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 (全本)作者:高月-第5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车继续前行,大约走了五里,来到一座气势雄伟的宫殿前,这里便是彭王府了,占地五十亩,规模仅次于南明宫和东宫,也喻示着彭王在南唐所处的地位。
阎凯的妻儿父母都在老家岳州,没有接到巴蜀来,他单身一人在蜀,所以他便寄住在彭王府内,有一个独立的院子,还有两个美婢伺候他。
马车缓缓停在王府侧门,阎凯下了马车便直接向王府内走去,他要向彭王李仅汇报与李珍交涉的结果。
李仅的书房在后院,离大门颇远,要经过四座大院,阎凯沿着回廊快速行走,从这里可以直接走到书房门口。
王府的下人不多,李亨的军费开支过大,导致财政十分紧张,李亨只得节衣缩食,削减宫廷开支,包括南明宫、东宫和所有亲王和公主府,彭王府原来有两百名宫女宦官,现在只剩下五十人,这样,整个王府就显得空空荡荡,当然侍卫不少,两百名侍卫,一个都没有削减。
“阎先生!”
阎凯走到一扇圆门前时,忽然听见有人叫他,他四下寻找,只见在圆门后,一名侍卫在低声叫他,“先生,这边!”
阎凯一眼认出了此人,千牛直长刘维,是王府的一名侍卫小头目,身材魁梧,勇力过人,但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安西情报堂的成员,他在彭王府中主要是替阎凯联系情报堂。
阎凯见左右没人,连忙走了上去,刘维迅速将一张小纸条塞给他,便转身走开了。
阎凯快步走到一处无人的角落,打开了纸条,上面只有四个字,‘激化嫡争’,阎凯大吃一惊,他认出了纸条上的字迹,竟然是李庆安的亲笔。


第十五卷 定鼎天下 第669章 东宫争嫡
大凡亲王都想做皇帝,从古至今莫不如此,主要是条件许可,尤其老皇帝再给一点暗示和鼓励,那亲王想做皇帝的野心也就更加炙热了。
彭王李仅就是这么一个被皇帝宝座刺激得几近疯狂的亲王,李仅是李亨的第三子,长子李豫前几年已经去世了,次子李系便自然成了东宫太子,而李仅被封为彭王,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长亲王。
李仅今年只有二十三岁,还十分年轻,和太子李系重武轻文相比,李仅却是身体文弱,他从小饱读经书,学识十分渊博,很得李亨的喜爱,认为此子极像自己。
生在帝王之家,胸怀天下大志,李仅从小便崇拜他的大哥,他少年时便立下宏志,如果长兄能登基,他愿为马前卒,帮助长兄打造一个中兴大唐,但残酷的权力斗争使他这个愿望无法完成了。
而南唐的太子却变成了他最不喜欢的二哥,李仅有点心灰意冷,他的志向便改成了进太学做教授,培养天下桃李。
可惜人生如棋,父皇和他的一次深谈,他又毅然将培养天下桃李的志向抛之脑后,立志肩负天下兴衰,成为一代英主。
李仅这几天已经连续会见了右相王珙和左相崔圆,两人对他的坚定支持使李仅充满了自信,虽然李辅国和张皇后都不支持他,但父皇支持他,这就让他东宫之路更进了一步。
关心则乱,令狐飞的突然杀出令他乱了阵脚,他心中充满了紧张,就仿佛他的优势在一夜之间荡然无存,就仿佛他已经被抛弃了,他觉得自己必败无疑,好在谋士阎凯又给他想到一条出路,谋求宗室的支持,这让他那颗绝望的心又生出了一线希望。
李仅内心比较脆弱,稍有挫折,他便觉得自己难以承受了,整整一个多时辰,他背着手在房间内来回踱步,他对阎凯是望眼欲穿。
“王爷,阎先生回来了。”
门口忽然传来侍卫的禀报,李仅急忙上前去开门,正好看见阎凯对面走廊过来。
“阎先生,你终于回来了。”
李仅声音充满了激动,那种期盼的喜悦流于颜表,这让旁边的侍卫也忍俊不住想笑了,圣上说彭王性子像他,可哪里像?
