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生大策略-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举他们的好处,不提起他们的弱点,未免太偏了。这种批评,我极承认。但我平日

的主张,以为我们观风问俗的人,第一个大目的,在于懂得人家的好处。我们所该

学的,也只是人家的长处。我们今日还不配批评人家的短处。不如单注意观察人家

的长处在什么地方。那些外国传教的人,回到他们本国去捐钱,到处演说我们中国

怎样的野蛮不开化。他们钱虽捐到了,却养成一种贱视中国人的心理。这是我所最

痛恨的。我因为痛恨这种单摘人家短处的教士,所以我在美国演说中国文化,也只

提出我们的长处;如今我在中国演说美国文化,也只注重他们的特别长处。

如今所讲美国妇女特别精神,只在他们的自立十,只在他们那种“超于良妻贤

母人生观”。这种观念是我们中国妇女所最缺乏的观念。我们中国的姊妹们若能把

这种“自立”的精神来补助我们的“倚赖”性质,若能把那种“超于良妻贤母人生

观”来补助我们的“良妻贤母”观念,定可使中国女界有一点“新鲜空气”,定可

使中国产出一些真能“自立”的女子。这种“自立”的精神,带有一种传染的性质。

女子“自立”的精神,格外带有传染的性质。将来这种“自立”的风气,像那传染

鼠疫的微生物一般,越传越远,渐渐的造成无数“自立”的男女,人人都觉得自己

是堂堂地一个“人”,有该尽的义物,有可做的事业。有了这些“自立”的男女,

自然产生良善的社会。良善的社会决不是如今这些互相倚赖,不能“自立”的男女

所能造成的。所以我所说那种“自立”精神,初看去,似乎完全是极端的个人主义,

其实是善良社会绝不可少的条件。这就是我提出这个问题的微意了。

民国七年九月原题《美国的妇人一一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讲演》

六 暮钟 不老

——跋梁漱溟先生致陈独秀书

一、梁先生原信节录

仲甫先生:方才收到《新青年》六卷一号,看见你同陶孟和先生论我父亲自杀

的事各一篇,我很感谢。为什么呢?因为凡是一件惹人注目的事,社会上对于他一

定有许多思量感慨。当这用思兴感的时候,必不可无一种明确的议论来指导他们到

一条正确的路上去,免得流于错误而不自觉。所以我很感谢你们作这种明确的议论。

我今天写这信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我读孟和的论断似乎还欠明晰。,要有所申论;

一个是凡人的精神状况差不多都与他的思想有关系,要众人留意。……

诸君在今日被一般人指而目之为新思想家,哪里知道二十年前我父亲也是受人

指而目之为新思想家的呀。那时候人都毁骂郭筠仙(嵩涛)信洋人讲洋务。我父亲

同他不相识,独排众论,极以他为然。又常亲近那最老的外交家许静山先生去访问

世界大势,讨论什么亲俄亲英的问题。自己在日记上说:“倘我本身不能出洋留学,

一定节省出钱来叫我儿子出洋。万事可省,此事不可不办。”大家总该晓得向来小

孩子开蒙念书照规矩是《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我父亲竟不如此,叫

那先生拿“地球韵言”来教我。我八岁时候有一位陈先生开了一个“中西小学堂”,

便叫我去那里学起abed来。到现在二十岁了,那人人都会背的《论语》《孟子》,

我不但不会背,还是没有念呢!请看二十年后的今日还在那里压派着小学生读经,

稍为革废之论,即为大家所不容。没有过人的精神,能行之于二十年前么?我父亲

有兄弟交彭翼仲先生是北京城报界开天辟地的人,创办《启蒙画报》《京话日报》

《中华报》等等。(《启蒙画报》上边拿些浅近科学知识讲给人听,排斥迷信,恐

怕是北京人与赛先生相遇的第一次呢!)北京人都叫他“洋报”,没人过问,赔累

不堪,几次绝望。我父亲典当了钱接济他,前后千金。在那借钱折子上自己批道:

“我们为开化社会,就是把这钱赔干净了也甘心。”我父亲又拿鲁国漆室女倚门而

叹的故事编了一出新戏叫作“女子爱国。”其事距今有十四五年了,算是北京新戏

的开创头一回。戏里边便是把当时认为新思想的种种改革的主张夹七夹八的去灌输

给听戏的人。平日言谈举动,在一般亲戚朋友看去,都有一种生硬新异的感觉,抱

一种老大不赞成的意思。当时的事且不再叙,去占《新青年》的篇幅了。然而到了

晚年,就是这五六年,除了合于从前自己主张的外,自己常很激烈的表示反对新人

物新主张(于政治为尤然)。甚至把从前所主张的,如申张民权排斥迷信之类,有

返回去的倾向。不但我父亲如此,我的父执彭先生本是勇往不过的革新家,那一种

破釜沉舟的气概,恐怕现在的革新家未必能及,到现在他的思想也是陈旧的很。甚

至也有那返回去的倾向。当年我们两家虽都是南方籍贯,因为一连几代作官不曾回

南,已经成了北京人。空气是异常腐败的。何以竟能发扬蹈厉去作革新的先锋?到

现在的机会,要比起从前,那便利何止百倍,反而不能助成他们的新思想,却墨守

成规起来,又何故呢?这便是我说的精神状况的关系了。当四十岁时,人的精神充

裕,那一到过人的精神便显起效用来,于甚少的机会中追求出机会,摄取了知识,

构成了思想,发动了志气,所以有那一番积极的作为。在那时代便是维新家了。到

六十岁时,精神安能如昔?知识的摄取力先减了,思想的构成力也退了,所有的思

想都是以前的遗留,没有那方兴未艾的创造,而外界的变迁却一日千里起来,于是

乎就落后为旧人物了。因为所差的不过是精神的活泼,不过是创造的智慧,所以虽

不是现在的新思想家,却还是从前的新思想家;虽没有令人的思想,却不像寻常人

的没思想。况且我父亲虽然到了老年,因为有一种旧式道德家的训练,那颜色还是

很好,目光极具有神,肌肉不瘠,步履甚健,样样都比我们年轻人还强。精神纵不

“如昔,还是过人。那神志的清明,志气的刚强,情感的真挚,真所谓老当益壮的

了。对于外界政治上社会上种种不好的现象,他如何肯糊涂过去!使本着那所有的

思想终日早起晏息的去作事,并且成了这自杀的举动。其间知识上的错误自是有的。

然而不算事。假使拿他早年本有的精神遇着现在新学家同等的机会,那思想举动正

未知如何呢!因此我又联想到何以这么大的中国,却只有一个《新青年》杂志,可

以验国人的精神状况了!诸君所反复说之不已的,不过是很简单的一点意思,何以

一般人就大惊小怪起来,又有一般人就觉得趣味无穷起来?想来这般人的思想构成

力太缺了!然则这国民的”精神的养成“恐怕是第一大事了。我说精神状况与思想

关系是要留意的一桩事,就是这个。

梁漱凕

二、跋

漱凕先生这封信,讨论他父亲巨川先生自杀的事,使人读了都很感动。他前面

说的一段,因陶先生已去欧洲,我们且不讨论。后面一段论“精神状况与思想有关

系”一个问题,使我们知道巨川先生精神生活的变迁,使我们对于他老先生不能不

发生一种诚恳的敬爱心。这段文章,乃是近来传记中有数的文字。若是将来的孝子

贤孙替父母祖宗做传时,都能有这种诚恳的态度,写实的文体,解释的见地,中国

文学也许发生一些很有文学价值的传记。

我读这一段时,觉得内中有一节很可给我们少年人和壮年人做一种永久的教训,

所以我把他提出来抄在下面:“当四十岁时,人的精神充裕,那一副过人的精神便

显起效用来,于甚少的机会中追求出机会,摄取了知识,构成了思想,发动了志气,

所以有那一番积极的作为。在那时代便是维新家了。到六十岁时,精神安能如昔?

知识的摄取力先减了,思想的构成力也退了,所有的思想都是以前的遗留,没有那

方兴未艾的创造,而外界的变迁却一日千里起来,于是乎就落后成为旧人物了。”

我们少年人读了这一段,应该问自己道:“我们到了六七十岁时,还能保存那

创造的精神,做那时代的新人物吗?”这个问题还不是根本问题。我们应该进一步,

问自己道:“我们该用什么法子方才可使我们的精神到老还是进取创造的呢?我们

应该怎么预备做一个白头的新人物呢?”

从这个问题上着想,我觉得漱凕先生对于他父亲平生事实的解释还不免有一点

“倒果为因”的地方。他说,“到了六十岁时,精神安能如昔?知识的摄取力先减

了,思想的构成力也退了。”这似乎是说因为精神先衰了,所以不能摄取新知识,

不能构成新思想。但他下文又说巨川先生老年的精神还是过人,“真所谓老当益壮”。

这可见巨川先生致死的原因不在精神先衰,乃在知识思想不能调剂补助他的精神。

二十年前的知识思想决不够培养他那二十年后“老当益壮”的旧精神,所以有一种

内部的冲突,所以竟致自杀。

我们从这个上面可得一个教训:我们应该早点预备下一些“精神不老丹”方才

可望做一个白头的新人物。这个“精神不老丹”是什么呢?我说是永远可求得新知

识新思想的门径。这种门径不外两条:一、养成一种欢迎新思想的习惯,使新知识

新思潮可以源源进来;二、极力提倡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养成一种自由的空气,

布下新思潮的种子,预备我们到了七八十岁时,也还有许多簇新的知识思想可以收

积来做我们的精神培养品。

今日的新青年!请看看二十年前的革命家!

