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书-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述谮善心曰:“陈叔宝卒,善心与周罗睺、虞世基、袁充、蔡徵等同往送葬。善
心为祭文,谓为陛下,敢于今日加叔宝尊号。”召问有实,自援古例,事得释,
而帝甚恶之。又太史奏帝即位之年,与尧时符合,善心议,以国哀甫尔,不宜称
贺。述讽御史劾之,左迁给事郎,降品二等。四年,撰《方物志》奏之。七年,
从至涿郡,帝方自御戎以东讨,善心上封事忤旨,免官。其年复征为守给事郎。
九年,摄左翊卫长史,从渡辽,授建节尉。帝尝言及高祖受命之符,因问鬼神之
事,敕善心与崔祖濬撰《灵异记》十卷。
初,善心父撰著《梁史》,未就而殁。善心述成父志,修续家书,其《序传》
末,述制作之意曰:
谨案太素将萌,洪荒初判,乾仪资始,辰象所以正时,巛载厚生,品物于焉
播气。参三才而育德,肖二统而降灵。有人民焉,树之君长,有贵贱矣,为其宗
极。保上天之眷命,膺下土之乐推,莫不执大方,振长策,感召风云,驱驰英俊。
干戈揖让,取之也殊功,鼎玉龟符,成之也一致。革命创制,竹素之道稍彰,纪
事记言,笔墨之官渐著。炎农以往,存其名而漏其迹,黄轩以来,晦其文而显其
用。登丘纳麓,具训诰及典谟,贯昴入房,传夏正与殷祀。洎辨方正位,论时训
功,南北左右,兼四名之别,梼杌乘车,擅一家之称。国恶虽讳,君举必书,故
贼子乱臣,天下大惧,元龟明镜,昭然可察。及三郊递袭,五胜相沿,俱称百谷
之主,并以四海自任,重光累德,何世无哉!
逮有梁之君临天下,江左建国,莫斯为盛。受命在于一君,继统传乎四主,
克昌四十八载,馀祚五十六年。武皇帝出自诸生,爰升宝历,拯百王之弊,救万
姓之危,反浇季之末流,登上皇之独道。朝多君子,野无遗贤,礼乐必备,宪章
咸举。弘深慈于不杀,济大忍于无刑,荡荡巍巍,可为称首。属阴戎入颍,羯胡
侵洛,沸腾碜黩,三季所未闻,扫地滔天,一元之巨厄。廊庙有序,翦成狐兔之
场,珪帛有仪,碎夫犬羊之手。福善积而身祸,仁义在而国亡。岂天道欤?岂人
事欤?尝别论之,在《序论》之卷。
先君昔在前代,早怀述作,凡撰《齐书》为五十卷;《梁书》纪传,随事勒
成,及阙而未就者,《目录》注为一百八卷。梁室交丧,坟籍销尽。冢壁皆残,
不准无所盗,帷囊同毁,陈农何以求!秦儒既坑,先王之道将坠,汉臣徒请,口
授之文亦绝。所撰之书,一时亡散。有陈初建,诏为史官,补阙拾遗,心识口诵。
依旧目录,更加修撰,且成百卷,已有六帙五十八卷,上秘阁讫。
善心早婴荼蓼,弗荷薪构,太建之末,频抗表闻,至德之初,蒙授史任。方
愿油素采访,门庭记录,俯励弱才,仰成先志;而单宗少强近,虚室类原、颜,
退屏无所交游,栖迟不求进益。假班嗣之书,徒闻其语,给王隐之笔,未见其人。
加以庸琐凉能,孤陋末学,忝职郎署,兼撰《陈史》,致此书延时,未即成续。
祯明二年,以台郎入聘,值本邑沦覆,他乡播迁,行人失时,将命不复。望都亭
而长恸,迁别馆而悬壶。家史旧书,在后焚荡。今止有六十八卷在,又并缺落失
次。自入京已来,随见补葺,略成七十卷。《四帝纪》八卷,《后妃》一卷,
《三太子录》一卷,为一帙十卷。《宗室王侯列传》一帙十卷。《具臣列传》二
帙二十卷。《外戚传》一卷,《孝德传》一卷,《诚臣传》一卷,《文苑传》二
卷,《儒林传》二卷,《逸民传》一卷,《数术传》一卷,《藩臣传》一卷,合
一帙十卷。《止足传》一卷,《列女传》一卷,《权幸传》一卷,《羯贼传》二
卷,《逆臣传》二卷,《叛臣传》二卷,《叙传论述》一卷,合一帙十卷。凡称
史臣者,皆先君所言,下称名案者,并善心补阙。别为《叙论》一篇,托于《叙
