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冰心作品集-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桔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从王春林
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
生,被当作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
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本篇最初发表于《中国少年报》1957年1月31日,后收入小说、散文、
诗歌合集《小桔灯》,作家出版社1980年4月初版。)一个渔村女教师
——介绍日本小说《二十四颗眼珠》《二十四颗眼珠》是日本进步女作家壶井荣写的一
本反战的小说。她通过一个很普通很年轻的渔村女教师——大石久子二十年中的经历,反映
出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政策,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多大的灾害。这本小说的好处是作者抓住
了人人熟悉的日常生活,极其动人地、细腻地描写出在一个小小的渔村里,小学一年级十二
个男女学生,在日本统治阶级发动战争期间的悲惨遭遇。使我们触目惊心地看到了在日本国
土上,卷在侵略战争的浊流里,流离痛苦的广大人民;使我们对于战后还在过着不独立,不
自由,不民主生活的日本人民,起了无限的同情与关怀。
我自己小的时候,曾看过几部日本的鼓吹侵略战争的小说,里面赞扬“武士道”,歌颂
“大和魂”,里面的日本军人个个“忠君爱国”,个个“视死如归”。正在受着日本军国主
义者欺凌压迫的中国青年,在忧愤填胸之中,受了这些小说的蒙蔽,很容易认为日本兵士,
个个都是死心塌地地替他们的统治阶级当炮灰,甘心情愿地作帝国侵略的工具。我们不了解
他们的心理实况,因此我们任何时候,看见了红帽箍的日本兵士,永远起一种极强烈的反
感。当我战后到了日本,接触了一般的日本人民,看到了他们痛苦的生活,和他们素朴善良
的本质,看到了他们不但和我们一样受到了他们统治阶级的压迫,而且更痛苦地受到了他们
的欺骗。我痛恨那些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压迫欺骗人民的鼓吹战争的文学!而《二十四颗眼
珠》,却是叫出日本人民内心的痛苦,揭露日本统治阶级的罪恶的一本小说。它把日本人民
在战争前后所受的欺骗和痛苦,以及日本青年如何万般无奈地走上战场,日本少年“为着能
尽量地吃赤豆糕,所以就去当航空兵”,嘴上唱着:
“……穿上七颗扣的军装,落樱般视死如归……”等等事实,赤裸裸地告诉我们:“落
樱般视死如归”原来是在这种情形之下唱出来的!这里面有多少母亲和教师们的眼泪呵!
热爱生活,热爱儿童的大石久子,在她年轻的时候,穿着改制的西装,骑着如飞的自行
车,每天来回走三十二里,到一个小小的岬角村去上课。她热爱她的一年级班上的十二个男
女学生;她尊敬地称他们为“君”,她亲热地唤着他们的外号,她熟悉他们的家庭状况,天
真朴素的渔村孩子,更是无微不至地敬爱着她。当她伤脚休息的时候,这十二个小孩子,瞒
着家人,忍着饥饿与劳累,走到他们从未去过的十六里外的“一棵松”去探望她。他们在一
起照了一张相片。这些孩子的同时出走,引起了父母们的担心,但当他们安全地回来,父母
们不但没有责备他们,而且哈哈大笑,“对大石老师的敬爱更加提高了。”
但是,好景不常,这时日本统治阶级的侵略的魔爪,已从密云中伸了出来。“山雨欲来
风满楼”,当大石老师在“本校”又作她的学生们五年级时代的级任的时候,情形是每况愈
下了!统治阶级在加紧地征兵,和迫害进步分子,人民生活也更加穷苦了。女生中的松江,
迫着“梳着日本式的发髻,穿了和服”在一个饭馆里当了女侍,另一个女生琴江,去当了保
姆,“不久得了肺病;骨瘦如柴地一个人躺在堆东西的小屋里”,以后就死去了。又一个女
生“富士子被她父母卖给别人了,就像家具和衣服一样……”男孩子们都要被征去当兵了。
大石久子痛苦地决定辞职,她告诉母亲说:“辞了开点心铺也比这好,每天每天地都是忠君
爱国,真腻死人了。”同时,教务主任也警告她:“大家都在说大石老师是共产党呢,要是
不小心……”大石老师离开了,没有人“特别的挽留”,“可能是由于学生们太喜欢她”!
她作为一个船员妻子的八年中,“中日战争爆发了,日德意三国缔结了防共协定,以国
民精神总动员的名义而实施的运动,使日本人民感到连在说梦话的时候,也不敢谈论国事
了。”但是当她看见自己的五个男学生去参加征兵检查的时候,她想:“假使说在前面等待
着这可爱的背影的,依然还是战争的话,那么人又为什么要生育和爱抚儿女呢?人们为什么
不悲悯那些被炮火夺去的生命呢?为什么不去制止这种情形呢?”她终于在送别这些暗怀着
悲哀的青年人的时候,低声说出:“可别光荣牺牲,千万要活着回来。”但是最后这五个人
之中,只有两个回来,其中还有一个瞎子!