阎凯慌忙上前施礼:“殿下,卑职回来晚了,让殿下担心了。”
两人进了书房,李仅关上门便迫不及待问道:“先生,到底怎么样了,你快告诉我,我都要担心死了。”
阎凯微微一笑,“殿下放心,一切都在卑职的预料之中。”
李仅大喜,结结巴巴道:“嗣岐王……答应了?”
“殿下开了那么高的条件,他能不答应吗?”
“条件?”
李仅愣了一下,他忽然想起了那些苛刻的条件,脸色变得有些不自在,那些条件并不是他的本意,而是阎凯的意思。
“先生,那些条件未免太苛刻了,如果我接受了,将来朝廷就没有财政可言了。”
阎凯暗暗一叹,果然还是太嫩了,这般书生意气,他真的能争霸天下吗?
“殿下,条件归条件,将来归将来,殿下什么都可以答应他们,等将来登基后再说给不给,殿下明白我意思吗?”
“可是……”
李仅脸色中带有一丝不满,他很不赞成阎凯的这种态度,“阎先生,人言而无信,何以立身?”
“这个……殿下这件事先别管它了,我想宗室也会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真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也不会这么过分,现在是殿下下一步该怎么办?殿下有考虑了吗?”
“我有考虑了,如果宗室支持,我会立刻去见父皇,让他知道,我的支持并不比皇兄差,我希望父皇能更一步支持我。”
阎凯低头沉吟了一会儿,似乎在考虑一件什么事,最后他抬起头缓缓道:“争夺东宫,殿下知道自己最大的弱项在哪里吗?”
“我知道,我没有军功,难以获得军方的支持。”
“不!”
阎凯摇了摇头,“这不是殿下的短项,恰恰相反,这是殿下的长项,正是因为殿下没有军队背景,圣上才会考虑让殿下入主东宫,太子就是自恃军功,越权插手朝务,才使圣上起了废太子之心。”
李仅虽然是书生,但这个道理他也懂,在其位,谋其职,既为东宫,就应该本份地学习如何治理天下,怎么能擅自任免吏部侍郎,他点点头问道:“那依先生之意,我的弱项是什么?”
“我以为殿下的短项在于殿下手段太弱,以至于处处被动,使圣上无法全力支持你,也使很多朝官摸不清殿下的真实意图,不敢轻言支持,我想殿下如果能强势一点,这就如打战,这必能提升己方士气,振奋军心,同时也能打击对方,继而把主动权抓在手中,殿下以为呢?”
阎凯见李仅低头不语,不由心中有些打鼓,李庆安命令他要激化嫡争,他也只能从李仅这里入手,说服李仅,他又小心翼翼地试探道:“殿下,卑职的意思是,不妨手段狠辣一点,殿下既然想争皇位,那就拿出一点帝王的魄力来,让圣上看一看,你强势的一面。”
‘帝王的魄力!’李仅慢慢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亮光,阎凯这句话,无疑是一剂鸡血,使他的情绪开始有点亢奋起来,“先生,那我该怎么办?”
阎凯并不急于说出心中的办法,而是慢慢引诱李仅,“殿下不要着急,咱们一步一步来,先摸一摸圣上的态度,然后再走下一步,不过有一件事需要殿下尽快去办。”
“什么事?”
“殿下,我刚才来的时候,看到令狐飞去见圣上了,他是从东宫出来,必然是和太子商量了什么对策,殿下有必要让圣上知道,令狐飞是刚刚从东宫出来,这样,不管他有再好的说辞,圣上也未必会听。”
“先生是让我现在去揭穿他吗?”
“殿下不要急!”
等令狐飞走了再去,他的口才很好,他会替自己狡辩,殿下说不过他,等他走了,再告诉圣上,不要多说,圣上自会去调查。”……
南明宫勤政殿外,令狐飞已经等了很久了,宦官早已经进去替他禀报了,但圣上却迟迟没有召见他,这让他心中有些打鼓,难道圣上已经知道自己是从东宫来吗?
