟也。《尔雅》谓之镛。小而编之曰编钟,
中曰剽,小曰栈。錞于,圆如碓头,大上小下,县以笼床,芒渼将之以和鼓。
沈约《宋书》云,“今人间时有之”,则宋日非庙庭所用。后周平蜀获之,斛斯
徵观曰:“錞于也。”依干宝《周礼注》试之,如其言。铙,木舌,摇之以和
鼓。梁有铜磬,盖今方响之类。方响,以铁为之,修八寸,广二寸,圆上方下。
架如磬而不设业,倚于架上以代钟磬。人间所用者才三四寸。铜拔,亦谓之铜盘,
出西戎及南蛮。其圆数寸,隐起若浮沤,贯之以韦皮,相击以和乐也。南蛮国大
者圆数尺。或谓南齐穆士素所造,非也。钲,如大铜叠,县而击之,节鼓。铜鼓,
铸铜为之,虚其一面,覆而击其上。南夷扶南、天竺类皆如此。岭南豪家则有之,
大者广丈馀。磬,叔所造也。磬,劲也,立冬之音,万物皆坚劲。《书》云,
“泗滨浮磬”,言泗滨石可为磬。今磬石皆出华原,非泗滨也。登歌磬,以玉为
之,《尔雅》谓之芃。鼓,动也,冬至之音,万物皆含阳气而动。雷鼓八面以祀
天,灵鼓六面以祀地,路鼓四面以祀鬼神。夏后加之以足,谓之足鼓。殷人贯之
以柱,谓之楹鼓。周人县之,谓之县鼓。后世从殷制建之,谓之建鼓。晋鼓六尺
六寸,金奏则鼓之。傍有鼓谓之应鼓,以和大鼓。小鼓有柄曰鞞,摇之以和鼓。
大曰鞉。腰鼓,大者瓦,小者木,皆广首而纤腹,本胡鼓也。石遵好之,与横
笛不去左右。齐鼓,如漆桶,大一头,设齐于鼓面如麝脐,故曰齐鼓。檐鼓,如
小瓮,先冒以革而漆之。羯鼓,正如漆桶,两手具击,以其出羯中,故号羯鼓,
亦谓之两杖鼓。都昙鼓,似腰鼓而小,以槌击之。毛员鼓,似都昙鼓而稍大。答
腊鼓,制广羯鼓而短,以指揩之,其声甚震,俗谓之揩鼓。鸡娄鼓,正圆,两手
所击之处,平可数寸。正鼓、和鼓者,一以正,一以和,皆腰鼓也。节鼓,状如
博局,中间员孔,适容其鼓,击之节乐也。抚拍,以韦为之,实之以糠,抚之节
乐也。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谓之八音。金木之音,击而成乐。今东
夷有管木者,桃皮是也。西戎有吹金者,铜角是也。长二尺,形如牛角。贝,蠡
也,容可数升,并吹之以节乐,亦出南蛮。桃皮,卷之以为筚篥。啸叶,衔叶而
啸,其声清震,橘柚尤善。四夷丝竹之量,国异其制,不可详尽。《尔雅》:琴
二十弦曰离,瑟二十七弦曰洒。汉世有洞箫,又有管,长尺围寸而并漆之。宋世
有绕梁,似卧箜篌。今并亡矣。今世又有篪,其长盈寻,曰七星,如筝稍小,曰
云和,乐府所不用。
周天子宫县,诸侯轩县,大夫曲县,士特县。故孔子之堂,闻金石之音;魏
绛之家,有钟磬之声。秦、汉之际,斯礼无闻。汉丞相田汀巴ヂ拗禹啵们
旃。光武又赐东海恭王钟之乐。即汉世人臣,尚有金石。汉乐歌云,“高张四
县,神来宴飨”,谓宫县也。制氏在太乐,能记铿锵鼓舞。河间王著《乐记》,
八佾之舞与制氏不甚相远,又舞八佾之明文也。《汉仪》云,高庙撞千石之钟十
枚,即《上林赋》所谓“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铤钜”者也。钟当十二,而此十
枚,未识其义。议者皆云汉世不知用宫县。今案汉章、和世用旋宫,汉世群儒,
备言其义,牛弘、祖孝孙所由准的也。又河间王博采经籍,与制氏不殊,知汉世
之乐,为最备矣。魏、晋已来,但云四厢金石,而不言其礼,或八架,或十架,
或十六架。梁武始用二十六架。贞观初增三十六架,加鼓吹熊罴桉十二于四隅。
