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后汉书-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

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量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

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

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

应召。

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

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

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

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祇、萧建等,使薄敛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

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乃遗书敕子胤曰:

夫含气之伦,有生必终,盖天地之常期,自然之至数。是以通人达士,鉴兹

性命,以存亡为晦明,死生为朝夕,故其生也不为娱,亡也不知戚。夫亡者,元

年去体,贞魂游散,反素复始,归于无端。既已消仆,还合粪土。土为弃物,岂

有性情,而欲制其厚薄,调其燥湿邪?但以生者之情,不忍见形之毁,乃有掩骼

埋窆之制。《易》曰:“古之葬者,衣以薪,藏之中野,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棺椁之造,自黄帝始。爰自陶唐,逮于虞、夏,犹尚简朴,或瓦或木,及至殷人

而有加焉。周室因之,制兼二代。复重以墙翣之饰,表以旌铭之仪,招复含敛之

礼,殡葬宅兆之期,棺椁周重之制,衣衾称袭之数,其事烦而害实,品物碎而难

备。然而秩爵异级,贵贱殊等。自成、康以下,其典稍乖。至于战国,渐至穨陵,

法度衰毁,上下僣杂。终使晋侯请隧,秦伯殉葬,陈大夫设参门之木,宋司马造

石椁之奢。爰暨暴秦,违道废德,灭三代之制,兴淫邪之法,国资糜于三泉,人

力单于郦墓,玩好穷于粪土,伎巧费于窀穸。自生民以来,厚终之敝,未有若此

者。虽有仲尼重明周礼,墨子勉以古道,犹不能御也。

是以华夏之士,争相陵尚,违礼之本,事礼之末,务礼之华,弃礼之实,单

家竭财,以相营赴。废事生而营终亡,替所养而为厚葬,岂云圣人制礼之意乎?

记曰:“丧虽有礼,哀为主矣。”又曰:“丧与其易也宁戚。”今则不然,并棺

合椁,以为孝恺,丰资重摇哉砚崴蝗∫病N羲丛岵晕啵淮印

岂有匹配之会,守常之所乎?圣主明王,其犹若斯,况于品庶,礼所不及。古人

时同即会,时乖则别,动静应礼,临事合宜。王孙裸葬,墨夷露骸,皆达于性理,

贵于速变。梁伯鸾父没,卷席而葬,身亡不反其尸。彼数子岂薄至亲之恩,亡忠

孝之道邪?况我鄙闇,不德不敏,薄意内昭,志有所慕,上同古人,下不为咎。

果必行之,勿生疑异。恐尔等目厌所见,耳讳所议,必欲改殡,以乖吾志,

故远采古圣,近揆行事,以悟尔心。但欲制坎,令容棺椁,棺归即葬,平地无坟。

勿卜时日,葬无设奠,勿留墓侧,无起封树。於戏小子,其勉之哉,吾蔑复有言

矣!

朱祇、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祇、建譬以顾命,

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赞曰:公子、长平,临寇让生。淳于仁悌,“巨孝”以名。居巢好读,遂承

家禄。伯豫逡巡,方迹孤竹。文楚薄终,丧朽惟速。周能感亲,啬神养福。

 卷四十上 班彪列传第三十上(自东都主人以下分为下卷)

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祖况,成帝时为越骑校尉。父稚,哀帝时为广

平太守。

彪性沈重好古。年二十余,更始败,三辅大乱。时隗嚣拥众天水,彪乃避难

从之。嚣问彪曰:“往者周亡,战国并争,天下分裂,数世然后定。意者从横之

事复起于今乎?将承运迭兴,在于一人也?愿生试论之。”对曰:“周之废兴,

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

势数然也。汉承秦制,改立郡县,主有专已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至于成帝,假

借外家,哀、平短祚,国嗣三绝,故王氏擅朝,因窃号位。危自上起,伤不及下,

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不引领而叹。十余年间,中外搔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

咸称刘氏,不谋同辞。方今雄桀带州域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而百姓讴吟,思

仰汉德,已可知矣。”嚣曰:“生言周、汉之势可也;至于但见愚人习识刘氏姓

号之故,而谓汉家复兴,疏矣。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羁之,时人复知汉乎?”

