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帝内经素问-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

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

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

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

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

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

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

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藏六府皆受病,荣卫不行,

五藏不通,则死矣。

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

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

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

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

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

帝曰:善。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帝曰:病热

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岐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

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

不欲食,谵言;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

六日死。

帝曰:五藏已伤,六府不通,荣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岐伯曰:

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

勿止。

○刺热篇第三十二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

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

脉引冲头也。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

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

满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

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

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

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

肾热病者,先腰痛酸,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寒

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澹澹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

己死,刺足少阴太阳,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

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热病从部所起者,

至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则死。诸当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大出

也。

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

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足太阴,病甚者为五十九刺。热病始

手臂痛者,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止。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止。热病

始于足胫者,刺足阳明而汗出止。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阴,病甚

为五十九刺。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

太阳之脉,色荣颧骨,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厥阴脉

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其热病内连肾,少阳之脉色也。少阳之脉,色荣颊前,

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少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

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鬲中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

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荣在骶也。项上三椎陷者中也。颊下逆颧为大瘕,

下牙车为腹满,颧后为胁痛,颊上者鬲上也。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

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人所以汗

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

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

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且夫《热论》曰:汗出

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

失志者死。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

帝曰:有病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岐伯曰:汗出而身热

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

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为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帝曰:

治之奈何?岐伯曰:表里刺之,饮之服汤。

帝曰:劳风为病何如?岐伯曰: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

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救俯仰。

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

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帝曰:有病肾风者,面胕痝然壅,害于言,可刺不?岐伯曰:虚不当

刺,不当刺而刺,后五日其气必至。帝曰:其至何如?岐伯曰:至必少气时热,

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

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则咳甚,病名曰风水,论在《刺法》

中。

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

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

甚,上迫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帝曰:何以言?岐伯曰:水者

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真气上逆,

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

惊则咳甚也。腹中鸣者,病本于胃也。薄脾则烦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隔也。

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足也。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

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帝曰:善。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黄帝问曰: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岐伯对曰:阴

气少而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

者何?岐伯曰: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

帝曰:人有四支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岐伯曰:是人者,阴气虚,阳

气盛,四支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独治者

不能生长也,独胜而止耳,逢风而如炙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

帝曰: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栗,是为何病?岐伯曰:

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

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

也,心二阳也,肾孤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病名曰骨痹,是人当

挛节也。

帝曰:人之肉苛者,虽近衣絮,犹尚苛也,是谓何疾?岐伯曰:荣气虚,卫

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

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

帝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

有音者,有得卧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

何藏使然?愿闻其故。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

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府之海,其气亦下行,阳

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夫起

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络脉不得随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络脉

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

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帝曰:善。

卷十

○疟论篇第三十五

黄帝问曰:夫痎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岐伯对曰:疟之始发也,

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

欲冷饮。

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

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三

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

虚则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此皆得之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

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荣气之所舍也。此令人汗空疏,腠理开,因得秋气,汗

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

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薄,是以日作。

帝曰:其间日而作者何也?岐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

邪内著,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帝曰:善。其作日晏与其日早者,

何气使然?岐伯曰: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其明

日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背也,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

气入,邪气入则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

至骶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注于伏膂之脉,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

气日高,故作日益早也。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

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

帝曰:夫子言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气入,入则病作。今卫气

日下一节,其气之发也不当风府,其日作者奈何?岐伯曰:此邪气客于头项循膂

而下者也,故虚实不同,邪中异所,则不得当其风府也。故邪中于头项者,气至

头项而病;中于背者,气至背而病;中于腰脊者,气至腰脊而病;中于手足者,

气至手足而病。卫气之所在,与邪气相合,则病作。故风无常府,卫气之所发,

必开其腠理,邪气之所合,则其府也。

帝曰:善。夫风之与疟也,相似同类,而风独常在,疟得有时而休者何也?

岐伯曰:风气留其处,故常在;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故卫气应乃作。

帝曰:疟先寒而后热者何也?岐伯曰:夏伤于大暑,其汗大出,腠理开发,

因遇夏气凄沧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夫寒者阴气也,

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帝

曰:先热而后寒者何也?岐伯曰: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

以时作,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

热而欲呕,名曰瘅疟。

帝曰:夫经言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今热为有余,寒为不足。夫疟者之

寒,汤火不能温也,及其热,冰水不能寒也,此皆有余不足之类。当此之时,良

工不能止,必须其自衰乃刺之,其故何也?愿闻其说。岐伯曰:经言无刺熇

熇之热,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故为其病逆未可治也。夫疟之始发也,

阳气并于阴,当是之时,阳虚而阴盛,外无气,故先寒栗也。阴气逆极,则复出

之阳,阳与阴复并于外,则阴虚而阳实,故先热而渴。夫疟气者,并于阳则阳胜,

并于阴则阴胜,阴胜则寒,阳胜则热。疟者,风寒之气不常也,病极则复。至病

之发也,如火之热,如风雨不可当也。故经言曰: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

必大昌。此之谓也。夫疟之未发也,阴未并阳,阳未并阴,因而调之,真气得安,

邪气乃亡,故工不能治其已发,为其气逆也。

帝曰:善。攻之奈何?早晏何如?岐伯曰:疟之且发也,阴阳之且移也,必

从四末始也,阳已伤,阴从之,故先其时坚束其处,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

审候见之在孙络盛坚而血者皆取之,此真往而未得并者也。

帝曰:疟不发,其应何如?岐伯曰:疟气者,必更盛更虚,当气之所在也,

病在阳,则热而脉躁;在阴,则寒而脉静;极则阴阳俱衰,卫气相离,故病得休;

卫气集,则复病也。

帝曰: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岐伯曰:其间日者,

邪气与卫气客于六府,而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疟者,阴阳更

胜也,或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

帝曰:论言夏伤于暑,秋必病疟,今疟不必应者何也?岐伯曰:此应四时者

也。其病异形者,反四时也。其以秋病者寒甚,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恶风,

以夏病者多汗。

帝曰:夫病温疟与寒疟而皆安舍?舍于何藏?岐伯曰:温疟者,得之冬中于

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

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

于外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

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

帝曰:瘅疟何如?岐伯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

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

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

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命曰瘅疟。帝曰:善。

○刺疟篇第三十六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暍暍然,热止汗出,

难已,刺郄中出血。

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亻亦,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

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