后魏、周、齐皆二十六架。建德中,复梁三十六架。隋文省。炀帝又复之。
乐县,横曰簨,竖曰。饰簨以飞龙,饰趺以飞廉,钟以挚兽,磬以挚
鸟,上列树羽,旁垂流苏,周制也。县以崇牙,殷制也。饰以博山,后世所加也。
宫县每架金博山五,轩县三。鼓,承以花趺,覆以华盖,上集翔鹭。隋氏二十架,
先置建鼓于四隅,镈钟方面各三,依其辰位,杂列编钟、磬各四架于其间。二十
六架,则编钟十二架,磬亦如之。轩县九架,镈钟三架,在辰、丑、申地,编钟、
磬皆三架。设路鼓二于县内戌、巳地之北。设柷敔于四隅,舞人立于其中。錞
于、铙、铎、抚拍、舂牍,列于舞人间。唐礼,天子朝庙用三十六架。高宗成蓬
莱宫,充庭七十二架。武后迁都,乃省之。皇后庙及郊祭并二十架,同舞八佾。
先圣庙及皇太子庙并九架,舞六佾。县间设柷敔各一,柷于左,敔于右。錞于、
抚拍、顿相、铙、铎,次列于路鼓南。舞人列于县北。登歌二架,登于堂上两楹
之前。编钟在东,编磬在西。登歌工人坐堂上,竹人立堂下,所谓“琴瑟在堂,
竽笙在庭”也。殿庭加设鼓吹于四隅。
宴享陈《清乐》、《西凉乐》。架对列于左右厢,设舞筵于其间。旧皇后庭
但设丝管,大业尚侈,始置钟磬,犹不设镈钟,以镈磬代。武太后称制,用钟,
因而莫革。乐县,庭庙以五彩杂饰,轩县以朱,五郊则各从其方色。每先奏乐三
日,太乐令宿设县于庭,其日率工人入居其次。协律郎举麾,乐作;仆麾,乐止。
文舞退,武舞进。若常享会,先一日具坐、立部乐名封上,请所奏御注而下。及
会,先奏坐部伎,次奏立部伎,次奏蹀马,次奏《散乐》而毕矣。
广明初,巢贼干纪,舆驾播迁,两都覆圮,宗庙悉为煨烬,乐工沦散,金奏
几亡。及僖宗还宫,购募钟县之器,一无存者。昭宗即位,将亲谒郊庙,有司请
造乐县,询于旧工,皆莫知其制度。修奉乐县使宰相张浚悉集太常乐胥详酌,竟
不得其法。时太常博士殷盈孙深于典故,乃案《周官考工记》之文,究其栾、铣、
于、鼓、钲、舞、甬之法,沉思三四夕,用算法乘除,镈钟之轻重高低乃定。悬
下编钟,正黄钟九寸五分,下至登歌倍应钟三寸三分半,凡四十八等。口项之量,
径衡之围,悉为图,遣金工依法铸之,凡二百四十口。铸成,张浚求知声者处士
萧承训、梨园乐工陈敬言与太乐令李从周,令先校定石磬,合而击拊之,八音克
谐,观者耸听。浚既进呈,昭宗陈于殿庭以试之。时以宗庙焚毁之后,修奉不及,
乃权以少府监厅为太庙。其庭甚狭,议者论县乐之架不同。浚奏议曰:
臣伏准旧制,太庙含元殿并设宫县三十六架,太清宫、南北郊、社稷及诸殿
庭,并二十架。今修奉乐悬,太庙合造三十六架,臣今参议,请依古礼用二十架。
伏自兵兴已来,雅乐沦缺,将为修奉,事实重难。变通宜务于酌中,损益当循于
宁俭。臣闻诸旧史,昔武王定天下,至周公相成王,始暇制乐。魏初无乐器及伶
人,后稍得登歌食举之乐。明帝太宁末,诏增益之。咸和中,鸠集遗逸,尚未有
金石之音。至孝武太元中,四厢金石始备,郊祀犹不举乐。宋文帝元嘉九年,初
调金石。二十四年,南郊始设登歌,庙舞犹阙。孝武孝建中,有司奏郊庙宜设备
乐,始为详定。故后魏孝文太和初,司乐上书,陈乐章有阙,求集群官议定,广
修器数,正立名品。诏虽行之,仍有残缺。隋文践祚,太常议正雅乐,九年之后,
惟奏黄钟一宫,郊庙止用一调。据礼文,每一代之乐,二调并奏,六代之乐,凡
十二调。其馀声律,皆不复通。高祖受隋禅,军国多务,未遑改创,乐府尚用隋