十八年以后,“虽然过着非人的生活,也要活下去”的大石老师,又回到岬角村来教学
了。离职十三年中间的痛苦生活:累死了老病的母亲,牺牲了带病上船服役的丈夫,病死了
因着饥饿而吃青柿子,得了急性肠炎的女儿——八津。母亲死了,请不到念经的和尚;丈夫
死了,只得到一块“战死”的木牌;女儿死了,却连棺材也得用旧木柜来改做,祭品只是家
种的南瓜……这一切,使得大石老师“显得苍老,连白头发也有了……要是腰再一弯,就完
全是老太太了。”
“身体这样衰弱,而又这样劳累的她,这次得以再去教书”,还是全仗她的一个女学生
早苗的暗中尽力帮忙,大石老师“困窘到连一件能穿来上课的衣服都没有”,也勉强地由她
的大儿子大吉,划船送她每天去到岬角村去当一个“助教”。
当她重见这荒凉的渔村,穿着破烂衣服的孩子,古老的校舍的时候,她的眼泪就流个不
停了。她对她的一个女学生美佐子说:“没有来这里以前,觉得自己还和从前那样有精神,
可是来了一看,总使我掉眼泪,掉眼泪,尽想着一些叫人掉眼泪的事……”从一个活泼快
乐,西装骑车,风一般地掠过,被人称作“摩登女郎”的女教师,十八年后却颓唐衰老,泪
不停挥,得了个“哭鬼老师”的绰号,这种改变,在日本恐怕不止大石久子一个人吧!
小说的末段,作者安排了两个悲惨动人的场面:大石老师同她的女学生美佐子,去上另
一个女学生琴江的坟,她看到军人公墓,公墓依着甲午、日俄、中日战争的次序,前面立着
许多石碑,有的已经朽烂了,有的已经倒了下来。在这中间,仁太,竹一,和正等几个学生
的还是新近树立的。混乱的社会情况也表现在这里,这些被夺去的无辜的年轻生命的墓前,
人们甚至连鲜花也忘了……立着木牌的是新的军人墓……现在人们在生活中,连做一块石碑
送到这里来聊以自慰的力量也没有了。这不过是日本国土的一小角,一个小小的岬角村,但
已使人毛骨森然地看到几十年来为日本统治阶级充当炮灰的许许多多“无辜的年轻生命”的
收场,而到了最后,这些新的“无辜的年轻生命”的父母,是被压榨得连给儿子墓上立石碑
的力量都没有了。我们看到这里,能够不悲愤地对日本人民献上万分的同情么?
最后,死生流转之余,五个女生,两个男生在海边的水月楼,给大石老师开了个欢迎
会。学生们虽然还是强作欢笑,说“都像从前当一年级生时那样”。但是大石老师在一阵笑
声中,却总是含着泪。当这些学生传观着他们当年在“一棵松”照的相片的时候,传到瞎眼
的矶吉手里,他笑着说:“眼珠没有了……可是这种照片我倒看得见……。”他用食指指着
相片上一个个并排站着的同学,但是他指偏了,大石老师用清脆的声音说,“对,对!是这
样,一点也不错。”而她的脸上却流着一行行的眼泪。大家都鸦雀无声。这时,带醉的两个
女生,唱着唱着歌,忽然接着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故事就在这里结束了。
这是一本平谈,亲切,渗透人心的小说,得到了日本人民,尤其是母亲和教师的共鸣。
它之所以能盛销一时而且被摄成电影,是有很好的理由的。如今在日本各地风起云涌的“母
亲与教师协会”,在反对战争,保卫和平上,作出了许多贡献,如赞助禁止原子弹氢弹,反
对扩大美国军事基地等等,我认为这本书在促进这个运动上,是起了它的作用的。一九五七
年二月十三日
1956年《儿童文学选》序言这是我们的第二本儿童文学选集。分类还是依照从前
的,每种体裁内作品的排列,是以发表或出版的先后为序。
在今年的小说创作里,反映历史斗争的作品,比较地多了一些。显然地是作者们在选题
的时候,他们自己过去所参加的惊天动地的革命斗争中,有些和大人们在一起奋斗的孩子
们,为着解放祖国保卫祖国,贡献出细小的身躯里最大的力量,他们所表现的坚强勇敢的气
概,给作者以极深刻、极生动、极鲜明的印象。故事的一切背景,对于作者也是熟悉亲切
的。因此他能在回忆的激动里,很快很顺利地把它写了下来。这种描写“自己熟悉的人物”
的作法,我认为是对的。
这集里选进了杨朔的《雪花飘飘》和王路遥的《小星星》等八篇。还有长些的,如孙肖
平的《我们一家人》和郭墟的《接关系》,因为篇幅关系,没能够编进去。
反映学校、学生、少先队的生活的作品,比去年少些了,但却有内容比较新颖的,如陈
炎荣的《省城来的新同学》。这里描写一个城市的孩子,跑到乡村学校来上学,她和她的同
学们,在不同的生活环境里长大的城市和乡村的孩子,以好奇的眼光互相窥探,从乡村同学
的“恶作剧”开始,发展成城市和乡村孩子的互相喜爱,生活知识上的互相补充,在新事物
的认识和应用上的互相帮助。这种从学校生活的特殊方面来选题取材,比停留在“拾物不