传》之末。
十年,又从至怀远镇,加授朝散大夫。突厥围雁门,摄左亲卫武贲郎将,领
江南兵宿卫殿省。驾幸江都郡,追叙前勋,授通议大夫。诏还本品,行给事郎。
十四年,化及杀逆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驰告之曰:
“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文武莫不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
叔而低徊若此!”善心怒之,不肯随去。弘仁反走上马,泣而言曰:“将军于叔
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还告唐奉义,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
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人大负气。”命捉将来,
骂云:“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时年六十一。及
越王称制,赠左光禄大夫、高阳县公,谥曰文节。
善心母范氏,梁太子中舍人孝才之女,少寡养孤,博学有高节。高祖知之,
敕尚食每献时新,常遣分赐。尝诏范入内,侍皇后讲读,封永乐郡君。及善心遇
祸,范年九十有二,临丧不哭,抚柩曰:“能死国难,我有儿矣。”因卧不食,
后十馀日亦终。
○李文博
博陵李文博,性贞介鲠直,好学不倦,至于教义名理,特所留心。每读书至
治乱得失,忠臣列士,未尝不反覆吟玩。开皇中,为羽骑尉,特为吏部侍郎薛道
衡所知,恒令在听事帷中披检书史,并察己行事。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记录,
如选用疏谬,即委之臧否。道衡每得其语,莫不欣然从之。后直秘书内省,典校
坟籍,守道居贫,晏如也。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
处,侪辈莫不敬惮焉。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给以资费。文博商略古今,治政
得失,如指诸掌,然无吏干。稍迁校书郎。后出为县丞,遂得下考,数岁不调。
道衡为司隶大夫,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愍之,遂奏为从事。因为齐王司马李
纲曰:“今日遂遇文博,得奏用之。”以为欢笑。其见赏知音如此。在洛下,曾
诣房玄龄,相送于衢路。玄龄谓之曰:“公生平志尚,唯在正直,今既得为从事,
故应有会素心。比来激浊扬清,所为多少?”文博遂奋臂厉声曰:“夫清其流者
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今治源混乱,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其
瞽直疾恶,不知忌讳,皆此类也。于时朝政浸坏,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
论者以此贵之。遭离乱播迁,不知所终。
初,文博在内校书,虞世基子亦在其内,盛饰容服,而未有所却。文博因从
容问之年纪,答云:“十八。”文博乃谓之曰:“昔贾谊当此之年,议论何事?
君今徒事仪容,故何为者!”又秦孝王妃生男,高祖大喜,颁赐群官各有差。文