彪既疾嚣言,又伤时方限,乃著《王命论》,以为汉德承尧,有灵命之符,

王者兴祚,非诈力所致,欲以感之,而嚣终不寤,遂避地河西。河西大将军窦融

以为从事,深敬待之,接以师友之道。彪乃为融画策事汉,总西河以拒隗嚣。

及融征还京师,光武问曰:“所上章奏,谁与参之?”融对曰:“皆从事班

彪所为。”帝雅闻彪才,因召入见,举司隶茂才,拜徐令,以病免。后数应三公

之命,辄去。

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自太初

以后,阙而不录,后好事者颇或缀集时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彪乃继

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其略论曰:

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暨于诸侯,国自

有史,故《孟子》曰:“楚之《梼杌》,晋之《乘》,鲁之《春秋》,其事一也。”

定、哀之间,鲁君子左丘明论集其文,作《左氏传》三十篇,又撰异同,号曰

《国语》,二十一篇,由是《乘》、《梼杌》之事遂闇,而《左氏》、《国语》

独章。又有记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号曰《世本》,一十五篇。

春秋之后,七国并争,秦并诸侯,则有《战国策》三十三篇。汉兴定天下,太中

大夫陆贾记录时功,作《楚汉春秋》九篇。孝武之世,太史令司马迁采《左氏》、

《国语》,删《世本》、《战国策》,据楚、汉列国时事,上自黄帝,下讫获麟,

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百三十篇,而十篇缺焉。迁之所记,从汉元至武以

绝,则其功也。至于采经摭传,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略,不如其本,务欲以多

闻广载为功,论议浅而不笃。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

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此其大敝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

然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诚令迁依《五

经》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意亦庶几矣。

夫百家之书,犹可法也。若《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

《楚汉春秋》、《太史公书》,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由观前,圣人之耳目也。

司马迁序帝王则曰本纪,公侯传国则曰世家,卿士特起则曰列传。又进项羽、陈

涉而黜淮南、衡山,细意委曲,条例不经。若迁之著作,采获古今,贯穿经传,

至广博也。一人之精,文重思烦,故其书刊落不尽,尚有盈辞,多不齐一。若序

司马相如,举郡县,著其字,至萧、曹、陈平之属,及董仲舒并时之人,不记其

字,或县而不郡者,盖不暇也。今此后篇,慎核其事,整齐其文,不为世家,惟

纪、传而已。传曰:“杀史见极,平易正直,《春秋》之义也。”

彪复辟司徒玉况府。时,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

彪上言曰:

孔子称:“性相近,习相远也。”贾谊以为:“习为善人居,不能无为善,

犹生长于齐,不能无齐言也。习与恶人居,不能无为恶,犹生长于楚,不能无楚

言也。”是以圣人审所与居,而戒慎所习。昔成王之为孺子,出则周公,邵公、

太史佚,入则大颠、闳夭、南宫括、散宜生,左右前后,礼无违者,故成王一日

即位,天下旷然太平。是以《春秋》“爱子教以义方,不纳于邪。骄奢浮佚,所

自邪也”。《诗》云:“诒厥孙谋,以宴翼子。”言武王之谋遗子孙也。

汉兴,太宗使晁错导太子以法术,贾谊教梁王以《诗》、《书》。及至中宗,

亦令刘向、王褒、萧望之、周堪之徒,以文章儒学保训东宫以下,莫不崇简其人,

就成德器。今皇太子诸王,虽结发学问,修习礼乐,而傅相未值贤才,官属多阙

旧典。宜博选名儒有威重明通政事者,以为太子太傅,东宫及诸王国,备置官属。

又旧制,太子食汤沐十县,设周卫交戟,五日一朝,因坐东箱,省视膳食,其非

朝日,使仆、中允旦旦请问而已,明不媟黩,广其敬也。

书奏,帝纳之。

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所著赋、

论、书、记、奏事合九篇。

二子:固、超。超别有传。

论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

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彼将以世运未弘,非所谓贱焉耻

乎?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

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

儒以此慕之。

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閤,延英雄。时固始弱冠,

奏记说苍曰:

将军以周、邵之德,立乎本朝,承休明之策,建威灵之号,昔在周公,今也

将军,《诗》、《书》所载,未有三此者也。传曰:“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

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豫在视听之末,

私以蝼螘,窃观国政,诚美将军拥千载之任,蹑先圣之踪,体私懿之姿,据高

明之势,博贯庶事,服膺《六艺》,白黑简心,求善无厌,采择狂夫之言,不

逆负薪之议。窃见幕府新开,广延群俊,四方之士,颠倒衣裳。将军宜详唐、殷

之举,察伊、皋之荐,令远近无偏,幽隐必达,期于总览贤才,收集明智,为国

得人,以宁本朝。则将军养志和神,优游庙堂,光名宣于当世,遗烈著于无穷。

窃见故司空掾桓梁,宿儒盛名,冠德州里,七十从心,行不逾矩,盖清庙之

光晖,当世之俊彦也。京兆祭酒晋冯,结发修身,白首无违,好古乐道,玄默自

守,古人之美行,时俗所莫及,扶风掾李育,经明行著,教授百人,客居材陵,

茅室土阶。京兆、扶风二郡更请,徒以家贫,数辞病去。温故知新,论议通明,

廉清修洁,行能纯备,虽前世名儒,国家所器,韦、平、孔、翟,无以加焉。宜

令考绩,以参万事。京兆督邮郭基,孝行著于州里,经学称于师门,政务之绩,

有绝异之效。如得及明时,秉事下僚,进有羽翮奋翔之用,退有杞梁一介之死。

凉州从事王雍,躬卞严之节,文之以术艺,凉州冠盖,未有宜先雍者也。古者周

公一举则三方怨,曰“奚为而后已”。宜及府开,以慰远方。弘农功曹史殷肃,

达学洽闻,才能绝伦,诵《诗》三百,奉使专对。此六子者,皆有殊行绝才,德

隆当世,如蒙征纳,以辅高明,此山梁之秋,夫子所为叹也。昔卞和献宝,以离

断趾,灵均纳忠,终于沉身,而和氏之璧,千载垂光,屈子之篇,万世归善。愿

将军隆照微之明,信日昊之听,少屈威神,咨嗟下问,令尘埃之中,永无荆山、

汩罗之恨。

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

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先是扶

风人苏朗伪言图谶事,下狱死。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

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

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

郎,曲校秘书。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

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

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

为《汉书》。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

傍贯《五经》,上下洽通,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固自永平中始

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自为郎后,遂见亲近。时京师修起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耆老犹望朝廷西

顾。固感前世相如、寿王、乐方之徒,造构文辞,终以讽劝,乃上《两都赋》,

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其辞曰:

有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曰:“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河洛矣。辍

而弗康,实用西迁,作我上都。主人闻其故而睹其制乎?”主人曰:“未也。愿

宾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汉京。”宾曰:“唯唯。”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左据丞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

山。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

防御之阻,则天下之奥区焉。是故横被六合,三成帝畿,周以龙兴,秦以虎视。

及至大汉受命而都之也,仰寤东井之精,俯协《河图》之灵,奉春建策,留侯演

成,天人合应,以发皇明,乃眷西顾,实惟作京。于是睎秦领,睋北阜,挟

酆霸,据龙首。图皇基于亿载,度宏规而大起,肇自高而终平,世增饰以崇丽,

历十二之延祚,故穷奢而极侈。建金城其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披三条之广路,

立十二之通门。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

不得旋,阗城溢郭,傍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于是既庶且富,娱乐无疆,

都人士女,殊异乎平方,游士拟于公侯,列肆侈于姬、姜。乡曲豪俊游侠之雄,

节慕原、尝,名亚春、陵,连交合众,聘鹜乎其中。

苦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对郭,邑居相承,

英俊之城,黼冕所兴,冠盖如云,七相五公。与乎州郡之豪桀,五都之货殖,三

选七迁,充奉陵邑,盖以强干弱枝,隆上都而观万国。封畿之内,厥土千里,逴

荦诸夏,兼其所有。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陆海珍藏,蓝田美玉,商、洛

缘其隈,鄠、杜滨其足,源泉灌注,陂池交属,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

号曰近蜀。其阴则冠以九嵕,陪以甘泉,乃有灵宫起乎其中。秦、汉之所极观,

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