昧”、“由吵架到团结”、“由捣乱到守纪律”的那种概念化、公式化、孩子们看了开头就
猜着结尾的东西强得多。
反映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作品,也不算多。这里选了王汶石的《少年突击手》和王福
慧的《社里的孩子》,是比较活泼可喜的。反映工业建设的几乎没有,通过儿童生活来表现
工厂、矿山等方面社会主义建设等情况,还有待于作者的努力。同时描写广泛的反映社会生
活的作品却加多了,这是一个值得欢迎的现象!这里选进了杲向真的《向日葵是怎样变成大
蘑菇的》和王若望的《阿福寻宝记》等九篇。秦牧的《回国》反映了华侨儿童在海外的生
活,和他们对于祖国的向往和热爱。梁学政的《在台湾一个五月的夜里》是描写在蒋集团统
治下台湾小同胞的悲惨生活。这两篇是更会引起在祖国光明的环境中过着幸福生活的儿童对
于华侨和台湾儿童的同情和关怀。季康的《蒙帕在幻想》是描写一个瑶族的少年,在幻想过
当猎人、当解放军、当画家之后,选择了农业,要“改变我们家乡那种落后的生产方法”。
这篇仍是汉族作家写的。我们的许多兄弟民族,都有和汉族同胞一样但更黑暗的过去,又有
和汉族同胞一样有着光明幸福的现在与将来。他们有许许多多美丽而充满了人民性的生活斗
争的传说和故事。我们希望多有兄弟民族作家,替全国的儿童们写出和他们的歌舞一样地丰
富多彩的儿童文学。
总起来说,小说部分里反映历史斗争的作品多,反映现实的作品少,虽然有它的原因,
但不能不说是个缺点。我们希望作家们能够深入下去,使得自己对于目前现实的人物背景,
也能和历史斗争的人物背景一样的亲切熟悉,那写起来也会很好的。
今年的散文,数量虽然不多,而内容却更清新活泼了!菡子的《五颗小小的心》,简洁
精练,就像她所描写的五个小孩一样的天真、可爱。任大霖的《童年时代的朋友》娓娓地写
来,不但生动地描写了几个可爱的小动物,背后还衬托着解放前劳动人民穷苦的生活,和作
者童年从他们学来的对于压迫者的反抗。叶圣陶的《一个少年的笔记》,我们只能选到他已
发表的一小部分。黄秋云的《高士其伯伯的故事》,写得很好。高士其同志是儿童们熟识的
儿童文学作家,他们对于他的童年和他一生的斗争事迹,是极感兴趣的。这类的传记,无疑
地对于儿童高尚人格的形成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欢迎作家们多写点儿童所敬爱的历史上或
是近代人物的传记。江山野的《贝斯特洛夫和他的父亲》,从家庭休假的背景中,写出中苏
人民亲如家人的友谊,和一个永远活泼,不停劳动的老人的形象,是很别致而生动的。
在诗歌的园地里,产量是最高的。我们选了十一位作者的诗。这里面有袁鹰的表现国际
主义同情友爱精神的《在美国,有一个孩子被人杀死了》,和柯岩的最被读者喜爱的《小兵
的故事》等篇。百蒸的《妈妈!放开手罢!》表现了孩子的独立自主的要求,是比较别致的
一篇。《营地哨岗》是少年自己的作品,作者刘君长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还是一个中学生。
剧本的数量仍然不多,质量也有问题,最突出的是题材的狭窄。除了童话剧以外,大部
分是写少先队的活动,似乎少年儿童剧本,一定要儿童演给儿童看的!此外,剧本的“戏剧
性”很差,人为的冲突比较明显,看去使人觉得很勉强,不自然。儿童剧作者还要格外地努
力钻研这种文学体裁的特征,和特殊的艺术技巧,因为舞台上的效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
素。这里选了梁彦、熊塞声的《巧媳妇》,姚易非、陈友罕的《小公鸡》,李钦的《姐
姐》,容曜的《妈妈在你身旁》,和柏叶的《金苹果》。
科学文艺的作者中,今年添了一位迟叔昌。他把科学知识极有风趣地融合在幻想的故事
里,很引人入胜。我们选了他和于止合写的一篇《割掉鼻子的大象》。科学文艺作品是极受
儿童欢迎而应该提倡的,我们希望这支队伍不断的扩大。
童话的题材,比去年宽阔了些。邓十郯的《活矿工和死把头》,是流传在阜新矿区的传
说。我们相信跟着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工作队伍而深入到祖国各个角落的作者们,一定还会
发掘出许多关于我国各族人民生活斗争的童话材料,来丰富这个领域的内容。这里选进的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