博家道屡空,人谓其悦,乃云:“赏罚之设,功过所归,今王妃生男,于群官何
事,乃妄受赏也!”其循名责实,录过计功,必使赏罚不滥,功过无隐者皆尔。
文博本为经学,后读史书,于诸子及论尤所该洽。性长议论,亦善属文,著《治
道集》十卷,大行于世。
史臣曰:明克让、魏澹等,或博学洽闻,词藻赡逸,既称燕赵之俊,实曰东
南之美。所在见宝,咸取禄位,虽无往非命,盖亦道有存焉。澹之《魏书》,时
称简正,条例详密,足传于后。此外诸子,各有记述,虽道或小大,皆志在立言,
美矣。
卷五十九 列传第二十四
○炀三子
炀帝三男,萧皇后生元德太子昭、齐王暕,萧嫔生赵王杲。
元德太子昭,炀帝长子也,生而高祖命养宫中。三岁时,于玄武门弄石师子,
高祖与文献后至其所。高祖适患腰痛,举手凭后,昭因避去,如此者再三。高祖
叹曰:“天生长者,谁复教乎!”由是大奇之。高祖尝谓曰:“当为尔娶妇。”
昭应声而泣。高祖问其故,对曰:“汉王未婚时,恒在至尊所,一朝娶妇,便则
出外。惧将违离,是以啼耳。”上叹其有至性,特钟爱焉。
年十二,立为河南王。仁寿初,徙为晋王,拜内史令,兼左卫大将军。后三
年,转雍州牧。炀帝即位,便幸洛阳宫,昭留守京师。大业元年,帝遣使者立为
皇太子。昭有武力,能引强弩。性谦冲,言色恂恂,未尝忿怒。有深嫌可责者,
但云“大不是”。所膳不许多品,帷席极于俭素。臣吏有老父母者,必亲问其安
否,岁时皆有惠赐。其仁爱如此。明年,朝于洛阳。后数月,将还京师,愿得少
留,帝不许,拜请无数。体素肥,因致劳疾。帝令巫者视之,云:“房陵王为祟。”
未几而薨。诏内史侍郎虞世基为哀册文曰:
维大业二年七月癸丑朔二十三日,皇太子薨于行宫。粤三年五月庚辰朔六日,
将迁座于庄陵,礼也。蜃綍宵载,鹤关晓辟,肃文物以具陈,俨宾从其如昔。皇
帝悼离方之云晦,嗟震宫之亏象,顾守器以长怀,临登馂而兴想。先远戒日,占
谋允从,庭彝彻祖,阶所收重,抗铭旌以启路,动徐轮于振容。揆行度名,累德
彰谥,爰诏史册,式遵典志,俾浚哲之徽猷,播长久乎天地。其辞曰:
宸基峻极,帝绪会昌。体元袭圣,仪耀重光。气秀春陆,神华少阳。居周轶
诵,处汉韬庄。有纵生知,诞膺惟睿。性道觿日,几深绮岁。降迹大成,俯情多
艺。树亲建国,命懿作藩。威蕤先路,舄奕渠门。庸服有纪,分器惟尊。风高楚
殿,雅盛梁园。睿后膺储,天人协顺。本茂条远,基崇体峻。改王参墟,奄有唐、
晋。在贵能谦,居冲益慎。封畿千里,阊阖九重。神州王化,禁旅军容。瞻言偃
草,高视折冲。帷扆清秘,亲贤允属。泛景风澜,飞华螭玉。挥翰泉涌,敷言藻
缛。式是便烦,思谋启沃。洪惟积德,丰衍繁祉。粤自天孙,光升元子。绿车逮
事,翠缨奉祀。肃穆满容,仪形让齿。礼乐交畅,爱敬兼资。优游养德,恭己承
仪。南山聘隐,东序尊师。有粹神仪,深穆其度。显显观德,温温审谕。炯戒齐
箴,留连王赋。入监出抚,日就月将。冲情玉裕,令问金相。宜绥景福,永作元
良。神理冥漠,天道难究。仁不必寿,善或愆祐。遽瑶山之颓坏,忽桂宫之毁构。
痛结幽明,悲缠宇宙。恸皇情之深悯,摧具僚其如疚。呜呼哀哉!回环气朔,荏
苒居诸。沾零露于瑶围,下申霜于玉除。夜漏尽兮空阶曙,晓月悬兮帷殿虚。呜
呼哀哉!将宁甫竁,长违望苑。渡渭涘于造舟,遵长平之修坂。望鹤驾而不追,
顾龙楼而日远。呜呼哀哉!永隔存没,长分古今。去荣华于人世,即潜之幽
深。霏夕烟而稍起,惨落景而将沉。听哀挽之凄楚,杂灌木之悲吟。纷徒御而流
袂,欷缨弁以沾衿。呜呼哀哉!九地黄泉,千年白日。虽金石之能久,终天壤乎
长毕。敢图芳于篆素,永飞声而腾实。
帝深追悼。
有子三人,韦妃生恭皇帝,大刘良娣生燕王倓,小刘良娣生越王侗。
燕王倓字仁安。敏慧美姿仪,炀帝于诸孙中特所钟爱,常置左右。性好读