不可能,没有这么快,即使就算知道了,圣上也会立刻召见他,毕竟他是户部尚书,掌控着南唐的财政,以他的地位,李亨不可能迟迟不见他,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才使圣上无暇顾及自己。
当年令狐飞可是李亨的军师幕僚,是李亨最信任之人,一般重大事情都要和他商量,但从今年开始,李亨明显对他有点冷淡了,这让令狐飞着实摸不着头脑,一直到半个月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令狐飞才从李辅国那里得到一点内幕。
原来是王珙在背后向李亨告发他,说李亨御驾东征时,他和太子往来过密,然后便发生了太子越权任免吏部侍郎一事,也就是说,李亨怀疑是他在怂恿太子越权,这让令狐飞极为愤怒,也正是这样,令狐飞才毅然决定支持太子,决不让王珙得逞。
这时,一名宦官匆匆从偏殿内走出,向他施一礼道:“令狐尚书,圣上召你觐见!”
“好!公公请前面带路。”
令狐飞跟着宦官向大殿走去,走到一个较黑处时,令狐飞悄悄将一片金叶子塞给了宦官,宦官一怔,随即喜上眉梢,立刻将金叶子收了,“令狐尚书太客气了,这怎么好意思呢?”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宦官深黯此理,他见左右无人,立刻低声道:“刚才圣上在召见王相国,再谈军务之事,好像是北唐军队有异常调动。”
令狐飞心中一惊,北唐军队有异常调动,他当然知道,他也是为此事而来,没想到被王珙抢先了,而且圣上竟然没有叫他一起商议,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要把他排挤出决策圈吗?
令狐飞心中疑虑,他连忙拱手谢道:“哦!多谢公公相告。”
老宦官又低声道:“昨晚鱼公公也写奏折来了,他坚决支持太子。”
令狐飞心中大喜,鱼朝恩是襄阳观军容使,手握襄阳二十万大军,如果他肯支持太子,形势显然对太子更有利了。
“多谢公公,日后必有重谢!”
令狐飞随着宦官走进了御书房,正好,迎面见王珙从里面走了出来,两人对望一眼,王珙立刻挤出了灿烂的笑容,拱手道:“呵呵!让令狐尚书久等了。”
“相国有点自作多情了吧!是圣上让我等候,和相国有什么关系?”
令狐飞回答道。
王珙的脸也阴沉下来,“看来令狐尚书的心情不好啊!那好吧!不耽误你了。”
他和令狐飞擦肩而过,肩膀却重重地撞了令狐飞一下,随即冷笑两声,扬长而去。
令狐飞捂着肩膀,狠狠盯着他的背影,眼中闪过了一丝杀机,将来太子登位,当先杀此人。
一名小宦官跑了出来,见到令狐飞,立刻道:“令狐尚书,圣上召见!”
“嗯!”
他答应一声,走进了李亨的御书房。
御书房内,李亨正负手站在地图前,目光里充满了担忧,他刚刚得到王珙上呈的情报,一支五万人的北唐军队兵分两路,一路四万军进驻汝州,一路一万人进驻豫州,据说主将是大将李晟,李晟虽然只是二线大将,但此人极受李庆安重视,一般都是发动大战时出现,此人忽然出现在汝州,这是什么意思?
还有另一个消息,李光弼也率五万军进入了关中,难道他是要发兵汉中?刚才王珙的意思是说,李庆安很可能要发动对南唐的战役了,如果是这样,自己该如何应对?
“臣令狐飞参见陛下!”
李亨转过身,见令狐飞已经出现在自己身后了,便点点头道:“爱卿免礼!”
“谢陛下!”
李亨长长叹了口气,“令狐爱卿,朕刚刚接到消息,李晟已经率领五万大军进驻了豫州和汝州,朕很忧心啊!”
令狐飞一怔,他只知道李光弼率军入关中,却不知道李晟出兵汝州一事,他急问道:“陛下,同时出兵汝州和豫州的情报可靠吗?”
“应该可靠!王相国很有把握,四万军在汝州,一万军进驻豫州。”
令狐飞研究过地图,对襄阳一带的情况非常熟悉,他一听便明白了北唐军的战略企图。
“陛下,北唐军明显是要攻打南阳了。”
“何以见得?”
李亨虽然对令狐飞有了成见,但他对令狐飞的谋略却是很相信,听他这样一说,李亨立刻有点紧张起来。
“陛下请看地图!”