六 暮钟 不朽——我的宗教

不朽有种种说法,但是总括看来,只有两种说法是真有区别的。一种是把“不

朽”解作灵魂不灭的意思。一种就是《春秋左传》上说的“三不朽”。

(一)神不灭论宗教家往往说灵魂不灭,死后须受末日的裁判:做好事的享受

天国天堂的快乐,做恶事的要受地狱的苦痛。这种说法,“几千年来不但受了无数

愚夫愚妇的迷信,居然还受了许多学者的信仰。但是古今来也有许多学者对于灵魂

是否可离形体而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发生疑问。最重要的如南北朝人范缜的《神灭

论》说:”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刀;形之于用,犹刀

之于利。……舍利无刀,舍刀无利。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宋朝的

司马光也说:”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判烧春磨,亦无所施。“但是司马光说

的”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还不免把形与神看作两件事,不如范缜说的更透切。

范缤说人的神灵即是形体的作用,形体便是神灵的形质。正如刀子是形质,刀子的

利钝是作用;有刀子方才有利钝,没有刀子便没有利钝。人有形体方才有作用:这

个作用,我们叫做”灵魂“。若没有形体,便没有作用了,便没有灵魂了。范缤这

篇《神灭论》出来的时候,惹起了无数人的反对。梁武帝叫了七十几个名士作论驳

他,都没有什么真有价值的议论。其中只有沈约的《难神灭论》说:”利著追施四

方,则利体无处复立;利之为用正存一边毫毛处耳。神之与形,举体若合,又安得

同乎?若以此譬为尽耶,则不尽;若谓本不尽耶,则不可以为譬也。“这一段是说

刀是无机体,人是有机体,故不能彼此相比。这话固然有理,但终不能推翻”神者

形之用“的议论。近世唯物派的学者也说人的灵魂并不是什么无形体,独立存在的

物事,不过是神经作用的总名;灵魂的种种作用都即是脑部各部分的机能作用;若

有某部被损伤,某种作用即时废止;人幼年时脑部不曾完全发达,神灵作用也不能

完全,老年人脑部渐渐衰耗,神灵作用也渐渐衰耗。这种议论的大旨,与范缜所说”

神者形之用“正相同。但是有许多人总舍不得把灵魂打消了,所以咬住说灵魂另是

一种神秘玄妙的物事,并不是神经的作用。这个”神秘玄妙“的物事究竟是什么,

他们也说不出来,只觉得总应该有这么一件物事。既是”神秘玄妙“,自然不能用

科学试验来证明他,也不能用科学试验来驳倒他。既然如此,我们只好用实验主义

(PmptioTTI)的方法,看这种学说的实际效果如何,以为评判的标准。依此标准

看来,信神不灭论的固然也有好人,信神灭论的也未必全是坏人。即如司马光范缤

赫胥黎一类的人,说不信灵魂不灭的话,何尝没有高尚的道德?更进一层说,有些

人因为迷信天堂,天国,地狱,末日裁判,方才修德行善,这种修行全是自私自利

的,也算不得真正道德。总而言之,灵魂灭不灭的问题,于人生行为上实在没有什

么重大影响;既没有实际的影响,简直可说是不成问题了。

(二)三不朽说。《左传》说的三种不朽是:(一)立德的不朽,(二)立功

的不朽,(三)立言的不朽。“德”便是个人人格的价值,像墨翟耶稣一类的人,

一生刻意孤行,精诚勇猛,使当时的人敬爱信仰,使千百年后的人想念崇拜。这便

是立德的不朽。“功”便是事业,像哥仑布发现美洲,像华盛顿造成美洲共和国,

替当时的人开一新天地,替历史开一新纪元,替天下后世的人种下无量幸福的种子。

这便是立功的不朽。“言”便是语言著作,像那《诗经》三百篇的许多无名诗人,

又像陶潜杜甫莎士比亚易卜生一类的文学家,又像柏拉图卢梭弥儿顿一类的文学家,

又像牛顿达尔文一类的科学家,或是做了几首好诗使千百年后的人欢喜感叹;或是

做了几本好戏使当时的人鼓舞感动,使后世的人发愤兴起;或是创出一种新哲学或

是发明了一种新学说,或在当时发生思想的革命,或在后世影响无穷。这便是立言

的不朽。总而言之,这种不朽说,不问人死后灵魂能不能存在,只问他的人格,他

的事业,他的著作有没有永远存在的价值。即如基督教徒说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他

的灵魂永远存在,我们正不用驳这种无凭据的神话,只说耶稣的人格,事业和教训

都可以不朽,又何必说那些无谓的神话呢?又如孔教会的人到了孔丘的生日,一定

要举行祭孔的典礼,还有些人学那“朝山进香”的法子,要赶到曲阜孔林去对孔丘

的神灵表示敬意1其实孔丘的不朽全在他的人格与教训,不在他那“在天之灵”。

大总统多行两次了祭,孔教会多走两次“朝山进香”,就可以使孔丘格外不朽了吗?

更进一步说,像那《三百篇》里的诗人,也没有姓名,也没有事实,但是他们都可

说是立言的不朽。为什么呢?因为不朽全靠一个人的真价值,并不靠姓名事实的流

传,也不靠灵魂的存在。试看古今来的多少大发明家,那发明火的,发明养蚕的,

发明丝的,发明织布的,发明水车的,发明春米的水车的,发明规矩的,发明秤的,

……虽然姓名不传,事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