书,尤重儒素,非造次所及,有若成人。良娣早终,每至忌日,末尝不流涕呜咽。
帝由是益以奇之。宇文化及弑逆之际,倓觉变,欲入奏,恐露其事,因与梁公
萧钜、千牛宇文皛等穿芳林门侧水窦而入。至玄武门,诡奏曰:“臣卒中恶,命
县俄顷,请得面辞,死无所恨。”冀以见帝,为司宫者所遏,竟不得闻。俄而难
作,为贼所害,时年十六。
越王侗字仁谨,美姿仪,性宽厚。大业二年,立为越王。帝每巡幸,侗常留
守东都。杨玄感作乱之际,与民部尚书樊子盖拒之。及玄感平,朝于高阳,拜高
阳太守。俄以本官复留守东都。十三年,帝幸江都,复令侗与金紫光禄大夫段达、
太府卿元文都、摄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等总留台事。宇文化及之
弑逆也,文都等议,以侗元德太子之子,属最为近,于是乃共尊立,大赦,改元
曰皇泰。谥帝曰明,庙号世祖。追尊元德太子为孝成皇帝,庙号世宗。尊其母刘
良娣为皇太后。以段达为纳言、右翊卫大将军、摄礼部尚书,王世充亦纳言、左
翊卫大将军、摄吏部尚书,元文都内史令、左骁卫大将军,卢楚亦内史令,皇甫
无逸兵部尚书、右武卫大将军,郭文懿内史侍郎,赵长文黄门侍郎,委以机务,
为金书铁券,藏之宫掖。于时洛阳称段达等为“七贵”。
未几,宇文化及立秦王子浩为天子,来次彭城,所经城邑多从逆党。侗惧,
遣使者盖琮、马公政招怀李密。密遂遣使请降,侗大悦,礼其使甚厚。即拜密为
太尉、尚书令、魏国公,令拒化及。下书曰:
我大隋之有天下,于兹三十八载。高祖文皇帝圣略神功,载造区夏。世祖明
皇帝则天法地,混一华戎。东暨蟠木,西通细柳,前逾丹徼,后越幽都。日月之
所临,风雨之所至,圆首方足,禀气食芼,莫不尽入提封,皆为臣妾。加以宝贶
毕集,灵瑞咸臻,作乐制礼,移风易俗。智周寰海,万物咸受其赐,道济天下,
百姓用而不知。世祖往因历试,统临南服,自居皇极,顺兹望幸。所以往岁省方,
展礼肆觐,停銮驻跸,按驾清道,八屯如昔,七萃不移。岂意衅起非常,逮于轩
陛,灾生不意,延及冕旒。奉讳之日,五情崩陨,攀号荼毒,不能自胜。
且闻之,自古代有屯剥,贼臣逆子,无世无之。至如宇文化及,世传庸品。
其父述,往属时来,早沾厚遇,赐以婚媾,置之公辅,位尊九命,禄重万钟,礼
极人臣,荣冠世表。徒承海岳之恩,未有涓尘之益。化及以此下材,夙蒙顾盼,
出入外内,奉望阶墀。昔陪藩国,统领禁卫,及从升皇祚,陪列九卿。但本性凶
狠,恣其贪秽,或交结恶党,或侵掠货财,事重刑篇,状盈狱简。在上不遗簪履,
恩加草芥,应至死辜,每蒙恕免。三经除解,寻复本职,再徙边裔,仍即追还。
生成之恩,昊天罔极,奖擢之义,人事罕闻。化及枭獍为心,禽兽不若,纵毒兴
祸,倾覆行宫。诸王兄弟,一时残酷,痛暴行路,世不忍言。有穷之在夏时,犬
戎之于周代,衅辱之极,亦未是过。朕所以刻骨崩心,饮胆尝血,瞻天视地,无
处容身。
今王公卿士,庶僚百辟,咸以大宝鸿名,不可颠坠,元凶巨猾,须早夷殄,
翼戴朕躬,嗣守宝位。顾惟寡薄,志不逮此。今者出黼扆而杖旄钺,释衰麻而擐
甲胄,衔冤誓众,忍泪治兵,指日遄征,以平大盗。且化及伪立秦王之子,幽遏
比于囚拘,其身自称霸相,专擅拟于九五。履践禁御,据有宫闱,昂首扬眉,初
无惭色。衣冠朝望,外惧凶威,志士诚臣,内皆愤怨。以我义师,顺彼天道,枭
夷丑族,匪夕伊朝。
太尉、尚书令、魏公丹诚内发,宏略外举,率勤王之师,讨违天之逆。果毅
争先,熊罴竞逐,金鼓振詟,若火焚毛,锋刃纵横,如汤沃雪。魏公志在匡济,
投袂前驱,朕亲御六军,星言继进。以此众战,以斯顺举,擘山可以动,射石可
以入。况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