令狐飞指着地图道:“汝州位于南阳正北方,而豫州在南阳东南方,李晟主力驻扎汝州,明显是要正面攻打南阳,而豫州的一万军则是穿插到南阳之后,极可能是攻打新野,断南阳的后路,南阳若失,襄阳的大门就开了。”
李亨仔细看了看地图,确实如此,尽管豫州和南阳之间还隔一个唐州,但唐州几乎没有驻军,再加上安西军的骑兵速度,几乎完全可以奇袭新野,只是他还有一点不明白。
“爱卿所言虽然有理,但按照李晟的性格,不动则已,一动必是突袭,他很早摆出这架势,不就告诉我们他的战略了吗?朕不太明白。”
“陛下,李庆安从来不会只争一城一域,他若要攻打南唐,必然是两线同时作战,他之所以在襄阳摆出架势,其实就是想吸引我们关注襄阳,但是他的真正进攻,一定是从汉中开始,所以李光弼才会领军入关中,陛下,臣和李庆安打交道多年,深知其谋略。”
李亨也在想李光弼军队进关中后会做什么,但他在关中的探子尽没,根本就无从知晓,令狐飞的话使他如梦方醒,他急忙追问道:“那依尚书之意,我们该如何应对。”
“陛下,臣有两个建议。”
“嗯!你说。”
渐渐地,李亨已经忘记了对令狐飞的不满,现在他只关心如果能抵御住北唐军队的进攻,其他都不重要了。
令狐飞心中暗喜,他已经一步步把李亨的思路控制住了,他缓缓道:“第一个建议,我们放弃襄阳,撤军回蜀中,利用巴蜀的地形,集中兵力和北唐军对抗。”
其实这个建议是令狐飞刚刚才意识到,既然鱼朝恩支持太子,若鱼朝恩的大军能回来,必然会大大加强太子的势力。
李亨没有想到这一点,他点点头,“这个建议朕会考虑,爱卿再说第二个建议。”
“臣的第二个建议是:大敌当前,切不可先生内乱,臣劝谏陛下保全太子,一心对外。”


第十五卷 定鼎天下 第670章 静室密商
傍晚时分,持续一天的大搜查终于结束了,搜查虽然结束,但抓捕北唐探子才刚刚开始,军队一共抓捕了五千四百余人,这里面绝大部分都是以私藏军械的名义被抓捕,大量抓捕疑犯引起了成都民众的强烈愤怒,左相崔圆立刻上书李亨,他指出民间之所以藏有大量军械,是因为当年哥舒翰军士兵的大量逃跑,将军械带入了民间,这和北唐无关,希望李亨立刻下旨释放这些无辜的民众,维持成都的稳定。
但剑南节度使郭英却信誓旦旦保证,北唐探子一定就在这五千四百人中,决不能轻易放走,一定要一个个辨认,宁可错抓一千,也不能放过一人。
一直到夜里,李亨才终于下旨,他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意见,可以解除成都的戒严,但五千余民众中极可能藏匿有北唐探子,希望军方尽快甄别放人,恢复平静。
彭王府,李仅的情绪极度低落,今天下午,他急匆匆赶进宫,想要揭穿令狐飞的阴谋,但他却遭遇了冷遇,父皇借口身体疲惫,竟然不见他,但很快宫中传来消息,圣上并非身体疲惫,而是令狐飞的话触动了圣上,令狐飞走后,圣上一直在沉思之中。
很明显,令狐飞今天的一席话已经说动了父皇,尽管父皇没有明确表态,但不肯见他,就是一种暗示,一种不妙的信号。
“先生,现在我该怎么办?父皇一定是放弃我了。”
李仅声音带着一种哭腔,透露出他内心深深的惶恐,他是个悲观懦弱者,稍挫即言败,他仿佛看见了李辅国目光中的阴毒,仿佛看见二哥下令将他绑缚刑场,那高高的斩头刀举起,令他不寒而栗。
他现在已没有任何雄心壮志,他只想保住自己的性命,他想放弃了。
“殿下,卑职只问你一句话,你是要争还是放弃?”
阎凯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李仅。
“我……我也不知道。”
李仅慢慢低下了头,嘴唇嗫嚅道:“我觉得太学或许更适合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