氏旧文。武德九年,命太常考正雅乐。贞观二年,考毕上奏。盖其事体大,故历
代不能速成。
伏以俯逼郊天,式修雅乐,必将集事,须务相时。今者帑藏未充,贡奉多阙,
凡阙货力,不易方圆,制度之间,亦宜撙节。臣伏惟《仪礼》宫悬之制,陈镈钟
二十架,当十二辰之位。甲、丙、庚、壬,各设编钟一架;乙、丁、辛、癸,各
设编磬一架,合为二十架。树建鼓于四隅。当乾、坤、艮、巽之位,以象二十四
气。宗庙、殿庭、郊丘、社稷,皆用此制,无闻异同。周、汉、魏、晋、宋、齐
六朝,并只用二十架。隋氏平陈,检梁故事,乃设三十六架。国初因之不改。高
宗皇帝初成蓬莱宫,充庭七十二架,寻乃省之。则簨架数太多,本近于侈。止
于二十架,正协礼经。兼今太庙之中,地位甚狭,百官在列,万舞充庭,虽三十
六架具存,亦施为不得。庙庭难容,未易开广,乐架不可重沓铺陈。今请依周、
汉、魏、晋、宋、齐六代故事,用二十架。
从之。
古制,雅乐宫县之下,编钟四架,十六口。近代用二十四口,正声十二,倍
声十二,各有律吕,凡二十四声。登歌一架,亦二十四钟。雅乐沦灭,至是复全。
卷三十 志第十
◎音乐三
贞观二年,太常少卿祖孝孙既定雅乐,至六年,诏褚亮、虞世南、魏徵等分
制乐章。其后至则天称制,多所改易,歌辞皆是内出。开元初,则中书令张说奉
制所作,然杂用贞观旧词。自后郊庙歌工乐师传授多缺,或祭用宴乐,或郊称庙
词。二十五年,太常卿韦縚令博士韦逌、直太乐尚冲、乐正沈元福、郊社令陈
虔申怀操等,铨叙前后所行用乐章,为五卷,以付太乐、鼓吹两署,令工人习之。
时太常旧相传有宫、商、角、徵、羽《宴乐》五调歌词各一卷,或云贞观中侍中
杨恭仁妾赵方等所铨集,词多郑、卫,皆近代词人杂诗,至縚又令太乐令孙玄
成更加整比为七卷。又自开元已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其孙玄成所集者,
工人多不能通,相传谓为法曲。今依前史旧例,录雅乐歌词前后常行用者,附于
此志。其五调法曲,词多不经,不复载之。
冬至祀昊天于圆丘乐章八首贞观二年,祖孝孙定雅乐。贞观六年,褚亮、虞
世南、魏徵等作此词,今行用。
降神用《豫和》:
上灵眷命兮膺会昌,盛德殷荐叶辰良。景福降兮圣德远。玄化穆兮天历长。
皇帝行用《太和》:
穆穆我后,道应千龄。登三处大,得一居贞。礼唯崇德,乐以和声。百神仰
止,天下文明。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阳播气,甄耀垂明。有赫圆宰,深仁曲成。日丽苍璧,烟开紫营。聿遵虔
享,式降鸿祯。
迎俎入用《雍和》:
钦惟大帝,载仰皇穹。始命田烛,爰启郊宫。《云门》骇听,雷鼓鸣空。神
其介祀,景祚斯融。
酌献饮福用《寿和》:
八音斯奏,三献毕陈。宝祚惟永,晖光日新。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迭璧凝影皇坛路,编珠流彩帝郊前。已奏黄钟歌大吕,还符宝历祚昌年。
武舞作用《凯安》:
昔在炎运终,中华乱无象。酆郊赤乌见,邙山黑云上。大赉下周车,禁暴开
殷网。幽明同叶赞,鼎祚齐天壤。
送神用《豫和》:
歌奏毕兮礼献终,六龙驭兮神将升。明德感兮非黍稷,降福简兮祚休征。
又郊天乐章一首太乐旧有此辞,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