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帝内经素问-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则血泣气去,故曰虚矣。
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已闻之
矣,不知其所由然也。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
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慄。
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
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岐伯曰:
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
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帝曰:阴与
阳并,血气以并,病形以成,刺之奈何?岐伯曰: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营,
取气于卫,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
帝曰: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倾,补泻奈何?岐伯曰:泻实者气盛乃
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
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乃屈。
帝曰:补虚奈何?岐伯曰: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
空四塞,精无从去,方实而疾出针,气入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
精气乃得存,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
帝曰:夫子言虚实者有十,生于五藏,五藏五脉耳。夫十二经脉皆生其病,
今夫子独言五藏。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经脉,经脉之
病皆有虚实,何以合之?岐伯曰:五藏者,故得六府与为表里,经络支节,各生
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
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
急者;病在骨,焠针药熨;病不知所痛,两跷为上;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
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必谨察其九候,针道备矣。
卷十八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
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
舍于经脉,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
于五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
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
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岐伯曰:
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
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
帝曰:愿闻缪刺奈何?取之何如?岐伯曰: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
暴胀,胸胁支满,无积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顷而已;不已,左取右,右取
左;病新发者,取五日已。
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刺手
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壮者立已,老者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
此新病数日已。
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男
子立已,女子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立
已,不已,刺外踝下三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气满胸中,喘息而支胠,胸中热,刺手大指次指
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邪客于臂掌之间,不可得屈,刺其踝后,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以月死生
为数,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
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左刺右,
右刺左,如行十里顷而已。
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
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三
毛上各一痏,见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善悲惊不乐,刺如右方。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
叶各一痏,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立闻;其不时闻者,不可刺也。
耳中生风者,亦刺之如此数,左刺右,右刺左。
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以月死生为数,用针者,随气盛
衰,以为痏数,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泻,左刺右,右刺左,病已
止;不已,复刺之如法,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渐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
六日十四痏,渐少之。
邪客于足阳明之经,令人鼽衄上齿寒,刺足中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
痏,左刺右,右刺左。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刺足小
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温衣饮食,一日
已,左刺右,右刺左,病立已,不已,复刺如法。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刺足下中
央之脉各三痏,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嗌中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
唾者,缪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
两胂之上,是腰俞,以月死生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
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痏,立已。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举,刺枢中以毫针,寒则久留
针,以月死生为数,立已。
治诸经刺之,所过者不病,则缪刺之。
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耳前者。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
脉入齿中,立已。
邪客于五藏之间,其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止,视其病,缪刺之于手足爪
甲上,视其脉,出其血,间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
缪传引上齿,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之,足阳明中指爪甲上一痏,手
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痏,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
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刺其足大指内侧爪甲
上,去端如韭叶,后刺足心,后刺足中指爪甲上各一痏,后刺手大指内侧,去端
如韭叶,后刺手心主,少阴锐骨之端各一痏,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两耳,
鬄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
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有痛
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缪刺之数也。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涩则病少腹积气。
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不足病肺痹,滑则病肺风疝,涩则病积溲血。
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涩则病积心腹时满。
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足病心痹,滑则病心风疝,涩则病积时善惊。
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疝,涩则病积善时巅疾。
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
是故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
帝曰:余愿闻其故。岐伯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
经通,故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
盛,内溢肌中。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血气在中,
内著骨髓,通于五藏。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
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
帝曰: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岐伯曰:春刺络脉,血气外溢,令人少气;春
刺肌肉,血气环逆,令人上气;春刺筋骨,血气内著,令人腹胀。夏刺经脉,血
气乃竭,令人解亻亦;夏刺肌肉,血气内却,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气上逆,
令人善怒。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络脉,气不外行,令人卧不欲
动;秋刺筋骨,血气内散,令人寒栗。冬刺经脉,血气皆脱,令人目不明;冬刺
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冬刺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凡此四时刺者,
大逆之病,不可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焉。故刺不知四时之经,病之所
生,以从为逆,正气内乱,与精相薄,必审九候,正气不乱,精气不转。
帝曰:善。刺五藏,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中肺
三日死,其动为咳。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欠。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伤人
五藏必死,其动,则依其藏之所变候知其死也。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
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
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
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
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浅而博,
可以言一而知百也。以浅而知深,察近而知远,言标与本,易而勿及。治反为逆,
治得为从。
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
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
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生
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人有客气有同气。小大不利治其标,
小大利治其本。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
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先
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夫病传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胁支痛,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
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肺病喘咳,三日而胁支满痛,一日身重体痛,五
日而胀,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肝病头目眩胁支满,三日体重身痛,五
日而胀,三日腰脊少腹痛,胫痠,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脾病身痛
体重,一日而胀,二日少腹腰脊痛,胫痠,三日背筋痛,小便闭,十日
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肾病少腹腰脊痛,痠,三日背筋痛,
小便闭,三日腹胀,三日两胁支痛,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胃病胀满,五日少腹腰脊痛,痠,三日背筋痛,小便闭,五
日身体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后,夏日昳。膀胱病小便闭,五日少腹胀,腰
脊痛,痠,一日腹胀,一日身体痛,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
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间一藏止,及至三四藏者,乃可刺
也。
卷十九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
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
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
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
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
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
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
生成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帝曰:愿闻五运之主时也何如?鬼臾区曰: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
也。帝曰:请闻其所谓也。鬼臾区曰: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
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
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
此之谓也。
帝曰:善。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
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故其始也,有余而往,
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知迎知随,气可与期。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
直,三合为治。
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
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
杀阴藏。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
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
而变由生也。
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
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
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
斯皆见矣。
帝曰:夫子之言,上终天气,下毕地纪,可谓悉矣。余愿闻而藏之,上以治
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著,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之后世,无有
终时,可得闻乎?鬼臾区曰: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
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谨奉天道,请言真要。帝曰:善言始者,
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愿夫子推而
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纲纪,至数之要,愿尽
闻之。鬼臾区曰:昭乎哉问!明乎哉道!如鼓之应桴,响之应声也。臣闻之,甲
己之岁,土运统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